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反洗结构的泵盖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1: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反洗结构的泵盖。


背景技术:

2.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
3.水泵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水泵性能的技术参数有流量、吸程、扬程、轴功率、水功率、效率等;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水泵、叶片泵等类型,容积泵是利用其工作室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能量;叶片泵是利用回转叶片与水的相互作用来传递能量,有离心泵、轴流泵和混流泵等类型,泵盖则是配合泵体使用的重要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水泵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泵盖会形成一些杂质的堆积,由于现有的泵盖不能进行反洗,会对泵盖造成腐蚀,进而影响泵盖的使用寿命,从而影响水泵的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反洗结构的泵盖,具有通过冲洗叶片的设置,当水泵开始工作运行时,冲洗叶片通过水体运行中的逆流对其进行冲洗,进而可以避免一些杂质在泵盖的堆积,从而避免这些杂质对泵盖的腐蚀,并且通过冲洗叶片与轴孔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保障冲洗叶片与轴孔之间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叶片槽的设置,用于加强冲洗过程中水流的冲击性,进而提高对机械密封处的冲洗效果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反洗结构的泵盖,包括主壳体、轴孔、密封环槽、环形平面、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冲洗叶片,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螺孔,第一安装块的外圈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螺孔,所述轴孔的外圈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6.其中,所述主壳体的俯视面为圆形结构设置,主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壳体通孔,壳体通孔的尺寸与轴孔的尺寸相匹配,主壳体前部的内侧设置有壳体加固环,壳体加固环为圆环形结构设置,密封环槽设置于主壳体背部的内侧位置,密封环槽为凹型卡槽结构设置,密封环槽的内侧安装有橡胶密封圈;通过凹型卡槽设置的密封环槽,保证了对密封圈的定位及固定,同时用于保障密封圈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变形,进而保障泵盖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
7.其中,所述轴孔为圆柱形结构的通孔,轴孔固定设置于主壳体前端的位置,轴孔与壳体通孔相互连通,同时轴孔位于主壳体的中心位置,即轴孔的俯视面与主壳体的俯视面为同心圆设置,且轴孔的内壁光滑、无气孔、无砂眼、无裂纹;通过轴孔的设置,用于与其配合的水泵的进水口、出水口的相互连通。
8.其中,所述环形平面为圆环形结构设置,环形平面设置于轴孔前端的位置,环形平
面与轴孔为一体成型设置,环形平面的俯视面与主壳体的俯视面为同心圆设置,环形平面的外圈设置有加强台面,加强台面的内圈与环形平面外圈平滑过渡连接。
9.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块设置于主壳体内圈的位置,第一安装块共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安装块以主壳体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安装设置,第一加强筋共设置有四块,每两块第一加强筋为一组,同一组第一加强筋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安装块左、右两端的位置,第一螺孔的尺寸、位置与水泵上自身的螺孔的尺寸、位置相匹配;通过第一加强筋的设置,用于加强第一安装块的强度,进而提高泵盖使用的安全性。
10.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块共有四个,四个第二安装块对称地设置于轴孔外圈的四周位置,第二加强筋为三角形结构设置,第二加强筋共设置有四块,第二加强筋与主壳、轴孔均为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用于加强主壳与轴孔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泵盖使用的安全性。
11.其中,所述冲洗叶片为圆弧形结构设置,冲洗叶片设置于轴孔内壁的位置,冲洗叶片共设置有五个,冲洗叶片与轴孔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冲洗叶片7的内侧设置有叶片槽,叶片槽为凹型内槽;通过冲洗叶片的设置,当水泵开始工作运行时,冲洗叶片通过水体运行中的逆流对其进行冲洗,进而可以避免一些杂质在泵盖的堆积,从而避免这些杂质对泵盖的腐蚀,并且通过冲洗叶片与轴孔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保障冲洗叶片与轴孔之间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叶片槽的设置,用于加强冲洗过程中水流的冲击性,进而提高对机械密封处的冲洗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凹型卡槽设置的密封环槽,保证了对密封圈的定位及固定,同时用于保障密封圈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变形,进而保障泵盖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通过第一加强筋的设置,用于加强第一安装块的强度,进而提高泵盖使用的安全性,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用于加强主壳与轴孔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泵盖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冲洗叶片的设置,当水泵开始工作运行时,冲洗叶片通过水体运行中的逆流对其进行冲洗,进而可以避免一些杂质在泵盖的堆积,从而避免这些杂质对泵盖的腐蚀,并且通过冲洗叶片与轴孔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保障冲洗叶片与轴孔之间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叶片槽的设置,用于加强冲洗过程中水流的冲击性,进而提高对机械密封处的冲洗效果。
