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昆虫杀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7 20: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杀灭昆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昆虫杀灭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夏季,人们经常由于受到蚊虫的叮咬,且蚊虫叮咬人体后,会传播多种疾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3.目前,最常用的灭蚊方法是化学灭蚊法和物理灭蚊法,其中,化学灭蚊法主要通过喷洒化学杀虫剂来消灭蚊虫;物理灭蚊法主要是通过昆虫杀灭装置,如灭蚊灯来消灭蚊虫。化学灭蚊法在使用时,将会产生化学残留,损害人体,作用范围和持续时间也极其有限,因此,正逐渐被人们放弃使用。物理灭蚊法如灭蚊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无化学残留、作用时间长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但物理灭蚊法普遍具有灭蚊效果差、能量消耗大等缺陷。
4.现有技术中灭蚊灯,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0987838u),主要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引蚊灯、风机和蚊虫收集网,在灭蚊时,首先通过引蚊灯吸引蚊虫,使蚊虫向引蚊灯周围聚集,然后通过设置在引蚊灯下方的风机产生的吸力,将引蚊灯周围聚集的蚊虫吸入设置在风机下方的蚊虫收集网中。这种灭蚊灯具有以下缺陷:蚊虫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吸入口进入灭蚊灯内部,并且随气流通过风机轴向直接进入风机下方的蚊虫收集网中,从而导致大部分蚊虫在未被风风干而死之前经过风机时与高速旋转的风机叶片撞击而死,形成浆状物贴附于风机叶片的表面而污染风机,同时释放出有毒物质污染空气,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昆虫杀灭装置,通过在蚊虫处理装置内部设置与抽气口相切的导流过滤装置,使得进入蚊虫处理装置内部的风在气流通道中形成高速旋转的气流,同时,在导流过滤装置的作用下,将蚊虫阻挡在气流通道内部,在持续的高速旋转中被脱水、风干而死,以解决蚊虫直接进入现有的昆虫杀灭装置,大部分的蚊虫尸体贴附于风机表面,污染风机,并且释放出大量的有毒物质,污染空气,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昆虫杀灭装置,包括:
8.昆虫处理装置,设有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中心设有圆形抽气口;
9.在所述昆虫处理装置的周边设有吸入口;
10.在所述昆虫处理装置的内部设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由多个导流部件构成,所述导流部件从所述吸入口沿气流方向向所述昆虫处理装置的内部延伸,并且,所述导流部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抽气口的周向方向基本相切;
11.所述导流装置的相对于吸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12.在所述抽气口安装有导流过滤装置;当抽气口形成负压时,空气从所述吸入口以
及所述导流装置进入所述气流旋转通道,所述空气在所述气流旋转通道形成旋转的气流;所吸入的昆虫随气流旋转。
13.优选的,所述导流装置是由导流部件间隔设置而成,当空气流过所述导流装置后,其气流方向与气流旋转通道相切,气流在所述气流旋转通道中旋转。
14.优选的,所述的昆虫杀灭装置还包括: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的气流通道上方、所述的气流通道径向方向的外侧、所述的气流通道下方的任意一处。
15.优选的,所述的导流过滤装置的至少一部分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
16.在所述的导流过滤装置的侧壁上设有气流调节区域,根据所述收集装置的设置位置,通过所述气流调节区域调节在所述气流旋转通道中的旋转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存在的高度。
17.优选的,在所述导流过滤装置的侧壁上还设有进风区域,所述进风区域设有多个进风孔,所述进风区域与所述抽气口连通。
18.优选的,所述导流部件至少为从所述吸入口向所述气流通道内部延伸的板状件和管状件中的一种。
19.优选的,所述收集装置包括:
20.第一收纳槽,在所述第一收纳槽的迎风一侧的端部设有收纳槽开口;
21.在所述第一收纳槽的与所述气流通道相对的壁板上设有气流孔。
22.优选的,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
23.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收纳槽与所述昆虫处理装置的外周边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收纳槽靠近所述吸入口设置。
24.优选的,所述的昆虫杀灭装置还包括:
25.负压发生装置,与所述底板连接;
26.通过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在所述抽气口产生负压,在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抽气口、进风区域和所述吸入口连通。
27.优选的,所述的昆虫杀灭装置,还包括:
28.诱虫灯,靠近所述吸入口设置,并且所述诱虫灯的光线发射到所述昆虫处理装置的外部。
2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昆虫杀灭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30.通过昆虫在高速气流中持续围绕导流过滤装置旋转而被风干而死,避免昆虫接触高速旋转的叶轮而形成浆状物,使得病毒和细菌暴露在空气中,危害用户的身体健康。
31.昆虫随旋转的气流旋转,避免昆虫堵住导流过滤装置,导致抽气口的负压降低,影响昆虫被吸入昆虫杀灭装置的效果。
附图说明
32.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昆虫杀灭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昆虫杀灭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昆虫杀灭装置中导流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昆虫杀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昆虫杀灭装置中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昆虫杀灭装置中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昆虫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40.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气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41.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导流过滤装置的立体图;
42.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昆虫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43.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5所述昆虫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44.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6所述昆虫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45.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6所述压盖的立体图;
46.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7所述昆虫杀灭装置的立体图;
47.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7所述昆虫杀灭装置的沿图14的吸入口中心和收纳口中心连线的剖面图;
48.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7所述昆虫杀灭装置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49.附图标记说明:
[0050]1‑
负压发生装置,2

