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显示设备与流程

2021-12-13 00: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近眼显示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内容,如头盔形态的虚拟现实显示及智能眼镜形态的增强现实显示等。近眼显示能够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交互感,在远程医疗、工业设计、教育、军事虚拟训练、娱乐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呈现的是全封闭的虚拟环境,借助显示模组营造出三维环境中沉浸式观看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显示设备。
5.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第一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和第三显示模式,其中,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时,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射向预设观看位置,以使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用户看到第一位置的虚像;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时,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射向所述预设观看位置,以使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用户看到第二位置的虚像;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三显示模式时,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射向所述预设观看位置,以使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用户交替看到所述第一位置的虚像和所述第二位置的虚像,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距离;
6.所述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7.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和所述第三显示模式中选择与所述模式选择指令相对应一者,作为目标显示模式;
8.控制所述显示装置以所述目标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10.显示屏;
11.偏振转换器,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被配置为将所述显示屏的出射光转化为第一圆偏振光;
12.成像透镜组,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被配置为对所述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像进行成像;所述成像透镜组至少包括第一透镜;
13.透反层,位于所述偏振转换器与所述第一透镜之间;
14.反射偏光层,位于所述透反层背离所述偏振转换器的一侧,被配置为反射第一线偏振光,透射第二线偏振光,所述第一线偏振光和所述第二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交叉;
15.液晶透镜,位于所述透反层与所述反射偏光层之间;
16.其中,当所述目标显示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时,控制所述显示装置以所述目标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具体包括:
17.控制所述液晶透镜产生第一相位延迟量,透射经过所述透反层的所述第一圆偏振光,以使所述反射偏光层部分透射所述第一圆偏振光;
18.当所述目标显示模式为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时,控制所述显示装置以所述目标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具体包括:
19.控制所述液晶透镜产生第二相位延迟量,将经过所述透反层的所述第一圆偏振光转化为第一线偏振光;
20.当所述目标显示模式为所述第三显示模式时,控制所述显示装置以所述目标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具体包括:
21.控制所述显示屏交替显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22.在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一图像的同时,控制所述液晶透镜产生所述第一相位延迟量;在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二图像的同时,控制所述液晶透镜产生所述第二相位延迟量。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位延迟量为0,所述第二相位延迟量为π/2或π/2的奇数倍。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之前还包括:
25.响应于模式切换指令,输出请求信息,以请求用户输入放弃指令或确认指令;
26.响应于所述确认指令,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输入所述模式选择指令。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28.响应于开机信号,控制所述显示装置以初始显示模式进行显示,所述初始显示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和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中的一者。
29.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第一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和第三显示模式,其中,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时,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射向预设观看位置,以使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用户看到第一位置的虚像;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时,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射向所述预设观看位置,以使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用户看到第二位置的虚像;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三显示模式时,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射向所述预设观看位置,以使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用户交替看到所述第一位置的虚像和所述第二位置的虚像,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距离;
30.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31.分析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和所述第三显示模式中选择与所述模式选择指令相对应一者,作为目标显示模式,并输出相应的目标控制信号;
