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1-12-04 01: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森林病虫害防治最常用的药剂喷雾法在当今各国政府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亟待被更环保的方法取代了,其中将药剂注入树干的钻孔滴注法被认为是最环保的防治方法之一。防治工作人员将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营养剂等液体通过先打孔再注入树干以达到防治树木病虫害或者改善树的健康状况的目的。该方法对环境污染减少,但打5毫米以上孔径的孔破坏了树木的功能组织,因而对树损伤明显。打孔滴注的药剂是通过在树干内的缓慢扩散和渗透先到达树的传导系统,然后通过传导系统输送到被病虫害侵害的地方,因而生效慢,同时也因为药剂大部分被吸附在所打的孔附近而造成了大量浪费,并且被吸附处药剂的高浓度容易造成植物毒性。
3.打孔滴注对树木的损伤大,药剂因先需要通过漫长的扩散和渗透才到达树的传导系统而生效慢、浪费多,有时甚至会对树木产生植物毒性。然而通过微创精准注射技术,即:不需要预先打孔,将精准的药剂量通过针头精准地注射到树的传导系统,然后药剂通过传导系统分布到树的各个部分,从而杀死或抑制病虫害。这种技术克服了打孔滴注带来的以上缺点,但对药剂的理化性质要求较高:只有当药液的极性等性质与传导体系中的水相相吻合药剂才能随着体系中液体的流动而传递到病虫害侵害的地方,从而起到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
4.目前,已发现,很多树木,例如松树,不仅受到松材线虫、松毛虫等虫害的侵害,也受到很多种类的真菌侵害,而市场上还没有微创精准注射技术用能同时防治真菌感染和虫害的药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微创精准注射技术在病虫害防治应用中遇到的当树木同时存在真菌感染和虫害双重问题时,无法有效、快速的防治问题。
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杀菌剂1~26%、杀虫剂2~10%、调节助剂0~15%,余量为有机溶剂;
8.其中,杀菌剂为丙环唑或丙硫菌唑;杀虫剂为甲维盐和/或阿维菌素。
9.进一步地,所述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杀菌剂5~20%、杀虫剂4~8%、调节助剂0~10%,余量为有机溶剂。
10.进一步地,所述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杀菌剂10~15%、杀虫剂5~7%、调节助剂0~5%,余量为有机溶剂。
1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助剂包括苯甲酸钾、苯甲酸钠、十二磺酸钠、氯化季铵盐和苯甲酸季铵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12.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包括甲醇、异丙醇、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糠醇和2

(2

甲氧基丙氧基)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13.进一步地,所述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ph值为6.8

7.0。
14.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将杀菌剂、杀虫剂、调节助剂和有机溶剂在室温下搅拌混合,直至出现无分层且稳定的均匀体系后,得到所述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
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微创精准注射技术,通过直径为2

10mm的针头将所述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精准注射到树木的传导系统。
17.进一步地,每次注射时,每针的注射量为3~20ml。
18.进一步地,所述使用方法针对病虫害包括:橡树枯萎、梧桐炭疽病、荷兰榆病、海棠叶病、白粉病、针叶树枯稍病、花枯病、锈病、白蜡窄吉丁病、松毛虫或松材线虫病中的一种或几种。
19.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发明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通过杀菌剂和杀虫剂的合理科学配比使活性成分能很快在树木体内被传输并快速发挥药效,其活性成分效果明显,毒性低,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物料稳定性,益于保存。通过微创精准注射技术,用量少,注射一次可以只需几毫升。对林木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药效至少能维持两年。
21.2、本发明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以丙环唑或丙硫菌唑作为杀菌剂,甲维盐和/或阿维菌素作为杀虫剂,以有机溶剂作为溶剂,通过调节助剂的作用,提高混合制剂的极性,且略低于树木传导体系中的水相溶液体系,这样注射到树木的传导系统的药剂中有效成分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游离出来,而是随着传导系统的传输以分子状态或超微细液滴被输送到树的全身,从而快速地、高效率地防治真菌感染和杀死入侵害虫。并且通过调节助剂的作用维持混合制剂的酸碱度为6.8

