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车型生产用换向小车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车型生产用换向小车。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满足目前急剧增加的新车型生产,各大汽车生产商对多车型共线生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场地面积下,实现低成本的多车型共线生产成为汽车整车厂商的重大挑战,因此同一条生产线同时用于生产多种车型的柔性生产线迅速发展。目前比较成熟的柔性生产线主要结构包括主导轨位于主导轨的两侧的存储区,并在存储区与主导轨之间设置牵引导轨,同时在存储区内存储多种用于加工不同车型的总拼夹具,当需要加工不同车型时,利用换向小车将配对的总拼夹具牵引至主导轨处完成加工即可。
3.目前换向小车一般采用电机加上齿轮齿条的结构完成牵引动作,使用时,电机是固定于换向小车上,齿轮转动连接于换向小车上且与电机固接,而齿条是固接于牵引导轨上,且齿轮与齿条啮合,由于总拼夹具的整体尺寸较大,其长度可达到数米,因此为了满足传送要求,会将齿条的长度设置的十分长,虽然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能够满足传送需求,但是正是由于齿条长度十分长,当齿轮在与齿条啮合时,随着齿轮与齿条不同齿的啮合,齿轮上的润滑油部分传递至齿条上,造成齿轮上润滑油耗损十分严重,而目前的换向小车无法对齿轮及时补充润滑油,使得齿轮磨损严重而影响换向小车的稳定传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多车型生产用换向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向小车上的齿轮无法与现有的齿条之间形成良好润滑而实现稳定传动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
6.多车型生产用换向小车,包括支撑座和转动连接于支撑座底面上的齿轮,支撑座上可拆卸连接有供油部,支撑座上连接有与齿轮接触的柔性吸油件,供油部与柔性吸油件之间连通有输油管。
7.本方案的原理是:供油部内存储有用于起润滑作用的润滑油,当换向小车对现有技术中的总拼夹具进行牵引时,齿轮相对于支撑座发生转动,使得齿轮与现有技术中的齿条啮合而实现对换向小车的驱动,同时供油部中的润滑油经过输油管流至柔性吸油件中,柔性吸油件用于对润滑油起到吸附作用而防止润滑油自动由柔性吸油件中流失,从而使润滑油保持在柔性吸油件内,当齿轮相对于支撑座发生转动时,齿轮与柔性吸油件发生接触而使柔性吸油件中的润滑油粘附到齿轮上。
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柔性吸油件和供油部,使得柔性吸油件可以持续稳定地对齿轮提供润滑油,以使齿轮与齿条之间有充足的润滑油而形成良好的润滑,能够实现换向小车的稳定传动。
9.进一步,所述柔性吸油件上开有弧形面,所述齿轮的齿顶圆与弧形面相接触。
10.作为优选,本方案中通过在柔性吸油件上设置弧形面,当齿轮转动时能够与柔性吸油件发生更加充分的接触,从而使得柔性吸油件中的润滑油传递至齿轮上,以使齿轮获得足够的润滑油。
11.进一步,所述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位于齿轮和柔性吸油件下方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顶面上开有承接槽。
12.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利用承接槽对齿轮以及柔性吸油件上可能下落的润滑油进行承接,从而减少润滑油的浪费,降低润滑成本。
13.进一步,所述柔性吸油件活动连接于承接板上。
14.作为优选,本方案中,柔性吸油件是活动连接于承接板上的,在将承接板安装于支撑座上时,即可使柔性吸油件安装到位,由于柔性吸油件是位于支撑座的下方,因此通过安装承接板即安装柔性吸油件,安装更加的方便;同时,柔性吸油件是活动连接于承接板上,当齿轮不断转动而与柔性吸油件接触时,会造成柔性吸油件的不断磨损,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造成柔性吸油件与齿轮之间出现间隙而无法使齿轮获得润滑油的情况,因此本技术中通过将柔性吸油件活动连接于承接板上,在柔性吸油件使用一段时间后,当齿轮与柔性吸油件不再形成良好接触时,可以调节柔性吸油件的位置,使得柔性吸油件靠近齿轮而确保齿轮始终都能与柔性吸油件接触而获得润滑油。
15.进一步,所述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开有竖向贯通限位部的限位孔,所述供油部包括位于限位孔内的供油瓶;所述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供油瓶的底端与支撑板的顶面相抵。
16.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利用限位部对供油瓶水平方向上进行限位固定,而利用支撑板对供油瓶竖直方向上提供支撑,从而将供油瓶稳定地固定,且能够方便地将供油瓶向上取出限位孔之外,方便对供油瓶中润滑油进行补充,同时也可以方便拆卸供油瓶,以便进行维修或者其他操作。
