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能折叠仿生向日葵的太阳能发电集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1: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发电集成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折叠仿生向日葵的太阳能发电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能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寻找新能源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迫切课题,太阳能的利用成为人们的首要选择。
3.目前绝大多数的地面太阳能发电装置均为靠其自身重量保持其自身的稳定(如现有技术cn206807384u中底座为直接放置在地面),当遇到外力作用时,由于其与地面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很容易导致太阳能发电装置倾倒,造成装置的磕碰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折叠仿生向日葵的太阳能发电集成装置,用以解决目前绝大多数的地面太阳能发电装置均为靠其自身重量保持其自身的稳定,当遇到外力作用时,由于其与地面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很容易导致太阳能发电装置倾倒,造成装置的磕碰损伤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折叠仿生向日葵的太阳能发电集成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底座固定装置,所述底座固定装置用于所述底座和地面的连接,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发电集成装置主体,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的太阳能板叶片可折叠。
6.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辅助移动机构,所述辅助移动机构包括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铰链连接有移动轮,所述升降杆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杆伸缩。
7.优选的,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可带动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上下移动,且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可绕所述连接机构转动。
8.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导向杆沿所述导向套上下滑动,实现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竖直方向的运动。
9.优选的,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导向套的一端设有连接台,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台上,且其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转动。
10.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储蓄电池,所述储蓄电池与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电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底座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壳体,所述固定装置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底部,所述固定装置壳体内设有第一固定机构;
12.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上套设有调节台,所述辅助支架位于所述调节台下方的部分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辅助支架位于所述调节台上方的部分开设有滑槽孔,所述滑槽孔内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上套设有可更换滑环,所述顶杆一端端部为圆球状,所述顶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蘑菇头,所述辅助支架上设有导向滑杆,所述导向滑杆上套设有锥形滑台,所述锥形滑台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滑杆上,所述锥形滑台上设有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锥形滑台沿所述导向滑杆左右滑动,所述导向滑杆上要设有第二弹性件;
13.所述调节台上铰链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挤压连杆,所述固定装置壳体上开设有两对称布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导向轴,所述固定机构导向轴上套设有调节滑套,所述调节滑套上设有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滑套沿所述固定机构导向轴滑动,所述挤压连杆远离所述调节台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滑套铰链连接,所述调节滑套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连接杆,所述固定机构连接杆滑动连接在固定机构连接套上,所述固定机构连接套上设有稳定台,所述稳定台内上下滑动连接有插地钢针,所述插地钢针上设有第六驱动件,所述第六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插地钢针上下移动。
14.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壳体底部设有环形导槽,所述环形导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装置壳体底部设有主轴驱动电机,所述主轴驱动电机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有主轴;
