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击实仪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5: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击实仪。


背景技术:

2.击实仪是一种用于室内土工试验的工具,主要依据规定重量的击锤对击实筒内的试验土样进行锤击,从而测定压实土壤的最佳含水率及其单位体积重量。
3.申请号为201821833020.7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击实仪,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击实筒、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的击实装置,击实筒环向设置有环板,底座的上表面沿底座的径向开设有多条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夹持击实筒的夹板,夹板端部的下端面抵接于环板;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多块夹板同步朝向底座中心移动的驱动机构。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当击锤击打击实筒内的试验土样时,击实筒可能发生移动,而仅靠夹板端部下压的作用力较难使击实筒稳定位于底座上,使得击实测量的过程相对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能使击实筒在试验过程中能相对更稳定,本技术提供一种击实仪。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击实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击实仪,包括架体、击实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架体包括底座和支撑架,所述击实机构包括击锤和设置于击锤下方的击实筒,所述击锤滑移连接于支撑架,所述击实筒朝向击锤的一端外径小于击实筒朝向底座一端的外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和连接于固定杆的固定环,所述击实筒位于固定环内且固定环抵接于击实筒的外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固定于固定杆,而固定环的内圈边沿抵接于击实筒的侧壁,而击实筒上端外径较小,从而击实筒被固定环稳定的压合于底座,击实筒是被固定环周向抵接固定,使得试验过程中,击实筒能更稳定的设置于底座,不易发生晃动的情况。
9.可选的,所述底座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开设有开口朝向击锤的固定槽,所述击实筒的下端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卡设于固定槽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击实筒下端设置的卡块卡设于固定槽内,使得试验过程中击实筒的下端不易发生偏移,而击实筒的上端又被固定环固定,从而击实筒能更稳定的设置于底座。
11.可选的,所述固定槽呈环状结构且卡块适配于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槽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卡块朝向限位槽的一侧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卡设于限位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的固定槽和卡块配合使用,可对击实筒下端进行环向的固定作用,使得固定槽对击实筒下端的固定效果更佳,并且设置的限位块可卡设于限位槽内,从而在试验过程中,击实筒不会发生周向的旋转。
13.可选的,所述限位块设置于卡块的外圈边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卡块外圈边沿的限位块便于观察,工作人员将限位块插设于限位槽的过程中相对更方便。
15.可选的,所述固定环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转动连接于固定杆,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竖向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和固定杆沿击锤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朝向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转动连接于固定杆,需要固定击实筒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将击实筒的上端夹持固定,然后将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端部连接于连接杆,即可完成固定击实筒的效果,使得固定击实筒的过程相对更简便。
17.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朝向连接杆的一端均连接有固定片,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置有夹持块和固定螺母,所述夹持块开设有夹持槽,所述固定片卡设于夹持槽内,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于连接杆且夹持块被夹持于固定片和固定螺母之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端部的固定片可卡设于夹持槽内,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在固定击实筒时不易展开,使得两者对击实筒的固定相对更牢靠且固定过程更简便,并且固定后,工作人员仅需要使用固定螺母将夹持块固定于连接杆,即可完成固定工作,从而工作人员操控固定机构对击实筒的固定过程相对更简便。
19.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位于两个固定片之间,且固定片朝向连接杆的一侧内凹形成有适配槽,所述连接杆抵接于适配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固定片合起后,连接杆可穿设两个固定片形成的适配槽围设的空间,从而两个固定片可紧密的贴合,使得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能对击实筒更紧密的夹持。
