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岩石地层洞桩法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12-04 14: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岩石地层洞桩法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边纵梁施工:在第一导洞(ⅰ)和第四导洞(ⅳ)内架设边拱格栅钢架,在所述边拱格栅钢架下方立模并喷射第一边拱初支(11)混凝土,以及使用素混凝土回填所述第一导洞(ⅰ)和第四导洞(ⅳ)内各自的所述第一边拱初支(11)外空间;s2.中纵梁施工:在第二导洞(ⅱ)和第三导洞(ⅲ)立模施工中纵梁(6),在中纵梁(6)上预留钢筋接头,随后使用素混凝土回填所述第二导洞(ⅱ)与其内部的所述中纵梁(6)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三导洞(ⅲ)与其内部的所述中纵梁(6)之间的间隙;s3.中拱及第二边拱施工:挖掘中拱土体和第二边拱土体,分别施作中拱初支(13)和第二边拱初支(12);s4.中拱及边拱二衬施工:拆除所述第一导洞(ⅰ)、第二导洞(ⅱ)、第三导洞(ⅲ)和第四导洞(ⅳ)的边墙以及所述边拱格栅钢架,分别对中拱初支(13)、第一边拱初支(11)和第二边拱初支(12)施作二衬以形成中拱二衬(7)和边拱二衬(5),所述钢筋接头分别与所述中拱二衬(7)和边拱二衬(5)连接;s5.轨顶风道及中板施工:在所述第一导洞(ⅰ)、第二导洞(ⅱ)、第三导洞(ⅲ)和第四导洞(ⅳ)底部沿中桩(9)和边桩(2)的轴向挖掘主体土体至预设轨顶风道底面以下,所述轨顶风道下浇筑垫层,随后立模浇筑轨顶风道的下板(15)并预留所述轨顶风道侧板(14)钢筋;绑扎所述轨顶风道侧板(14)的钢筋并立模浇筑所述轨顶风道侧板(14),随后进行中板(8)钢筋绑扎,同时设置主体侧墙(3)的竖筋,该竖筋上端连接至所述边纵梁(4),其下端连接至所述中板(8)钢筋,并且立模完成所述中板(8)的浇筑;s6.底板施工:在所述中板(8)下方沿所述中桩(9)和边桩(2)的轴向挖掘土体至预设基底位置深度后,施作所述主体侧墙(3)的锚杆和初支,施作电流地网、铺设底板(1)防水层并浇筑所述底板(1);s7.主体侧墙施工:先施工所述中板(8)下方的所述主体侧墙(3),后施工所述中板(8)上方的所述主体侧墙(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地层洞桩法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对所述边纵梁(4)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分段浇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地层洞桩法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在使用素混凝土回填所述第二导洞(ⅱ)与其内部的所述中纵梁(6)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三导洞(ⅲ)与其内部的所述中纵梁(6)之间的间隙之前,先在所述中纵梁(6)顶部铺设中纵梁(6)防水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地层洞桩法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所述中拱土体和所述第二边拱土体在挖掘时,首先挖掘所述中拱土体,当中拱土体挖掘深度达到15

20m后,处于所述中拱两侧的所述第二边拱土体开始对称挖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地层洞桩法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拆除所述第一导洞(ⅰ)、第二导洞(ⅱ)、第三导洞(ⅲ)和第四导洞(ⅳ)的边墙以及所述边拱格栅钢架,破除第一导洞(ⅰ)和第四导洞(ⅳ)内所述第一边拱初支(11)混凝土,在中拱初支(13)、第一边拱初支(11)、第二边拱初支(12)和中拱初支(13)内侧面铺设拱顶防水层后,绑扎所述二衬钢筋并将其与所述钢筋接头连接,随后在所述二衬钢筋处完成所述二衬的浇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石地层洞桩法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边拱初支(11)按照沿所述第一导洞(ⅰ)和所述第四导洞(ⅳ)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分为依次连接的若干段,先对其中一段所述第一边拱初支(11)混凝土破除并完成其二衬施工,再依次进行与其相邻的下一段所述第一边拱初支(11)的二衬施工;所述其中一段所述第一边拱初支(11)上的二衬和与其相邻的下一段所述第一边拱初支(11)之间构成第一施工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石地层洞桩法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拱初支(13)按照沿所述第二导洞(ⅱ)和所述第三导洞(ⅲ)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分为依次连接的若干段,先对其中一段所述中拱初支(13)混凝土破除并完成其二衬施工,再依次进行与其相邻的下一段所述中拱初支(13)的二衬施工;所述其中一段所述中拱初支(13)上的二衬和与其相邻的下一段所述中拱初支(13)之间构成第二施工间隙。8.根据权利要求5

7中任一项所述的岩石地层洞桩法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进行所述中拱二衬(7)施工,再进行第一边拱初支(11)二衬和第二边拱初支(12)二衬的施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地层洞桩法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包括以下步骤:s51.将第一导洞(ⅰ)和第四导洞(ⅳ)内剩余的第一边拱初支(11)完全拆除;s52.采用分段分层将所述第一导洞(ⅰ)、第二导洞(ⅱ)、第三导洞(ⅲ)和第四导洞(ⅳ)的下方的土体挖掘,并随着土体挖掘施作所述边桩(2)桩间挂网并喷射混凝土;s53.所述主体土体整体挖掘至接近所述轨顶风道底土模设计标高时,加强对挖掘标高的控制,预留30cm厚度土层进行人工清底,严禁超挖;s54.挖掘至设计标高后首先浇筑所述轨顶风道的下板(15)并预留所述轨顶风道侧板(14)钢筋;s55.所述下板(15)浇筑完成后依托该下板(15)立所述中板(8)支架模板,绑扎所述轨顶风道侧板(14)的钢筋并立模浇筑所述轨顶风道侧板(14);s56.进行中板(8)及所述中纵梁(6)钢筋绑扎,同时设置主体侧墙(3)的竖筋,该竖筋上端连接至所述边纵梁(4),其下端连接至所述中板(8)钢筋,并且完成所述中板(8)的浇筑。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岩石地层洞桩法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8)下方的所述主体侧墙(3)与该中板(8)的施工缝为斜缝,所述施工缝处采用细砂回填密实。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石地层洞桩法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包括边纵梁施工、中纵梁施工、中拱及第二边拱施工、中拱及边拱二衬施工、轨顶风道及中板施工、底板施工和主体侧墙施工。本发明将侧墙后做,即完成车站主体结构中中板和底板施工后再进行侧墙施工,且侧墙按照顺作法施工,可在施工过程中保证中板的施工质量,增加其稳定性,即其不会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出现位置变化或者形变,从而在对站厅层侧墙提供支撑的同时避免了站厅层侧墙上施工缝被拉裂,保证了车站的防水性能。保证了车站的防水性能。保证了车站的防水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唐雄 李学友 熊志富 唐贤金 唐能谋 姚泽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1/1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