昆虫处理装置,201

抽气口,202

壳体,2021

下部罩壳,2022

罩筒,3

压盖,301

透明部,302

挡片,4

风机组件,5、5’、5
”‑
吸入口,6

排气口,7

出风口,8

导流过滤装置,8a

第一滤芯,8b

第二滤芯,8c

第三滤芯,81

气流调节区域,82

进风区域,801

进风孔,9

底板(也可称为底板),10

下固定座,11

进风口,12

固定座,13

收集装置,131

第一收纳槽,1311

第一空间,1312

第二空间,132

第二收纳槽,133

收纳槽开口,133
’‑
收纳口,1331

端板,134

气流孔,135

通风板,136

挡板14、14’、14
”‑
导流装置,15

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52]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53]
实施例1
[0054]
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昆虫杀灭装置,包括:负压发生装置1,用于在昆虫处理装置2的吸入口5处产生负压;昆虫处理装置2,用于收纳从吸入口5吸入的蚊虫;导流过滤装置8,用于在空气流动过程中隔绝蚊虫进入负压发生装置1。
[0055]
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所述负压发生装置1包括固定座12和风机组件4,所述风机组件4固定在所述固定座12上,所述风机组件4包括进风口11和出风口7,风机组件中的风机运转时,能够形成吸入口5——进风口11——出风口7——排气口6的空气流动通道,所述导流过滤装置8设置的所述吸入口5与进风口11之间,在所述导流过滤装置8上设置有进风孔801。
[0056]
在使用时,风机组件4内的风机运转,在昆虫处理装置2上的吸入口5处产生负压,蚊虫在吸入口5附近飞行时能够在负压作用下被吸入昆虫处理装置2内部。在导流过滤装置8的作用下,被吸入的空气经过进风孔801进入风机组件4的进风口11,进而通过出风口7、排
气口6向外排出,被吸入的蚊虫在导流过滤装置8的阻挡作用下被隔离在吸入口5与导流过滤装置8之间,风机不停运转,吸入口5处始终产生负压,避免蚊虫从昆虫处理装置2内飞出,并且在持续的风力作用下,蚊虫会被风干、脱水致死,实现灭蚊目的。同时在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上方设置有导流过滤装置可以有效避免蚊虫污染风机。
[0057]
优选的,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设置在所述负压发生装置1的上方,所述吸入口5设置在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的侧壁上。
[0058]
优选的,所述排气口6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2的侧壁上。
[0059]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12包括底板9和下固定座10,所述底板9与所述下固定座10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风机组件4设置在所述底板9与下固定座10之间。
[0060]
优选的,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设置在所述底板9的上方,在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上设置抽气口201,所述抽气口201用于安装所述导流过滤装置8。优选的,所述导流过滤装置8可以为第一滤芯8a,所述第一滤芯8a为直筒滤芯,优选直筒方孔滤芯。
[0061]
优选的,所述过导流滤装置8可以为第二滤芯8b,所述第二滤芯8b为穹顶式滤芯。
[0062]
亦或者是,所述导流过滤装置8可以为第三滤芯8c,所述第三滤芯8c包括直筒部和穹顶部,在所述直筒部和所述穹顶部上均设置进风孔801。优选的,在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的上方设置压盖3,所示压盖3用于将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的上端封闭,且在所述压盖3上设置透明的观察部。
[0063]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8上的进风孔801的进风面积之和大于抽气口201的面积,以减少风阻。
[0064]
进一步,所述的昆虫处理装置2内设置有诱蚊灯(也可称为诱虫灯),所述的昆虫处理装置2的壳体采用透明材质,便于光线通过;通过诱蚊灯的设置,利于将蚊虫吸引至昆虫处理装置的吸入口,从而将其吸入昆虫处理装置。