21.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朝向击实筒的一侧连接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抵接于击实筒。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将击实筒夹持时,弹性垫可紧密的抵接于击实筒,从而提高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对击实筒的固定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固定环固定于固定杆,而固定环的内圈边沿抵接于击实筒的侧壁,而击实筒上端外径较小,从而击实筒被固定环稳定的压合于底座,击实筒是被固定环周向抵接固定,使得试验过程中,击实筒能更稳定的设置于底座,不易发生晃动的情况;
25.2.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端部的固定片可卡设于夹持槽内,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在固定击实筒时不易展开,使得两者对击实筒的固定相对更牢靠且固定过程更简便,并且固定后,工作人员仅需要使用固定螺母将夹持块固定于连接杆,即可完成固定工作,从而工作人员操控固定机构对击实筒的固定过程相对更简便。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30.图5是图4中a部位的方法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架体;11、底座;111、固定盘;112、固定槽;113、限位槽;114、抵接盘;12、支撑架;2、击实机构;21、击锤;22、击实筒;221、卡块;222、限位块;3、固定机构;301、固定片;302、适配槽;303、弹性垫;31、固定杆;32、固定环;321、第一夹持臂;322、第二夹持臂;33、连接杆;331、夹持块;332、固定螺母;333、夹持槽;334、固定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击实仪。
34.实施例1
35.参照图1和图2,击实仪包括架体1、击实机构2和固定机构3,架体1包括底座11和支撑架12,支撑架12竖向设置且其下端焊接于底座11。击实机构2包括击锤21和击实筒22,击锤21滑移连接于支撑架12,且支撑架12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击锤21上下往复运动的驱动件,驱动件可选用链轮链条等驱动结构或气缸、液压缸等的驱动结构来驱动击锤21的抬升或下降,击实筒22设置于击锤21的正下方。击实筒22的整体轮廓呈阶梯轴状结构,且击实筒22的小端朝向击锤21,从而使得击实筒22靠近击锤21一端的外径小于击锤21远离击锤21一端的外径。
36.固定机构3包括两个固定杆31和固定环32,两个固定杆31竖向设置且两者均沿击锤2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固定杆31的上端一体成型有螺杆,螺杆的直径小于固定杆31的直径,螺杆穿设于固定环32且螺杆螺纹连接有螺母,固定环32被夹持于螺母和固定杆31之间。击实筒22位于固定环32内,且固定环32的内圈壁面抵接于击实筒22的上端外壁,击实筒22的远离击锤21一端的外径大于固定环32的内径。
37.当击锤21对击实筒22内的试验土样进行击打时,固定环32可卡住击实筒22上端的外壁,从而限制击实筒22的位置,且固定环32可环向卡设击实筒22,使得固定环32对击实筒22的固定相对更稳固。
38.参照图1和图2,为了使得击实筒22的下端能相对更稳固的放置于底座11上方,底座11朝向击锤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11,固定盘111朝向击锤2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抵接盘114,抵接盘114为圆盘状结构,固定盘111开设有开口朝向击锤21的固定槽112,固定槽112环绕抵接盘114设置,固定槽112的轮廓呈环状结构且固定槽112与抵接盘114同中心轴线设置。击实筒22的下端焊接有卡块221,卡块221呈环状结构且卡块221卡设于固定槽112内,卡块221的内壁抵接于抵接盘114的侧壁。
39.此外,固定槽112的槽壁还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13,限位槽113设置于固定槽112位于外圈边沿的一侧槽壁,且限位槽113的上端贯穿固定槽112的槽壁。卡块221的外圈边沿一体成型有多个限位块222,限位块222卡设于限位槽113内。
40.从而抵接盘114位于卡块221围设的内腔中,而卡块221又卡设于固定槽112内,击实过程中,击实筒22的下端由于卡设的作用不易发生移动,并且击实过程中,由于限位块222卡设于限位槽113内,击实筒22不会发生转动情况,以使得击实筒22能稳定的设置于底座11上端面。
41.实施例1的操作过程为:当工作人员需要对试验土样进行试验时,将试验土样放置
于击实筒22内,并使得卡块221卡设于固定槽112内,然后工作人员再将固定环32固定于两个固定杆31,并使得固定环32能抵接于击实筒22的侧壁,即完成固定工作,工作人员可开启机器使击锤21开始击实工作。
42.实施例2
43.本实施例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44.参照图3和图4,固定机构3包括一个固定杆31、固定环32和一个连接杆33,固定杆31和连接杆33沿击锤2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固定环32包括第一夹持臂321和第二夹持臂322,第一夹持臂321和第二夹持臂322呈弧形条状结构且固定杆31穿设于第一夹持臂321的一侧端部和第二夹持臂322的一侧端部,第一夹持臂321和第二夹持臂322均转动连接于固定杆31。
45.参照图4和图5,第一夹持臂321和第二夹持臂322朝向连接杆33的一端均一体成型有固定片301。连接杆33的上端焊接有固定螺杆334,固定螺杆334的直径小于连接杆33直径,连接杆33设置有夹持块331和固定螺母332,夹持块331开设有夹持槽333,夹持槽333的开口朝下且夹持槽333朝向固定片301的一端呈开口状结构。两个固定片301卡设于夹持槽333内,夹持槽333开设有通孔,固定螺杆334可穿设于该通孔,固定螺母332螺纹连接于固定螺杆334,且固定螺母333的下端面抵接于夹持块331,固定螺杆334被夹持于两个固定片301之间。
46.使用固定环32将击实筒22夹持时,第一夹持臂321和第二夹持臂322转动连接于固定杆31,将击实筒22放置于底座11后,旋转第一夹持臂321和第二夹持臂322即可对击实筒22固定,使得击实筒22的固定相对更方便。
47.为了使固定片301闭合后能相对更紧密的将固定螺杆334夹持,固定片301朝向固定螺杆334的一侧内凹形成有适配槽302,固定螺杆334部分位于适配槽302内,从而当固定片301闭合之后,固定螺杆334可从两个适配槽302围设的空间内穿过,使得固定片301能紧密的抵接。此外,第一夹持臂321和第二夹持臂322朝向击实筒22的一侧粘接有弹性垫303,弹性垫303可选用橡胶制成,弹性垫303抵接于击实筒22的侧壁。
48.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第一夹持臂321和第二夹持臂322与固定杆31转动连接,使用第一夹持臂321和第二夹持臂322固定击实筒22过程中,只需转动第一夹持臂321和第二夹持臂322将击实筒22夹持,并将固定片301卡设于适配槽302内,最后将固定螺母332螺纹连接于固定螺杆334即可完成击实筒22的固定,固定击实筒22的过程相对更方便。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