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冲洗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壳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主壳体;11、壳体通孔;12、壳体加固环;2、轴孔;3、密封环槽;4、环形平面;41、加强台面;5、第一安装块;51、第一螺孔;52、第一加强筋;6、第二安装块;61、第二螺孔;62、第二加强筋;7、冲洗叶片;71、叶片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反洗结构的泵盖,包括主壳体1、轴孔2、密封环槽3、环形平面4、第一安装块5、第二安装块6、冲洗叶片7,所述第一安装块5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螺孔51,第一安装块5的外圈设置有第一加强筋52,所述第二安装块6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螺孔61,所述轴孔2的外圈设置有第二加强筋62。
20.本实施方案中:所述主壳体1的俯视面为圆形结构设置,主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壳体通孔11,壳体通孔11的尺寸与轴孔2的尺寸相匹配,主壳体1前部的内侧设置有壳体加固环12,壳体加固环12为圆环形结构设置,密封环槽3设置于主壳体1背部的内侧位置,密封环槽3为凹型卡槽结构设置,密封环槽3的内侧安装有橡胶密封圈;通过凹型卡槽设置的密封环槽3,保证了对密封圈的定位及固定,同时用于保障密封圈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变形,进而保障泵盖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
21.所述轴孔2为圆柱形结构的通孔,轴孔2固定设置于主壳体1前端的位置,轴孔2与壳体通孔11相互连通,同时轴孔2位于主壳体1的中心位置,即轴孔2的俯视面与主壳体1的俯视面为同心圆设置,且轴孔2的内壁光滑、无气孔、无砂眼、无裂纹;通过轴孔2的设置,用于与其配合的水泵的进水口、出水口的相互连通。
22.所述环形平面4为圆环形结构设置,环形平面4设置于轴孔2前端的位置,环形平面4与轴孔2为一体成型设置,环形平面4的俯视面与主壳体1的俯视面为同心圆设置,环形平面4的外圈设置有加强台面41,加强台面41的内圈与环形平面4外圈平滑过渡连接。
23.所述第一安装块5设置于主壳体1内圈的位置,第一安装块5共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安装块5以主壳体1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安装设置,第一加强筋52共设置有四块,每两块第一加强筋52为一组,同一组第一加强筋52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安装块5左、右两端的位置,第一螺孔51的尺寸、位置与水泵上自身的螺孔的尺寸、位置相匹配;通过第一加强筋52的设置,用于加强第一安装块5的强度,进而提高泵盖使用的安全性。
24.所述第二安装块6共有四个,四个第二安装块6对称地设置于轴孔2外圈的四周位置,第二加强筋62为三角形结构设置,第二加强筋62共设置有四块,第二加强筋62与主壳1、轴孔2均为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加强筋62的设置,用于加强主壳1与轴孔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泵盖使用的安全性。
25.所述冲洗叶片7为圆弧形结构设置,冲洗叶片7设置于轴孔2内壁的位置,冲洗叶片7共设置有五个,冲洗叶片7与轴孔2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冲洗叶片7的内侧设置有叶片槽71,叶片槽71为凹型内槽;通过冲洗叶片7的设置,当水泵开始工作运行时,冲洗叶片7通过水体运行中的逆流对其进行冲洗,进而可以避免一些杂质在泵盖的堆积,从而避免这些杂质对泵盖的腐蚀,并且通过冲洗叶片7与轴孔2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保障冲洗叶片7与轴孔2之间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叶片槽71的设置,用于加强冲洗过程中水流的冲击性,进而提高对机械密封处的冲洗效果。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具有反洗结构的泵盖时,将连接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孔51、第二螺孔61,然后再将连接螺栓拧紧在对应的泵体上的螺孔内侧,进而使泵盖稳定的安装在泵体上,通过凹型卡槽设置的密封环槽3,保证了对密封圈的定位及固定,同时用于保障密封圈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变形,进而保障泵盖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通过第一加强筋52的设置,用于加强第一安装块5的强度,进而
提高泵盖使用的安全性,通过第二加强筋62的设置,用于加强主壳1与轴孔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泵盖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冲洗叶片7的设置,当水泵开始工作运行时,冲洗叶片7通过水体运行中的逆流对其进行冲洗,进而可以避免一些杂质在泵盖的堆积,从而避免这些杂质对泵盖的腐蚀,并且通过冲洗叶片7与轴孔2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保障冲洗叶片7与轴孔2之间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叶片槽71的设置,用于加强冲洗过程中水流的冲击性,进而提高对机械密封处的冲洗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