[0065]
进一步,所述蚊虫吸入口5为多个,在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的内部沿着吸入口5处设置有引风板(也可称为导流装置),所述引风板与吸入口呈一定角度设置,从而在所述昆虫处理装置的腔室内形成环形气流。
[0066]
进一步,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内还设置有蚊虫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在迎风一侧设置有开口,从而使得吸入昆虫处理装置中的蚊虫随着气流的方向吹入收纳盒,对蚊虫进行收集。优选的,所述收纳盒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昆虫处理装置内。
[0067]
进一步,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与负压发生装置1的固定座12可拆卸式连接。
[0068]
优选的,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
[0069]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本发明所述的昆虫杀灭装置具有灭蚊效果好、能量损耗低、不易被污染的优点。
[0070]
实施例2
[0071]
如图4至6所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在于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内设置收集装置13,所述的收集装置13设置在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吸入口上方,所述收集装置13包括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侧壁设置有收纳槽开口133,沿着内侧壁开口的一端延伸至收纳槽的外侧壁,形成一端封闭的收纳槽,从而使得吸入昆虫处理装置中的蚊虫随着气流的方向吹入收纳槽中,对蚊虫进行收集。
[0072]
所述收纳槽内侧壁上设置有气流孔134,利于收纳槽气流与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内
的气流进行流通。优选的,所述收纳槽内设置有通风板135,所述通风板135上设置有通风孔,利于在收纳槽靠近封闭端一侧产生较强的气流流通,从而将蚊虫搜集至收纳槽内部,避免蚊虫收集在收纳槽开口133附近。
[0073]
优选的,所述收集装置13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昆虫处理装置内。
[0074]
进一步,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的上方设置压盖3,所示压盖3用于将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的上端封闭。优选的,所述压盖3上设置透明的观察部301,便于使用者观察蚊虫的收集情况。所述压盖3内侧设置有挡片302,用于遮挡收纳槽开口133。当使用昆虫杀灭装置时,通过旋转压盖3,使挡片302转动至收纳槽开口133的一侧,从而使收纳槽开口133敞开,气流能够通过收纳槽开口将蚊虫搜集装置2中蚊虫搜集至收纳槽内;在昆虫杀灭装置不使用或者是拆卸收集装置13时,通过旋转压盖3,使挡片302遮挡住收纳槽开口133,防止在操作过程中收纳槽中的蚊虫脱落至昆虫处理装置2中。
[0075]
进一步,所述收纳槽中设置有挡板136,将所述收纳槽分为第一收纳槽131和第二收纳槽132,所述第一收纳槽131用于对吸入昆虫处理装置2中的蚊虫进行收集,所述第二收纳槽132可以用于放置诱蚊剂。所述的诱蚊剂可以为固体粉末,半固体或者液体状诱蚊剂,利于将蚊虫吸引至昆虫处理装置的吸入口,从而将其吸入昆虫处理装置。所述压盖3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第二收纳槽132的上方,便于诱蚊剂的味道能够通过透气孔散发出来,利于将蚊虫吸引至昆虫处理装置2的吸入口,从而将其吸入昆虫处理装置。
[0076]
实施例3
[0077]
