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2021-12-13 01: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子连接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2.电子连接线是连接电气线路的组件之一,主要是在器件与组件、组件与机柜、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起电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
3.电子连接线结构上主要包括内部导体、外部绝缘材料和护套,电子连接线受使用环境及耗电功率的影响,经常出现连接线外部或内部高温甚至发烫的现象,而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便宜的聚氯乙烯制备外部绝缘材料,阻燃耐热性能不佳,长期使用易出现老化、脆化甚至火灾,导致影响电子连接线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多采用便宜的聚氯乙烯制备外部绝缘材料,阻燃耐热性能不佳,长期使用易出现老化、脆化甚至火灾,导致影响电子连接线使用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获取导体原料,经过熔炼、连铸连轧、拉丝和退火工艺制得导体;
7.获取隔热原料,经过混炼、老化、干燥工艺制得隔热凝胶;
8.获取护套原料,经过混炼、薄通和碾页工艺制得护套层;
9.将所述隔热凝胶挤包到所述导体上,并通过辐照交联工艺后获得连接线芯;
10.将所述连接线芯的外层缠绕屏蔽层后,再包覆所述护套层,并经过辐照交联工艺,获得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
11.首先制备出导体、隔热凝胶和护套层,然后将隔热凝胶挤包在导体外侧,成型后获得连接线芯,然后在连接线芯外侧缠绕屏蔽层后,再包覆护套层,经过辐照交联工艺,最后获得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
12.其中,获取隔热原料,经过混炼、老化、干燥工艺制得隔热凝胶,所述方法还包括:
13.所述隔热原料为重量份100:12~18的硅酸锆溶胶和纳米氧化锆纤维。
14.硅酸锆溶胶和纳米氧化锆纤维制备成的纳米氧化锆纤维复合增强硅酸锆凝胶层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作为防火隔热层,隔热性能优异,同时使电子连接线具有极其优异的弯曲性能。
15.其中,获取护套原料,经过混炼、薄通和碾页工艺制得护套层,所述方法还包括:
16.所述护套原料为重量份50~80份的聚丙烯酸酯、10~40份的氯化聚乙烯、10~40份的增强剂、20~35的填充剂、15~20份的增塑剂、1~5份的润滑剂、10~20份的阻燃剂、3~8份的硫化剂、0.5~2.5份的共硫化剂、3~8份的硫化促进剂。
17.采用聚丙烯酸酯、氯化聚乙烯的混合物作为主体骨架材料,聚丙烯酸酯具有优良
的耐寒、耐热、耐油性能,通过将氯化聚乙烯与聚丙烯酸酯混用,提高了胶料的机械性能及耐热性能,通过向主体骨架材料中加入硫化剂、共硫化剂、硫化促进剂、填充剂、阻燃剂、增塑剂、润滑剂、增强剂,提高了胶料的阻燃、隔热及抗拉伸性能。
18.一种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制备系统,包括支撑组件、搅拌箱、搅拌组件、第一杆、第二杆、压缩弹簧、滚珠和刮刀板;
19.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搅拌箱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组件与所述搅拌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杆与所述搅拌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搅拌箱的内部,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一杆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杆靠近所述搅拌箱的一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杆的内部,所述滚珠与所述第二杆滚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杆靠近所述搅拌箱的一侧,所述刮刀板与所述第二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杆靠近所述搅拌箱的一侧。
20.所述支撑组件支撑起所述搅拌箱,所述搅拌组件在所述搅拌箱内部进行搅拌,使原料混合后方便混炼等工艺,所述第一杆安装在所述搅拌组件上,跟随所述搅拌组件转动,所述第一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贴近所述搅拌箱的内部,所述滚珠滚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杆,使所述第二杆能更稳固平滑的在所述搅拌箱的内部上转动,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之间,使所述第二杆在接触所述搅拌箱内壁时更稳定,所述刮刀板安装在所述第二杆上,贴合所述搅拌箱的内壁,跟随所述第二杆转动,将所述搅拌箱内壁上粘附的原料刮落,使原料利用率更高,进而制备出的产品效果更佳。
21.其中,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箱盖、安装架和动力构件,所述箱盖与所述搅拌箱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搅拌箱的上方;所述安装架与所述箱盖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盖远离所述搅拌箱的一侧,所述动力构件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
22.所述箱盖安装在所述搅拌箱的开口处,将所述搅拌箱关闭,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箱盖的上方,用于支撑所述动力构件。