32.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显示装置以所述目标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34.显示屏;
35.偏振转换器,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用于将所述显示屏的出射光转化为第一圆偏振光;
36.成像透镜组,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用于对所述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像进行成
像;所述成像透镜组至少包括第一透镜;
37.透反层,位于所述偏振转换器与所述第一透镜之间;
38.反射偏光层,位于所述透反层背离所述偏振转换器的一侧,用于反射第一线偏振光,透射第二线偏振光,所述第一线偏振光和所述第二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交叉;
39.液晶透镜,位于所述透反层与所述反射偏光层之间;
40.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
41.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驱动单元提供待显示的图像数据;
42.当所述目标显示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待显示的图像数据驱动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一图像;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液晶透镜产生第一相位延迟量,透射经过所述透反层的所述第一圆偏振光,以使所述反射偏光层部分透射所述第一圆偏振光;
43.当所述目标显示模式为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待显示的图像数据驱动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二图像;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液晶透镜产生第二相位延迟量,将经过所述透反层的所述第一圆偏振光转化为第一线偏振光;
44.当所述目标显示模式为所述第三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待显示的图像数据驱动所述显示屏交替显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一图像的同时,控制所述液晶透镜产生所述第一相位延迟量;在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二图像的同时,控制所述液晶透镜产生所述第二相位延迟量。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位延迟量为0,所述第二相位延迟量为π/2或π/2的奇数倍。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在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之前,响应于模式切换指令,输出请求信息,以请求用户输入放弃指令或确认指令;以及,响应于所述确认指令,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输入所述模式选择指令。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响应于开机信号,控制所述显示装置以初始显示模式进行显示,所述初始显示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和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中的一者。
48.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49.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第一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和第三显示模式,其中,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时,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射向预设观看位置,以使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用户看到第一位置的虚像;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时,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射向所述预设观看位置,以使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用户看到第二位置的虚像;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三显示模式时,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射向所述预设观看位置,以使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用户交替看到所述第一位置的虚像和所述第二位置的虚像,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预设观看位置的距离;
50.显示控制装置,与所述显示装置连接,所述显示控制装置采用上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51.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52.图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53.图2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54.图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55.图4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第一显示模式下的光路图。
56.图5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第二显示模式下的光路图。
57.图6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58.图7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59.图8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60.图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62.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63.这里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术语并非旨在限制和/或限定本公开的范围。例如,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6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该显示控制方法可以由显示控制装置来执行,并用于控制显示装置以目标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其中,显示装置具有多种显示模式,例如,多种显示模式包括:第一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和第三显示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模式满足:当显示装置处于第一显示模式时,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射向预设观看位置,以使预设观看位置的用户看到第一位置的虚像。第二显示模式满足:当显示装置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时,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射向预设观看位置,以使预设观看位置的用户看到第二位置的虚像。第三显示模式满足:当显示装置处于第三显示模式时,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射向预设观看位置,以使预设观看位置的用户交替看到第一位置的虚像和第二位置的虚像。第一位置到预设观看位置的距离小于第二位置到预设观看位置的距离。第一显
