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板材加工用开榫机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5: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加工用开榫机。


背景技术:

2.卯榫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这种结构也常运用于家具的制作中,卯榫结构在木制品的连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木质家具中,常常用到条状的木材(条板)进行榫卯连接。
3.在家具工厂或木材加工厂中,通常使用开榫机在条板上开榫眼;在开榫眼过程中,先将条板固定,再手动下压操作杆,使得钻头钻入条板,实现在条板上开榫眼;但每次开榫都需先固定条板,再下压操作杆进行开榫,之后松开条板再取下条状木材,从而整个开榫操作繁琐,且开榫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快速加工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材加工用开榫机,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开榫效率低下的问题。
6.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板材加工用开榫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转动连接有转运部,转运部上等角度开设有若干组凹槽,机体内且位于转运部上侧固定安装有矩形槽道,矩形槽道底部固定安装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限位部,限位部靠近矩形槽道底部处开设有与矩形槽道相通的下料孔,限位部中部开设有开榫操作口,机体侧壁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有开榫机构,开榫机构包括电机架、架设在电机架下侧的开榫电机以及固定安装在开榫电机输出轴端的开榫钻头,开榫钻头能穿过开榫操作口,机体底部设置有驱动转运部转动的驱动电机。
9.更进一步地,所述转运部包括两组对称的轮架,所述凹槽横截面为阶梯型结构,且凹槽等角度设置在轮架的圆周侧壁上;
10.当若在条板位于凹槽处开榫眼时,通过阶梯型结构的凹槽,则当开榫钻头穿过条板后,避免开榫钻头与凹槽的内壁接触,有效避免对开榫钻头以及轮架造成损伤。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槽道中部开设有长圆形观察口;
12.通过长圆形观察口,便于观测矩形槽道内剩余条板的数量。
13.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靠近开榫操作口两端处设置有支板,支板中部均设置有导管,导管内均贯穿滑动连接有导杆,导杆靠近开榫操作口一端均设置有夹持块,导杆远离夹持块一端均设置有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与支板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套设在导杆上的弹性件,所述电机架靠近开榫钻头一侧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与第一楔形块配合的第二楔形块,所述开榫电机输出轴穿过并穿出连接架;
14.当驱动组件驱动开榫机构向开榫操作口一侧移动时,使得第二楔形块同步向第一
楔形块方向移动,并当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楔形块接触时,通过第一楔形块的楔形面与第二楔形块的楔形面配合,从而使得两组夹持块同步相向靠近,不仅将位于开榫操作口处的凹槽内的条板进行居中,提高开榫点位的准确度,而且将条板夹持在两组夹持块,避免开榫过程中条板的移动,并提高开榫的稳定性;并当驱动组件驱动开榫机构继续向开榫操作口一侧移动时,此时第一楔形块平面与第二楔形块平面进行接触,从而保持两组夹持块对条板的夹持间距,避免对条板造成过渡夹持;当驱动组件驱动开榫机构远离开榫操作口一侧移动时,通过弹性件的作用,使得两组第一楔形块背心移动,进而使得两组夹持块背心移动,解除对条板的夹持。
15.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机体侧壁的x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和固定安装在两组x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移动副之间的y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所述电机架固定安装在y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移动副上;
16.通过x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实现开榫机构沿开榫电机轴线方向进行移动,通过y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实现开榫机构沿条板长度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可在开榫操作口的范围内,对条板任意一处进行开榫。
17.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机体底部内且位于转运部下方的输送带;
18.当开榫完毕的条板随转运部向下转动至位于输送带正上方时,此时没有限位部限位阻挡,从而开榫完毕的条板落在输送带上,并通过输送带,实现将开榫完毕的条板移出机体。
19.有益效果
20.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运部与限位部的配合,自动将矩形槽道内的条板依次转运至开榫工位以及下料工位,同时通过驱动组件与开榫机构的配合,实现对位于开榫工位的条板进行自动开榫,从而实现连续化自动开榫,无需繁琐的开榫操作,仅需将条板加入至矩形槽道内即可,且开榫效率高,满足快速加工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部与矩形槽道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部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开榫机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

机体;2

转运部;3

凹槽;4

矩形槽道;5

限位部;6

下料孔;7

开榫操作口;8

电机架;9

开榫电机;10

开榫钻头;11

长圆形观察口;12

支板;13

夹持块;14

第一楔形块;15

弹性件;16

连接架;17

第二楔形块;18

x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19

y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20

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31.实施例
32.本实施例的一种板材加工用开榫机,参照图1

