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3: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跟骨骨折复位器。


背景技术:

2.跟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形态,而跟骨骨折的治疗通常是通过骨折复位钳对跟骨进行复位,然后再植入钢钉对跟骨进行固定。在跟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复位钳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夹紧跟骨骨折部位,使跟骨复位,再通过医学影像手段,获取骨折部位的影像图,再根据影像图确定钢钉的植入方向,再植入钢钉。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跟骨骨折复位器械,如图1所示,存在如下几个不足:1、通过复位钳夹紧跟骨进行复位时,需要对跟骨施加较大的力气。而人体的踝关节内侧,存在胫后动脉和静脉,以及大量的神经,这样势必对血管和神经造成较大的压迫,甚至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2、由于复位器械会遮挡,会影响医疗影像的获取,有时需要多次拍片才能获得满足需求的影像图,在获取影像图后才能确定钢钉的植入方向。3、现有器械无法满足多角度、多方向的钢钉植入需求。4、经皮复位效果存在疑问。
3.申请号为202020457706.1、201620441070.5、201620121169.7、201720023080.1中国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背景技术文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方便手术实施者对骨折的跟骨植入钢钉固定的跟骨骨折复位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铰接;
6.所述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的根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钳体的钳嘴部分具有扁平状的夹持部;
8.所述第二钳体的夹持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孔。
9.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之间的张开角度固定在设定的位置。
10.进一步地,还包括钳体张开角度指示组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之间的张开角度。
11.进一步地,还包括“l”型支架;
12.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钳体或第二钳体上;
13.所述支架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三导向孔。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的根部设置有支架安装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插杆;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在所述插杆插入安装孔后,固定插杆。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的钳柄和所述第二钳体的钳柄为非对称设置;所述第二
钳体的钳柄偏向第一钳体的钳柄一侧。
16.进一步地,以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铰接活动平面为基准平面,所述第一钳体的钳柄部分和所述第二钳体的钳柄部分均偏向于所述基准平面的同一侧。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向所述基准平面的另一侧弯曲。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向内弯曲。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0.1、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器在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的根部设置有第一导向孔,且第一导向孔的方向指向第一钳体的钳嘴方向,可以方便的提供引导手术实施者从脚后根上方斜向下植入钢钉。
21.2、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器在第二钳体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且第二导向孔的方向指向第一钳体的钳嘴方向,可以方便的提供引导手术实施者植入由脚踝一侧向另一侧的钢钉。
22.3、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器设置有限位组件,还设置有张开角度指示组件,可以准确的确定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张开角度,从而可以方便的通过张开角度确定第二钳体上的第二导向孔的指向,可以更方便的确定钢钉的植入方向。
23.4、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器还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第三导向孔,可以方便的提供引导手术实施者植入由脚后根斜向上的钢钉。通过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和第三导向孔,可以引导手术实施者方便的实施多个角度的钢钉植入,更好的固定骨折的跟骨。
24.5、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器中第二钳体的钳柄偏向第一钳体的钳柄一侧,或者第一钳体的钳柄和第二钳体的钳柄偏离基准平面,从而可以降低钳柄对通过第一导向孔植入钢钉时的不利影响,使得手术实施者具有更大的手术空间。
25.6、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器,根据人体踝关节部位的内侧具有血管和神经的特点,采用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为柱状结构的技术方案,可以插入患者的皮肤,绕开血管和神经,在血管和神经的下方,与第二钳体配合夹紧跟骨,对跟骨进行复位,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在复位时对血管和神经的压迫;第二钳体的钳嘴部分采用扁平状的夹持部,可有效分散压力,从而降低对患者的损伤。第一钳体与跟骨内侧骨直接接触,复位效果更加。
附图说明
26.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跟骨骨折复位钳的形态。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跟骨骨折复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跟骨骨折复位器在手术中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跟骨骨折复位器在手术中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跟骨骨折复位器的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跟骨骨折复位器在手术中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跟骨骨折复位器在手术中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35.图例说明:1、第一钳体;101、第一导向孔;102、支架安装孔;2、第二钳体;201、第二
导向孔;3、支架;301、第三导向孔;401、限位杆;402、第一螺栓;5、紧固件;6、导向管;7、钢钉。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7.实施例一:
38.本实施例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如图2所示,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包括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铰接;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的根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101。第一钳体1的钳嘴和第二钳体2的钳嘴用于夹住跟骨,对跟骨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可以和第二钳体2的钳嘴部分一样,均具有扁平状的夹持部,图2中仅体现了第二钳体2的钳嘴部分的扁平状夹持部,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的扁平状夹持部可与第二钳体2的钳嘴部分相同。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的根部上的第一导向孔101的方向指向第一钳体1的钳嘴方向,该方向指钳嘴方向的一个区域,优选以钳嘴的位置为基准向向内偏移适当距离,该距离优选为1厘米至5厘米。由于第一导向孔101指向第一钳体1的钳嘴内侧,即第一钳体1的钳嘴和第二钳体2的钳嘴之间的区域,通过第一导向孔101,就可以引导手术实施者从脚后根的上方斜向下植入钢钉7。