23.其中,所述动力构件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辊和搅拌刀片,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架远离所述箱盖的一侧;所述转动辊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伸入所述搅拌箱的内部;所述搅拌刀片与所述转动辊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动辊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
24.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驱动所述转动辊转动,所述转动辊贯穿所述箱盖伸入所述搅拌箱的内部,所述搅拌刀片连接在所述转动辊上,对所述搅拌箱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
25.一种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适用于所述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制备方法。
26.所述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采用所述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27.本发明的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首先,通过熔炼、连铸连轧、拉丝和退火工艺将导体原料制备成导体,然后,通过混炼、老化、干燥工艺将隔热原料制备成隔热凝胶,然后通过混炼、薄通和碾页工艺将护套原料制备成护套层,然后,将隔热凝胶挤包到导体上,并通过辐照交联工艺后制备的连接线芯,然后,在连接线芯的外层缠绕屏蔽层,再利用护套层进行包覆,最后经过辐照交联工艺制备的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本发明的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发明的搅拌箱的剖视图。
31.图3是本发明的图2的a处放大图。
32.图4是本发明的图2的b处放大图。
33.图5是本发明的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制备方法的步骤图。
34.1~搅拌箱、2~第一杆、3~第二杆、4~压缩弹簧、5~滚珠、6~刮刀板、10~支撑组件、11~支撑架、12~气囊、13~加强构件、20~搅拌组件、21~箱盖、22~安装架、23~动力构件、100~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制备系统、131~加强板、132~加强杆、231~驱动电机、232~转动辊、233~搅拌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6.请参阅图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7.s101:获取导体原料,经过熔炼、连铸连轧、拉丝和退火工艺制得导体。
38.具体的,利用光亮低氧铜杆为导体的原料,以确保成品线的质量,并经过现有的熔炼、连铸连轧、拉丝和退火工艺制得导体。
39.s102:获取隔热原料,经过混炼、老化、干燥工艺制得隔热凝胶。
40.具体的,在20℃下,将正硅酸乙酯、乙醇、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盐酸、水和乙醇,使得混合液的ph值为2,最后加入的氧氯化锆溶液和氟化钠,得到硅酸锆溶胶,其中,硅酸锆溶胶中zr:na:si的摩尔比为1:0.3:1.2~1.5;按硅酸锆溶胶与纳米氧化锆纤维重量比100:12~18,在硅酸锆溶胶中,加入纳米氧化锆纤维,在45℃的温度下,以电磁搅拌30分钟,加入0.5mol/l的氨水和0.5mol/l的乙醇,使得ph值为5,得到隔热凝胶;将隔热凝胶在25℃下静置2~3小时后,在55℃的烘箱内,老化处理24小时,每隔8小时用无水乙醇置换溶液一次,得到老化后的隔热湿凝胶;老化后的隔热湿凝胶浸入储存有乙醇的超临界干燥器,然后将超临界干燥器内的温度降至2~5℃,通入液态二氧化碳进行溶剂置换,使得隔热湿凝胶的含水量不大于30%。
41.s103:获取护套原料,经过混炼、薄通和碾页工艺制得护套层。
42.具体的,按照重量份将50~80份的聚丙烯酸酯、10~40份的氯化聚乙烯加入到密炼机中塑炼得到预混料;向得到的预混料中加入10~40份的增强剂、20~35的填充剂、15~20份的增塑剂,于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向得到的物料中加入1~5份的润滑剂、10~20份的阻燃剂,于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将得到的物料于开炼机中薄通2~4次,置于摆胶装置上摆胶1~2次;将的物料放置1~3h后,送入密炼机中,加入3~8份的硫化剂、0.5~2.5份的共硫化
剂、3~8份的硫化促进剂进行混炼;将得到的物料于开炼机中薄通2~4次,置于摆胶装置上摆胶4~6次,送入压延机中压制成型,制得护套层。
43.s104:将所述隔热凝胶挤包到所述导体上,并通过辐照交联工艺后获得连接线芯。
44.具体的,将制备成的隔热湿凝胶挤包到导体上,并通过辐照交联工艺后制备成连接线芯。
45.s105:将所述连接线芯的外层缠绕屏蔽层后,再包覆所述护套层,并经过辐照交联工艺,获得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
46.具体的,将制备好的连接线芯外层缠绕半导体材料制备成的屏蔽层,然后在屏蔽层外侧包覆制备好的护套层,并经过辐照交联工艺后制备成电子连接线,大大提高电子连接线的阻燃耐热性能,保障电机连接线使用的安全性。
47.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制备系统100,包括支撑组件10、搅拌箱1、搅拌组件20、第一杆2、第二杆3、压缩弹簧4、滚珠5和刮刀板6;
48.所述支撑组件10与所述搅拌箱1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组件20与所述搅拌箱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杆2与所述搅拌组件2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搅拌箱1的内部,所述第二杆3与所述第一杆2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杆2靠近所述搅拌箱1的一侧,所述压缩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2和所述第二杆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杆2的内部,所述滚珠5与所述第二杆3滚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杆3靠近所述搅拌箱1的一侧,所述刮刀板6与所述第二杆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杆3靠近所述搅拌箱1的一侧。
