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出料装置的外壳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01: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3d打印设备领域,具体是用于出料装置的外壳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用于3d打印设备的出料装置为了放置料筒,通常是在出料装置的外壳组件侧面开设有连接外界和收容空间的通孔,料筒穿过通孔放置在外壳组件的收容空间内,该结构存在工作时通孔不封闭,使料筒靠近通孔的一侧温度低于另一侧,导致了打印材料加热不均,无法保证出料速度稳定性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料筒存放,又能够保证料管均匀加热的外壳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提供用于出料装置的外壳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4.技术方案:用于出料装置的外壳组件包括:主体壳,设置于出料装置的基座端部。
5.活动壳,与主体壳活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6.在工作状态下,主体壳与活动壳形成相对封闭的收容空间。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壳是与主体壳的侧壁转动连接的转门。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壳是与主体壳的侧壁连接的分离门。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壳是与基座连接的卡接座。
10.所述活动壳与主体壳卡接。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壳是与基座连接的螺接座。
12.所述活动壳与主体壳的端部螺接。
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外壳组件还包括:第一电连部,与主体壳连接。
14.第二电连部,与活动壳连接。
15.所述第一电连部和第二电连部可拆卸连接。
16.所述活动壳还包括:活动加热瓦,与活动壳的内壁贴合。
17.活动加热膜,与活动加热瓦的外壁贴合。
18.所述活动加热膜与第二电连部连接,通过在活动壳上也设置加热膜和加热瓦,能够在保温的基础上对料管进行加热,保证了料管的均匀加热。
19.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出料装置的外壳组件,该外壳组件通过设置活动壳使外壳组件在工作状态下主体壳与活动壳形成相对封闭的收容空间,能够通过封闭收容空间对料管进行保温,进而保证了料管的均匀加热,保证了出料速度的稳定性,并且通过活动壳与主体壳的活动连接,能够在需要更换料管时打开活动壳方便料筒的存放。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转门结构及磁吸连接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的转门结构及磁吸连接侧剖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的转门结构及磁吸连接俯剖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的转门结构及弹性抵接实施例俯剖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的分离门及弹性抵接实施例轴测示意图。
25.图6是本发明的分离门及弹性抵接俯剖实施例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的卡接结构轴测示意图。
27.图8是本发明的卡接结构俯剖示意图。
28.图9是本发明的卡接结构局部侧剖示意图。
29.图10是本发明的螺接结构局部侧剖示意图。
30.图1至图10所示附图标记为:基座1、外壳组件2、第一电连部3、第二电连部4、主体壳21、活动壳22、加热瓦24、转轴221。
具体实施方式
31.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3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方便料筒存放,又能够保证料管均匀加热的外壳组件。
33.该外壳组件用于3d打印设备的出料装置。
34.出料装置包括:基座1、驱动组件、外壳组件2、加热组件和料管。
35.基座1与3d打印机连接,并且外壳组件2设置在基座1的一端。
36.驱动组件收容在基座1,并穿过基座1延伸至外壳组件2内,该驱动组件包括贯穿电机、丝杆和活塞,贯穿电机固定在基座1内,丝杆穿过贯穿电机和基座1,活塞固定在丝杆的端部,并且工作时活塞与料管密封连接,贯穿电机带动丝杆带动做往复直线运动,丝杆带动活塞在料管内做往复直线运动。
37.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基座1内的控制器,以及与外壳组件2内壁贴合的加热瓦24,以及与加热瓦24外壁贴合的加热膜,控制器加热膜电连接,其中加热膜是结构不易展示的薄膜结构,因此未在图中标出。
38.料管与外壳组件2可拆卸连接,工作时料管收容在外壳组件2内,驱动组件延伸至料管内,并在料管内做直线运动。
39.外壳组件2包括:主体壳21和活动壳22。
40.主体壳21设置于出料装置的基座1端部,活动壳22与主体壳21活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在工作状态下,主体壳21与活动壳22形成相对封闭的收容空间。
41.工作原理:通过活动壳22与主体壳21的活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能够在需要更换料管时,打开活动壳22使收容空间与外界连通,能够方便料筒的存放。
42.在工作状态下,通过设置活动壳22使外壳组件2在工作状态下主体壳21与活动壳22形成相对封闭的收容空间,能够通过封闭收容空间对料管进行保温,进而保证了料管的均匀加热,保证了出料速度的稳定性。
