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杜氏枪乌贼苗种培育方法与流程

2021-12-08 01: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杜氏枪乌贼苗种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同种异名小管枪乌贼(loligo oshimai),又称小管、大岛氏锁管、浅水鱿鱼,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a)、头足纲(cephalopoda)、枪形目(teuthoidea)、枪乌贼科(loliginidae)、枪乌贼属(lotiginidae),分布于南海、马来群岛海域。小管枪乌贼是我国近海枪乌贼科中的经济种类之一,群体稠密,年产卵数百吨,具有开发潜力,其中尤以福建漳州东山岛小管最为出名,具有口感爽脆,肉质细腻鲜嫩等特点,是各地游客到东山岛必吃的一道特色海鲜。但近几年由于大量捕捞怀卵亲体,致使资源量锐减,价格不断攀升,因此急需开展杜氏枪乌贼繁育和增养殖技术研究,以促进其资源的恢复。
3.据报道头足类具有756种,其中近岸底栖生活的和近海中下层生活的乌贼类、蛸类较易饲养,快速游泳的枪乌贼则较难饲养,而在大洋外海生活的柔鱼类最难饲养。目前国内外对于养殖技术研发的品种均集中于乌贼类和蛸类,枪乌贼类和柔鱼类则未见报道。201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率先开展了杜氏枪乌贼驯养和苗种繁育技术研究,为枪形目种类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繁育生产中发现,杜氏枪乌贼繁育技术有别于现有的乌贼类和蛸类,繁育难度极大,如乌贼类和蛸类的开口饵料一般为卤虫或糠虾,但由于杜氏枪乌贼初孵幼乌较小,卤虫或糠虾个体偏大,而来源广泛且个体偏小的轮虫在营养条件上满足不了枪乌贼的营养需求,此外由于轮虫体型较圆,也不利于乌贼幼体捕捉,因而现有的饵料均不适用于杜氏枪乌贼苗种的前期培育;此外由于杜氏枪乌贼游动较快,内壳较薄,且内壳后端极尖,很容易因冲撞池壁造成乌贼尾部溃烂且内壳后端破碎而死亡,进而使得苗种培育成活率较低,因此需要设置专门的培育条件以防止冲撞池壁造成的损伤,但迄今为止,未见杜氏枪乌贼苗种培育技术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杜氏枪乌贼苗种培育方法,所述方法解决了杜氏枪乌贼幼苗的开口饵料问题,能够成功培育出健康苗种。
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杜氏枪乌贼苗种培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获得杜氏枪乌贼受精卵,放入孵化池中的筛盆中孵化,在苗种孵出前3~4d,每隔2~3d用20~30ppm的碘伏溶液消毒1~2min;孵化期间水温20~26℃,换水量为300%~400%,不间断充气,10~12d苗种陆续孵出;
8.2)在苗种孵出前1~2d,将受精卵转入苗种培育池继续孵化,待幼体孵出后,通过筛盆孔进入苗种培育池,或用水舀逐一舀出,计数后转入苗种培育池培育,苗种培育池为圆形,面积为1~6m3,高度为1.2~1.5m,培育密度为800~1000只/m3;受精卵孵出后1~6d,每
天添加新水10cm,水位由40cm提高至1m,自7日龄开始换水,水交换量由40%逐渐增加至200%,同时采用纳米气管充氧,微充气;30日龄后,将苗种转入10~20m3的圆形培育池培育,长流水,换水量增加至300%以上,并增大充气量;培育用水经沉淀、砂滤后使用,水温20~26℃,日温差小于1℃,ph 7.8~8.2,盐度28~32,溶氧量6mg/l以上,60~70日龄,胴长2~2.5cm,即可出苗;
9.仔乌贼陆续孵出后,在苗种培育池一次性投喂胚体下包4/5的青石斑鱼卵,密度为8~10g/m2,或在仔乌贼孵出1d后,直接投喂青石斑初孵仔鱼,密度为3~5个/ml;10~25日龄,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或枝角类,密度为2~3个/ml;20日龄以后,投喂糠虾或南美白对虾仔虾,密度为1~2个/ml;青石斑鱼卵一次性投喂,其余饵料每日投喂2次;每天在苗池均匀泼洒em菌和卤虫虾片,以改善水质和水色,进而减少应激。
10.进一步,青石斑鱼卵为自然产卵获得,初孵仔鱼采用孵化桶或孵化网箱高密度孵化,孵化密度为800~1000g/m3,投喂乌贼前,用网袋捞取。
