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分类垃圾箱智能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9: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适用于分类垃圾箱智能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垃圾箱,又名垃圾桶或废物箱,是指装放垃圾的容器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有些垃圾桶可以以脚踏开启,家居的垃圾桶多数放于厨房,以便放置厨余,有些家庭会在主要房间都各置一,有些游乐场的垃圾桶会特别设计成可爱的人物,但是,传统的垃圾箱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由于垃圾堆放过多而导致垃圾散落的情况出现,从而不利于清洁人员后期进行垃圾清理,尤其是在游人较多的公共场合,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适用于分类垃圾箱智能型的检测装置,从而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分类垃圾箱智能型检测装置,具备对垃圾堆放容量进行限制等优点,解决了传统分类垃圾箱在使用时由于垃圾堆放过多易出现散落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分类垃圾箱智能型检测装置,包括安放架和凹形板,所述安放架的内部以及正面与顶面均开设为空腔,所述安放架所开设空腔的内部卡接有垃圾箱,所述安放架正面所开设空腔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盖板,所述凹形板设置于安放架顶面的背面两侧之间位置处,所述凹形板的内凹面且靠近正面中部的位置处设有电路安装板,所述电路安装板正面左侧安装有显示屏,所述电路安装板的正面右侧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凹形板内凹面的中部安装有与显示屏相互电连接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杆处于延伸状态且输出端设有位于安放架顶面所开设空腔上方位置处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底部的正中央位置处安装有与显示屏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压力传感器。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有效实现对垃圾箱内所投放垃圾的限制效果,防止垃圾箱内所堆放的垃圾较多时散落至外界的情况出现。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垃圾箱内壁的背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顶部连接有与远端中转站电信号连接的信号杆。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使得垃圾箱内的垃圾即将堆满且第二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后向远端中转站发出信号,提醒清洁人员迅速到来进行垃圾处理。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二盖板的顶面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口。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更有利于处于垃圾箱内的信号杆向远端发出信号。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凹形板内凹面的背面位置处设有电路安装
板,所述电路安装板正面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的相对面分别与电路安装板的两侧相接触。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实现对显示屏和电动推杆的遮挡防护效果,防止外界水液意外溅射至显示屏的背面或电动推杆的安装端面造成意外损坏的情况出现。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垃圾箱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两个凹陷槽。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便于清洁人员对垃圾箱抓取并进行垃圾处理。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电路安装板的正面且靠近控制按钮外侧的位置处设有金属筒,所述金属筒位于控制按钮的外侧且正面突出至控制按钮的正面位置处。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实现对控制按钮的防护效果,防止外界人员易对控制按钮误触的情况出现。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垃圾箱的内壁且靠近信号杆外侧的位置处设有弧形限位板。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实现对信号杆的遮挡防护效果,防止垃圾箱内投放有重量较大的垃圾且意外与信号杆之间直接接触磕碰导致形变或损坏的情况出现。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动推杆安装于凹形板的内凹面,并利用控制按钮可对电动推杆的输出杆进行控制,可有效的利用第二盖板对垃圾箱的顶面部分起到遮挡效果,有效实现了对投放于垃圾箱内部垃圾的限制效果,防止由于垃圾箱的内部投放的垃圾堆放过多,而导致部分垃圾散落于地面的情况出现,从而更有利于清洁人员后期对垃圾进行统一处理。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和信号杆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垃圾箱内的垃圾在即将堆满时,第二压力传感器可受到压力,并可向远端中转站发出信号,从而提醒清洁人员及时对垃圾箱进行垃圾清理,通过通口的结构设计,更有利于信号杆向远端发出信号,防止由于第二盖板对信号杆遮挡严重而影响信号发出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垃圾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安放架;2、垃圾箱;3、第一盖板;4、凹形板;5、电路安装板;6、显示屏;7、控制按钮;8、金属筒;9、电动推杆;10、第二盖板;11、通口;12、第一压力传感器;13、第二压力传感器;14、信号杆;15、挡板;16、凹陷槽;17、弧形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
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9.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分类垃圾箱智能型检测装置,包括安放架1和凹形板4,安放架1的内部以及正面与顶面均开设为空腔,安放架1所开设空腔的内部卡接有垃圾箱2,安放架1正面所开设空腔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盖板3,凹形板4设置于安放架1顶面的背面两侧之间位置处,凹形板4的内凹面且靠近正面中部的位置处设有电路安装板5,电路安装板5正面左侧安装有显示屏6,电路安装板5的正面右侧安装有控制按钮7,凹形板4内凹面的中部安装有与显示屏6相互电连接的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9的输出杆处于延伸状态且输出端设有位于安放架1顶面所开设空腔上方位置处的第二盖板10,第二盖板10底部的正中央位置处安装有与显示屏6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有效实现对垃圾箱2内所投放垃圾的限制效果,防止垃圾箱2内所堆放的垃圾较多时散落至外界的情况出现。
30.请参阅图2,垃圾箱2内壁的背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3,第二压力传感器13的顶部连接有与远端中转站电信号连接的信号杆14,第二盖板10的顶面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口11,垃圾箱2的内壁且靠近信号杆14外侧的位置处设有弧形限位板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使得垃圾箱2内的垃圾即将堆满且第二压力传感器13受到压力后向远端中转站发出信号,提醒清洁人员迅速到来进行垃圾处理,且更有利于处于垃圾箱2内的信号杆14向远端发出信号,同时,可实现对信号杆14的遮挡防护效果,防止垃圾箱2内投放有重量较大的垃圾且意外与信号杆14之间直接接触磕碰导致形变或损坏的情况出现。
31.请参阅图1

2,凹形板4内凹面的背面位置处设有电路安装板5,电路安装板5正面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挡板15,两个挡板15的相对面分别与电路安装板5的两侧相接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实现对显示屏6和电动推杆9的遮挡防护效果,防止外界水液意外溅射至显示屏6的背面或电动推杆9的安装端面造成意外损坏的情况出现。
32.请参阅图4,垃圾箱2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两个凹陷槽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便于清洁人员对垃圾箱2抓取并进行垃圾处理。
33.请参阅图1,电路安装板5的正面且靠近控制按钮7外侧的位置处设有金属筒8,金属筒8位于控制按钮7的外侧且正面突出至控制按钮7的正面位置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实现对控制按钮7的防护效果,防止外界人员易对控制按钮7误触的情况出现。
34.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使用者若需要向垃圾箱2的内部进行垃圾投放,则可利用手指对控制按钮7进行按压,从而通过控制按钮7将电信号依次传入至显示屏6和电动推杆9,当电动推杆9接收到信号时,输出杆带动第二盖板10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2同时回缩,使得第二盖板10的底面与垃圾箱2的顶面之间远离且预留出空间,随后使用者可将垃圾投放于垃
圾箱2的内部并将控制按钮7再次按压,使得第二盖板10复位即可,若垃圾箱2内部的垃圾即将堆满且使得第二压力传感器13受压时,则第二压力传感器13可有效的通过信号杆14向远端发出信号,从而提醒远端清洁人员迅速到来并进行垃圾处理即可,当清洁人员还未到场进行垃圾处理且垃圾即将堆满时,则第二盖板10在复位过程中使得第一压力传感器12与垃圾堆顶面相接触,从而使得第一压力传感器12接收到压力,当第一压力传感器12接收到压力后,迅速将信号传输给显示屏6,且显示屏6亮起,从而提示使用者垃圾已满的文字信号即可。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以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