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消除伤口处生物膜的可溶解微针贴片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2021-12-01 01: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消除伤口处生物膜的可溶解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贴片的针尖上包裹有α

淀粉酶和负载左氧氟沙星的聚多巴胺纳米颗粒。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消除伤口处生物膜的可溶解微针贴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微针阵列的母模结构上浇注聚二甲基硅氧烷,固化成型后脱模,得到与所述微针阵列的母模结构相反的阴模微针阵列模具;步骤二、将聚多巴胺纳米颗粒与左氧氟沙星溶液混合,避光搅拌,离心并用pbs清洗,冻干得到负载左氧氟沙星的聚多巴胺纳米颗粒;步骤三、将聚乙烯醇溶液和α

淀粉酶溶液混合均匀,将步骤二中所述负载左氧氟沙星的聚多巴胺纳米颗粒配制成溶液,然后加入混合均匀的聚乙烯醇和α

淀粉酶溶液,混合均匀,得到针尖制备溶液;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备的针尖制备溶液加入到步骤一的阴模微针阵列模具中,用真空泵抽真空,使针尖制备溶液进入阴模微针阵列模具的针尖部位;步骤五、吸出除针尖外多余的针尖制备溶液,向阴模微针阵列模具中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以填满模具基座部位;步骤六、将填充好的阴模微针阵列模具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脱模后得到可消除伤口处生物膜的可溶解微针贴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聚多巴胺纳米颗粒与左氧氟沙星溶液的混合物中聚多巴胺纳米颗粒的浓度为0.5mg/ml~2mg/ml,左氧氟沙星的浓度为0.1mg/ml~0.6mg/ml。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避光搅拌的时间为12h~36h。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针尖制备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25%,α

淀粉酶的质量百分含量不大于1%,负载左氧氟沙星的聚多巴胺纳米颗粒的质量百分含量不大于0.05%。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聚乙烯醇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25%。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所述干燥的时间为12h~24h。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消除伤口处生物膜的可溶解微针贴片在消除伤口处形成的生物膜中的应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解微针贴片与光热疗法联合使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消除伤口处生物膜的可溶解微针贴片,所述微针贴片的针尖上包裹有α


技术研发人员:范代娣 余雪晴 赵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