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悬臂起重设备遥控电动收线器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5: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悬臂起重设备遥控电动收线器。


背景技术:

2.悬臂起重装置在工地和工厂经常用到,重点是对一些重物进行吊装,但市面常见的统统是有电源线连接的操控手柄,使用起来比较麻烦,而且悬臂上的行走装置和吊物电机的电线往往是裸露在外,使用不当极易造成危险,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臂起重设备遥控电动收线器,解决的上述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第一夹板上设置有行走装置,所述第一夹板的右侧对称设置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第一夹板的中间设置定距离套,所述定距离套和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的中间设置收放驱动电机,所述收放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起重电机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夹板上设置收线盘,所述收线盘的中间设置无线接收控制装置,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和所述行走装置连接,所述起重电机控制装置和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的周边设置插座,所述收线盘的边缘设置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连接。
5.通过将电动收线器和行走轮融合,有效减少电缆线内部金属的疲劳,从而降低电缆内部断裂的因素,通过无线接收控制装置控制,可以减少人力劳动。
6.优选的,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内嵌于所述接线盘的中间位置,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的外侧设置接收天线,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包括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的一侧设置有信号转换器,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和所述信号转换器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器的一侧设置数据处理器,所述数据处理器和所述信号转换器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所属数据处理器连接。
7.通过遥控器控制,无线接收控制装置内部的无线接收模块,将信号指令通过信号转换器转换成数字命令,再经过数据处理器转换成为动作命令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传递给各部件。
8.优选的,所述收线器包括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件夹板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盘的右侧设置环形支撑板,所述环形支撑板的中间对称设置有进线孔和出线孔,所述环形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圆盘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支撑板的右侧设置第二圆盘,所述第二圆盘和所述环形支撑板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的中间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二圆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圆盘上设置插座,所述第二夹板的背部的中间设置有所述收放驱动电机,所述收放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第一圆盘,所述转动轴和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9.电缆线经过进线孔在转动轴上缠绕,当向左动作时进线口进线出线口出线,反之
出线口进线进线口出线,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保持固定。
10.优选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报警警示灯,所述报警警示灯的周测设置有喇叭,所述喇叭和所述报警警示灯连接。
11.当启动设备时,报警灯亮,喇叭响起,提醒其他人员注意,降低安全事故。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的背部设置有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驱动电机,所述行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一夹板,所述行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的两侧对称设置辅助轮,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之间设置定距离套,所述定距离套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螺栓连接。
13.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根据定距离套的增加和减少可以任意调节,并保证行走轮和悬梁有良好接触。
14.优选的,所述起重电机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板的背部,所述起重电机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支架,所述控制支架上设置有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外侧设置防护罩。
15.电磁继电器可通过无线接收控制装置,有效控制起重电机的正反转,启停。
16.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源线连接的操作手柄改造为无线控制,并将吊物电机电缆线和行走装置电缆线融为一体设置为电动收线盘,并将起重电机控制装置,警示报警装置于一体,不仅能够解放使用者双手减少人力,还能减少危险,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总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行走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线盘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收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板的背部俯视图。
23.以上附图所示: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2、行走装置3、收线盘4、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行走驱动电机31、行走轮32、辅助轮34、定距离套33、第一圆盘41、转动轴42、环形支撑板43、报警装置44、插座45、第二圆盘46、无线接收模块51、信号转换器53、数据处理器52、接收天线54、控制单元55、收放驱动电机21、电磁继电器22。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26.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7.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夹板1上设置有行走装置3,所述第一夹板1的右侧对称设置第二夹板2,所述第二夹板2和所述第一夹板1的中间设置定距离套33,所述定距离套33和所述第一夹板1、所述第二夹板2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2的中间设置收放驱动电机21,所述收放驱动电机21的一侧设置有起重电机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夹板2上设置收线盘4,所述收线盘4的中间设置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和所述行走装置连接3,所述起重电机控制装置和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的周边设置插座45,所述收线盘4的边缘设置报警装置44,所述报警装置44和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连接。
28.实施例2,如图2所示: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的下端对称安装定距离套33,通过增加和减少定距离套33的距离,从而更好的适配不同的悬梁,在第一夹板1的背部安装一个行走驱动电机31,再在行走驱动电机31的轴端安装一个橡胶行走轮,并在行走轮的两侧平行于行走轮的底端安装辅助柱,并在辅助柱上安装辅助轮34起到支撑辅助作用。
29.实施例3,如图1、3所示:收线盘4包括第一圆盘41和第二圆盘46,第一圆盘41和第二圆盘46的中间安装转动轴42,第一圆盘41和第二圆盘46的周侧安装环形支撑板43,第一圆盘41固定在第二夹板2上,这样就能够实现接线盘46的外壳固定不动,此时转动转动轴42就能实现收放电缆,在第二夹板2的中间钻孔,并在第二夹板2的背面安装收放电缆用的收放驱动电机21,并使收放驱动电机21的驱动端和转动轴42连接,就能够实现自动收放电缆,在环状支撑板的侧面对称钻孔,电缆线同时穿过两个孔洞,使电缆线环绕在转动轴42上,此时收线盘4向左运动时一个口进线,另一个口出线,反之向右运动时,一个孔出线,另一个口进线,通过同时控制行走驱动电机31和收放驱动电机21,就能够实现自动收放线。
30.实施例4,如图1、4所示:在第二圆盘2的中间,也就是转动轴42轴端内嵌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这样既节省空间,而且传输信号也好,在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的外侧安装接收天线54是为了增加信号强度,在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的内部安装无线接收模块51,在无线接收模块51的旁边安装信号转换器53,是为了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在信号转换器53的旁边安装数据处理器52是为了将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在数据处理器52的一侧安装控制单元55是为了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55,进而对各部件有效的进行控制。
31.实施例5,如图1、5所示:在第二夹板2的背部,收放驱动电机21的一侧安装起重电机控制装置,是为了通过起重电机控制装置内的电磁继电器22有效的控制起重电机的升起和落下,以及升起和落下时速度的快慢,也有利于无线控制装置实现控制。
32.实施例6,如图1所示:在第二圆盘46的边缘安装报警装置44,这样在吊运重物时,
能够及时提醒周围人躲闪,防止发生意外。
33.基本工作原理: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组装至悬梁下方,将电缆一端接总电源上,另一端接在起重电机上,并使行走装置上的行走轮始终保持与悬梁臂有良好的接触,此时按下遥控开关的行走命令,报警装置开始报警,无线接收控制装置内部的无线接收模块,将信号指令通过信号转换器转换成数字命令,再经过数据处理器转换成为动作命令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控制行走装置在悬臂下动作,收放线驱动电机也一并跟着运动,按下升起和落下按键,无线接收控制装置将控制电磁继电器,从而控制起重电机的正反转和速度,实现升起和落下动作。
3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