一种昆虫杀灭装置,所述昆虫指蚊子、飞蛾、各种小型飞虫等,如图7到图9所示,包括:昆虫处理装置2,设有底板9,在所述底板9的中心设有圆形抽气口201。在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的周边设有吸入口5。在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的内部设有导流装置14,导流装置14由多个导流部件构成,所述导流部件从所述吸入口5沿气流方向向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的内部延伸,并且,所述导流部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抽气口201的周向方向基本相切。所述导流装置14的相对于吸入口5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气口20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5。在所述抽气口201安装有导流过滤装置8。
[0078]
当抽气口201形成负压时,空气从所述吸入口5以及所述导流装置14进入所述气流旋转通道15,所述空气在所述气流旋转通道15形成旋转的气流;所吸入的昆虫随气流旋转。
[0079]
在本实施例中的昆虫杀灭装置中,通过在底板9上的抽气口201产生负压,将在昆虫杀灭装置周围的昆虫通过吸入口5吸入昆虫处理装置2的内部。通过导流装置14使得在昆虫处理装置2内部形成旋转气流,昆虫随着旋转气流在昆虫处理装置2的内部旋转,经过一段时间的旋转气流的作用下,昆虫会被风干而死,通过物理方式杀灭昆虫,在对人体不产生危害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杀灭昆虫。
[0080]
在抽气口201的上端,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的里侧设有导流过滤装置8,导流过滤装置8能够起到导流和过滤作用。其中,通过导流过滤装置8使得外部空气进入昆虫处理装置2的内部后,在形成旋转气流的同时,气流沿着抽气口向与昆虫处理装置2相背的方向排出。被吸入的昆虫也会随着气流在昆虫处理装置内旋转后向气流排出的方向移动,导流过滤装置8通过过滤的作用隔离昆虫,阻止昆虫通过抽气口201。避免昆虫被设置在抽气口201相对于昆虫处理装置2另一侧的负压发生装置1打碎,形成浆状物贴附于负压发生装置1上,并且释放出的病毒和细菌,危害用户的身体健康。
[0081]
所述导流装置14是由导流部件间隔设置而成,当空气流过所述导流装置14后,其气流方向与气流旋转通道15相切,气流在所述气流旋转通道15中旋转。
[0082]
通过与气流旋转通道15相切的导流部件构成的导流装置14,将从吸入口5进入的空气改变流动方向,使其沿着与气流通道15相切的方向流动,从而形成旋转气流,随气流一起进入昆虫处理装置2内的昆虫也随气流旋转。
[0083]
所述的昆虫杀灭装置还包括:收集装置13,可以设置在所述的气流通道15上方、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的气流通道15径向方向的外侧、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的气流通道15下方的任意一处,或者以上位置的组合。
[0084]
昆虫进入昆虫处理装置2后,昆虫留在昆虫处理装置2内部,为了便于清理,在昆虫处理装置2的内部设置收集装置13,用于收集进入到昆虫处理装置内部的昆虫。
[0085]
如图9所示,所述的导流过滤装置8的至少一部分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在所述的导流过滤装置8的侧壁上设有气流调节区域81,根据所述收集装置13的设置位置通过所述气流调节区域81调节在所述气流旋转通道中的旋转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存在的高度。
[0086]
安装过滤装置8避免了昆虫被吸入昆虫杀灭装置后,随气流沿着抽气口201的垂直方向进入负压发生装置1的内部,导致昆虫附着于风机表面,被叶片打击成浆状物,散发出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影响人体健康,并且,减少清洁负压发生装置1的困难。
[0087]
导流过滤装置8可以采用在抽气口201安装平板式的过滤网实现。但是当昆虫被吸入昆虫杀灭装置后,昆虫随着旋转气流逐渐向抽气口201的中心聚集,旋转气流随着靠近抽气口201的中心,气流的旋转速度逐渐降低,同时抽气口201中心存在向下方的吸引力,因此,最终大部分昆虫均聚集于抽气口201的中心区域。
[0088]
鉴于上述原因,优选导流过滤装置8采用所述的导流过滤装置8的至少一部分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的方案。
[0089]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因为导流过滤装置8沿轴向向上方延伸后,其表面积远大于平板式的过滤网,因此,进风孔801的总面积也远大于抽气口201的面积,降低了抽气口201处的吸引力,使得昆虫随气流旋转时尽可能地沿着导流过滤装置8的周边旋转,而降低昆虫停留在导流过滤装置8的中心区域的可能性,使得昆虫快速地被风干而死,改善了杀灭昆虫的效果。
