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1-12-03 23: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在数据中心、通信机房以及通信基站里,机房空调的能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各种数据处理设备的发热量也越来越大,使得机房室对空调设备的制冷能力和换热效果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机房空调的换热效果将成为各生产商重点研发方向。
3.现有的列间机房空调,冷凝器大多采用v型设计,由于v型冷凝器出液管采用多路布置。在实验运行过程中,经检测发现,各液管出口温度会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汇流后的温度值将介于两者中间范围,各液管出口温度将会造成冷凝器的换热效果不均的问题。无论是结构上本身存在的生产差异,还是实验过程中实验室本身气体流动不稳定的因素,亦或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冷凝器连同外机布置在室外,室外气流的流动总是朝着多方向进行的,同样也无法保证冷凝器两侧的换热效果是相同的。
4.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v型冷凝器后,与外界空气发生热交换,制冷剂气体放出热量后,转化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流出冷凝器,经电子膨胀阀节流降温后流入蒸发器中。在此过程中,v型冷凝器中制冷剂液体分左右出液管汇流到总出液管,由于室外空气流向冷凝器的方向是千变万化的,导致v型冷凝器左右的换热效果不一致,这就使得左右出液管的温度存在偏差,进一步地造成左右出液管中的液态制冷剂流量不均,也就使得v型冷凝器左右各分支管的制冷剂流量不一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由于换热效果不均,影响了冷凝器整体的换热效率,也将进一步影响机组整体的制冷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能够有效保证并联的两个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相同,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率。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进气端连接至进气总管,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出液管,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出液管,第一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第一流量调节阀的开度通过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冷媒温度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的开度通过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冷媒温度控制。
7.优选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呈v形布置。
8.优选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感温包,第二感温包检测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冷媒温度,第二流量调节阀能够根据第二感温包检测到的冷媒温度调节第二出液管的冷媒流量;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感温包,第一感温包检测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冷媒温度,第一流量调节阀能够根据第一感温包检测到的冷媒温度调节第一出液管的冷媒流量。
9.优选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均为热力膨胀阀,第一感温包与第二
流量调节阀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感温包与第一流量调节阀的控制端连接。
10.优选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均为比例调节阀,第一感温包与第二比例调节阀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感温包与第一比例调节阀的控制端连接。
11.优选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出液总管,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共同连接至出液总管。
12.优选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规格相同。
13.优选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均能够更换。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器组件,该换热器组件为上述的换热器组件。
15.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进气端连接至进气总管,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出液管,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出液管,第一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第一流量调节阀的开度通过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冷媒温度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的开度通过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冷媒温度控制。本实施例中,两个换热器的液管出口处分别串联有一个流量调节阀,且流量调节阀与各个换热器的冷媒温度检测采用交叉布置的方式,使得第一流量调节阀的开度通过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端冷媒温度进行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的开度通过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的冷媒温度进行控制,从而使得换热器与流量调节阀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负相关,使得两个流量调节阀能够反向调节各自出液管的孔径大小,进而能够调节冷媒流量,使得两个换热器的出液管冷媒温度更加接近,保证并联的两个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相同,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表示为:
18.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进气总管;4、第一出液管;5、第二出液管;6、第一流量调节阀;7、第二流量调节阀;8、第一感温包;9、第二感温包;10、出液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结合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换热器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的进气端连接至进气总管3,第一换热器1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出液管4,第二换热器2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出液管5,第一出液管4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6,第二出液管5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7,第一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通过第二换热器2的出口冷媒温度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7的开度通过第一换热器1的出口冷媒温度控制。
20.本实施例中,两个换热器的液管出口处分别串联有一个流量调节阀,且流量调节阀与各个换热器的冷媒温度检测采用交叉布置的方式,使得第一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通过第二换热器2的出口端冷媒温度进行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7的开度通过第一换热器1的出口端的冷媒温度进行控制,从而使得换热器与流量调节阀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负相关,使得两个流量调节阀能够反向调节各自出液管的孔径大小,进而能够调节冷媒流量,使得两个
换热器的出液管冷媒温度更加接近,换热能力相同,解决并联冷凝器可能存在一侧换热能力较差的问题,保证系统有一定的过冷度和过热度,提高机组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机组整体的制冷系统性能。
2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呈v形布置。
2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感温包9,第二感温包9检测第一换热器1的出口冷媒温度,第二流量调节阀7能够根据第二感温包9检测到的冷媒温度调节第二出液管5的冷媒流量;第二换热器2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感温包8,第一感温包8检测第二换热器2的出口冷媒温度,第一流量调节阀6能够根据第一感温包8检测到的冷媒温度调节第一出液管4的冷媒流量。
2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阀6和第二流量调节阀7均为热力膨胀阀,第一感温包8与第二流量调节阀7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感温包9与第一流量调节阀6的控制端连接。
24.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组件还包括出液总管10,第一出液管4和第二出液管5共同连接至出液总管10。
25.本实施例新增的两个热力膨胀阀主要包括热力膨胀阀主体、毛细管以及感温包组成。其中示意出的第一感温包8和第二感温包9的作用是交叉感知第一出液管4和第二出液管5的温度,当出液管温度发生变化时,感温包将感知到的温度传递到感温包与热力膨胀阀之间的毛细管中,毛细管中液态制冷剂受热膨胀,从而推动热力膨胀阀调节其内部孔径大小以满足流量需求。
26.本实施例中的新增热力膨胀阀的v型换热器,将很好地解决v型换热器两个出液管温度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在v型换热器实际运行过程中,当外界空气流动不稳,出现换热不均现象时,首先,热力膨胀阀上交叉布置的第一感温包8和第二感温包9检测到第一出液管4和第二出液管5的温度不一致,会推动第一热力膨胀阀和第二热力膨胀阀调节其孔径大小满足不同的制冷剂流量需求。当感温包检测到第一出液管4内的冷媒温度高于第二出液管5的冷媒温度时,由第二出液管5的冷媒温度控制的第一热力膨胀阀将自动减小其孔径,以满足更少的制冷剂流过,进一步地将促使第一换热器1的各分支管流过更少的制冷剂,提高第一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同时,右边的第二热力膨胀阀将自动适当的增大其孔径,以满足更多的制冷剂流过,进一步地将促使第二换热器2的各分支管流过更多的制冷剂。第一热力膨胀阀和第二热力膨胀阀反复调节其孔径开度满足不同的制冷剂需求,直到第一感温包8检测到的第一出液管4的冷媒温度与第二感温包9加您测到的第二出液管5的冷媒温度近似相同,热力膨胀阀停止调节。
27.相同的原理,当感温包检测到左边的第一出液管4的温度低于右边的第二出液管5的温度时,左边的第一热力膨胀阀将自动增大其孔径,以满足更多的制冷剂流过,进一步地将促使第一换热器1的各分支管流过更多的制冷剂,提高第一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同时,右边的第二热力膨胀阀将自动适当的减小其孔径,以满足更少的制冷剂流过。冷凝器运行换热过程中,在左右热力膨胀阀不断的自动调节作用下,促使左右出液管温度近似相同,保证v型换热器左右流经的制冷剂流量近似相等,以达到v型换热器左右两侧相同的换热效果的目的。
28.由于系统本身有电子膨胀阀调节流经换热器的流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变,代表流经换热器的流量是趋于稳定的。而本技术新增的热力膨胀阀,其调节的是流经左右出
液管的流量,开度越大,代表流经热力膨胀阀的流量越多,最终使两边趋于平衡,即使两边管路的温度接近相等,左右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流量近似相等,达到换热效果均匀。而汇流到出液总管10中的流量总体上是趋于稳定的,那么从进气总管3流入的流量也是趋于稳定的。
29.v型换热器在新增热力膨胀阀的设计下,以及在第一热力膨胀阀和第二热力膨胀阀自动调节作用下,解决了换热器可能存在一侧换热能力较差的问题,满足了v型换热器左右两侧的换热能力相同的要求,保证系统留有一定的过冷度和过热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机组能力和能效。
3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阀6和第二流量调节阀7均为比例调节阀,第一感温包8与第二比例调节阀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感温包9与第一比例调节阀的控制端连接。
3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的规格相同。
3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阀6和第二流量调节阀7均能够更换,从而使得第一出液管4、第二出液管5、第一感温包8、第二感温包9、第一流量调节阀6和第二流量调节阀7所形成的流量调节机构能够根据换热器的不同类型更换流量调节阀的规格,使得流量调节机构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种类的并联换热器的调节,能够提高流量调节机构的适用性和适配性。
3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换热器组件,该换热器组件为上述的换热器组件。
3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3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