11.进一步,30日龄杜氏枪乌贼苗种转入10~20m3的培育池,在倒池时,将水位缓慢降低,然后用抄网将乌贼幼体赶入脸盆中,整个过程带水操作,防止乌贼苗种离水而喷墨。
12.进一步,所述的em菌浓度为8~10ml/m3;卤虫虾片使用时用300目网袋搓洗,浓度为5~10g/m313.进一步,所述杜氏枪乌贼受精卵来源于人工培育,所述培育方法如下:
14.(1)亲体的采捕
15.每年的7~9月,捕捞杜氏枪乌贼成体,捕获后转入网箱或船舱中暂养;
16.(2)亲体的运输
17.捕获的亲体运至码头,带水称重后转移至活鱼运输车中,水车采用纳米气石充纯氧,且在运输用水中加入20~30ppm的氟苯尼考和8~10ppm的水产应激灵,以减少喷墨行为的发生,并防止细菌感染,运输密度为8~10kg/m3,运输时间不超过1h,装车和卸车时带水操作,以减少操作损伤;
18.(3)亲体的暂养
19.在养殖池内壁底部安装一圈纳米气管,在充气时形成气幕,能够有效防止亲体冲撞池壁,且持续充气增氧,光照强度控制在400lx~800lx;水温20~28℃,盐度25~32;密度5~8kg/m3;采用流水培育,换水率400%~500%,且车间内需保持安静;采用鲜活饵料进行营养驯化,日投喂量为乌贼体重的2%~3%,每日投喂2次,在每天早晨将残饵和粪便清除干净,并彻底换水;在入池后3d,每天使用10~20ppm的氟苯尼考药浴1~2h;
20.(4)受精卵的采集
21.采用带孔塑料板以培育池的中心管为中心,围成圆柱状,直径60~100cm,高度高于中心管10~20cm,并固定住培育池底,所述塑料板上的孔径为1~2cm,孔间距为2~3mm,待亲体产卵后每天从带孔塑料板上将采集的卵鞘摘下,放入孵化设备中孵化。
2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23.1)枪乌贼育苗难度较大,国内外未见繁育技术报道。由于杜氏枪乌贼初孵幼体较小,本发明选择大小合适、适宜水温相近、孵化和培育成活率高、便宜易得的青石斑初孵仔鱼作为乌贼开口饵料,不仅满足了乌贼的营养需求,还因鱼苗体型细长,有利于乌贼捕食,进而提高了成活率。
24.2)杜氏枪乌贼游动较快,内壳较薄,且后端极尖,很容易因冲撞池壁造成损伤而死亡,本发明采用圆形苗池有利于乌贼苗的游动;前期微充气减少因气流冲击造成的冲撞;并在水中添加em菌控制水质,避免了因多次吸底造成的应激冲撞和喷墨;此外,还在苗种泼洒卤虫虾片,调节水色成茶色,进而减少了因强光照造成的应激,进而建立了完善的苗种培育技术,为枪形目头足类繁育技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25.本发明方法能够获得健康幼体,苗种培育成活率达60%。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发明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27.实施例1
28.(1)从海区采集杜氏枪乌贼亲体620只。受精卵放入筛盆中孵化,筛盆直径30cm,盆高10cm,盆眼直径2mm,透水良好,且卵鞘不露出。由于在受精卵在孵化前逐渐膨大,使得卵膜越来越薄,在苗种孵出前3~4d,每隔2~3d用20ppm的碘伏溶液消毒1~2min。在水温24~26℃,10~12d苗种陆续孵出。孵化期间换水量为300%

400%,不间断充气。
29.(2)苗种培育
30.在苗种孵出前1~2d,将受精卵转入苗种培育池继续孵化。待幼体孵出后,通过筛盆孔进入苗种培育池,或用水舀逐一舀出,计数后转入苗种培育池培育。因初孵幼体苗种较小,为方便观察和管理,苗种培育池不宜过大,且根据乌贼的环游习性,宜采用圆形池子,因此前期采用圆形玻璃钢水槽或者小型圆形水泥池培育,面积为1~6m3,本实施例的苗种培育池面积为2m3,高度为1.2m,培育密度为800只/m3;从仔乌孵化出1~6d,每天添加新水10cm,水位由40cm提高至1m,7日龄后开始换水,水交换量由40%逐渐增加至200%,同时采用纳米气管充氧,微充气,以防止幼体冲撞池壁。30日龄后,将苗种转入面积为10m3的培育池,换水量增加至300%以上,同时增加充气量。在仔乌贼孵出后,即一次性投喂胚体下包4/5,即将孵化出膜的青石斑鱼卵,密度为8~10g/m2,或在仔乌贼孵出1d后,直接投喂青石斑初孵仔鱼,密度为3~5个/ml;10~25日龄,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或枝角类,密度为2~3个/ml;20日龄以后,投喂糠虾或南美白对虾仔虾,密度为1~2个/ml,其中青石斑鱼卵一次性投喂,其余饵料每日投喂2次。为防止吸底操作和光照照射应激造成乌贼喷墨,可不吸底,每天在苗种培育池中均匀泼洒em菌(10ml/m3)和卤虫虾片(使用时用300目网袋搓洗,浓度为5~10g/m3),以改善水质和水色,进而减少应激。培育用水经沉淀、砂滤后使用,水温22~26℃,日温差小于1℃,ph 7.8~8.2,盐度28~29,溶氧量6mg/l以上。60日龄左右,胴长可达2cm,可用于增殖放流和产业化推广养殖。
