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用纳米气浮反应沉淀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3: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用纳米气浮反应沉淀设备。


背景技术:

2.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水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大,淡水资源逐渐减少,为了提高水资源的重复使用率,会使用污水处理设备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污水进行沉淀,但是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用纳米气浮反应沉淀设备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3.传统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用纳米气浮反应沉淀设备在实际使用中,污垢会长时间沉淀在水槽的底端,并附着在内壁上,难以对装置进行清理,使一体化污水处理用纳米气浮反应沉淀设备的不便于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用纳米气浮反应沉淀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体化污水处理用纳米气浮反应沉淀设备不便于清理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用纳米气浮反应沉淀设备,包括箱体、沉淀池、沉淀槽和好氧池,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沉淀池,且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固定架、第一搅拌架、连接杆、刮板、第二搅拌架、皮带轮以及联动皮带,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箱体的顶端,所述固定架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架,所述第一搅拌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搅拌架,所述第一搅拌架和第二搅拌架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的外侧壁上活动连接有联动皮带,所述第一搅拌架和第二搅拌架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孔,所述箱体的底端设置有沉淀槽,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好氧池,且好氧池的内部设置有曝气结构。
6.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腐涂层,且箱体和防腐涂层之间设置有附着槽。
7.优选的,所述附着槽呈“t”字形设置,所述附着槽设置有若干个,且附着槽在箱体的外侧壁上呈均匀分布。
8.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和箱体之间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搅拌架和连接杆之间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所述刮板设置有两组,且刮板在第一搅拌架的两侧呈对称分布。
9.优选的,所述曝气结构包括压缩机、曝气管、曝气头以及纳米出气孔,所述压缩机固定连接于箱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压缩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曝气管,且曝气管的顶端安装有曝气头,且曝气头的内部设置有纳米出气孔。
10.优选的,所述曝气管设置有两组,且曝气管在压缩机的底端呈对称设置,所述曝气
管呈“s”形分布,所述曝气头在曝气管上呈等间距分布。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体化污水处理用纳米气浮反应沉淀设备不仅实现了清洁功能,同时也实现了具有清洁功能和高效充氧功能;
12.(1)通过驱动电机的运作能够带动第一搅拌架进行旋转,且第一搅拌架和第二搅拌架上均安装有皮带轮,在联动皮带的作用下,能够带动第一搅拌架和第二搅拌架进行同时旋转,提高药剂的混合效率,同时能够带动刮板在沉淀槽的内侧壁上刮动,清除附着在沉淀槽内壁上的污垢,实现了对沉淀槽的内部进行清理,从而使沉淀设备具有清洁功能;
13.(2)通过附着槽呈“t”字形设置,能够将防腐涂层凝固卡合在箱体的内部,且附着槽和防腐涂层均在箱体的外壁上呈均匀分布,增加了防腐涂层的附着力,能够预防防腐涂层脱皮掉落,延长了沉淀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使沉淀设备具有防腐功能;
14.(3)通过曝气管呈“s”形分布,且曝气管在好氧池的内部呈对称分布,有效的提高了曝气头分布的密度,同时曝气头在曝气管上呈等间距分布,提高了好氧池内部污水的充氧效率,从而使沉淀设备具有更高的充氧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联动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箱体;2、隔板;3、联动机构;301、驱动电机;302、固定架;303、第一搅拌架;304、连接杆;305、刮板;306、第二搅拌架;307、皮带轮;308、联动皮带;4、沉淀池;5、出水孔;6、沉淀槽;7、曝气结构;701、压缩机;702、曝气管;703、曝气头;704、纳米出气孔;8、好氧池;9、附着槽;10、防腐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用纳米气浮反应沉淀设备,包括箱体1、沉淀池4、沉淀槽6和好氧池8,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2,箱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腐涂层10,且箱体1和防腐涂层10之间设置有附着槽9;