示模式即为近场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为远场显示模式,第三显示模式为单眼立体显示模式,当显示装置以第三显示模式进行显示时,从而使人眼可以看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交替出现的虚像,从而达到立体三维显示效果,且这种显示模式下,人眼不会长期聚焦在同一像面,从而防止出现避免辐辏冲突。
65.图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66.s10、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从第一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和第三显示模式中选择与模式选择指令相对应一者,作为目标显示模式。
67.其中,模式选择指令可以由用户输入,用户可以通过物理按键、手柄、手环、键盘、触摸板、眼球追踪设备、手势识别设备、语音识别设备、脑电波识别设备或者其他输入装置来输入指令。
68.s20、控制显示装置以目标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69.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中,可以根据用户的模式选择指令,来控制显示装置以所需要的目标显示模式进行显示,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70.图2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71.s01、响应于开机信号,控制显示装置以初始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初始显示模式为第一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和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中的一者。
72.其中,每次开机时的初始显示模式可以为同一种显示模式,例如,每次开机时的初始显示模式均为第一显示模式,或者均为第二显示模式,或者均为第三显示模式。或者,第i次开机时的初始显示模式为第i

1次关机前的显示模式,i为大于1的整数。
73.s02、响应于模式切换指令,输出请求信息,以请求用户输入放弃指令或确认指令。
74.在一些示例中,当用户输入模式切换指令时,显示控制装置输出请求信息,该请求信息可以以文字图像的形式显示在显示装置上,例如,显示装置显示“是否切换显示模式”的信息。
75.s03、响应于确认指令,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输入模式选择指令。
76.在一个示例中,当用户输入确认指令时,显示控制装置可以输出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可以包括:当前显示模式的信息,还可以包括可供选择的显示模式的信息。该提示信息可以以文字图像的形式显示在显示装置上,例如,显示装置显示“当前显示模式为第一显示模式,请从第二显示模式和第三显示模式中选择目标显示模式”。
77.其中,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装置向显示控制装置输入上述各指令。输入装置可以为物理按键、手柄、手环、键盘、触摸板、眼球追踪设备、手势识别设备、语音识别设备、脑电波识别设备或者其他输入装置。
78.例如,显示装置为触控显示装置,当显示装置显示提示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触控的方式直接从可供选择的显示模式中,选择目标显示模式;又例如,输入装置包括一个物理按键,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按动次数,来选择不同的显示模式作为目标显示模式;又例如,输入装置包括多个物理按键,可以通过按下不同的按键和/或不同的按动次数,来选择目标显示模式。
7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01至s03的实施过程仅为示例性说明,也可以采用其他实施
过程。例如,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后,不输出请求信息,直接等待用户输入所述模式选择指令。
80.s10、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从第一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和第三显示模式中选择与模式选择指令相对应一者,作为目标显示模式。
81.在实际应用中,当输出提示信息且用户输入指令后,可以先判断用户输入的指令是否为对应于第一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第三显示模式的模式选择指令,若用户输入的指令为模式选择指令,且对应于第一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和第三显示模式中的一者,可以确定出目标显示指令,否则,可以再次输出提示信息。
82.s20、控制显示装置以目标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83.图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第一显示模式下的光路图,图5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第二显示模式下的光路图。下面结合图3至图5介绍如何控制显示装置以第一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和第三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84.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0、偏振转换器20、成像透镜组30、透反层40、反射偏光层50、液晶透镜60。
85.其中,显示屏10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其中,显示屏10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cro

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及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的一种,在此不做限定。
86.偏振转换器20位于显示屏10的出光侧,被配置为将显示屏10的出射光转化为第一圆偏振光。
87.成像透镜组30位于显示屏10的出光侧,成像透镜组30组至少包括第一透镜301。
88.透反层40位于偏振转换器20与第一透镜301之间。
89.反射偏光层50位于透反层40背离偏振转换器20的一侧,用于反射第一线偏振光,透射第二线偏振光;其中,第一线偏振光和第二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相交叉,例如,第一线偏振光和第二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90.液晶透镜60位于透反层40与反射偏光层50之间。
