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将第一电池单元与第二电池单元接触的装置以及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20: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将第一电池单元(6)与第二电池单元接触(6)接触的装置(1),所述装置包括:导电元件(2),所述导电元件在第一端部(21)上具有用于电接触所述第一电池单元(6)的第一接触面(20)和在第二端部(23)上具有用于电接触所述第二电池单元(6)的第二接触面(22);和在所述第一接触面(20)和所述第二接触面(22)之间沿轴向方向(10)延伸的引导元件(3),其中所述引导元件(3)具有引导面(30),用于在组装所述第一电池单元(6)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7)时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6)沿轴向方向(10)引导所述第二电池单元(6),并且其中所述引导元件(3)构成为导电元件(2)的电绝缘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3)沿环周方向关于所述轴向方向(10)连续地构成,和/或所述引导元件(3)具有电绝缘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3)具有外部横截面轮廓(31),所述外部横截面轮廓的形状构成为,使得除了沿轴向方向(10)引导所述第二电池单元(6)之外,还提供所述第二电池单元(6)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6)定位,优选沿环周方向关于所述轴向方向(10)的角度定位。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横截面轮廓(31)具有多边形形状,优选基本上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形状,其中优选地,多边形的外部横截面轮廓(31)的至少一个角是倒圆的。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触碰保护装置(32)沿轴向方向(10)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接触面(2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碰保护装置(32)具有从所述第二接触面(22)延伸的侧壁(33),和/或所述触碰保护装置(32)具有框架结构(34),优选杆框架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碰保护装置(32)具有用于引入所述第二电池单元(7)的第二接触元件(70)的引入开口(36),其中所述引入开口(36)的高度(37)和宽度(38)优选分别比所述第二接触元件(70)的高度和宽度更大地构成,其中所述引入开口(36)优选侧向地构成。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触面(20)上设有用于提供机械连接和/或机械和电连接的紧固元件,优选螺纹孔(24)或螺纹销,和/或在所述第二接触面(22)上设有用于提供机械连接和/或机械和电连接的紧固元件,优选螺纹孔(24)或螺纹销。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3)具有从所述第二端部(23)朝所述第一端部(21)的方向延伸的引入部段(4),其中所述引入部段(4)优选朝向所述第二端部(23)的方向渐缩,其中所述引入部段(4)优选至少部分地锥形和/或棱锥形地(截锥式和/或截棱锥式地)构成,和/或具有至少一个倒棱(40)。10.一种电池装置(5),所述电池装置包括第一电池单元(6)和第二电池单元(6),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池单元(6)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6)定位,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单元(6)经由该装置(1)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6)电接触。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6)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单元(6)上方,其中所述装置(1)优选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6)穿过在所述第二电池装置(7)的底部元件(72)中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电池装置(7)的方向延伸。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第一电池单元(6)与第二电池单元(6)接触的装置(1),包括:导电元件(2),所述导电元件在第一端部(21)上具有用于电接触第一电池单元(6)的第一接触面(20)并且在第二端部(23)上具有用于电接触第二电池单元(6)的第二接触面(22);和在第一接触面(20)和第二接触面(22)之间沿轴向方向(10)延伸的引导元件(3),其中引导元件(3)具有引导面(30),用于在组装第一电池单元(6)和第二电池单元(7)时相对于第一电池单元(6)沿轴向方向(10)引导第二电池单元(6),并且其中引导元件(3)构成为导电元件(2)的电绝缘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装置(1)的电池装置。及一种包括装置(1)的电池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约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30
技术公布日:2021/11/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