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箱梁内膜的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浇梁在工程中应用较普遍,一是因为现浇梁不必再去找寻场地预制梁板,二是现在市政工程中,曲线桥应用较普遍,而预制梁以现有的技术无法预制,只能采用现浇的方式。现浇箱梁的浇筑分为一次浇筑工艺和二次浇筑工艺,二次浇筑是浇筑完底板和腹板后,等混凝土养护一段时间后,再浇筑顶板。一次浇筑是一次性对箱梁进行浇筑,一次浇筑相对于二次浇筑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没有施工缝,增加了结构的强度,保证了结构的质量;二是不用等第一次混凝土养护完成后,再进行二次浇筑,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成本。而一次浇筑对于内模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对于变截面箱梁来说,本专利主要对一次浇筑变截面单室箱梁内模结构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包括正常截面段和位于正常截面段两端对称设置的变截面段;
6.正常截面段由若干第一支撑架组成,若干第一支撑架沿正常截面段的长度方向平行均匀设置;
7.变截面段由相对于第一支撑架逐渐缩小的支撑架组成,支撑架沿变截面段的长度方向平行均匀设置;
8.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形状与箱梁正常截面段纵截面的形状相同;
9.位于变截面段端部的支撑架与变截面段端部的形状相同;
10.所述正常截面段除底部的外表面和所述变截面段除底部的外表面均包覆有覆盖层;
11.所述正常截面段的顶部和所述变截面段顶部均开设有浇筑口。
12.上述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架由底部支撑杆、顶部支撑杆和侧部支撑杆围成,所述底部支撑杆和所述顶部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若干根,若干根加强筋沿底部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
13.上述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为450

500mm。
14.上述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覆盖层为竹胶板层,所述覆盖层与所述正常截面段和所述变截面段固定连接。
15.上述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覆盖层的厚度为10

20mm。
16.上述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相邻两个浇筑口之间的距离为0.8

1.2m。
17.上述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浇筑口上盖合有活动模板。活动模板即可从浇筑口处拆卸或闭合浇筑口。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实现了变截面单室箱梁一次浇筑,而且此内模装置组成制造简单,正常截面和变截面段可根据工程的不同尺寸进行调整,有比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的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正常截面段;2、变截面段;3、第一支撑架;4、浇筑口;5、底部支撑杆;6、顶部支撑杆;7、侧部支撑杆;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案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24.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5.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26.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包括正常截面段1和位于正常截面段1两端对称设置的变截面段2;正常截面段1由若干第一支撑架3组成,若干第一支撑架3沿正常截面段1的长度方向平行均匀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3的形状与箱梁正常截面段1纵截面的形状相同,第一支撑架3由底部支撑杆5、顶部支撑杆6和侧部支撑杆7围成,所述底部支撑杆5和所述顶部支撑杆6之间设置有加强筋8,所述加强筋8的数量为若干根,若干根加强筋8沿底部支撑杆5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架3之间的距离可为450mm、480mm、500mm或550mm。
27.变截面段2由相对于第一支撑架3逐渐缩小的支撑架组成,支撑架沿变截面段2的
长度方向平行均匀设置;位于变截面段2内的支撑架由与正常截面段1相邻的支撑架开始逐渐缩小直至变截面段2端部,位于变截面段2端部的支撑架与变截面段2端部的形状相同。
28.所述正常截面段1除底部的外表面和所述变截面段2除底部的外表面均包覆有覆盖层;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覆盖层为竹胶板层,所述覆盖层与所述正常截面段1和所述变截面段2固定连接,且所述覆盖层的厚度可为10mm、12mm、16mm或20mm。
29.所述正常截面段1的顶部和所述变截面段2顶部均开设有浇筑口4,相邻两个浇筑口4之间的距离可为0.8m、1m或1.2m,在所述浇筑口4上盖合有活动模板。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常截面段和位于正常截面段两端对称设置的变截面段;正常截面段由若干第一支撑架组成,若干第一支撑架沿正常截面段的长度方向平行均匀设置;变截面段由相对于第一支撑架逐渐缩小的支撑架组成,支撑架沿变截面段的长度方向平行均匀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形状与箱梁正常截面段纵截面的形状相同;位于变截面段端部的支撑架与变截面段端部的形状相同;所述正常截面段除底部的外表面和所述变截面段除底部的外表面均包覆有覆盖层;所述正常截面段的顶部和所述变截面段顶部均开设有浇筑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由底部支撑杆、顶部支撑杆和侧部支撑杆围成,所述底部支撑杆和所述顶部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若干根,若干根加强筋沿底部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为450

55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为竹胶板层,所述覆盖层与所述正常截面段和所述变截面段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的厚度为10

2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浇筑口之间的距离为0.8

1.2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口上盖合有活动模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浇单室变截面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包括正常截面段和位于正常截面段两端对称设置的变截面段;正常截面段由若干第一支撑架组成,变截面段由相对于第一支撑架逐渐缩小的支撑架组成,支撑架沿变截面段的长度方向平行均匀设置;第一支撑架的形状与箱梁正常截面段纵截面的形状相同;位于变截面段端部的支撑架与变截面段端部的形状相同;正常截面段除底部的外表面和变截面段除底部的外表面均包覆有覆盖层;正常截面段的顶部和变截面段顶部均开设有浇筑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了变截面单室箱梁一次浇筑,内模装置组成制造简单,正常截面和变截面段可根据工程的不同尺寸进行调整,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价值。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靳庆磊 张宗鹏 刘大勇 李浩然 周幸行 毛云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8
技术公布日:2021/1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