4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10支撑所述搅拌箱1,所述搅拌箱1内安装所述搅拌组件20,对所述搅拌箱1内的原料进行搅拌,所述第一杆2安装在所述搅拌组件20上,并位于所述搅拌箱1的内部,跟随所述搅拌组件20转动,所述第二杆3滑动连额吉在所述第一杆2的内侧,与所述第一杆2形成可伸缩结构,并远离所述第一杆2的一端贴近所述搅拌箱1的内部,所述滚珠5滚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杆3的端部,所述第二杆3利用所述滚珠5在所述搅拌箱1的内壁上转动,促使转动更稳固,所述压缩弹簧4设置在所述第一杆2的内部,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2和所述第二杆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杆3在所述搅拌箱1内壁转动时,受原料撞击力后所述压缩弹簧4的弹力能够抵消一定的撞击力,保障所述第一杆2和所述第二杆3转动的稳固性,所述刮刀板6安装在所述第二杆3上,并贴近所述搅拌箱1的内壁,跟随所述第二杆3转动,将所述搅拌箱1内壁上粘附的原料刮落,避免原料的浪费,同时保障原料配比的精准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原料制备的效果,有利于保障制备出的电子连接线的安全使用。
50.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搅拌组件20包括箱盖21、安装架22和动力构件23,所述箱盖21与所述搅拌箱1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搅拌箱1的上方;所述安装架22与所述箱盖2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盖21远离所述搅拌箱1的一侧,所述动力构件23与所述安装架22固定连接。
51.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所述动力构件23包括驱动电机231、转动辊232和搅拌刀片233,所述驱动电机231与所述安装架2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架22远离所述箱盖21的一侧;所述转动辊232与所述驱动电机2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伸入所述搅拌箱1的内部;所述搅拌刀片233与所述转动辊23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动辊232远离所述驱动电机231的一侧。
5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箱盖21罩设在所述搅拌箱1的开口位置,将所述搅拌箱1关
闭,所述安装架22安装在所述箱盖21的上方,所述驱动电机231安装在所述安装架22上,并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辊232固定连接,驱动所述转动辊232转动,所述转动辊232贯穿所述箱盖21伸入所述搅拌箱1的内部,所述搅拌刀片233固定在所述转动辊232上,并位于所述搅拌箱1的内部,在所述搅拌箱1内转动,将所述搅拌箱1内的原料进行混合,便于后续的混炼等加工工艺。
5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支撑组件10包括支撑架11、气囊12和加强构件13,所述支撑架11与所述搅拌箱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搅拌箱1的外侧;所述气囊12与所述支撑架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11与所述搅拌箱1之间;所述加强构件13与所述搅拌箱1固定连接。
5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加强构件13包括加强板131和加强杆132,所述加强板13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支撑架11和所述搅拌箱1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132与所述支撑架11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加强板131。
5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11固定在所述搅拌箱1的外侧,将所述搅拌箱1支撑,所述气囊12内充有空气,填充在所述支撑架11与所述搅拌箱1之间,使所述搅拌箱1安装稳固,进而促使内部的搅拌效果更佳,所述加强板131的一侧与所述搅拌箱1固定连接,另一侧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1上,促使所述搅拌箱1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1上更稳固,所述加强杆1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11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加强板131,增强所述加强板131的支撑强度,促使所述搅拌箱1与所述支撑架11安装更稳固,进而内部的搅拌效果更佳,制备出的原料效果更佳,制备出的电子连接线效果更佳,保障电子连接线使用的安全性。
56.一种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适用于所述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制备方法。
5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采用所述阻燃耐热电子连接线制备方法进行制备,耐热阻燃性能更佳,保障电子连接线的安全使用。
58.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