15.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主支架,所述主支架上设有环形滑块,所述环形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环形导槽内,所述主支架远离所述环形滑块的一端设有松土块,所述主轴远离所述主轴驱动电机的一端与所述松土块键连接,所述松土块上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凸起,所述松土块上开设有两对称布置的通孔,所述主支架内设有两对称布置的扎地调节台,所述扎地调节台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主支架内,且所述扎地调节台上设有第七驱动件,所述第七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扎地调节台沿所述主支架内壁上下移动,所述扎地调节台上设有扎地螺杆驱动电机,所述扎地螺杆驱动电机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有扎地螺杆,所述扎地螺杆工作端为锥形,所述扎地螺杆贯穿所述通孔。
16.优选的,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上固定连接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转动,所述主壳体包括杆部和凹型头部,所述凹型头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杆部上,所述凹型头部内左右滑动连接有叶片连接板,所述叶片连接板上设有第八驱动件,所述第八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叶片连接板沿所述凹型头部左右滑动;
17.所述叶片连接板包括连接杆部和连接头部,所述连接杆部贯穿所述凹型头部的连接孔伸入所述杆部内,所述连接头部部分收纳于所述凹型头部内,所述连接杆部位于所述凹型头部内的部分上套设有第三弹性件;
18.所述杆部上设有俯仰角调节机构,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包括两上下对称布置的俯仰调节连杆,所述俯仰调节连杆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套设在所述第二杆件内,且与所述第二杆件内壁通过第四弹性件连接,两所述第一杆件远离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杆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杆件远离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铰链连接有俯仰角调节滑块,所述俯仰角调节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头部的俯仰角调节滑槽内,所述第二杆件中部铰链连接有中间连杆,所述中间连杆远离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铰链连接有中间连杆
滑块,所述中间连杆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杆部上的中间连杆滑槽内,所述中间连杆滑块上设有第九驱动件,所述第九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中间连杆滑块沿所述中间连杆滑槽滑动;
19.所述连接头部开设有若干沿所述连接头部周向螺旋布置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长度不一,所述弧形槽之间间隔均匀,所述弧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太阳能板叶片,所述太阳能板叶片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所述太阳能板叶片上设有第十驱动件,所述第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太阳能板叶片沿所述弧形槽移动,初始状态时若干所述太阳能板叶片处于回收状态,相互折叠重合,工作状态时,所述第十驱动件驱动所述太阳能板叶片沿所述弧形槽移动使得所述太阳能板叶片脱离折叠重合,呈现向日葵花瓣形布置;
20.所述连接头部设有偏角检测单元,所述偏角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太阳能板叶片与太阳光之间的偏角,所述偏角检测单元与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和所述第三驱动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和所述第三驱动件工作,从而控制所述太阳能板叶片的俯仰角和转向。
21.优选的,偏角检测单元包括光敏组件,所述连接头部内设有光敏组件收纳机构,所述光敏组件收纳机构包括光敏组件收纳槽,所述光敏组件收纳槽内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上铰链连接有连接连杆,所述连接连杆远离所述丝杆螺母的一端铰链连接有光敏组件,所述丝杆上设有丝杆驱动件,所述丝杆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
2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的底座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发电集成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图3的局部放大图a。
28.图5为本发明的太阳能板叶片回收结构示意图。
29.图6本发明图5仰视图。
30.图中:1、底座;100、升降杆;101、移动轮;102、导向套;103、导向杆;104、连接台;105、储蓄电池;2、底座固定装置;200、固定装置壳体;201、第一固定机构;2010、辅助支架;2011、调节台;2012、第一弹性件;2013、滑槽孔;2014、顶杆;2015、可更换滑环;2016、橡胶蘑菇头;2017、导向滑杆;2018、锥形滑台;2019、第二弹性件;202、挤压连杆;2020、安装槽;2021、固定机构导向轴;2022、调节滑套;2023、固定机构连接杆;2024、固定机构连接套;2025、稳定台;2026、插地钢针;2027、主轴;203、环形导槽;2030、第二固定机构;2031、主支架;2032、环形滑块;2033、松土块;2034、凸起;2035、通孔;2036、扎地调节台;2037、扎地螺杆驱动电机;2038、扎地螺杆;2039、主轴驱动电机;3、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00、主壳体;301、转向轴;302、杆部;303、凹型头部;304、叶片连接板;3040、连接杆部;3041、连接头部;3042、连接孔;3043、第三弹性件;305、俯仰角调节机构;3050、俯仰调节连杆;3051、俯仰角调节滑
