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抗菌防霉的汽车内饰用面料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5: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菌防霉的汽车内饰用面料。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内饰用面料通常处于柔性状态,因此可以呈现不同的形状以及大小,而为了使其整体能够持续保持该形状,需要在该汽车内饰用面料中加入其他的硬性结构;
3.一般的,通常座椅是借助弹簧的结构实现整体撑满的效果,也有通过借助其他硬性的结构,同样的此类硬性结构是位于面料之内,容易滋生较多的细菌,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便于塑形的抗菌防霉的汽车内饰用面料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塑形的抗菌防霉的汽车内饰用面料,以解决上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菌防霉的汽车内饰用面料,包括抗菌面料和位于所述抗菌面料内的若干硬杆体,每个所述硬杆体内具有一柔性部件,环所述抗菌面料的周向具有若干气囊袋,若干所述气囊袋互相连通,若干所述柔性部件互相连通,所述气囊袋与所述柔性部件互相连通,以及
6.经挤压所述气囊袋以使所述柔性部件伸出所述硬杆体。
7.作为优选,所述抗菌面料包括作为经线和作为纬线的增强纤维,所述增强纤维包括通过s捻捻合的碳纤维和银系抗菌纤维,以及
8.在所述碳纤维的表面附着有活性炭颗粒。
9.作为优选,所述抗菌面料上开设有若干插槽口,所述插槽口内插接所述硬杆体,以及所述抗菌面料的周向固定所述气囊袋。
10.作为优选,所述硬杆体包括横方杆,设置在所述横方杆两侧的竖方杆,以及两个所述竖方杆之间固定水平杆;
11.所述横方杆、所述竖方杆和所述水平杆的横截面呈波浪线;
12.所述柔性部件位于所述横方杆之下以及两个所述竖方杆之间。
13.作为优选,所述柔性部件包括柔性袋以及位于所述柔性袋上的若干按摩球头,以及
14.所述横方杆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贯通口,其中
15.挤压所述气囊袋,以充气所述柔性袋,使所述按摩球头伸出所述贯通口。
16.作为优选,位于所述横方杆的正中部具有若干下凸棱,所述下凸棱挤压所述柔性袋,
17.位于所述下凸棱两侧的所述柔性袋上分别具有一列所述按摩球头,位于所述下凸棱两侧的所述横方杆上分别具有一列所述贯通口。
18.作为优选,所述抗菌面料包括作为经线的防霉纱线和作为纬线的增强纤维,所述增强纤维包括通过s捻捻合的碳纤维和银系抗菌纤维;
19.所述防霉纱线包括通过z捻捻合的竹纤维和氨纶丝,以及在所述碳纤维的表面附着有活性炭颗粒。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通过抗菌面料的设置,实现良好的抗菌以及防霉的效果,实用性好,使用时间长;
22.通过硬杆体的设置,能够很好的加强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很好的为该汽车内饰用面料塑形,通过柔性部件配合气囊袋,能够很好的伸出硬杆体并形成一个良好的按摩条件,便于按摩的进行。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4.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菌防霉的汽车内饰用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菌防霉的汽车内饰用面料的侧视图;
26.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增强纤维作为经线以及纬线的示意图;
27.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增强纤维的横截面示意图;
28.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防霉纱线作为经线以及增强纤维作为纬线的示意图;
29.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防霉纱线的横截面示意图;
30.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硬杆体的侧视图;
31.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柔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
33.100、抗菌面料,110、增强纤维,111、碳纤维,112、活性炭颗粒,113、银系抗菌纤维;
34.120、防霉纱线,121、竹纤维,122、氨纶丝;
35.200、硬杆体,210、横方杆,211、贯通口,220、竖方杆,230、水平杆,240、下凸棱;
