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多重防护机制的生物传递窗的制作方法

2021-12-12 22: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传递箱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重防护机制的生物传递窗。


背景技术:

2.在生物实验室中,创造无菌无尘的洁净环境,是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可靠的一个基本条件;无菌无尘的实验环境,是保障实验过程中,用于实验的微生物等不被污染的必要条件;在实验室中,相邻的实验室之间传递实验样本时,为了避免物件传递和人员走动带来的影响,需要在相邻的实验室之间安装传递窗,通过传递窗传递实验样本。
3.现有的传递窗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是直接将生物样品放入到传递窗内,经传递窗传递到相应的另一个传递窗内,在生物样品的放置过程中,常常会带入相应的细菌,又因为现有的传递窗内部虽然也设置有杀菌灯,但是因为是传送生物样本,因此不能再放入后再开始杀菌,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均是先杀菌再放生物样本,这也就导致了细菌无法得到有效地抑制,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物样本的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现有的传递窗在生物样品的放置过程中,常常会带入相应的细菌,而又无法放入生物样本后再一次杀菌,导致了细菌无法得到有效地抑制,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物样本的活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多重防护机制的生物传递窗,解决了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具有多重防护机制的生物传递窗,包括传递箱主体,所述传递箱主体外连接有可开合的箱门,所述箱门上设置有机械锁,所述传递箱主体由外到内设置有两个腔体,分别为灭菌腔和输送腔;所述灭菌腔和输送腔之间设置有可打开的隔断门;所述灭菌腔和输送腔的下方设置有输送带,用于将生物样本从灭菌腔输送至输送腔;所述灭菌腔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杀菌灯,所述灭菌腔的上方设置有净化器;所述输送腔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杀菌灯。
7.进一步地,所述箱门上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所述箱门的一侧通过合页与传递箱主体连接,另一侧通过机械锁进行锁定。
8.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外表面和隔断门的下方均设置有硅胶灭菌垫。
9.进一步地,所述灭菌腔和输送腔的中间且位于传递箱主体内设置有固定在传递箱主体内上表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空心下端开口;所述隔断门插设在固定板内;所述固定板内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隔断门的上方连接。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气缸、输送带、第一杀菌灯、第二杀菌灯和净化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由控制器控制。
11.进一步地,所述传递箱主体表面还安装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按动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实现气缸、输送带、第一杀菌灯、第二杀菌灯和净化器的
运转。
1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一种具有多重防护机制的生物传递窗,将传递箱主体由外到内设置有两个腔体,分别为灭菌腔和输送腔;所述灭菌腔和输送腔之间设置有可打开的隔断门;所述灭菌腔和输送腔的下方设置有输送带;所述灭菌腔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杀菌灯;所述输送腔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杀菌灯;通过设置两个腔体,分别进行灭菌;在使用时,第二杀菌灯常亮起到始终灭菌的作用保证输送腔内无其他杂菌,然后将生物样本放入到灭菌腔内,此时打开第一杀菌灯,使第一杀菌灯短时间内开启,因为人手带入的细菌有限,短时间的杀菌就能杀灭大部分的细菌,而且不会对生物样本造成影响,然后打开隔断门使输送带运转,将本放置在灭菌腔的生物样本传送至输送腔,由于输送仓内的第二杀菌灯常亮起,因此在生物样本经过输送腔时可以进行快速的杀菌,起到充分杀菌的作用。
14.2、一种具有多重防护机制的生物传递窗,在灭菌腔的上方设置有净化器,还可以起到净化灭菌腔内空气的作用,可将人手带入的灰尘一并处理掉。
15.3、一种具有多重防护机制的生物传递窗,在箱门上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方便操作人员观察灭菌腔内的实时情况。
16.4、一种具有多重防护机制的生物传递窗,设置控制器,并将气缸、输送带、第一杀菌灯、第二杀菌灯和净化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由控制器控制;并在传递箱主体表面安装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按动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实现气缸、输送带、第一杀菌灯、第二杀菌灯和净化器的运转,实现随时人工调节各部件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具有多重防护机制的生物传递窗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具有多重防护机制的生物传递窗的正视图;
19.图3为图2中b

b的剖视图;
20.图4为一种具有多重防护机制的生物传递窗的电路原理图。
21.附图标记:11

传递箱主体,12

箱门,13

灭菌腔,14

输送腔,15

隔断门,16

输送带,17

固定板,111

操作面板,121

机械锁,122

观察窗,131

第一杀菌灯,132

净化器,141

第二杀菌灯,171

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22.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4.实施例一
25.请参阅图1