块;3052、俯仰角调节滑槽;3053、第一杆件;3054、第二杆件;3055、中间连杆;3056、中间连杆滑槽;3057、中间连杆滑块;3058、弧形槽;3059、光敏组件;4、太阳能板叶片;400、光敏组件收纳机构;401、光敏组件收纳槽;402、丝杆;403、丝杆螺母;404、连接连杆;405、第四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2.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3.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34.实施例1
3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折叠仿生向日葵的太阳能发电集成装置,如图1

6所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底座固定装置2,所述底座固定装置2用于所述底座1和地面的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的太阳能板叶片可折叠。
36.优选的,所述底座1上设有若干辅助移动机构,所述辅助移动机构包括升降杆100,所述升降杆100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端铰链连接有移动轮101,所述升降杆100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杆100伸缩;
37.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可带动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上下移动,且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可绕所述连接机构转动;
38.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导向套102,所述导向套102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03,所述导向杆103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导向杆103沿所述导向套102上下滑动,实现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竖直方向的运动;
39.所述导向杆103远离所述导向套102的一端设有连接台104,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台104上,且其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转动;
40.所述底座1上设有储蓄电池105,所述储蓄电池105与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电连接。
4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安装时将所述集成装置推至安装地,用所述底座固定装置2将底座1和地面的连接,所述底座固定装置2的设计解决了目前绝大多数的地面太阳能发电装置均为靠其自身重量保持其自身的稳定,当遇到外力作用时,由于其与地面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很容易导致太阳能发电装置倾倒,造成装置的磕碰损伤的技
术问题;
42.其中,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的太阳能板叶片4可折叠方便了所述集成装置的收纳;
43.移动时,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升降杆100伸缩使得所述移动轮101与地面接触,之后将所述集成装置推到指定位置;
44.调节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竖直方向的高度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导向杆103沿所述导向套102上下滑动,从而实现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竖直方向的运动;
45.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转动时,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转动;
46.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后电能经所述储蓄电池105进行储蓄。
47.实施例2
48.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底座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装置壳体200,所述固定装置壳体200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底部,所述固定装置壳体200内设有第一固定机构201;
49.所述第一固定机构201包括辅助支架2010,所述辅助支架2010上套设有调节台2011,所述辅助支架2010位于所述调节台2011下方的部分套设有第一弹性件2012,所述辅助支架2010位于所述调节台2011上方的部分开设有滑槽孔2013,所述滑槽孔2013内滑动连接有顶杆2014,所述顶杆2014上套设有可更换滑环2015,所述顶杆2014一端端部为圆球状,所述顶杆20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蘑菇头2016,所述辅助支架2010上设有导向滑杆2017,所述导向滑杆2017上套设有锥形滑台2018,所述锥形滑台2018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滑杆2017上,所述锥形滑台2018上设有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锥形滑台2018沿所述导向滑杆2017左右滑动,所述导向滑杆2017上要设有第二弹性件2019;
50.所述调节台2011上铰链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挤压连杆202,所述固定装置壳体200上开设有两对称布置的安装槽2020,所述安装槽2020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导向轴2021,所述固定机构导向轴2021上套设有调节滑套2022,所述调节滑套2022上设有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滑套2022沿所述固定机构导向轴2021滑动,所述挤压连杆202远离所述调节台2011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滑套2022铰链连接,所述调节滑套2022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连接杆2023,所述固定机构连接杆2023滑动连接在固定机构连接套2024上,所述固定机构连接套2024上设有稳定台2025,所述稳定台2025内上下滑动连接有插地钢针2026,所述插地钢针2026上设有第六驱动件,所述第六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插地钢针2026上下移动;