23.附着槽9呈“t”字形设置,当防腐涂层10凝固后,会与箱体1形成卡合连接,能够有效的增加防腐涂层10与箱体1的附着力,附着槽9设置有若干个,且附着槽9在箱体1的外侧壁上呈均匀分布,提高了防腐涂层10的粘黏性;
24.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使用时,防腐涂层10均匀涂抹在箱体1的外侧壁上,形成了一层保护层,能够阻挡空气和水分与箱体1外壁的直接接触,预防箱体1的外侧壁发生锈蚀的现象,延长了沉淀设备的使用寿命;
25.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沉淀池4,且沉淀池4的内部设置有联动机构3,联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01、固定架302、第一搅拌架303、连接杆304、刮板305、第二搅拌架306、皮带轮307以及联动皮带308,固定架302固定连接于箱体1的顶端,固定架302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301,且驱动电机3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架303,第一搅拌架30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搅拌架306,第一搅拌架303和第二搅拌架306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307,皮带轮307的外侧壁上活动连接有联动皮带308,第一搅拌架303和第二搅拌架306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4,且连接杆3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305;
26.固定架302和箱体1之间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第一搅拌架303和连接杆304之间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刮板305设置有两组,且刮板305在第一搅拌架303的两侧呈对称分布,第一搅拌架303和第二搅拌架306上均安装有皮带轮307,在联动皮带308的作用下,能够带动第一搅拌架303和第二搅拌架306进行同时旋转,提高药剂的混合效率;
27.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使用时,当驱动电机301带动第一搅拌架303和第二搅拌架306进行旋转时,能够带动刮板305在沉淀槽6的内部上进移动,对附着在沉淀槽6内壁上的污垢进行刮除,实现了对沉淀槽6的内部进行清理;
28.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孔5,箱体1的底端设置有沉淀槽6,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好氧池8,且好氧池8的内部设置有曝气结构7,曝气结构7包括压缩机701、曝气管702、曝气头703以及纳米出气孔704,压缩机701固定连接于箱体1的外侧壁上,压缩机7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曝气管702,且曝气管702的顶端安装有曝气头703,且曝气头703的内部设置有纳米出气孔704;
29.曝气管702设置有两组,且曝气管702在压缩机701的底端呈对称设置,曝气管702呈“s”形分布,曝气头703在曝气管702上呈等间距分布,曝气管702呈“s”形分布,且曝气管702在好氧池8的内部呈对称分布,有效的提高了曝气头703分布的密度;
30.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示,使用时,曝气头703的内部设有若干个纳米出气孔704,能够将气体分散成无数个细小的气泡,提高了氧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使污水内部的微生物发生充分的反应,提高了好氧池8内部污水的充氧效率。
31.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该沉淀设备外接电源,首先,将污水从箱体1的上方注入好氧池8的内部,随之操控压缩机701进行运作,压缩机701会吸入外界空气,并输送进曝气管702的内部,再通过曝气头703对好氧池8内部的污水进行充氧,且曝气头703在曝气管702上呈等间距分布,提高了好氧池8内部污水的充氧效率;
32.其次,氧化后的污水会流入沉淀池4的内部,随之操控驱动电机301进行运作,驱动电机301会带动第一搅拌架303进行旋转,并通过皮带轮307和联动皮带308带动第二搅拌架306进行同步转动,对沉淀池4内部的污水和药剂进行混合,同时第一搅拌架303和第二搅拌架306能够带动刮板305在沉淀槽6的内壁上进行移动,清除附着在沉淀槽6内壁上的污垢,实现了对沉淀槽6的内部进行清理;
33.最后,防腐涂层10均匀涂抹在箱体1的外侧壁上,形成了一层保护层,能够阻挡空气和水分与箱体1外壁的直接接触,预防箱体1的外侧壁发生锈蚀的现象,延长了沉淀设备的使用寿命,最终完成该沉淀设备的工作。
3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