7.0,利于杀菌剂和杀虫剂在植物体内稳定,且未发现有相互反应现象,有利于杀菌剂和杀虫剂的协同增效,使其杀菌能力和杀虫能力都分别高于它们被单独使用时的效果。
22.3、本发明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使用方法是采用微创精准注射,避免了打孔滴注中由打孔给树木带来的损伤及药剂需要通过缓慢渗透或扩散作用进入到树传导系统的漫长过程,也减少了药剂在孔周围的滞留量,从而提高药剂的有效使用率。通过微创精准注射的方式将混合液直接注射到树木中,能让该制剂在树体内可起到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杀菌和杀虫效果。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4.图1为松枝枯病、松毛虫和松材线虫病防治试验实例一中防治前后树的长势对比;
25.图2为松枝枯病、松毛虫和松材线虫病防治试验实例二中防治前后树的长势对比;
26.图3为松枝枯病、松毛虫和松材线虫病防治试验实例三中防治前后树的长势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28.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使用方法中,微创精准注射技术采用的是美国arborsystems公司制造的微创注射装置,但本发明不限于使用该微创注射装置。
29.甲维盐全称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30.实施例1:
31.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杀菌剂1%、杀虫剂2%、调节助剂0%,余量为有机溶剂;
32.其中,杀菌剂为丙环唑;杀虫剂为甲维盐。调节助剂包括苯甲酸钾。有机溶剂包括甲醇。
33.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将杀菌剂、杀虫剂、调节助剂和有机溶剂在室温下搅拌混合,直至出现无分层且稳定的均匀体系后,得到所述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
35.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ph值为6.8。
36.实施例2:
37.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杀菌剂5%、杀虫剂4%、调节助剂2%,余量为有机溶剂。
38.其中,杀菌剂为丙环唑;杀虫剂为阿维菌素。调节助剂包括苯甲酸钠。有机溶剂包括n,n

二甲基甲酰胺。
39.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ph值为6.8。
40.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41.实施例3:
42.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杀菌剂10%、杀虫剂5%、调节助剂5%,余量为有机溶剂。
43.其中,杀菌剂为丙环唑;杀虫剂为等比例的甲维盐和阿维菌素。调节助剂包括氯化季铵盐。有机溶剂包括二甲基亚砜。
44.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ph值为6.9。
45.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46.实施例4:
47.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杀菌剂12%、杀虫剂%、调节助剂7%,余量为有机溶剂。
48.其中,杀菌剂为丙硫菌唑;杀虫剂为甲维盐。调节助剂包括等比例的苯甲酸钾、苯甲酸钠、十二磺酸钠。有机溶剂包括四氢糠醇。
49.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ph值为7.0。
50.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51.实施例5:
52.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杀菌剂15%、杀虫剂7%、调节助剂10%,余量为有机溶剂。
53.其中,杀菌剂为丙硫菌唑;杀虫剂为阿维菌素。调节助剂包括等比例的氯化季铵盐和苯甲酸季铵盐。有机溶剂包括2

(2

甲氧基丙氧基)丙醇。
54.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ph值为6.8。
55.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56.实施例6:
57.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杀菌剂20%、杀虫剂8%、调节助剂12%,余量为有机溶剂。
58.其中,杀菌剂为丙硫菌唑;杀虫剂为等比例的甲维盐和阿维菌素。调节助剂包括等比例的苯甲酸钾、苯甲酸钠、十二磺酸钠、氯化季铵盐和苯甲酸季铵盐。有机溶剂包括等比例的甲醇和异丙醇。
59.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ph值为6.9。
60.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61.实施例7:
62.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杀菌剂26%、杀虫剂10%、调节助剂15%,余量为有机溶剂;
63.其中,杀菌剂为丙环唑;杀虫剂为甲维盐。调节助剂包括等比例的苯甲酸钾、苯甲酸钠、十二磺酸钠、氯化季铵盐和苯甲酸季铵盐。有机溶剂包括等比例的甲醇、异丙醇、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糠醇和2

(2

甲氧基丙氧基)丙醇。
64.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ph值为7.0。
65.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66.实施例8:
67.本实施例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1

7的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微创精准注射技术,通过直径为2~10mm的针头将所述林木杀菌杀虫混合制剂精准注射到树木的传导系统。每次注射时,每针的注射量为3~20ml。
68.该使用方法针对病虫害包括:橡树枯萎、梧桐炭疽病、荷兰榆病、海棠叶病、白粉病、针叶树枯稍病、花枯病、锈病、白蜡窄吉丁病、松毛虫或松材线虫病中的一种或几种。
69.松枝枯病、松毛虫和松材线虫病防治试验实例一
70.1、原料及方法:使用爱恩溪(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所拥有的美国arborsystems公司制造的微创注射装置(不需要钻孔、直接将药剂通过直径不超过2.0毫米的针头注射到树的活性边材部分),将ph=6.9的20%的丙硫菌唑和4%的甲维盐溶液注射到松树的活性边材部分。注射部位离地面大约30