51.所述固定装置壳体200底部设有环形导槽203,所述环形导槽203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机构2030,所述固定装置壳体200底部设有主轴驱动电机2039,所述主轴驱动电机2039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有主轴2027;
52.所述第二固定机构2030包括主支架2031,所述主支架2031上设有环形滑块2032,所述环形滑块2032滑动连接在所述环形导槽203内,所述主支架2031远离所述环形滑块2032的一端设有松土块2033,所述主轴2027远离所述主轴驱动电机2039的一端与所述松土块2033键连接,所述松土块2033上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凸起2034,所述松土块2033上开设有两对称布置的通孔2035,所述主支架2031内设有两对称布置的扎地调节台2036,所述扎地调节台2036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主支架2031内,且所述扎地调节台2036上设有第七驱动
件,所述第七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扎地调节台2036沿所述主支架2031内壁上下移动,所述扎地调节台2036上设有扎地螺杆驱动电机2037,所述扎地螺杆驱动电机2037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有扎地螺杆2038,所述扎地螺杆2038工作端为锥形,所述扎地螺杆2038贯穿所述通孔2035。
5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所述第一固定机构201和所述第二固定机构2030是同时用于所述底座1与地面的固定还是其中一个启动用于底座1与地面的固定;
54.所述第一固定机构201工作时,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所述锥形滑台2018沿所述导向滑杆2017向右滑动,使得所述锥形滑台2018推动所述顶杆2014向下运动,所述顶杆2014向下运动带动所述橡胶蘑菇头2016推动所述调节台2011向下运动,所述可更换滑环2015的设计使得所述可更换滑环2015在磨损之后可以更换新的可更换滑环2015,避免了没有所述可更换滑环2015需要直接更换所述顶杆2014的情况的发生,增加了所述顶杆2014的使用寿命,节约了使用成本,同时所述橡胶蘑菇头2016减少了所述橡胶蘑菇头2016与所述调节台2011撞击时对所述调节台2011的损害,在所述调节台201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在所述挤压连杆202的带动下推动所述调节滑套2022沿所述固定机构导向轴2021滑动,从而将两所述稳定台2025之间的间距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之后第五驱动件驱动所述调节滑套2022沿所述固定机构导向轴2021向下滑动,使得所述稳定台2025与底面紧密接触,两所述稳定台2025之间间距调节保证了所述底座1和地面之间的接触更稳,增加了所述第一固定机构201连接所述底座1和地面的稳定性,之后所述第六驱动件驱动所述插地钢针2026向下移动,使得所述插地钢针2026深深扎进地面,实现所述底座1和地面之间的连接;
55.所述第二固定机构2030工作时,所述主轴驱动电机2039驱动所述主轴2027转动,所述主轴2027转动带动所述主支架2031转动,同时所述环形滑块2032沿所述环形导槽203滑动,所述环形滑块2032沿所述环形导槽203滑动可增加所述主支架2031转动的稳定性,所述主支架2031转动带动所述松土块2033转动,所述松土块2033转动在其上所述凸起2034的作用下将地面表面较硬的部分松动,之后所述第七驱动件驱动所述扎地调节台2036沿所述主支架2031内壁向下移动,使得所述扎地螺杆2038工作端与地面接触,之后所述扎地螺杆驱动电机2037驱动所述扎地螺杆2038转动,同时所述第七驱动件驱动所述扎地调节台2036沿所述主支架2031内壁向下移动,最终使得所述扎地螺杆2038扎入地下,实现底座1和地面之间的连接,所述扎地螺杆2038工作端为锥形,使得所述扎地螺杆2038更易扎进地面,所述扎地螺杆2038采用螺杆形状,使得所述扎地螺杆2038在其上螺纹的作用下不易因外力作用而被拔出。
56.实施例3
57.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包括主壳体300,所述主壳体300上固定连接有转向轴301,所述转向轴301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转动,所述主壳体300包括杆部302和凹型头部303,所述凹型头部303固定连接在所述杆部302上,所述凹型头部303内左右滑动连接有叶片连接板304,所述叶片连接板304上设有第八驱动件,所述第八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叶片连接板304沿所述凹型头部303左右滑动;
58.所述叶片连接板304包括连接杆部3040和连接头部3041,所述连接杆部3040贯穿
所述凹型头部303的连接孔3042伸入所述杆部302内,所述连接头部3041部分收纳于所述凹型头部303内,所述连接杆部3040位于所述凹型头部303内的部分上套设有第三弹性件3043;
59.所述杆部302上设有俯仰角调节机构305,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305包括两上下对称布置的俯仰调节连杆3050,所述俯仰调节连杆3050包括第一杆件3053和第二杆件3054,所述第一杆件3053套设在所述第二杆件3054内,且与所述第二杆件3054内壁通过第四弹性件405连接,两所述第一杆件3053远离所述第二杆件3054的一端与所述杆部302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杆件3054远离所述第一杆件3053的一端铰链连接有俯仰角调节滑块3051,所述俯仰角调节滑块3051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头部3041的俯仰角调节滑槽3052内,所述第二杆件3054中部铰链连接有中间连杆3055,所述中间连杆3055远离所述第二杆件3054的一端铰链连接有中间连杆滑块3057,所述中间连杆滑块3057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杆部3040上的中间连杆滑槽3056内,所述中间连杆滑块3057上设有第九驱动件,所述第九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中间连杆滑块3057沿所述中间连杆滑槽3056滑动;
