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针头的内镜用注射针或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8: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针头的内镜用注射针或穿刺针。


背景技术:

2.内镜用注射针或穿刺针可广泛用于消化道黏膜下进行局部注射,也可用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治疗。现有技术中,内镜用注射针或穿刺针一般是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主要由内管、外管、金属保护外管、针尖、手柄组成。该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或穿刺针可以通过内窥镜的工作钳道进入患者体内,靠近病灶。通过操作手柄,可将针尖从内管的前端伸出,然后刺入目标组织,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柄注液口将需要注射的药液注入患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内镜用注射针或穿刺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因于内窥镜的视野有限,在针头刺入目标组织后,无法有效观察回血情况,从而无法判断是否有效刺入,容易导致注射失败;内镜用注射针的金属部件较多,局部感染概率增加;注射完成后若无法有效回针,在操作结束后可能会对内窥镜钳道造成损伤。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无针头的内镜用注射针或穿刺针,解决现有的无法观察回血情况,局部感染和无法有效回针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针头的内镜用注射针或穿刺针,内管前端代替针头进行穿刺,透明材质的内管和内管前端可以有效观察回血情况。
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一种无针头的内镜用注射针或穿刺针,包括内管、外保护管和手柄,所述内管和外保护管均为管状,所述内管设置在外保护管内,所述手柄包括手柄外壳和手柄推送部,所述手柄推送部设置在手柄外壳的后端,所述外保护管的后端与手柄外壳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后端与穿过手柄外壳与手柄推送部连接,所述内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内管前端,所述内管前端的外径小于内管的外径。
7.优选地,所述内管前端为管状。非工作状态下,内管前端和内管均设置在外保护管内,需要穿刺注射时,操作手柄推送部将内管前端和内管推出外保护管的前端进行穿刺和注射。
8.优选地,所述内管前端的顶端设有倾斜的坡面和尖端。内管前端的代替了现有内镜用注射针的针头,尖端则代替了现有的针尖,对目标组织进行穿刺和注射。
9.优选地,所述内管和内管前端均为透明材质的尼龙管。所述内管和内管前端均为透明材质,通过手柄推送部控制内管前端的尖端进行穿刺后,可以直接观察到内管前端的回血情况,可以帮助操作者判断是否已有效刺入,便于后期注射。
10.优选地,所述手柄推送部为旋转式。旋转式的手柄推送部操作简便,可以控制内管和内管前端的伸出长度,并在完成穿刺和注射后顺利回针,避免对内窥镜钳道造成损伤。
11.非工作状态时,内管和内管前端是在外保护管内且并不会从外保护管内穿出的。使用时外保护管以及外保护管内的内管和内管前端通过内窥镜的工作钳道进入患者体内,靠近病灶,通过控制手柄推送部推进将内管和内管前端从外保护管穿出2cm左右,内管前端的尖端刺入目标组织,从透明的内管前端和内管可以观察到回血情况,确定穿刺成功后,进行后续的药物注射和治疗。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针头的内镜用注射针或穿刺针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内管和内管前端为透明材质的尼龙管,可以在穿刺后有效观察回血情况,便于后期注射。去掉现有内镜用注射针的金属部件,降低了局部感染的风险且不易粘连,结构简单易操作,可以保证穿刺后成功回针,避免对内窥镜钳道造成损伤。
14.上述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据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同时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易懂,以下列举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5.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16.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针头的内镜用注射针或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18.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9]1‑
内管,11

内管前端,2

外保护管,3

手柄外壳,31

手柄推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1]
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元件或其他组成部分。
[0022]
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下方”、“下”、“上面”、“上方”、“上”等,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所绘的方向之外物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在图中的物件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的元件将取向在所述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范性术语“下方”可以包含下方和上方两个方向。物件也可以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且应对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作出相应的解释。
[0023]
如图1

图2所示,一种无针头的内镜用注射针或穿刺针,包括内管1、外保护管2和手柄3,所述内管1和外保护管2均为管状,所述内管1设置在外保护管2内,所述手柄包括手柄外壳31和手柄推送部32,所述手柄推送部32设置在手柄外壳31的后端,所述外保护管2的
后端与手柄外壳31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管1的后端与穿过手柄外壳31与手柄推送部32连接。
[0024]
所述内管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内管前端11,所述内管前端11为管状,所述内管前端11的外径小于内管1的外径。非工作状态下,内管前端11和内管1均设置在外保护管2内,需要穿刺注射时,操作手柄推送部32将内管前端11和内管1推出外保护管2的前端进行穿刺和注射。
[0025]
所述内管前端11的顶端设有倾斜的坡面和尖端。内管前端11的代替了现有内镜用注射针的针头,尖端则代替了现有的针尖,对目标组织进行穿刺和注射。
[0026]
所述内管1和内管前端11均为透明材质的尼龙管。所述内管1和内管前端11均为透明材质,通过手柄推送部32控制内管前端11的尖端进行穿刺后,可以直接观察到内管前端11的回血情况,可以帮助操作者判断是否已有效刺入,便于后期注射。
[0027]
所述手柄推送部32为旋转式。旋转式的手柄推送部32操作简便,可以控制内管1和内管前端11的伸出长度,并在完成穿刺和注射后顺利回针,避免对内窥镜钳道造成损伤。
[0028]
非工作状态时,内管1和内管前端11是在外保护管2内且并不会从外保护管2内穿出的。使用时外保护管2以及外保护管2内的内管1和内管前端11通过内窥镜的工作钳道进入患者体内,靠近病灶,通过控制手柄推送部32推进将内管1和内管前端11从外保护管2穿出2cm左右,内管前端11的尖端刺入目标组织,从透明的内管前端11和内管1可以观察到回血情况,确定穿刺成功后,进行后续的药物注射和治疗。
[0029]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针对上述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