5:包括机体1,机体1内转动连接有转运部2,其转运部2用于转运条板;转运部2上等角度开设有若干组凹槽3,机体1内且位于转运部2上侧固定安装有矩形槽道4,矩形槽道4能容纳多组纵向排列的条板,且矩形槽道4的宽度与条板宽度适配,使得条板能沿着矩形槽道4垂直向下落出;矩形槽道4底部固定安装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限位部5,其限位部5用于限制条板不会落出转运部2的凹槽3;限位部5靠近矩形槽道4底部处开设有与矩形槽道4相通的下料孔6,下料孔6用于矩形槽道4内的条板能下落至凹槽3内;限位部5中部开设有开榫操作口7,开榫操作口7的宽度小于条板的宽度,从而避免条板从开榫操作口7处落出;机体1侧壁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有开榫机构,开榫机构包括电机架8、架设在电机架8下侧的开榫电机9以及固定安装在开榫电机9输出轴端的开榫钻头10,开榫钻头10能穿过开榫操作口7,机体1底部设置有驱动转运部2转动的驱动电机20。
33.其中,转运部2包括两组对称的轮架,凹槽3横截面为阶梯型结构,且凹槽3等角度设置在轮架的圆周侧壁上;
34.当若在条板位于凹槽3处开榫眼时,通过阶梯型结构的凹槽3,则当开榫钻头10穿过条板后,避免开榫钻头10与凹槽3的内壁接触,有效避免对开榫钻头10以及轮架造成损伤。
35.其中,矩形槽道4中部开设有长圆形观察口11;
36.通过长圆形观察口11,便于观测矩形槽道4内剩余条板的数量。
37.其中,限位部5靠近开榫操作口7两端处设置有支板12,支板12中部均设置有导管,导管内均贯穿滑动连接有导杆,导杆靠近开榫操作口7一端均设置有夹持块13,导杆远离夹持块13一端均设置有第一楔形块14,第一楔形块14与支板12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套设在导杆上的弹性件15,电机架8靠近开榫钻头10一侧设置有连接架16,连接架16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与第一楔形块14配合的第二楔形块17,开榫电机9输出轴穿过并穿出连接架16;
38.当驱动组件驱动开榫机构向开榫操作口7一侧移动时,使得第二楔形块17同步向第一楔形块14方向移动,并当第二楔形块17与第一楔形块14接触时,通过第一楔形块14的楔形面与第二楔形块17的楔形面配合,从而使得两组夹持块13同步相向靠近,不仅将位于开榫操作口7处的凹槽3内的条板进行居中,提高开榫点位的准确度,而且将条板夹持在两组夹持块13,避免开榫过程中条板的移动,并提高开榫的稳定性;并当驱动组件驱动开榫机构继续向开榫操作口7一侧移动时,此时第一楔形块14平面与第二楔形块17平面进行接触,从而保持两组夹持块13对条板的夹持间距,避免对条板造成过渡夹持;当驱动组件驱动开榫机构远离开榫操作口7一侧移动时,通过弹性件15的作用,使得两组第一楔形块14背心移
动,进而使得两组夹持块14背心移动,解除对条板的夹持。
39.其中,驱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机体1侧壁的x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18和固定安装在两组x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18移动副之间的y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19,电机架8固定安装在y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19移动副上;
40.通过x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18,实现开榫机构沿开榫电机9轴线方向进行移动,通过y轴滚轴丝杆滑台组件19,实现开榫机构沿条板长度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可在开榫操作口7的范围内,对条板任意一处进行开榫。
41.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机体1底部内且位于转运部2下方的输送带;
42.当开榫完毕的条板随转运部2向下转动至位于输送带正上方时,此时没有限位部5限位阻挡,从而开榫完毕的条板落在输送带上,并通过输送带,实现将开榫完毕的条板移出机体1。
43.工作原理:下料孔6与转运部2最顶侧之间间距小于条板的厚度,即当凹槽3未位于下料孔6正下方时,条板无法从下料孔6落出;当驱动电机20驱动转运部2转动一个转运角度(转运角度即为两组相邻凹槽3与转运部2轴线之间的夹角),使得凹槽3位于下料孔6的正下方,从而矩形槽道4内最底侧的条板落入凹槽3内,从而每当驱动电机20驱动转运部2转动一个转运角度时,使得矩形槽道4内最底侧的条板落入转运部2的凹槽3内,并随着转运部2的转动,持续向开榫工位(即与开榫操作口7对应为工位)以及下料工位(即转运部2的正下方对应的工位)转运条板;每当驱动电机20驱动转运部2转动一个转运角度时,控制器(plc)控制开榫电机9带动开榫钻头10转动,同时驱动组件带动开榫机构向开榫操作口7移动,并带动开榫机构沿设定的开榫点位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条板的自动开榫;随着转运部2不断的将条板转运至开榫工位,从而实现连续对条板进行开榫。开榫完毕后,控制器(plc)控制开榫机构向远离开榫操作口7移动,使得开榫钻头10离开开榫操作口7;当开榫完毕的条板通过转运部2转运至下料工位时,在重力作用下,开榫完毕的条板从凹槽3落下,即可对开榫完毕的条板进行收集。
44.该装置通过转运部2与限位部5的配合,自动将矩形槽道4内的条板依次转运至开榫工位以及下料工位,同时通过驱动组件与开榫机构的配合,实现对位于开榫工位的条板进行自动开榫,从而实现连续化自动开榫,无需繁琐的开榫操作,仅需将条板加入至矩形槽道4内即可,且开榫效率高,满足快速加工生产的需求。
4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