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脑电图电极固定帽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3: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脑电图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脑电图电极固定帽。


背景技术:

2.脑电图在评价大脑半球的基本功能状态及发育水平、评估脑功能状态、判断脑损伤的愈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因其具有敏感性强、可靠性高、可动态观察并且可阶段性随访复查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早期脑功能监测的重要手段。脑电图通常采用记录电极进行监测,耗时较长,约持续16

24小时,因此,监测过程中记录电极的有效固定是检查成功的重要条件。
4.而现有电极固定帽在使用的时候都是对使用人员头部二分之一面积进行覆盖固定,由于佩戴时间较长,很容易导致使用人员不适,同时全覆盖式的结构设置,在实际使用时,由于人脑两侧太阳穴位置内凹程度的不同,导致全覆盖式的固定帽和脑部侧面的凹陷位置的并未大面积接触,从而对于侧面位置的固定效果不佳,整体不论是固定效果和舒适性均有待提高。
5.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脑电图电极固定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脑电图电极固定帽的目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脑电图电极固定帽,包括固定带,固定带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交叉带,交叉带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扣,固定带的表面固定开设有散热网层,固定带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扣,第二卡扣底端固定连接有辅助带,辅助带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层,辅助带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环绕带和第二环绕带,固定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顶座和底座,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条,固定带内部固定设置有弹力层,第一环绕带和第二环绕带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吸附头和吸附框,吸附框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扣,固定带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接框。
8.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交叉带设置两组,呈交叉位于固定带的顶端两侧,且交叉点通过橡胶顶帽固定,同时交叉带设置为弹性纺织带,第一卡扣设置为软性塑胶扣,固定套接在固定带的顶端边缘。
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散热网层设置四组,每两组位于固定带两侧位置,同时散热网层由纺线针织层叠加双层设置。
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辅助带设置两组,位于固定带底端的两侧位置,同时两组辅助带底端叠加对接,整体在固定带的底部呈包围状设置,垫层整体设置为橡胶垫,呈“u”状设置。
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环绕带和第二环绕带呈向后延伸包围设置,调节结构设置三组,均匀分布在固定带的表面四周。
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顶座和底座两者配套设置,同时底座顶端垂直向上延伸设置,
顶座的内侧对应底座的顶端设置凹槽,卡条在底座的顶部表面横向设置,竖向排列设置多组,同时卡条呈三角状突起设置。
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弹力层整体呈竖向分布设置,设置为涤纶弹力层,和固定带本身的纺织层交叉设置。
14.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吸附头和吸附框两者之间呈套接设置,且吸附头的外侧边缘呈波形凹凸设置,吸附框的内侧两边对应吸附头的边缘同时呈波形设置,吸附头的外侧和吸附框的内侧均设置有磁性涂刷层。
15.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固定扣底端呈开叉设置,位于吸附框的内侧表面,卡接框固定在固定带的外侧背部表面,和固定扣配套设置,两者呈活动卡接。
16.有益效果:
17.该种脑电图电极固定帽,通过交叉设置的交叉带,从而在使用人员的头部形成交叉点覆盖,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同时提高使用人员的舒适性,能够有效的避免电极网脱落。
18.该种脑电图电极固定帽,位于固定带两侧位置的散热网层,在使用人员将本装置佩戴好之后,由于脑部两侧位置的凹陷,通过散热网层有效的保持本装置佩戴时候的舒适性和散热程度。
19.该种脑电图电极固定帽,通过辅助带沿使用人员的脸部两侧位置进行固定,通过垫层,绕过使用人员的下巴位置进行支撑,从而对头部的电极网进行固定。
20.该种脑电图电极固定帽,通过第一环绕带和第二环绕带对使用人员的后脑位置进行包围固定,从而对头部的电极网进行固定。
21.该种脑电图电极固定帽,通过底座表面设置的卡条,从而使得底座和顶座套接,底座和顶座之间的距离调节从而对固定带的宽度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使用人员的额头尺寸,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22.该种脑电图电极固定帽,通过弹力层增强固定带的弹性和扩展性,从而便于进行宽度的调节。
23.该种脑电图电极固定帽,通过吸附头和吸附框将两组环绕带进行对接,从对头部的电极网进行固定。
24.该种脑电图电极固定帽,通过卡接框和固定扣进行对接,从而将第一环绕带和第二环绕带和固定带进行连接,在晚上使用人员休息的时候避免固定带下滑。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结构连接剖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环绕带局部结构剖视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接框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1