60.所述连接头部3041开设有若干沿所述连接头部3041周向螺旋布置的弧形槽3058,所述弧形槽3058长度不一,所述弧形槽3058之间间隔均匀,所述弧形槽3058内滑动连接有太阳能板叶片4,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上设有第十驱动件,所述第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沿所述弧形槽3058移动,初始状态时若干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处于回收状态,相互折叠重合,工作状态时,所述第十驱动件驱动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沿所述弧形槽3058移动使得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脱离折叠重合,呈现向日葵花瓣形布置;
61.所述连接头部3041设有偏角检测单元,所述偏角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与太阳光之间的偏角,所述偏角检测单元与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305和所述第三驱动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305和所述第三驱动件工作,从而控制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俯仰角和转向;
62.偏角检测单元包括光敏组件3059,所述连接头部3041内设有光敏组件收纳机构400,所述光敏组件收纳机构400包括光敏组件收纳槽401,所述光敏组件收纳槽401内转动连接有丝杆402,所述丝杆402上螺纹连接有丝杆螺母403,所述丝杆螺母403上铰链连接有连接连杆404,所述连接连杆404远离所述丝杆螺母403的一端铰链连接有光敏组件3059,所述丝杆402上设有丝杆驱动件,所述丝杆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402转动。
63.其中,所述偏角检测单元为cn206807384u的偏角检测单元c3。
6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所述第十驱动件驱动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沿所述弧形槽3058移动使得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脱离折叠重合,呈现向日葵花瓣形布置,回收时,太阳能板叶片4沿所述弧形槽3058移动,使得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处于相互折叠重合状态,易于收纳;
65.所述偏角检测单元根据所述光敏组件3059的检测值控制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305和所述第三驱动件工作,从而控制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俯仰角和转向,具体控制原理参考现有技术cn206807384u的偏角检测单元c3和两组光敏电阻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d的状态原理;
66.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俯仰角的控制即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305的工作原理为,所述
第九驱动件驱动两所述中间连杆滑块3057不同步的分别沿两所述中间连杆滑槽3056滑动,所述中间连杆滑块3057滑动带动所述中间连杆3055运动,所述中间连杆3055运动带动所述俯仰调节连杆3050运动,所述俯仰调节连杆3050运动带动所述俯仰角调节滑块3051沿所述俯仰角调节滑槽3052滑动,由于两所述俯仰角调节滑块3051不同步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叶片连接板304倾角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始终与太阳光偏角处于最适角度,保证了所述集成装置的光电转换效率;
67.太阳能板叶片4转向的控制,即所述偏角检测单元控制所述第三驱动件,使得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发电集成装置主体3转动,从而保证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一直面向太阳,保证了所述集成装置的光电转换效率;
68.当所述叶片连接板304由于所述集成装置安装位置的关系所述叶片连接板304伸出所述凹型头部303的长度需要调节时,所述第八驱动件驱动所述叶片连接板304沿所述凹型头部303左右滑动,所述第八驱动件的设计提高了所述集成发电装置的环境适应性,其中,由于所述第四弹性件405起初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叶片连接板304伸出长度调节过程中,所述第四弹性件405可补偿所述叶片连接板304伸出的长度,使得所述俯仰角调节滑块3051和所述俯仰角调节滑槽3052始终处于接触状态;
69.所述光敏组件收纳机构400工作时,所述丝杆驱动件驱动所述丝杆402转动,所述丝杆402转动带动所述丝杆螺母403沿所述丝杆402移动,所述丝杆螺母403移动带动所述连接连杆404运动,所述连接连杆404运动带动所述光敏组件3059左右移动,从而起到所述光敏组件3059在所述光敏组件收纳槽401内来回伸缩的效果,所述光敏组件收纳机构400的设计保证了在所述光敏组件3059不被使用时可以被收纳(避免风吹日晒),减少环境对其的破坏,增加了所述光敏组件3059的使用寿命。
70.实施例4
7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
72.叶片定时折叠回收系统,所述叶片定时折叠回收系统设置在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上,用于预测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情况控制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工作状态;
73.所述叶片定时折叠回收系统包括:
74.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上,用于检测环境的温度;
75.光照度传感器,所述光照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上,用于检测环境的光照强度;
76.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上,用于检测环境的风速;
77.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上,用于检测环境的湿度;
