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6: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急诊引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创伤外科、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
3.目前,现有的胸腔引流装置一般通过手术在胸腔切口后将引流管置入切口内或通过穿刺方式将引流管置入胸腔内的方法,将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引流至体外。例如中国专利文件202020027391.7提出的一种胸腔置管引流装置,其包括有引流瓶、软管、引流管连接头和引流管,引流管用于与穿刺针连接,引流瓶与软管连接,软管可将引流管中的病患液体导流至引流瓶中,以实现引流。但是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现,部分病患因为其病情不同,引流的时间也会不同,特别是对于急诊患者,医护人员还未完全了解病患的情况,部分引流管可能需要放置几天、十几天,那么在这期间需要更换引流瓶,但是因为引流过程一直在继续,且与引流瓶连接的软管始终是在输送积液的,那么在将引流瓶拆掉的时候,需要另外用容器来承接软管中的液体,避免积液溢出以及积液回流的,但是操作过程麻烦,需要至少两个医护人员来操作,即一个医护人员拿着承接的容器,另一个医护人员准备引流瓶的更换,一人操作很容易导致积液的回流,影响病患健康的同时对医护人员的工作造成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提高更换引流瓶时的便捷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导管、引流管和穿刺针,导管连接在引流瓶与引流管之间,引流管与穿刺针连接,所述导管为两根,包括导管a和导管b,每根导管包括导管a段和导管b段,导管a段与导管b段之间均设有三通管b;所述导管a段通过三通管a与引流管连接,导管b段通过调节管与引流瓶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的末端与三通管a的主道连接,三通管a的两个侧道分别与两根导管a段的首端连接,两根导管a段的末端与三通管b的主道连接,三通管b的一个侧道与导管b段的首端连接,导管a的导管b段的末端与引流瓶连接,导管b的导管b段的末端与导管a所在的三通管b的另一个侧道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管设置在引流瓶的接口处,其由多个直径大小不同的空心短节套接而成,短节为圆筒状,使得整个调节管的外径从下至上为依次减小的,且最底端的短节的外壁与引流瓶的接口内壁固定。
8.进一步的,最底端与接口连接的短节内壁设有滑槽,最顶端短节的外壁设有滑块,中间各短节的内壁均设有滑槽,其外壁均设有滑块,使得各短节外壁的滑块均能位于与其相邻短节内壁的滑槽处。
9.进一步的,所述每个滑槽的上下端面处设有凹槽,每个滑块的上下侧壁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突块。
10.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其好处是:
11.(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根导管通过三通管a与引流管连接,引流时仅采用一根导管,那么在需要更换引流瓶时,仅需要一名医护人员将未使用的导管直接与新的引流瓶连接,再将装满的引流瓶换下即可完成整个引流瓶的更换,整个更换过程简单、快捷。
12.(2)本实用新型每根导管还分为两段,两段导管之间采用三通管b连接,那么导管b在不使用的时候,其导管b段可与导管a所在的三通管b的另一侧道连接,如此,可避免医护人员对三通管a进行误操作导致其全开时,使得未使用的导管b其导管b段有积液后直接流至地面的弊端。
13.(3)本实用新型在引流瓶接口处设置了调节管,调节管的口径大小可调节,便于与导管连接,提高了引流过程中的稳固性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管位于接口内的侧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各短节相互连接的剖视图,图中只画出三个短节。
17.附图标记:1

引流瓶,2

导管a段,21

导管b段,3

引流管,4

穿刺针,5

三通管a,6

三通管b,7

短节,8

滑槽,81

凹槽,9

滑块,91

突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21.如图1

3所示,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和现有技术一样,包括引流瓶1、导管、引流管3和穿刺针4,导管连接在引流瓶1与引流管3之间,且引流管3与穿刺针4连接,引流管3与穿刺针4的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均无本质区别,因此在这里不再赘述。
22.为了提高更换引流瓶1的便捷性,所述导管为两根,包括导管a和导管b,其均通过三通管a5与引流管3连接,即引流管3的末端与三通管a5的主道连接,三通管a5的两个侧道分别与两根导管的顶端连接,导管的末端均与引流瓶1连接。三通管与导管、引流管3的连接方式与现有医用三通管与导管的连接结构相同,本技术在这里也不再赘述。为了便于引流瓶1的更换,那么在使用的时候,医护人员通过三通管a5可选择仅使用其中一根导管与引流瓶1连接以进行引流。且每跟导管均包括与三通管a5固定的导管a段2和与引流瓶1连接的导管b段21,其中,导管a段2与导管b段21之间设有三通管b6,即导管a段2的顶端与三通管a5的侧道连接,其末端与三通管b6的主道连接,导管b段21的顶端与三通管b6的一个侧道连接,其末端用于与引流瓶1连接。因为在引流时,仅选用一根导管进行引流,本实施例中选用导管a,那么导管b在不使用的时候,其导管b段21可与导管a所在的三通管b6的另一侧道连接,如此,可避免医护人员对三通管a5进行误操作导致其全开时,使得未使用的导管b其导管b段21有积液后直接流至地面的弊端。那么在需要更换引流瓶1时,医护人员直接将三通管a5全开,将新的引流瓶1与空置的导管b连接后,再调节三通管a5使其单向导通,停止之前使用的导管a继续传输积液,再将其连接的引流袋取下,对导管a的导管a段2管口进行清洗之后,将其与正在使用的导管b所在三通管b6的另一侧道连接即可完成整个引流瓶1的更换。整个更换过程,仅需一名医护人员即可完成,更换方便、快捷,且避免了积液会漏出、回流的弊端。
23.进一步的,在引流时,因为引流瓶1没有专用导管,一般医护人员都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与引流瓶1接口连接,但是因为二者口径不匹配,所以需要在接口与导管的连接处使用纱布或胶带进行缠绕,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引流液的渗漏,所以本实用新型在引流瓶1接口处连接有调节管用于与导管连接,且调节管的管口大小可调节,以与不同口径的导管相匹配,提高引流过程中的稳固性。所述调节管为多个直径大小不同的空心短节7套接而成,短节7为圆筒状,使得整个调节管的外径从下至上为依次减小的,且最底端的短节7的外壁与引流瓶1的接口内壁固定,以保证调节管的稳定性。最底端短节7的内壁设有滑槽8,最顶端短节7的外壁设有滑块9,其余中间各短节7的内壁均设有滑槽8,其外壁均设有滑块9,使得各短节7外壁的滑块9均能位于与其相邻短节7内壁的滑槽8处,且每个滑槽8的上下端面处设有凹槽81,每个滑块9的上下侧壁设有与凹槽81相匹配的突块91。如此,在需要增大调节管管径时,医护人员向下按压最顶端的短节7,那么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使得该短节7外壁的滑块9在与其相邻的短节7内壁滑槽8中向下运动,且滑块9下侧壁的突块91可位于滑槽8下端的凹槽81中,以固定两短节7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调节管的管径,便于医护人员将导管与相匹配的短节7进行套接。在需要缩小调节管管径时,医护人员向上拉伸最顶端的短节7,那么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使得该短节7外壁的滑块9在与其相邻的短节7内壁滑槽8中向上运动,且滑块9上侧壁的突块91可位于滑槽8上端的凹槽81中,以固定两短节7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调节管的管径。
24.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