4中:固定带1、交叉带2、第一卡扣3、散热网层4、调节结构 5、第二卡扣6、辅助带7、垫层8、第一环绕带9、弹力层10、顶座11、底座 12、卡条13、吸附头14、吸附框15、第二环绕带16、卡接框17、固定扣 18。
具体实施方式
30.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脑电图电极固定帽,包括固定带1,固定带 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交叉带2,交叉带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扣 3,固定带1的表面固定开设有散热网层4,固定带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扣6,第二卡扣6底端固定连接有辅助带7,辅助带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层8,辅助带7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环绕带9和第二环绕带16,固定带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5,调节结构5 包括顶座11和底座12,底座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条13,固定带 1内部固定设置有弹力层10,第一环绕带9和第二环绕带16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吸附头14和吸附框15,吸附框1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扣18,固定带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接框17。
32.其中,交叉带2设置两组,呈交叉位于固定带1的顶端两侧,且交叉点通过橡胶顶帽固定,同时交叉带2设置为弹性纺织带,通过交叉设置的交叉带2,从而在使用人员的头部形成交叉点覆盖,相对于传统的全覆盖式固定,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同时提高使用人员的舒适性,能够有效的避免电极网脱落。
33.其中,第一卡扣3设置为软性塑胶扣,固定套接在固定带1的顶端边缘,通过第一卡扣3对交叉带2和固定带1进行连接固定。
34.其中,散热网层4设置四组,每两组位于固定带1两侧位置,同时散热网层4由纺线针织层叠加双层设置,位于固定带1两侧位置的散热网层4,在使用人员将本装置佩戴好之后,由于脑部两侧位置的凹陷,通过散热网层4有效的保持本装置佩戴时候的舒适性和散热程度。
35.其中,辅助带7设置两组,位于固定带1底端的两侧位置,同时两组辅助带7底端叠加对接,整体在固定带1的底部呈包围状设置,垫层8整体设置为橡胶垫,呈“u”状设置,通过辅助带7沿使用人员的脸部两侧位置进行固定,通过垫层8,绕过使用人员的下巴位置进行支撑固定。
36.其中,第一环绕带9和第二环绕带16呈向后延伸包围设置,通过第一环绕带9和第二环绕带16对使用人员的后脑位置进行包围固定。
37.其中,调节结构5设置三组,均匀分布在固定带1的表面四周。
38.其中,顶座11和底座12两者配套设置,同时底座12顶端垂直向上延伸设置,顶座11的内侧对应底座12的顶端设置凹槽。
39.其中,卡条13在底座12的顶部表面横向设置,竖向排列设置多组,同时卡条13呈三角状突起设置,通过底座12表面设置的卡条 13,从而使得底座12和顶座11呈套接,顶座11和底座12的调节从而对固定带1的宽度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使用人员的额头尺寸,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40.其中,弹力层10整体呈竖向分布设置,设置为涤纶弹力层,和固定带1本身的纺织层交叉设置,通过弹力层10增强固定带1主体的弹性和扩展性,从而便于进行宽度的调节。
41.其中,吸附头14和吸附框15两者之间呈套接设置,且吸附头 14的外侧边缘呈波形凹凸设置,吸附框15的内侧两边对应吸附头 14的边缘同时呈波形设置,吸附头14的外侧和吸附框15的内侧均设置有磁性涂刷层,通过吸附头14和吸附框15将两组环绕带进行对接。
42.其中,固定扣18底端呈开叉设置,位于吸附框15的内侧表面,卡接框17固定在固定
带1的外侧背部表面,和固定扣18配套设置,两者呈活动卡接,通过卡接框17和固定扣18进行对接,从而将第一环绕带9和第二环绕带16和固定带1进行连接,在晚上使用人员休息的时候避免固定带1下滑。
43.工作原理:
44.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通过固定带1缠绕在使用人员的额头位置,从而对额头位置进行环绕固定,对人脑的两侧太阳穴内凹位置进行小面积的包围,此时交叉带2位于使用人员的头顶位置,对电极网进行固定覆盖,同时垫层8对使用人员的下巴位置进行支撑,第一环绕带9绕过使用人员的下颌骨位置,通过吸附头14 和吸附框15之间的卡接固定在使用人员后脑位置,辅助带7则沿使用人员的脸部进行固定,在调节固定带1的宽度时,调节底座12和顶座11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固定带1宽度进行改变,适应不同使用人员的额头面积,进行更好的固定,在晚上使用人员休息的时候,将卡接框17和固定卡扣18进行嵌合对接,从而将环绕带和固定带1 进行连接,避免固定带1下滑,在使用过程中,散热网层4从两侧位置有效的降低该装置佩戴时候产生的温度,增强舒适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