91.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中,可以直接将偏振转换器20贴附于显示屏10面向成像透镜组30一侧的表面,偏振转换器20可以采用圆偏光片。另外,可以将透反层40设置于液晶透镜60背离反射偏光层50一侧的表面;将反射偏光层50设置于液晶透镜60背离透反层40一侧的表面,这样可以省略用于支撑上述膜层的基板,更加方便显示装置100中各元件的安装。
92.其中,当目标显示模式为第一显示模式时,步骤s20具体可以包括:控制显示屏10进行图像显示,并控制液晶透镜60在显示屏10显示图像时产生第一相位延迟量,其中,第一相位延迟量可以为0,即,液晶透镜60相当于平板玻璃,其对于o光和e光的相位差为0,那么光线通过液晶透镜60后不会产生相位延迟,偏振态不会发生改变。
93.显示屏10出射的光线经过偏振转换器20之后转化为第一圆偏振光;第一圆偏振光入射到透反层40之后,部分光线被透射,其它部分光线被反射,被透反层40透射的光线仍为第一圆偏振光;被透反层40透射的第一圆偏振光经过液晶透镜60之后仍为第一圆偏振光;
被液晶透镜60透射的第一圆偏振光可以分解为与反射偏光层50的透过轴平行和垂直的分量,且与反射偏光层50的透过轴平行的分量可以透过反射偏光层50,向预设观看位置入射,预设观看位置的人眼可以观看到位于第一位置v1的虚像,第一位置v1与预设观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s1。
94.其中,当目标显示模式为第二显示模式时,步骤s20具体可以包括:控制显示屏10进行图像显示,并控制液晶透镜60在显示屏10显示图像时产生第二相位延迟量,第二相位延迟量为π/2或π/2的奇数倍,即对于o光和e光的相位差为π/2或π/2的奇数倍,此时,液晶透镜60等效为一个四分之一波片,那么第一圆偏振光通过液晶透镜60后转化为第一线偏振光。
95.显示屏10出射的光线经过偏振转换器20之后转化为第一圆偏振光;第一圆偏振光经过透反层40之后,部分光线被透射,其它部分光线被反射,被透反层40透射的光线仍为第一圆偏振光;被透反层40透射的第一圆偏振光经过液晶透镜60之后转化为第一线偏振光;反射偏光层50用于反射第一线偏振光,透射第二线偏振光,那么被液晶透镜60转化的第一线偏振光在入射到反射偏光层50时被反射;被反射偏光层50反射的第一线偏振光重新向液晶透镜60入射,液晶透镜60会将第一线偏振光再次转化为第一圆偏振光;被液晶透镜60转化的第一圆偏振光向透反层40入射,第一圆偏振光入射到透反层40之后,部分光线被透射,其它部分光线被反射,被透反层40反射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变化为反,转化为第二圆偏振光;被透反层40反射后的第二圆偏振光向液晶透镜60入射,此时,液晶透镜60将第二圆偏振光转化为第二线偏振光;反射偏光层50用于反射第一线偏振光,透射第二线偏振光,那么被液晶透镜60转化的第二线偏振光在入射到反射偏光层50时被透射,向预设观看位置入射,预设观看位置的人眼可以观看到位于第二位置v2的虚像,第二位置v2与预设观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s2。
96.当目标显示模式为第三显示模式时,步骤s20具体可以包括:控制显示屏10交替显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并且,在控制显示屏10显示第一图像的同时,控制所述液晶透镜产生所述第一相位延迟量;在控制显示屏10显示第二图像的同时,控制液晶透镜60产生所述第二相位延迟量。
97.当控制液晶透镜60在第一相位延迟量和第二相位延迟量之间切换时,光线在显示装置100中的光路产生变化,即光线入射到第一透镜301时的物距产生变化,从而使得人眼交替在第一位置v1和第二位置v2看到虚像,使人眼观看到具有一定景深的图像,达到三维显示效果。
98.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10显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频率应足够快,这样,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人眼会认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是在同一时刻显示的,从而使人眼会感知到三维立体图像。例如,每幅图像的显示时间为5ms左右,显示屏的图像刷新频率大于或等于200hz。
99.可选地,透反层40的透过率与反射率之比为1:1,以使得人眼在第一位置看到的虚像和第二位置看到的虚像的亮度相同。
10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圆偏振光可以为右旋圆偏振光,第二圆偏振光可以为左旋圆偏振光;或者第一圆偏振光可以为左旋圆偏振光,第二圆偏振光可以为右旋圆偏振光,在此不做限定。
101.以显示屏10的出射光经过偏振转换器20之后转化为右旋圆偏振光为例对显示装置100中的光线的偏振态的转化进行具体说明。
102.当液晶透镜60产生的相位延迟量为0时,偏振转换器20转化的右旋圆偏振光在经过透反层40、液晶透镜60后仍为右旋圆偏振光,再经过反射偏光层50之后转化为线偏振光,入射到人眼。
103.当液晶透镜60产生的相位延迟量为π/2或π/2的奇数倍时,液晶透镜60等效为四分之一波片,其快轴方向与反射偏光层50的透过轴/反射轴方向的夹角为45
°
。偏振转换器20转化的右旋圆偏振光在经过透反层40之后仍为右旋圆偏振光,再经过液晶透镜60( 45
°
)之后转化为线偏振光(0
°
),其偏振方向平行于反射偏光层50的反射轴,会被反射偏光层50反射。反射的线偏振光(0
°
)再次经过液晶透镜60(

45
°
)之后转化的仍为右旋圆偏振光,右旋圆偏振光在经过透反层40的反射后转化为左旋圆偏振光,右旋圆偏振光在经过液晶透镜60( 45
°
)后转化为线偏振光(90
°
),其偏振方向平行于反射偏光层50的透过轴,被反射偏光层50透射,入射到人眼。
104.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至图5所示,成像透镜组30还可以包括第二透镜302;第二透镜302可以设置于偏振转换器20与透反层40之间(如图1

图3所示);或者,第二透镜302也可以设置于偏振转换器20与显示屏10之间(图中未示出),在此不做限定。对于第二透镜302位于偏振转换器20与透反层40之间的情况,当液晶透镜60的相位延迟量为0时,液晶透镜60等效为平板玻璃,近眼显示装置100的光路如图2所示,显示屏10出射的光线入射到偏振转换器20,经过偏振转换器20入射到第二透镜302,经过第二透镜302入射到透反层40,经过透反层40入射到液晶透镜60,经液晶透镜60入射到反射偏光层50,经过反射偏光层50入射到第一透镜301,经过第一透镜301最终入射到人眼。当液晶透镜60的相位延迟量为π/2或π/2的奇数倍时,液晶透镜60等效为四分之一波片,显示装置100的光路如图3所示,显示屏10出射的光线入射到偏振转换器20,经过偏振转换器20入射到第二透镜302,经过第二透镜302入射到透反层40,经过透反层40入射到液晶透镜60,经液晶透镜60入射到反射偏光层50,经过反射偏光层50的反射后再入射到液晶透镜60,经过液晶透镜60再次入射到透反层40,经过透反层40的反射后再入射到液晶透镜60,经过液晶透镜60再次入射到第一透镜301,经过第一透镜301最终入射到人眼。
10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图像是指,当需要在第一位置成像时所显示的图像;第二图像是指,当需要在第一位置成像时所显示的图像,当显示装置100以第三显示模式进行显示时,不同时刻所显示的第一图像的内容可以是不同的,不同时刻所显示的第二图像的内容也可以是不同的。
106.还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100可以用于近眼显示设备中,在近眼显示设备中,可以设置两个图3中的显示装置100,并分别对应于用户的左右眼。这种情况下,当用户选择第一显示模式时,显示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每个显示装置100以第一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并且,在同一时刻,两个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屏10所显示的图像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其中一个显示屏10显示树木的图像,另一个显示屏10显示白云的图像,这时,虽然两个显示装置100都以近场模式显示,但是,用户的左右眼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两幅有差异的图像在人脑中可以形成具有立体感的三维图像。同样地,当用户选择第二显示模式时,显示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每个显示装置100以第二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并且,在同一时刻,两个显示装置100的显