4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活动壳22是与主体壳21的侧壁转动连接的转门。
44.在此实施例中,活动壳22是一端与主体壳21凹凸连接或转轴221连接,另一端与主
体壳21弹性抵接或磁吸连接的转门。
45.其中活动壳22与主体壳21的凹凸连接可以是主体壳21的侧壁设置有转动槽或转动凸起,转门的一端与转动槽或转动凸起凹凸配合,转门绕转动槽旋转。
46.活动壳22与主体壳21的转轴221连接可以如图2、3和4所示实施例中,外壳组件2还包括转轴221,在主体壳21的侧壁和活动壳22的端部设置有转动通孔,转轴221设置在主体壳21和活动壳22的转动通孔内,活动壳22绕转轴221旋转。
47.在此实施例中可以在活动壳22弹性抵接端或磁吸连接端设置拆卸凹槽或拆卸凸起,方便动手将活动壳22与主体壳21分离。
4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活动壳22是与主体壳21的侧壁连接的分离门。
49.在此实施例中,活动壳22是一侧与主体壳21插接,另一侧与主体壳21弹性抵接或磁吸连接的分离门。
50.其中活动壳22的至少一侧向主体壳21的方向延伸有至少一个与主体壳21插接的插接部。
51.在上述实施例中磁吸连接可以如图1所示实施例是在主体壳21和活动壳22的相应位置安装磁粒,使用磁粒吸合主体壳21和活动壳22。
52.弹性抵接可以是如图4、5和6所示实施例是在活动壳22的端部设置有u形弹性部,在主体壳21的相应位置设置有抵接槽,u形弹性部收容在抵接槽内,并与主体壳21抵接。
5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主体壳21是与基座1连接的卡接座,活动壳22与主体壳21卡接。
54.在如图7、8和9所示实施例中,主体壳21的一端与基座1连接,另一端开设有腰形孔或椭圆形孔,腰形孔或椭圆形孔的小径侧开设有卡接槽或卡接孔,活动壳22的端部延伸有与腰形孔或椭圆形孔相配合的卡接部,卡接部收容在腰形孔或椭圆形孔内,并与卡接槽或卡接孔卡接。
55.其中凸缘的大小可在腰形孔或椭圆形孔内旋转,并且可与卡接槽或卡接孔卡接。
5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主体壳21是与基座1连接的螺接座,活动壳22与主体壳21的端部螺接。
57.如图10所示,主体壳21的一端与基座1连接,另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活动壳22与主体壳21的螺纹孔螺接。
58.在卡接和螺接两个实施例中,主体壳21内可以不设置加热瓦24和加热膜,但是活动壳22内必须设置加热瓦24和加热膜。
5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仅通过主体壳21部分设置的加热瓦24和加热膜进行加热,并通过主体壳21与活动壳22形成的相对封闭的收容空间实现保温温控,虽然能够进行温度控制,但是料管靠近活动壳22的部分的散热速度仍大于靠近主体壳21部分的散热速度,仍存在加热不均的问题。
6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外壳组件2还包括:第一电连部3、第二电连部4、活动加热瓦24和活动加热膜。
61.第一电连部3与主体壳21连接。
62.第二电连部4与活动壳22连接。
63.第一电连部3和第二电连部4可拆卸连接。
64.活动加热瓦24与活动壳22的内壁贴合,活动加热膜与活动加热瓦24的外壁贴合。
65.其中活动加热膜与第二电连部4连接,在工作状态时第一电连部3和第二电连部4连接导电,使活动壳22的活动加热膜与主体壳21的主体加热膜电连接使活动加热膜发电。
66.在磁吸连接结构和弹性抵接结构中,可以在主体壳21和活动壳22连接端的相对位置上分别设置导电技术材料的母座和公针来作为第一电连部3和第二电连部4,使用母座和公针的插接实现导电。
67.而且在磁吸连接结构中可以使用橡胶或塑料注塑工艺将公针与磁粒制作成公针键,将母座与磁粒制作成母座键,在公针键中还可以设置弹簧,将弹簧收容在公针中或使弹簧的一端与公针抵接实现公针的伸缩结构,通过将公针、母座和磁粒分别集成在公针键和母座键,能够简化出料装置的装配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在图1和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电连部3是与主体壳21连接的公针键,第二电连部4是与活动壳22连接的母座键。
68.其中公针键和母座键还可以应用在弹性抵接结构中增加主体壳21和活动壳22的连接强度。
69.在图7、8和9所示卡接结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部3是至少一个贴合在主体壳21的卡接槽或卡接孔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金属片。
70.第二电连部4是至少一个贴合在活动壳22的卡接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金属片。
71.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公针键和母座键作为第一电连部3和第二电连部4分别安装在主体壳21的卡接槽或卡接孔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以及活动壳22的卡接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72.在图10所示螺接结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部3是至少一个贴合在主体壳21的螺纹孔内壁的金属片。
73.第二电连部4是至少一个贴合在活动壳22的螺纹壁外壁的金属片。
74.在卡接结构和螺接结构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主体壳21和活动壳22的表面设置相对应的对位标记,在两部分的对位标记位移到预定位置时,使第一电连部3和第二电连部4连接。
75.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做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