50厘米高,围绕树干每隔10

15厘米的周长注射一针,每针注
射3毫升(相当于0.6克左右的丙硫菌唑)。
71.2、试验地点:青岛市黄岛区——松材线虫病 松枝枯病 松毛虫发生区。
72.3、试验背景:2020年6月16

20日在青岛市黄岛区内的松材线虫病 松枝枯病 松毛虫发生区对松树进行注射。这些松树为黑松,高约2.0

4.0米,直径一般在12厘米到25厘米之间,有极少数大于25厘米,平均直径则为20厘米左右。树的长势看上去都很差,每株树上都有枯树枝和许多枯树梢,剩下的松针很多绿中泛黄或就是黄色,因而真菌感染很严重。有的松树因松材线虫病或松毛虫而死亡,因而也是典型的松材线虫病 松毛虫发生区。
73.3、防治前后树的长势对比:图1。
74.试验结果:于2020年9月9日观察,树的长势明显改善,未见新增枯树枝或枯树梢,真菌感染症状消失,也未见被松材线虫和松毛虫侵入的迹象,所有的松针呈健康的墨绿色或亮绿色(少数新长出的嫩梢除外)。
75.从以上可以看出,经过短短的2个多月,树的长势明显改善,真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76.松枝枯病、松毛虫和松材线虫病防治试验实例二
77.1、原料及方法:使用爱恩溪(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所拥有的美国arborsystems公司制造的微创注射装置(不需要钻孔、直接将药剂通过直径不超过2.0毫米的针头注射到树的活性边材部分),将ph=6.8的24%的丙硫菌唑和3%的阿维菌素溶液注射到松树的形成层及活性边材部分。注射部位离地面不到50厘米,围绕树干每隔10

15厘米的周长注射一针,每针注射3毫升。
78.2、试验地点:青岛崂山区垭口老子铜像附近——松材线虫病 松枝枯病 松毛虫发生区
79.3、试验背景:于2020年8月18日,在以上地点注射了200左右株松树,其中有的患有严重的松枝枯病,有的松树因松材线虫病和松毛虫而死亡。松树的直径一般在20厘米到50厘米之间,平均为28厘米左右。
80.4、防治前后树的长势对比:图2。
81.试验结果:于2020年10月28日观察,树的长势得到明显改善:未见新增枯树枝或枯树梢,也未见被松材线虫和松毛虫新侵入的迹象,所有的松针呈健康的墨绿色或亮绿色(少数新长出的嫩梢除外)。
82.松枝枯病、松毛虫和松材线虫病防治试验实例三
83.1、原料及方法:使用爱恩溪(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所拥有的美国arborsystems公司制造的微创注射装置(不需要钻孔、直接将药剂通过直径不超过2.0毫米的针头注射到树的活性边材部分),将ph=6.9的18%的丙环唑和4%的甲维盐溶液注射到松树的活性边材部分。注射部位离地面大约30

50厘米高,围绕树干每隔10

15厘米的周长注射一针,每针注射3毫升。
84.2、试验地点:青岛市崂山园林绿化公司所在地——松材线虫病 松枝枯病 松毛虫发生区
85.3、试验背景:2020年8月5

12日在青岛市崂山园林绿化公司所在地周边的松材线虫病和松枝枯病发生区对1000株试验松树进行注射。这些松树为黑松或赤松,高约2.0

6.0米,直径一般在20厘米到50厘米之间,平均直径约为30厘米。树的长势看上去都很差,每株
树上都有枯树枝和许多枯树梢,剩下的松针很多绿中泛黄或就是黄色,因而真菌感染很严重;有的松树因松材线虫病而死亡;也能见到松毛虫。
86.4、防治前后树的长势对比:图3。
87.试验结果:于2020年10月9日观察,树的长势得到明显改善:未见新增枯树枝或枯树梢,也未见被松材线虫和松毛虫新侵入的迹象,所有的松针呈健康的墨绿色或绿色(少数新长出的嫩梢除外)。
8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