39.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为柱状结构;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向内弯曲;第二钳体2的钳嘴部分具有扁平状的夹持部。根据人体生理结构的特点,人体的踝关节处,跟骨外包覆着大量的血管和神经。在跟骨复位手术过程中,如钳体在皮肤表面夹紧跟骨时,将会压迫血管和神经,特别是跟骨复位需要较大力量时,对血管和神经的压迫情况将更严重。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钳体1钳嘴部分为柱状结构,可以将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插入到患者体内,伸入到血管和神经的下方,直接夹住跟骨,从而消除了复位器对血管和神经的压迫。同时,第二钳体2的钳嘴部分的夹持部为扁平状,可以分散压力,因此在跟骨复位时,可以减轻患者的压迫感。
40.如图3、图4所示,图3中示出了跟骨,图中纸面的一侧为脚踝内侧,背面的一侧为脚踝外侧,图中下方为脚底,右侧为脚后根方向。图4中纸面一侧为脚踝外侧,左侧为脚后根方向。根据跟骨的形状,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从脚后根上方,沿着跟骨的凹陷的走向斜向下插入,从而可以在血管的神经的下方,直接夹住跟骨。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钳体1钳嘴部分的柱状结构指该部分为有分叉,其横截面优选为圆形,当然也可以为椭圆形、圆角的多边形等。该部分的粗细可以相同,也可以采用前端细,而后端粗的形状。甚至不同部位的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有变化。能够满足将钳嘴部分插入皮肤下方,夹持跟骨的功能需求的形状,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4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钳体1插入皮肤下方,紧贴根骨,手术实施者通过控制第一钳体1的位置,根据第一导向孔101的指向,就可以比较方便的确定钢钉7植入的方向,便于手术的实施。
4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钳体2的夹持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孔20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孔201的方向优选为斜向上指向第一钳体1一侧。通过第二导向孔201,可以引导手术实施者从脚踝的外侧向内侧方向植入钢钉7。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
钳体1的钳嘴部分采用扁平状夹持部时,第一钳体1的夹持部上也可以设置至导向孔,通过该导向孔可以引导手术实施者从脚踝的内侧向外侧方向植入钢钉7。
4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将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的张开角度固定在设定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组件包括从第二钳体2的钳柄上伸出的限位杆401,限位杆401分为两段,靠近钳柄一端的较粗,另一端较细,第一钳体1的钳柄上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限位杆401较细的部分从通孔中穿过,而较粗的一段无法从通孔中穿过,因此可以限定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的张开角度的最小值。同时,再通过拧紧第一钳体1手柄上的第一螺栓402,来保持该张开角度不发生变化。由于第二钳体2的夹持部上设置的第二导向孔201的指向随第二钳体2的张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限定了张开角度的最小值,也就确定了在该状态下第二导向孔201的指向位置,从而使得手术实施者在该状态下具有明确的钢钉7植入方向。在采用限定了张开角度最小值的情况下,在通过导向器来对跟骨复位时,可通过在第二钳体2的夹持部下方垫加敷料的方式,使得钳体能够给跟骨足够的夹持力来进行复位。
45.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l”型支架3;支架3安装在第一钳体1上;支架3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三导向孔301。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的根部设置有支架安装孔102;支架3上设置有插杆;还包括紧固件5,紧固件5用于在插杆插入安装孔后,固定插杆。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支架3在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的运动平面上的投影的走向与第一导向孔101的走向基本一致,从而可以使得手术实施者通过支架3上的第三导向孔301向跟骨植入由脚后根向脚尖方向的钢钉7。基于跟骨本身和骨折的具有共性,在不同患者上的区别不大,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支架安装孔102设计为四边形,从而只需要将支架3插入支架安装孔102就可以满足跟骨骨折复位手术的需求,不需要花费时间来调整支架3角度。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多边形孔,可以使得支架3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调整。或者采用圆形孔,从而可以任意调整支架3的角度。采用圆形孔时,优选在圆形孔周围设置刻度来指示支架3的安装角度。当然,支架3也可以采用其它安装方式,如采用夹具安装方式,将支架3夹在第一钳体1上。由于第一钳体1是插入到皮肤下方,相对于跟骨其位置相对固定,因此,支架3安装在第一钳体1上是优选的方案。当然,支架3也可以安装在第二钳体2上,此时,需要根据手术的实际情况对支架3的安装角度进行调整。
4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钳体1的钳柄和第二钳体2的钳柄为非对称设置;第二钳体2的钳柄偏向第一钳体1的钳柄一侧。由于第一钳体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101,为了便于通过第一导向孔101植入钢钉7,将第二钳体2的钳柄设置为偏向第一钳体1的钳柄一侧,以便为手术实施者让出手术空间,更便于手术实施。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孔101、第二导向孔201和第三导向孔301用于安装钢钉7植入手术的导向管6,根据所安装的导向管6的具体形态,第一导向孔101、第二导向孔201和第三导向孔301内设置有螺纹,或其它与导向管6配合的连接件,导向管6拧在导向孔向,钢钉7的植入还需要结合导向管6实施。螺纹及导向管6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未示出。
48.实施例二:
4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钳体张开角度指示组件,用于指示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的张开角度。限位杆401粗细一致,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
体2之间的张开角度不会受限位杆401限制,限位杆401上设置有标尺,用于指示张开角度,手术实施者根据手术需要使得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张开合适的角度,并通过第一螺栓402来固定该张开角度。
5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以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铰接活动平面为基准平面,第一钳体1的钳柄部分和第二钳体2的钳柄部分均偏向于基准平面的同一侧。通过将手柄偏离基准平面的设计,可以使得通过第一导向孔101植入钢钉7时的操作空间更大,更便于钢钉7的植入操作。
5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向基准平面的另一侧弯曲。
52.实施例三:
53.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是本技术方案的复位器的另一种具体形态,其特征和功能与实施例一相同。在该实施例中,示出了跟骨和跟骨骨折复位中,导向管6与导向孔的关系,以及在两个视角下钢钉7的植入方向。
54.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