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单站共圆极化同时收发天线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3: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单站共圆极化同时收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极化超表面天线阵列、发射馈电网络及接收馈电网络;所述双极化超表面天线阵列由超表面层、地板、功分网络层、第一介质基板及第二介质基板组成,所述超表面层由四个贴片区域以阵列方式排布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基板的表面,所述地板夹设于所述第一介质基板与所述第二介质基板之间,所述功分网络层设置于所述第二介质基板的表面;所述功分网络层包含四组功分网络电路,每一组所述功分网络电路均与一个所述贴片区域相对应,四组所述功分网络电路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二介质基板的表面且呈旋转对称,每一所述贴片区域所包含的贴片面积均相等;每一所述功分网络电路的第一支路的末端作为天线信号发射端口连接所述发射馈电网络、另一支路的末端作为天线信号接收端口连接所述接收馈电网络;所述发射馈电网络用于将发射信号等功率均分为四路信号并依次进行相位旋转后分别输入至四组所述功分网络电路的天线信号发射端口;所述接收馈电网络用于将所接收到的四路天线信号以相同的幅度进行相位旋转后合并得到接收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单站共圆极化同时收发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贴片区域均为正方形,每一所述贴片区域均由多个正方形贴片以阵列方式排布,所述贴片区域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正方形贴片之间的间隔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单站共圆极化同时收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基板及所述第二介质基板均为尺寸相等的正方形,且所述第一介质基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介质基板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单站共圆极化同时收发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贴片区域均由正方形贴片以4
×
4的阵列方式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单站共圆极化同时收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中分别设有与每一所述贴片区域的中心位置相对应的交叉缝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单站共圆极化同时收发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功分网络电路的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均为y形功分网络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相互正交且末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一个所述交叉缝隙的缝隙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单站共圆极化同时收发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功分网络电路的第一支路的微带线与第二支路的微带线的交叉处设有交叉结,所述交叉结用于使所述第一支路的微带线跨越所述第二支路的微带线;每一所述交叉结均设置于所述地板中对应的一个所述交叉缝隙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单站共圆极化同时收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馈电网络包括一个反向功分移相器、第一90
°
功分移相器及第二90
°
功分移相器;所述反向功分移相器的输入端作为发射端口、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90
°
功分移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90
°
功分移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90
°
功分移相器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90
°
功分移相器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每一组所述功分网络电路的天线信号发射端口;所述接收馈电网络与所述发射馈电网络呈轴对称分布且信号传输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单站共圆极化同时收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馈电网络及所述接收馈电网络均以微带线形式设置与电路介质基板的一同面。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单站共圆极化同时收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馈电网络的四个输出端均通过同轴电缆与对应的一组所述功分网络电路的天线信号发射端口相连接,所述接收馈电网络的四个输入端均通过同轴电缆与对应的一组所述功分网络电路的天线信号接收端口。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单站共圆极化同时收发天线,包括双极化超表面天线阵列、发射馈电网络及接收馈电网络;双极化超表面天线阵列由超表面层、地板、功分网络层、第一介质基板及第二介质基板组成,超表面层由四个贴片区域以阵列方式排布设置于第一介质基板的表面,功分网络层包含四组功分网络电路且每一功分网络电路均与一个贴片区域相对应,发射馈电网络用于将发射信号均分为四路信号并依次进行相位旋转后分别输入至四组功分网络电路,接收馈电网络用于将所接收到的四路天线信号以相同的幅度进行相位旋转后合并得到接收信号。上述天线不仅具有较宽的工作带宽,且发射和接收的辐射方向图相一致,大幅提高了无线通信的稳定性。通信的稳定性。通信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1/1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