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连杆式湿雨伞甩、吸、收简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1: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的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杆式湿雨伞甩、吸、收简易装置。


背景技术:

2.雨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使用雨伞过后,伞面不能及时干燥,导致不方便携带或滴湿地面给人们带来了不便。目前,针对这一痛点并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简单方便、伞面干燥效果好的连杆式湿雨伞甩、吸、收简易装置。
4.一种连杆式湿雨伞甩、吸、收简易装置,包括:
5.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与伞的伞面顶部相配合;
6.支座,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所述支座上设有动力源;
7.机架,一端与所述支座相连接,所述机架的另一端与外壳相连接,所述动力源能够驱动机架带动左右两侧的外壳相互靠近或远离;
8.吸水层,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吸水层能够对伞的伞面进行吸水。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连架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
10.所述连架杆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动力源设置在所述连杆架的内部;
11.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源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第二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相铰接;
12.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架杆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相铰接,其中,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水层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侧。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机和减速器。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上部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与伞的伞面顶部相配合,所述凹槽的周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缺口。
16.上述连杆式湿雨伞甩、吸、收简易装置,通过将伞的伞面顶部与固定端相配合,然后,动力源驱动机架带动左右两侧的外壳相互靠近,挤压伞面进行脱水,同时,外壳内的吸水层对将伞面未挤压完的水分吸收干净,从而实现了伞面的快速干燥,其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方便、功能多元、实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式湿雨伞甩、吸、收简易装置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式湿雨伞甩、吸、收简易装置的半张状态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式湿雨伞甩、吸、收简易装置的全张状态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端的俯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1.参阅图1

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杆式湿雨伞甩、吸、收简易装置,包括:底座2、支座5、固定端7、机架8和吸水层9。
32.所述底座2的上方设有固定端7,所述固定端7与伞的伞面顶部相配合;支座5设置在所述底座2的左右两侧,所述支座5上设有动力源6;机架8的一端与所述支座5相连接,所述机架8的另一端与外壳1相连接,所述动力源6能够驱动所述机架8带动左右两侧的外壳1相互靠近或远离;吸水层9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内侧,所述吸水层9能够对伞的伞面进行吸水。
3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架8包括连架杆4、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三连杆3.3和第四连杆3.4;
34.所述连架杆4固定在所述支座5上,所述动力源6设置在所述连杆架4的内部;所述第三连杆3.3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源6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杆3.3的另一端第二连杆3.2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3.4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1的一端与所述连架杆4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3.4相铰接,其中,所述第
四连杆3.4与所述外壳1固定连接。通过动力源6驱动第三连杆3.3转动,带动第二连杆3.2进行摆动,同时,在所述第一连杆3.1的约束力作用下,使左右两侧的外壳1相互靠近或远离。
3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水层9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内侧。吸水层9可以采用卡装或者粘贴的方式安装在外壳1的内侧,具体的,可以在吸水层9上可以设置魔术贴,以便于快速更换和固定吸水层9。
3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6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机和减速器。
3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7上部具有一凹槽71,所述凹槽71与伞的伞面顶部相配合,所述凹槽71的周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缺口72。如此,便于伞的放置操作,而缺口72的设置则便于伞面的水从凹槽71中流出。
38.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式湿雨伞甩、吸、收简易装置的组装方法如下:
39.1、将底座2放置在平面上;
40.2、将支座5安装在底座2两侧,并呈水平直线分布;
41.3、将连架杆4、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和第三连杆3.3进行相连组装,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互为平行,第三连杆3.3固定住连架杆4,剩余部件与之构成机架8;
42.4、将组合好的机架8与外壳1相连,从而构成挤压脱水单元;
43.5、将吸水层9通过采用卡装或者粘贴的方式安装在外壳1的内侧;
44.6、将动力源6固定在支座5的内侧;
45.7、重复上述方法,将底座2另一侧的零部件进行组装。
46.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式湿雨伞甩、吸、收简易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47.将雨伞的手持部朝上,伞顶端插装固定在固定端7上,然后,启动电机,由电机带动机架8运动从而进行往复运动,带动两个外壳1相向运动并挤压雨伞,外壳1内侧的吸水层9将伞面上残留的水分吸干,外壳1将雨伞压紧后实现雨伞的收伞。
4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省力,驱动装置由底座2内侧固定的电机,电机通过控制开关与设置在底座2上的供电电源电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装置的输入轴连接,减速装置的输出轴与外壳1套装固定。使用中,启动电机,电机输出的转速经减速装置降速后,带动外壳1做往复运动,相向向靠近雨伞的一端运动并挤压雨伞,利用外壳1内侧的吸水层9将伞面上残留的水分吸干,完成对雨伞的脱水。
4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