[0090]
具体的,在导流过滤装置8的壁板的设有多个进风孔801的部分形成导流过滤装置8的进风区域82,所述进风区域82用于过滤昆虫,使其不能进入到导流过滤装置8内部,而贴附于负压发生装置1上。导流过滤装置8的壁板的另一部分不设置进风孔,该部分为气流调节区域81。
[0091]
在本实施例中,当将收集装置13设置于气流通道的上方时,当气流在气流通道旋转时,因为气流调节区域81没有进风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气流向导流过滤装置8的轴向的上方旋转上升,带动昆虫向上方移动,直到进入到收集装置内部。气流调节区域81的高度随收集装置13与抽气口的高度增加而增加。
[0092]
所述进风区域82与所述抽气口5连通。气流在气流通道内旋转的同时通过所述进风区域82从抽气口5抽出。同时,昆虫随气流向上移动到进风区域82时被阻挡,不能随气流向抽气口5移动,随气流继续向上移动,直到进入第一收纳槽1311中。
[0093]
所述导流部件至少为从所述吸入口5向所述气流通道内部延伸的板状件和管状件
中的一种。
[0094]
导流部件可以为多种形式,只要能起到将从吸入口5吸入的气流形成旋转气流即可。作为优选方式,可采用板状件或管状件,或者二者的结合的形式。
[009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导流部件采用板状件,多个板状件从吸入口5向抽气口201延伸,并且,板状件的延伸方向与抽气口201相切,即,板状件的延伸方向与气流旋转通道相切。
[0096]
如图5所示,所述收集装置13包括:
[0097]
第一收纳槽131,在所述第一收纳槽131的迎风一侧的端部设有收纳槽开口133。在所述第一收纳槽131的与所述气流通道相对的壁板上设有气流孔134。
[0098]
被吸入到气流通道内的昆虫随着旋转气流在气流通道内旋转,当旋转到收纳槽开口133处时,昆虫通过收纳槽开口133进入到第一收纳槽131中。在本实施例中,收集装置13设置于气流通道的上方,因此,将收纳槽开口133设置于第一收纳槽131的底部。
[0099]
随着昆虫的增多,昆虫将收纳槽开口133封闭,使得第一收纳槽131的内部形成了密闭的空间,为了使得昆虫有效地充满第一收纳槽131,在第一收纳槽131的与气流通道相对的壁板上设置多个气流孔134,使得第一收纳槽131的内部的气流形成流动的气流,带动昆虫向内部移动。
[0100]
第一收纳槽131的与收纳槽开口133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档板136,因此在第一收纳槽131内部的气流虽然形成了流动气流,但是档板136会使得一部分气流反向流动,对从收纳槽开口133进入的气流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在第一收纳槽131的内部设置具有多个通孔的通风板135,将第一收纳槽131分隔成连通的第一空间1311和第二空间1312,使得第一空间1311和第二空间1312形成既相互联通又相互独立的两个腔室。气流通道内的气流一部分从收纳槽开口133和气流孔134进入第一空间1311,还有一部分通过气流孔134进入第二空间1312,将第二空间1312内部的气流排出到收集装置13的外部,使得第一空间1311的气流继续向第二空间1312流动,从而带动昆虫继续向通风板135移动,填充满第一空间1311。
[0101]
所述收集装置13还包括:
[0102]
第二收纳槽132,所述第二收纳槽132与所述昆虫处理装置2的外周边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收纳槽132靠近所述吸入口5设置。
[0103]
第二收纳槽132用于放置诱饵,诱饵散发的气味通过昆虫处理装置2散发到外部,引诱昆虫靠近昆虫杀灭装置。将第二收纳槽132靠近吸入口5设置,昆虫会进一步地靠近吸入口,改善昆虫的吸入效果。
[0104]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收纳槽131和第二收纳槽132可以一体成形,中间通过档板136分隔开,第二收纳槽132的与档板136相对的另一端与收纳槽开口133相连接,形成围绕抽气口201的环形的收集装置13。
[0105]
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前所述,第一收纳槽131的长度越长,昆虫的收集效果越不好,需要通过通风板135将第一收纳槽131分隔成第一空间1311和第二空间1312两个空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收纳槽131,从而缩短第一收纳槽131的长度。优选地,多个第一收纳槽131和多个第二收纳槽132间隔设置并互相连接形成一个环形的收集装置13。
[0106]