3,一种具有多重防护机制的生物传递窗,包括传递箱主体11,所述传递箱主体11采用长方体状,内部设有空腔,前端开口;所述传递箱主体11外连接有可开合的箱门12,优选地,所述箱门12的一侧通过合页与传递箱主体11连接,另一侧通过机械锁121进行锁定,所述机械锁121与现有结构保持一致,更甚至可在箱门12和传递箱主体11上设置
卡扣件(图中未示出)起到临时关闭的作用。
26.传递箱主体11由外到内设置有两个腔体(即将一个空腔分为两个腔体),分别为灭菌腔13和输送腔1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输送腔14后面的连接的用于各生物传递窗之间相互传递的传递装置(图中未示出)与现有的保持一致,例如后面连接传送带等;所述灭菌腔13和输送腔14之间设置有可打开的隔断门15,隔断门15开合实现灭菌腔13和输送腔14的相通;所述灭菌腔13和输送腔14的下方设置有输送带16,用于将生物样本从灭菌腔13输送至输送腔14;在使用时,关闭隔断门15,可使得灭菌腔13和输送腔14两者之间完全分隔开,单独进行灭菌处理,打开隔断门15,可通过输送带16将生物样本从灭菌腔13输送至输送腔14。
27.灭菌腔13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杀菌灯131,所述灭菌腔13的上方设置有净化器132;所述输送腔14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杀菌灯141,优选地,所述第一杀菌灯131和第二杀菌灯141可均采用紫外线杀菌灯;所述净化器132可直接采用现有净化器132,优选地,所述采用具有消毒、换气和除尘等功能的净化器132。
28.在使用时,可控制第二杀菌灯141常亮起到始终灭菌的作用保证输送腔14内无其他杂菌,然后将生物样本放入到灭菌腔13内,此时打开第一杀菌灯131,使第一杀菌灯131短时间内开启,因为人手带入的细菌有限,短时间的杀菌就能杀灭大部分的细菌,而且不会对生物样本造成影响,然后打开隔断门15使输送带16运转,将本放置在灭菌腔13的生物样本传送至输送腔14,由于输送仓内的第二杀菌灯141常亮起,因此在生物样本经过输送腔14时可以进行快速的杀菌,起到充分杀菌的作用。
29.实施例二
30.实施例二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说明,相同的部件这里不再赘述,请参阅图1

3,箱门12上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122,方便操作人员观察灭菌腔13内的实时情况。
31.实施例三
32.实施例三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说明,相同的部件这里不再赘述,请参阅图1

3,输送带16外表面和隔断门15的下方均设置有硅胶灭菌垫(图中未示出);硅胶灭菌垫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防止细菌传递,起到隔绝的作用,更进一步的提高传递窗的防护等级。
33.实施例四
34.实施例四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说明,相同的部件这里不再赘述,请参阅图1

3,灭菌腔13和输送腔14的中间且位于传递箱主体11内设置有固定在传递箱主体11内上表面的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内部空心下端开口;所述隔断门15插设在固定板17内;所述固定板17内设置有气缸171,所述气缸171的输出端与隔断门15的上方连接,通过气缸171实现隔断门15的开合,其结构简单,造价便宜。
35.实施例五
36.实施例五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说明,相同的部件这里不再赘述,请参阅图1

4,还包括控制器,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可采用单片机,亦可在控制器中输入相应的控制程序;所述气缸171、输送带16、第一杀菌灯131、第二杀菌灯141和净化器132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由控制器控制,所述传递箱主体11表面还安装有操作面板111,所述操作面板11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按动操作面板111上的按钮实现气缸171、输送带16、第一杀菌灯131、第二杀菌灯141和净化器132的运转,也可实现随时人工调节各部件的工作状态。
37.控制器内可通过编程实现如下程序:控制第二杀菌灯141常亮,当放入生物样本
后,按下按钮,控制器控制第一杀菌灯131通电,亮起15秒后关闭;然后控制气缸171收缩,打开隔断门15;5秒后,控制输送带16运转,将生物样本从灭菌腔13输送至输送腔14,并传送至下一输送装置上(这里可通过提前预设输送带16的单次运动时间来实现),即完成了一次传递;输送完成15秒后,控制气缸171使其伸长,关闭隔断门15;10秒后,打开第一杀菌灯131进行与杀菌。
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