示屏10所显示的图像可以不同,从而使用户感知到远场显示的三维图像。
10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显示装置100以初始显示模式进行显示时,具体方式与步骤s20类似,即,当初始显示模式为第一显示模式时,控制液晶透镜60在显示屏10显示图像时产生第一相位延迟量;当初始显示模式为第二显示模式时,控制液晶透镜60在显示屏10显示图像时产生第二相位延迟量;当初始显示模式为第三显示模式时,控制显示屏10交替显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并控制液晶透镜60在显示屏10显示第一图像时,产生第一相位延迟量,控制液晶透镜60在显示屏10显示第二图像时,产生第二相位延迟量。
108.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之后还可以输出执行结果信息,例如,当步骤s20执行失败时,例如,当未能控制液晶透镜60达到相应的状态时,则可以输出通知信息,以通知用户模式切换失败;或者,也可以再次执行步骤s20。当步骤s20执行成功时,控制显示装置100输出“模式切换成功”的文字图像。当然,执行结果信息的输出方式也可以为声音、振动等方式。
109.图6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控制装置的示意图,该显示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显示装置进行显示。其中,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显示控制装置包括:分析模块201和控制模块202。
110.分析模块201被配置为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从第一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和第三显示模式中选择与模式选择指令相对应一者,作为目标显示模式,并输出相应的目标控制信号。
111.控制模块202被配置为根据目标控制信号控制显示装置以目标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112.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02还被配置为,在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之前,响应于模式切换指令,输出请求信息,以请求用户输入放弃指令或确认指令;以及,响应于所述确认指令,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输入所述模式选择指令。
113.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02还被配置为,响应于开机信号,控制所述显示装置以初始显示模式进行显示,所述初始显示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和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中的一者。
114.图7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控制模块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所示的显示控制模块的一种具体化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控制模块202包括:处理单元2020和驱动单元。处理单元2020被配置为,向所述驱动单元提供待显示的图像数据。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单元2021和第二驱动单元2022。
115.当目标显示模式为第一显示模式时,第一驱动单元2021被配置为根据待显示的图像数据驱动显示屏10显示第一图像;第二驱动单元2022被配置为控制液晶透镜60产生第一相位延迟量,透射经过透反层的第一圆偏振光,以使反射偏光层部分透射第一圆偏振光。参见上文描述,在第一显示模式下,用户可以看到第一位置处的虚像。
116.当目标显示模式为第二显示模式时,第一驱动单元2021被配置为根据待显示的图像数据驱动显示屏10显示第二图像;第二驱动单元2022被配置为控制液晶透镜60产生第二相位延迟量,将经过透反层的第一圆偏振光转化为第一线偏振光,从而使用户可以看到第二位置处的虚像。具体原理参见上文描述。
117.当目标显示模式为第三显示模式时,第一驱动单元2021被配置为根据待显示的图
像数据驱动显示屏10交替显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二驱动单元2022被配置为,在显示屏10显示第一图像的同时,控制液晶透镜60产生第一相位延迟量;在显示屏10显示第二图像的同时,控制液晶透镜60产生第二相位延迟量,从而使用户可以看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交替显示的虚像,实现单眼立体显示。具体原理参见上文描述。
1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2021和第二驱动单元2022可以集成在同一个驱动芯片中,该驱动芯片与处理单元2020之间进行信号传输。图8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驱动单元2021和第二驱动单元2022可以集成在不同的驱动芯片中,第一驱动单元2021和第二驱动单元2022通过一管理芯片2023与处理单元2020进行信号传输。或者,不再设置管理芯片,而是由第一驱动单元2021和第二驱动单元2022所在的驱动芯片可以直接与处理单元2020之间进行信号传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各驱动芯片包括但不限于fpga、bridge板、mcu控制板等。
119.图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该显示设备可以为近眼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控制装置200和显示装置100。
120.显示装置100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其具有第一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和第三显示模式。显示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见上文所述。
121.显示控制装置200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控制装置,该显示控制装置200与显示装置100连接。
122.另外,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300,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装置300向显示控制装置200输入各指令。
123.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可以为一体机,这时,显示控制装置200和显示装置100可以集成在一体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控制装置200和显示装置100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承载体中,例如,显示装置100设置在头戴壳体中,显示控制装置200搭载于桌面pc、laptoppc及其他可能的计算机平台上。
124.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