17.进一步,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用于保护供油瓶的保护机构。
18.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利用保护机构对供油瓶进行保护,降低换向小车运动过程中供油瓶被撞到破裂的风险。
19.进一步,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座上的保护罩,保护罩的顶部开有放置槽,保护罩的一侧与放置槽连通,所述限位部和支撑板均固定连接于放置槽内。
20.作为优选,通过保护罩上的放置槽对供油瓶提供保护,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同时保护罩的一侧与放置槽连通,可以通过连通空间查看供油瓶中润滑油的量,以便在供油瓶中润滑油不足时及时补充;同时通过保护罩上与放置槽连通的空间,可以方便地安装限位部和支撑板。
21.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上开有供输油管通过的过孔。
22.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在支撑板上开设供输油管通过的过孔,当将供油瓶放置到限位孔中后,供油瓶底部连接的输油管穿过过孔,利用过孔可以对供油瓶靠近支撑板的位置提供辅助限位,防止供油瓶的底端歪向支撑板的一侧而落出支撑板之外。
23.进一步,所述限位单元包括滑动连接于挡板上的活动板,所述柔性吸油件包括吸油海绵。
24.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利用吸油海绵对润滑油进行吸附保持,可以避免润滑油自动
落出吸油海绵之外,同时吸油海绵本身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可以与齿轮形成良好的接触而将润滑油传递至齿轮上。
25.进一步,所述承接槽与供油瓶之间连通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泵,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驱动泵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承接槽内固定连接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用于检测承接槽内润滑油深度的检测开关。
26.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利用检测开关检测承接槽内润滑油的深度,当承接槽中回收的润滑油达到一定深度时,检测开关检测到对应的深度信息,控制器接受到检测开关的信号并根据检测开关的信号控制驱动泵启动,利用驱动泵将承接槽中回收的润滑油驱动回供油瓶中,既能避免承接槽中回收的润滑油漫出而浪费,也能及时地将承接槽中的润滑油回输至供油瓶中,使得供油瓶中有充足的润滑油,确保齿轮被良好地润滑。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多车型生产用换向小车的示意图。
28.图2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
29.图3为吸油海绵与固定板连接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吸油海绵与固定板连接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回油管、驱动泵以及检测开关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撑座1、驱动电机2、齿轮3、供油瓶4、保护罩5、限位环6、支撑板7、固定板8、吸油海绵9、输油管10、承接板11、条形孔12、回油管13、驱动泵14、检测开关15。
34.实施例一
35.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多车型生产用换向小车,包括支撑座1和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支撑座1上的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竖直向下穿过支撑座1而延伸至支撑座1的下方,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上通过平键固定连接有齿轮3,通过驱动电机2即可驱动齿轮3转动。
36.支撑座1的顶面上可拆卸连接有供油部,支撑座1的底部连接有与齿轮3接触的柔性吸油件,本实施例中,供油部包括竖向设置的供油瓶4,支撑座1的顶面上设有用于保护供油瓶4的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支撑座1顶面上的保护罩5,保护罩5的顶部开有竖向设置的放置槽,保护罩5的前侧与放置槽连通(为了方便加工以及降低加工成本,本技术中也可以通过钣金弯折成型方式将钢板弯折成型成保护罩5,此处不再赘述其成型过程)。