如图2所示,所述的昆虫杀灭装置还包括:
[0107]
负压发生装置1,与所述底板9连接。
[0108]
通过所述负压发生装置1在所述抽气口201产生负压,在所述负压发生装置1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口7,所述排气口7与所述抽气口201、所述进风区域142和所述吸入口5连通。
[0109]
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负压发生装置1包括风机组件4和下固定座10和底板,其中,底板的顶板与昆虫处理装置的底部连接,因此,底板的顶板即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9
[0110]
所述的昆虫杀灭装置,还包括:
[0111]
诱虫灯,靠近所述吸入口5设置,并且所述诱虫灯的光线发射到所述昆虫杀灭装置的外部。
[0112]
实施例4
[0113]
本实施例的昆虫杀灭装置与实施例3相比,如图10所示,其区别在于,将收集装置13设置于气流通道的下方,因此,收纳槽开口133设置于第一收纳槽131的上方。
[0114]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收集装置13设置在气流通道的下方,因此,导流过滤装置8不设有气流调节区域81。昆虫从吸入口5进入到昆虫处理装置2内部时,随着旋转气流直接通过收纳槽开口133进入到第一收纳槽131内。
[0115]
实施例5
[0116]
本实施例的昆虫杀灭装置与实施例3相比,如图11所示,其区别在于,将收集装置13设置于气流通道的周向的外侧,因此,收纳槽开口133设置于第一收纳槽的与气流通道相对的侧壁板上。
[0117]
与实施例4相同,本实施例的导流过滤装置8不设有气流调节区域81。昆虫从吸入口5进入到昆虫处理装置2内部时,随着旋转气流直接通过收纳槽开口133进入到第一收纳槽131内。
[0118]
实施例6
[0119]
本实施例的昆虫杀灭装置与实施例3相比,如图12和图13所示,其区别在于,在昆虫处理装置2中设置两个以上的导流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导流装置14,与实施例3相同,在昆虫处理装置2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吸入口5,通过多个板状件从第一吸入口5’,沿与气流通道相切的的方向向抽气口201延伸。
[0120]
导流装置还包括第二导流装置14’,第二导流装置14’设置于昆虫处理装置2的顶部,例如,压盖3上,在压盖3上开设第二吸入口5’,同样的,导流部件从第二吸入口5’沿与气流通道相切的的方向向抽气口201延伸。
[0121]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导流装置14的导流部件采用板状件,第二导流装置14’的导流部件采用管状件,两个导流装置的导流部件采用了板状件和管状件组合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采用,第一导流装置14的导流部件和第二导流装置14’的导流部件均采用板状件或管状件。除了板状件和管状件之外,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导流部件,只要能够起到将吸入到气流旋转通道内的气流形成旋转气流即可。
[0122]
实施例7
[012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如图14和图15所示,昆虫处理装置2包括壳体202,壳体202包括下部罩壳2021和罩筒2022,底板9设置在下部罩壳2021的底部,罩筒2022扣合在导流过滤装置8的外侧。
[0124]
吸入口5”为在下部罩壳2021上设置的开口,罩筒2022与吸入口5”连通。
[0125]
如图16所示,在下部罩壳2021的内部设置导流装置14”,导流装置14”通过两个相互连接的弧状的板状件构成,导流装置14”与下部罩壳2021的第一侧壁连接。两个板状件中的一个与吸入口5”同心设置,另一个板状件与罩筒2022同心设置。两个板状件的连接处和与第一侧壁相对的下部罩壳2021的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吸入口5”与蚊虫处理装置2之间的连通通道。
[0126]
昆虫随气流在负压作用下从吸入口5”经连通通道进入蚊虫处理装置2,并围绕导流过滤装置8旋转。
[0127]
导流装置14”与第一侧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将该容纳空间作为第二收纳槽132,用于容纳引诱昆虫的诱饵,并且第二容纳槽132与吸入口5”连通。
[01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