31.本实施例的杜氏枪乌贼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0%,共培育胴长为2cm的苗种4.2万只。
32.实施例2
33.(1)亲体的采捕
34.2020年7~9月,采用专门的灯照平台或小型灯照船捕捞杜氏枪乌贼成体,捕获后转入网箱或船舱中暂养,共采集亲体820只。
35.(2)亲体的运输
36.捕获的亲体运至码头,带水称重后转移至活鱼运输车中。水车采用纳米气石充纯氧,且在运输用水中加入20ppm的氟苯尼考和8ppm的水产应激灵,以减少喷墨行为的发生,并防治细菌感染。运输密度为8~10kg/m3,运输时间不超过1h,装车和卸车时带水操作,以减少操作损伤。
37.(3)亲体的暂养
38.沿养殖池内壁紧贴池底安装一圈纳米气管,在充气时形成气幕,可有效防止亲体冲撞养殖池壁。驯养养殖池面积为20m2,水深0.8~1.0m,持续充气增氧,光照强度控制在400lx~800lx,均匀、柔和;水温24~26℃,盐度28~32;密度5~8kg/m3;采用流水培育,换水率400%~500%,且车间内需保持安静。采用新鲜的长度为5~8cm的蓝圆鲹或南美白对虾活虾等优质饵料进行营养驯化,日投喂量为杜氏枪乌贼体重的2%~3%,以池内有少量剩余为宜,每日投喂2次,在每天早晨将残饵和粪便清除干净,并彻底换水。在亲本入池后3d,每天使用15ppm的氟苯尼考药浴2h以治疗捕捞、称重和运输过程中导致的操作损伤。
39.(4)受精卵的采集
40.针对杜氏枪乌贼卵鞘卵柄太长,粘附不牢固,很容易被水流旋到中心管上,造成卵鞘的卵膜破碎等特点,采用1mm厚、1cm孔径、2mm孔距的带孔塑料板,以中心管为中心,围成圆柱状,直径60cm,高度高于中心管10cm,并将底部固定在池底。该附着基可提供多个挂卵场所,杜氏枪乌贼可在圆孔上挂卵,所述环形带孔塑料板相当于扩大了中心管的直径,有效避免了在换水操作时脱落的卵鞘被旋到中心管上的现象;另外,杜氏枪乌贼具有集群环游习性,现有的头足类附着基均会阻碍杜氏枪乌贼的正常游动,该装置不影响其正常环游,进而扩大了活动空间,并减少了冲撞几率。
41.每天早晨从环形带孔塑料板采集杜氏枪乌贼受精卵,受精卵放入筛盆中孵化,筛盆直径30cm,盆高10cm,盆眼直径2mm,透水良好,且卵鞘不露出。由于在受精卵在孵化前逐渐膨大,使得卵膜越来越薄,在苗种孵出前3~4d,每隔2~3d用20ppm的碘伏溶液消毒1min。孵化期间水温24~26℃,换水量为300%~400%,不间断充气,10~12d苗种陆续孵出。
42.(2)苗种培育
43.在苗种孵出前1~2d,将受精卵转入苗种培育池继续孵化。待幼体孵出后,通过筛盆孔进入苗种培育池,或用水舀逐一舀出,计数后转入苗种培育池培育。前期采用圆形水槽或者小型圆形水泥池培育,面积为1m3,高度为1.2m,培育密度为800~1000只/m3;前期(1~6d),每天添加新水10cm,水位由40cm提高至1m,7日龄后开始换水,水交换量由40%逐渐增加至200%,同时采用纳米气管充氧,充气量略小。30日龄后,将苗种转入面积为10m3的培育池,换水量增加至300%以上,同时充气量可略大些。在仔乌贼孵出后,即一次性投喂即将孵化出膜的青石斑鱼卵,密度为8~10g/m2,或在仔乌贼孵出1d后,直接投喂青石斑初孵仔鱼,密度为3~5个/ml;10~25日龄,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或枝角类,密度为2~3个/ml;20日龄以后,投喂糠虾或南美白对虾仔虾,密度为1~2个/ml,其中青石斑鱼卵一次性投喂,其余饵料每日投喂2次。同时每天在苗池均匀泼洒em菌(10ml/m3)和卤虫虾片(使用时用300目网袋搓洗,浓度为5~10g/m3),以改善水质和水色。培育用水经沉淀、砂滤后使用,水温22~26℃,日温差小于1℃,ph 7.8~8.2,盐度28~29,溶氧量6mg/l以上。50~60日龄左右,胴长可达2cm,可用于增殖放流和产业化推广养殖。
44.本实施例共采集杜氏枪乌贼亲本820只,成活率85%,达到性成熟的510只,共采集
卵鞘1200个,产卵量约为12.2万粒,孵化率达90%,苗种培育成活率达62%,共培育胴长为2cm左右的苗种6.6万只。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