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管道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9: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管,特别涉及一种管道排气管,属于管道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通常,流体经鼓风机、压缩机、泵和锅炉等增压后,从管道的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也可利用流体自身的压力或重力输送。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在消能井或泄水井的建设中也会安装管道和排气管。
3.供水管道消能井、泄水井出水口为消除动能及防止冲涮,一般出水口均设置弯头,将出水口向下,对冲消能井底部,当消能井中水位上升至管道出口时,管道阀门后至出口段管道顶部由空气停留,如果不进行排气会形成气囊,产生气蚀,影响管道出水能力,同时产生震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排气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排气管,包括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钢管,所述排气钢管圆周侧面下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排气钢管圆周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下表面活动连接有保护垫,所述排气钢管远离螺纹槽的一端贯穿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排气钢管下方设置有供水管道装置,所述供水管道装置下方设置有管道减震装置,所述供水管道装置包括管道出水管,所述管道出水管圆周侧面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水阀门,所述出水阀门内壁右端固定连接有l型出水管,所述l型出水管圆周侧面上端开设有螺纹通孔。
6.优选的,所述管道减震装置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支撑环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内壁贯穿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螺纹槽圆周侧面螺纹连接有螺纹通孔,所述l型出水管圆周侧面活动连接保护垫下表面,所述垫块右侧面活动连接l型出水管圆周侧面下端。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1、该一种管道排气管,当管道出水管排水前,出水阀门为关闭状态,l型出水管为空管,当管道出水管排水时,出水阀门为缓慢开启,水流进入l型出水管及消能井或泄水井,当井内水位至l型出水管出口时,出水阀门至l型出水管出口处的空气,通过排气钢管将管道内积累的空气全部排出,直到管道内的空气全部排出,加快管道的出水能力,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9.2、该一种管道排气管,在排气装置中,排气钢管为管径dn100

dn200的排气钢管,
排气钢管顶部高出l型出水管管顶0.3

0.5m,可有效解决出水阀门管道阀后管段排气问题,可替代出水阀门的排气阀,同时节约工程投资,管理方便,降低运行费,施工更加方便,限位环和保护垫的配合使用可以减少螺纹槽与螺纹通孔连接处漏水情况,并且减少水对管道连接处的腐蚀情况,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过滤网可以拦截管道出水管内的杂物,保证水质,并且排气钢管可以随时更换,有利于排气钢管的维修和保养。
10.3、该一种管道排气管,当排气装置和供水管道装置固定好后,使用者便可取出管道减震装置,此时使用者先将垫块一侧贴合l型出水管出水出的管壁,然后支撑块的一端对准消能井或泄水井的内壁,此时使用者转动螺纹管,将整个管道减震装置伸长,当支撑块这一侧紧贴消能井或泄水井的内壁时,垫块一侧紧贴l型出水管外壁时,此时整个管道减震装置装置固定完成,此装置可以适用于任何尺寸管道的支撑与固定,当管道出水管出水时,l型出水管末端震动,l型出水管出水口向下对冲消能井底部,管道减震装置能够减轻l型出水管的震动,避免连接处渗水,延长l型出水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排气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气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供水管道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道减震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排气装置;101、排气钢管;102、螺纹槽;103、限位环;104、保护垫;105、螺纹环;106、过滤网;2、供水管道装置;201、管道出水管;202、出水阀门;203、l型出水管;204、螺纹通孔;3、管道减震装置;301、支撑环;302、垫块;303、轴承;304、螺纹管;305、螺纹杆;306、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管道排气管,包括排气装置1,排气装置1包括排气钢管101,排气钢管101圆周侧面下端开设有螺纹槽102,排气钢管101圆周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03,限位环103下表面活动连接有保护垫104,排气钢管101远离螺纹槽102的一端贯穿螺纹连接有螺纹环105,螺纹环105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06,排气钢管101下方设置有供水管道装置2,供水管道装置2下方设置有管道减震装置3,供水管道装置2包括管道出水管201,管道出水管201圆周侧面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水阀门202,出水阀门202内壁右端固定连接有l型出水管203,l型出水管203圆周侧面上端开设有螺纹通孔204。
18.其中,管道减震装置3包括支撑环301,支撑环301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垫块302,支撑环301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轴承303,轴承303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管304,螺纹管304内壁贯穿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05,螺纹杆305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06,螺纹槽102圆周侧面螺纹
连接有螺纹通孔204,l型出水管203圆周侧面活动连接保护垫104下表面,垫块302右侧面活动连接l型出水管203圆周侧面下端,此时整个管道减震装置3装置固定完成,此装置可以适用于任何尺寸管道的支撑与固定,当管道出水管201出水时,l型出水管203末端震动,l型出水管203出水口向下对冲消能井底部,管道减震装置3能够减轻l型出水管203的震动,避免连接处渗水,延长l型出水管203的使用寿命。
19.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管道出水管201排水前,出水阀门202为关闭状态,l型出水管203为空管,当管道出水管201排水时,出水阀门202为缓慢开启,水流进入l型出水管203及消能井或泄水井,当井内水位至l型出水管203出口时,出水阀门202至l型出水管203出口处的空气,通过排气钢管101将管道内积累的空气全部排出,直到管道内的空气全部排出,加快管道的出水能力,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在排气装置1中,排气钢管101为管径dn100

dn200的排气钢管,排气钢管101顶部高出l型出水管203管顶0.3

0.5m,可有效解决出水阀门202管道阀后管段排气问题,可替代出水阀门202的排气阀,同时节约工程投资,管理方便,降低运行费,施工更加方便,限位环103和保护垫104的配合使用可以减少螺纹槽102与螺纹通孔204连接处漏水情况,并且减少水对管道连接处的腐蚀情况,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过滤网106可以拦截管道出水管201内的杂物,保证水质,并且排气钢管101可以随时更换,有利于排气钢管101的维修和保养,当排气装置1和供水管道装置2固定好后,使用者便可取出管道减震装置3,此时使用者先将垫块302一侧贴合l型出水管203出水出的管壁,然后支撑块306的一端对准消能井或泄水井的内壁,此时使用者转动螺纹管304,将整个管道减震装置3伸长,当支撑块306这一侧紧贴消能井或泄水井的内壁时,垫块302一侧紧贴l型出水管203外壁时,此时整个管道减震装置3装置固定完成,此装置可以适用于任何尺寸管道的支撑与固定,当管道出水管201出水时,l型出水管203末端震动,l型出水管203出水口向下对冲消能井底部,管道减震装置3能够减轻l型出水管203的震动,避免连接处渗水,延长l型出水管203的使用寿命。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