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助行、腋拐两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3: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助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助行、腋拐两用装置。


背景技术:

2.助行器: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器具称为助行器。
3.助行器的大多数使用者为老人,现有助行器只能作为助行器使用,而在上楼器时,由于助行器底部支柱跨度较大,因此不能稳立在楼梯上,此时的助行器非但不能起到助行的作用,反而需要使用者手持上楼,成为使用者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助行、腋拐两用装置,既可作为助行器使用又能作为腋拐使用,解决现有助行器成为上楼时的负担的问题,且本装置作为腋拐使用时两个支撑脚的跨度减至最小,能满足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使用需求;其次收缩后的两个支撑脚作为腋拐的支撑点,提高腋拐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助行、腋拐两用装置,包括两个助行器支架、设置在两个助行器支架之间的连接杆;
7.所述助行器支架包括呈u字形的连接部和两个支撑脚,两个所述支撑脚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两端铰接,所述支撑脚之间设有用于对两个支撑脚进行限位的伸缩杆;
8.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部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还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部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连接杆上方。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部插接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部插接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上设有呈半圆形的弹性卡扣。
12.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包括套筒和滑动设置在套筒内的连接柱,所述套筒沿其轴向均布有a个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柱沿轴向均布有a个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弧形段设有泡棉软垫。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的底部设有防滑套。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既可作为助行器使用又能作为腋拐使用,解决了现有助行器成为上楼时的负担的问题,且本装置作为腋拐使用时两个支撑脚的跨度减至最小,能满足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使用需求;其次收缩后的两个支撑脚作为腋拐的支撑点,提高了腋拐的稳定性。
17.2)本装置作为助行器使用时,连接柱被拉出套筒,且连接柱和套筒通过螺栓固定,进而保证作为助行器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连接柱和套筒在使用时发生相对运动。本装置作为腋拐使用时,连接柱收回套筒,同样的连接柱和套筒通过螺栓固定,进而保证作为腋拐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连接柱和套筒在使用时发生相对运动。
18.3)设置的泡棉软垫可提高本装置作为腋拐使用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助行、腋拐两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助行、腋拐两用装置的正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助行器支架的侧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助行、腋拐两用装置的用作腋拐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助行器支架;2、连接杆;3、连接部;4、支撑脚;5、伸缩杆;6、支撑杆;7、弹性卡扣;8、套筒;9、连接柱;10、螺栓;11、泡棉软垫;12、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参阅图1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6.实施例:
27.一种助行、腋拐两用装置,包括两个助行器支架1、设置在两个助行器支架1之间的连接杆2;
28.所述助行器支架1包括呈u字形的连接部3和两个支撑脚4,两个所述支撑脚4分别与所述连接部3的两端铰接,所述支撑脚4之间设有用于对两个支撑脚4进行限位的伸缩杆5;
29.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部3铰接,所述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部3可拆卸连接。
30.工作原理:本装置有两种工况,分别为作为腋拐使用和作为助行器使用。
31.当作为助行器使用时:连接杆2连接在两个助行器支架1之间,进而将两个助行器支架1连接为一体形成助行器。
32.当作为腋拐使用时:取下连接杆2可拆卸连接的一端,使两个助行器支架1分离。两个助行器支架1分离后进行支撑脚4的收缩,将两个支撑脚4的底端朝向相互靠近的一端移动,直至二者接触。两个支撑脚4运动的过程伸缩杆5收缩,进而适配支撑脚4移动带来的间距变化。两个助行器支架1分别作为两个腋拐使用。
33.收缩后的两个支撑脚4,首先底部跨度减至最小,能满足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使用需求;其次收缩后的两个支撑脚4作为腋拐的支撑点,提高了腋拐的稳定性。
34.本实用新型既可作为助行器使用又能作为腋拐使用,解决了现有助行器成为上楼时的负担的问题,且本装置作为腋拐使用时两个支撑脚4的跨度减至最小,能满足生活中绝
大部分的使用需求;其次收缩后的两个支撑脚4作为腋拐的支撑点,提高了腋拐的稳定性。
35.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部3之间还设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部3铰接,所述支撑杆6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部3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杆6位于所述连接杆2上方。
36.所述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部3插接连接,所述支撑杆6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部3插接连接。
37.其中以图示为例,连接杆2的左端与左助行器支架1插接,连接杆2的右端与右助行器支架1铰接;支撑杆6的左端与左助行器支架1铰接,支撑杆6的右端与右助行器支架1插接。如此设置方便支撑杆6与连接杆2的收纳。
38.支撑杆6与连接杆2采用一端铰接一端插接的连接方式方便本装置在助行器和腋拐状态下的切换。同时由于助行器使用时为竖向受力,因此插接的方式即可保证两个助行器支架1连接的稳定性。
3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4上设有呈半圆形的弹性卡扣7。
40.其中支撑杆6和连接杆2分别通过球形铰链(其结构及原理为公知常识,此处不做赘述)。弹性卡扣7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助行器支架1上,其中一个弹性卡扣7用于固定支撑杆6,另一个弹性卡扣7用于固定连接杆2。进而避免本装置用作腋拐时支撑杆6和连接杆2乱晃,对使用造成影响。
41.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5包括套筒8和滑动设置在套筒8内的连接柱9,所述套筒8沿其轴向均布有a个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柱9沿轴向均布有a个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通过螺栓10连接。
42.本装置作为助行器使用时,连接柱9被拉出套筒8,且连接柱9和套筒8通过螺栓10固定,进而保证作为助行器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连接柱9和套筒8在使用时发生相对运动。
43.本装置作为腋拐使用时,连接柱9收回套筒8,同样的连接柱9和套筒8通过螺栓10固定,进而保证作为腋拐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连接柱9和套筒8在使用时发生相对运动。
4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3的弧形段设有泡棉软垫11。设置的泡棉软垫11可提高本装置作为腋拐使用时的舒适度。
4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4的底部设有防滑套12。其中防滑套12由橡胶制成,设置的防滑套12可增大支撑脚4与地面的摩擦,进而提升本装置的稳定性,避免使用时打滑。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