37.如图2所示,放置槽内通过螺钉同时固定连接有限位部和支撑板7,限位部包括限位环6,限位环6上开有竖向贯通限位环6的限位孔,供油瓶4放置于限位孔内,且供油瓶4的底端与支撑板7的顶面相抵,利用支撑板7对供油瓶4竖直方向上提供支撑,且利用限位孔对供油瓶4水平方向上提供限位,从而方便且稳定地将供油瓶4固定,当需要拆卸供油瓶4时,可以向上将供油瓶4从限位环6中抽出即可,操作十分方便,而且当供油瓶4被放置在放置槽
内后,利用保护罩5可以对供油瓶4形成保护,降低换向小车运动过程中供油瓶4被碰撞损坏的风险。
38.支撑座1的底面通过螺柱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结合图3,柔性吸油件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固定板8顶面上的吸油海绵9,且吸油海绵9朝向齿轮3的侧面上开有与齿轮3齿顶圆所在圆弧面接触的弧形面,吸油海绵9与供油瓶4之间连通有输油管10,为了方便输油管10与供油瓶4的底端连接,在图2中的支撑板7上开有竖向贯穿支撑板7的过孔,输油管10向上穿过过孔后与供油瓶4相连通;同时,固定板8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位于齿轮3和吸油海绵9下方的承接板11,承接板11的顶面开有承接槽,齿轮3以及吸油海绵9上的润滑油可以向下流入到承接槽中被收集。
39.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0.本实施例中,由于供油瓶4位于支撑座1的顶面上,而吸油海绵9位于支撑座1的下方,因此自然状态下,供油瓶4中的润滑油会通过输油管10被自动传送至吸油海绵9处,由于吸油海绵9对润滑油具有吸附力作用,可以使流动至吸油海绵9内的润滑油在吸油海绵9的作用力下而保持在吸油海绵9内。
41.当换向小车使用过程中,驱动电机2驱动齿轮3转动,齿轮3与现有技术中齿条啮合而使换向小车沿着齿条移动;同时,在齿轮3转动过程中,齿轮3齿顶圆的圆弧面与吸油海绵9的弧形面接触,使得弧形面上的润滑油部分粘附到齿轮3上,从而使得齿轮3获得适量的润滑油,在齿轮3不断转动过程中,确保齿轮3与现有技术中的齿条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以便换向小车维持稳定且准确的传动,如果齿轮3上获得多余的润滑油,则多余的润滑油向下流动至承接槽中被收集,减少润滑油的浪费。
42.实施例二
43.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吸油海绵9是活动连接于固定板8上的,具体的,如图4所示,固定板8上开有条形孔12,条形孔12与固定吸油海绵9的螺钉配合,在固定吸油海绵9过程中,可以首先移动用于固定吸油海绵9的螺钉的位置,使得吸油海绵9相对于齿轮3的距离被调整至合适位置,然后再利用螺钉将吸油海绵9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条形孔12,在吸油海绵9的弧形面被齿轮3磨损后,可以调节吸油海绵9与齿轮3之间的距离,以便吸油海绵9能够始终与齿轮3形成良好接触,从而使齿轮3始终能够接受到吸油海绵9上的润滑油,确保齿轮3与齿条长时间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
44.实施例三
45.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承接槽的底面与供油瓶4的顶端之间连通有回油管13,回油管13上安装有驱动泵14,固定板8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控制器(图5中未示出),控制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单片机;同时,承接槽的内壁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检测开关15,检测开关15用于检测承接槽内润滑油的深度,检测开关15优先选用液位传感器,且检测开关15和驱动泵14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46.当承接槽中的润滑油达到一定深度时,检测开关检测到承接槽中润滑油的液位信号(润滑油液位信号的触发条件可以根据检测开关与承接槽的距离决定),且检测开关将检测到的深度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深度信号后产生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递至驱动泵,驱动泵接收到控制信号后驱动泵通电启动,利用回油管将承接槽中的润滑油抽回至供油瓶中,一方面防止承接槽中的润滑油过多而漫出承接槽之外浪费掉,另一方面可
以将承接槽中回收的润滑油回抽至供油瓶中,使得供油瓶中润滑油的量充足,以便供油瓶能够长时间对齿轮供给润滑油。
4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