36.300、柔性部件,310、柔性袋,320、按摩球头;
37.400、气囊袋。
具体实施方式
3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9.如图1~8所示,一种抗菌防霉的汽车内饰用面料,包括抗菌面料100和位于所述抗菌面料100内的若干硬杆体200,每个所述硬杆体200内具有一柔性部件300,环所述抗菌面料100的周向具有若干气囊袋400,若干所述气囊袋400互相连通,若干所述柔性部件300互相连通,所述气囊袋400与所述柔性部件300互相连通,以及经挤压所述气囊袋400以使所述柔性部件300伸出所述硬杆体200。
40.通过抗菌面料100的设置,实现良好的抗菌以及防霉的效果,实用性好,使用时间长;通过硬杆体200的设置,能够很好的加强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很好的为该汽车内饰用面料塑形,通过柔性部件300配合气囊袋400,能够很好的伸出硬杆体200并形成一个良好的按摩条件,便于按摩的进行。
41.其中,抗菌面料100可以采用两种形式的方案:
42.1、所述抗菌面料100包括作为经线和作为纬线的增强纤维110,所述增强纤维110包括通过s捻捻合的碳纤维111和银系抗菌纤维113,以及在所述碳纤维111的表面附着有活性炭颗粒112。其中,碳纤维111的设置,能够很好的增强该抗菌面料100的强度,而银系抗菌纤维113的设置,主要用于对抗甲氧苯青霉素的黄色葡萄菌等,混入型的制法是将含银、铜、锌离子的陶瓷粉等具有耐热性的无机抗菌剂,混入聚酯、聚酰胺或聚丙烯腈中进行纺丝而得。
43.2、所述抗菌面料100包括作为经线的防霉纱线120和作为纬线的增强纤维110,所述增强纤维110包括通过s捻捻合的碳纤维111和银系抗菌纤维113;所述防霉纱线120包括通过z捻捻合的竹纤维121和氨纶丝122,以及在所述碳纤维111的表面附着有活性炭颗粒112。
44.其中,对于增强纤维110来说,通过碳纤维111的设置,能够很好的增强该抗菌面料100的强度,而银系抗菌纤维113的设置,主要用于对抗甲氧苯青霉素的黄色葡萄菌等,混入型的制法是将含银、铜、锌离子的陶瓷粉等具有耐热性的无机抗菌剂,混入聚酯、聚酰胺或聚丙烯腈中进行纺丝而得。
45.对于防霉纱线120来说,通过竹纤维121的设置,能够很好的增强该抗菌面料100的强度,而配合氨纶丝122,能够起到良好的防霉效果。而活性炭颗粒112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吸取一些废气,还能够增强面料强度。
46.具体的,为了能够较好的放置硬杆体200,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抗菌面料100上开设有若干插槽口,所述插槽口内插接所述硬杆体200,以及所述抗菌面料100的周向固定所述气囊袋400。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插槽口的高度较大,此处指出的抗菌面料100已经经过多层复合并且其厚度足以开设插槽口。
47.其中,将硬杆体200放置在插槽口内,并且使硬杆体200充满整个插槽口,从而保证整体的饱满度,而气囊袋400的设置,则很好的实现了对于插槽口的封堵。
48.具体地,关于硬杆体200,具有如下的结构:
49.所述硬杆体200包括横方杆210,设置在所述横方杆210两侧的竖方杆220,以及两个所述竖方杆220之间固定水平杆230;所述横方杆210、所述竖方杆220和所述水平杆230的横截面呈波浪线;所述柔性部件300位于所述横方杆210之下以及两个所述竖方杆220之间。其中,波浪线的设置,能够很好的保证硬杆体200本身的强度,而主体呈方管的形状,则是能够很好的容纳柔性部件300。
50.其中,所述柔性部件300包括柔性袋310以及位于所述柔性袋310上的若干按摩球头320,以及所述横方杆210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贯通口211,其中挤压所述气囊袋400,以充气所述柔性袋310,使所述按摩球头320伸出所述贯通口211。
51.柔性袋310为储气袋,其可以填充气体,而按摩球头320则是固定在柔性袋310上,可以借助胶水焊接固定。以及为了保证按摩球头320能够被膨胀笔直的伸出贯通口211,柔性袋310的两侧直接固定在竖方杆220的内壁,保证柔性袋310的膨胀方向固定。
52.而为了能够使按摩球头320较多的探出并实现良好的按摩效果,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横方杆210的正中部具有若干下凸棱240,所述下凸棱240挤压所述柔性袋310,位于所述下凸棱240两侧的所述柔性袋310上分别具有一列所述按摩球头320,位于所
述下凸棱240两侧的所述横方杆210上分别具有一列所述贯通口211。
53.其中,下凸棱240的设置,能够将柔性袋310的上表面分隔,并且呈两列的按摩球头320分别能够探出贯通口211,从而实现加强按摩的效果。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