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池管理芯片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管理芯片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一般都带有管理芯片和充电控制芯片。其中电池管理芯片中有一系列的寄存器,存有容量、温度、id、充电状态、放电次数等数值,电池管理芯片在电子设备系统中的电能变换、分配、检测及其它电能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电池功率密度、延长电池寿命、减少电磁干扰、增强电源和信号完整性以及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电池管理芯片在生产后需要对电池管理芯片的性能的进行检验,从而方便电池管理芯片对电池进行管理。现有的检验装置在对电池管理芯片进行检验时,不方便对电池管理芯片进行固定,易导致电池管理芯片在检验过程中产生偏移,影响性能的检验结果,同时易使电池管理芯片损坏。另外,电池管理芯片在实际工作时常处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而现有的检验装置多在常温下进行检验,未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进行检验,导致电池管理芯片的实际使用状况与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电池管理芯片的使用。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池管理芯片检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芯片检验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电池管理芯片检验装置,包括检验装置主体,所述检验装置主体的上方且靠近中心处设有待检芯片,所述待检芯片的后侧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待检芯片的上方设有加热装置。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检验装置主体的顶部且靠近中心处开设有卡槽,所述检验装置主体的顶部且位于卡槽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接线口。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待检芯片与卡槽卡接配合,所述待检芯片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引线脚,所述引线脚与接线口插接配合。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且靠近顶端处设置有连接轴,所述底座的底部且靠近后侧边缘处设置有卡块,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底部且靠近连接轴处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夹板一体成型,所述连接板与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上且位于底座与夹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夹板卡接配合,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卡块卡接配合。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板的底部且位于待检芯片的上方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与夹板粘接配合。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左右平行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与检验装置主体焊接,所述固定架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部安装有电热管。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检验装置主体的顶部且靠近右上角处安装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电热管电性连接。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检验装置主体的前侧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检验装置主体电性连接,所述检验装置主体的底部且靠近四角处均安装有支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卡槽和夹持装置,将待检芯片与卡槽卡接,活动夹板将待检芯片夹持,从而可将待检芯片固定,方便进行检验,缓冲垫在夹板和待检芯片之间进行缓冲,可避免夹板在夹持过程中将待检芯片损坏。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加热装置和温度控制器,通过温度控制器对电热管进行调节,使电热管以不同的功率运转,从而使待检芯片处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从而可检测不同环境温度中电池管理芯片的运行状况,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方便电池管理芯片进行使用。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检验装置主体和显示屏,检验装置主体可对待检芯片进行检验,通过显示屏可对检验数据进行观察,方便获得电池管理芯片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状况,从而方便对电池管理芯片的检验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检验装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管理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检验装置主体;11、卡槽;12、接线口;2、待检芯片;21、引线脚;3、夹持装置;31、底座;311、连接轴;312、卡块;32、夹板;321、连接板;33、弹簧;34、缓冲垫;4、加热装置;41、固定架;42、安装板;43、防护罩;44、电热管;5、温度控制器;6、显示屏;7、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7.一种电池管理芯片检验装置,包括检验装置主体1,检验装置主体1的上方且靠近中心处设有待检芯片2,待检芯片2的后侧设有夹持装置3,待检芯片2的上方设有加热装置
4。
28.需要补充的是,检验装置主体1的顶部且靠近中心处开设有卡槽11,通过卡槽11方便将待检芯片2固定,检验装置主体1的顶部且位于卡槽1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接线口12,通过接线口12可使待检芯片2与检验装置主体1连通,从而方便进行检验。
29.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待检芯片2与卡槽11卡接配合,待检芯片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引线脚21,引线脚21与接线口12插接配合,从而可使待检芯片2与检验装置主体1电性连接,方便进行检验。
3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夹持装置3包括底座31,底座31上且靠近顶端处设置有连接轴311,底座31的底部且靠近后侧边缘处设置有卡块312,底座31的上方设有夹板32,夹板32的底部且靠近连接轴311处设有连接板321,连接板321与夹板32一体成型,连接板321与连接轴311转动连接,连接轴311上且位于底座31与夹板32之间设置有弹簧33,弹簧33的一端与夹板32卡接配合,弹簧33的另一端与卡块312卡接配合,弹簧33弹力作用可推动夹板32转动,使连接板321在连接轴311上转动,使夹板32向待检芯片2靠近,方便对待检芯片2进行夹持固定,方便进行检验。
31.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夹板32的底部且位于待检芯片2的上方设有缓冲垫34,缓冲垫34与夹板32粘接配合,缓冲垫34可在夹板32与待检芯片2之间进行缓冲,避免夹持过程中使待检芯片2损坏。
32.值得说明的是,加热装置4包括左右平行的固定架41,固定架41的底部与检验装置主体1焊接,固定架41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板42,安装板42的底部安装有防护罩43,防护罩43的内部安装有电热管44,电热管44接通电源,可在待检芯片2的上方进行加热,使待检芯片2处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33.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检验装置主体1的顶部且靠近右上角处安装有温度控制器5,温度控制器5与电热管44电性连接,温度控制器5采用数字电子式温度控制器;数字电子式温度控制器是一种精确的温度检测控制器,可以对温度进行数字量化控制,具有精确度高、灵敏度好、直观、操作方便等特点,从而方便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使温度控制器5对电热管44进行控制,使待检芯片2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工作,方便对电池管理芯片进行检验。
34.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检验装置主体1的前侧安装有显示屏6,显示屏6与检验装置主体1电性连接,通过显示屏6可对检验装置主体1的检验数据进行观察,从而方便活动不同环境下电池管理芯片的检验结果,检验装置主体1的底部且靠近四角处均安装有支脚7,支脚7对检验装置主体1起到支撑和防护作用。
35.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管理芯片检验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按动夹板32,使连接板321在连接轴311转动,使夹板32脱离夹板32,然后,活动待检芯片2,将引线脚21插入引线脚21,使待检芯片2与卡槽11卡接配合,然后缓慢松开夹板32,弹簧33弹力作用推动夹板32转动,使夹板32向待检芯片2转动,将待检芯片2夹持固定,缓冲垫34在夹板32的底部进行缓冲,防止待检芯片2损坏;然后,接通电源,检验装置主体1运转对待检芯片2进行检验,通过显示屏6可观察检验结果;需要变化环境温度时,电热管44运转在待检芯片2的上方进行加热,使待检芯片2附近的温度上升,通过温度控制器5对待检芯片2附近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对电热管44进行控制,从而调节待检芯片2运转时的环境温度,获得不同环境温度下待检芯片2的运
转数据,通过上述方式即可实现方便对电池管理芯片进行固定,并对电池管理芯片运转时的环境温度进行调节,提高检验精确度,方便电池管理芯片进行使用。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