78.控制器,定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光照度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所述定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光照度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控制所述定时器定时包括以下步骤:
79.步骤一: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光照度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计算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实际回收系数:
[0080][0081]
其中,为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实际回收系数,α1为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α0为环境的基准温度,γ1为所述光照度传感器的检测值,γ0为环境的预设光照度,θ1为所述风速传感器的检测值,θ0为环境的预设风速,δ1为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值,δ0为环境的基准湿度,e为自然数,取值为2.71;
[0082]
步骤二:将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实际回收系数与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预设回收系数比较,若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实际回收系数大于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预设回收系数,则计算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回收定时时间,否则,再次计算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实际回收系数,直至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实际回收系数大于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预设回收系数;
[0083]
步骤三: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光照度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步骤一和公式(2),计算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回收定时时间:
[0084][0085]
其中,∈
t
为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回收定时时间(从得出∈
t
值开始定时),t为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基准回收定时时间,为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实际回收系数,ε1为温度变化对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回收定时时间的影响占比系数,ε2为光照度变化对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回收定时时间的影响占比系数,ε3为风速变化对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回收定时时间的影响占比系数,ε4为湿度变化对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回收定时时间的影响占比系数,为以为底的对数,代表环境温度、光照度、风速和湿度的变化快慢对太阳能板叶片4的回收定时时间影响,环境温度、光照度、风速和湿度变化越快,证明天气变化速度快,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应尽快回收以防下雨,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回收定时时间越小;
[0086]
步骤四: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回收定时时间控制所述定时器开始定时,并在定时结束后控制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进行折叠回收。
[008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假设α1=26℃,α0=20℃,γ1=50000lux,γ0=30000lux,θ0=5m/s,θ1=10m/s,δ1=0.8,δ0=0.5,得
[0088]
假设太阳能板叶片4的预设回收系数为3.5,则计算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回收定时时间,假设ε1=0.25,ε2=0.35,ε3=0.1,ε4=0.3,t=5min计算得∈
t
=1.68min;即从得出∈
t
=1.68min开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定时器开始定时,当定时结束后(即1.68min之后)控制器控制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进行折叠回收,实现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智能回收;
[0089]
所述叶片定时折叠回收系统保证了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可以在阴雨天气在还未下雨之前进行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及时折叠回收,避免了当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展开时雨水对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表面的击打和腐蚀,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及时的折叠回收减少了雨水与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的使用寿命,节约了使用成
本,定时器的设计保证了所述太阳能板叶片4不会过早的回收,导致集成装置光电转换效率变低,也不会过迟回收,导致集成装置淋雨。
[0090]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