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杯盖结构和杯子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9: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子领域,尤其涉及杯盖结构和杯子。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杯子,基本上出水口的设计为吸管式或直饮式,不能在同一杯子上同时实现以两种方式进行喝水,在使用时带来一定的不便。此外,虽然也有一些杯子,能够实现以吸管式和直饮式两种方式进行喝水,但是其结构设置通常比较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使用也不够方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杯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盖结构,能够与杯体连接,并能以吸饮或直饮的方式喝水,且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子,能够以吸饮或直饮的方式喝水,且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5.针对上述的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杯盖结构,包括:
7.盖体,其适于与杯体连接,所述盖体具有第一凹陷空间和设于所述第一凹陷空间外围的第二凹陷空间,所述第二凹陷空间设有与所述杯体连通的直饮口;
8.吸饮翻盖,其转动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凹陷空间,所述吸饮翻盖能够通过相对所述盖体的转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9.吸饮装置,其具有吸饮口,所述吸饮口与所述杯体连通,所述吸饮口对应所述第一凹陷空间进行设置,当所述吸饮翻盖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吸饮口显露;当所述吸饮翻盖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吸饮口封闭;
10.直饮翻盖,其转动式安装于所述第二凹陷空间,所述直饮翻盖能够通过相对所述盖体的转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直饮翻盖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直饮口显露;当所述直饮翻盖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直饮口封闭。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陷空间的两侧具有第一转孔,所述吸饮翻盖的两侧具有与所述第一转孔配合的第一转轴;所述直饮翻盖具有为所述吸饮翻盖的转动提供让位的缺口,所述缺口的两侧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盖体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配合的第二转孔。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陷空间内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吸饮翻盖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卡扣部扣合的第二卡扣部。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陷空间沿着所述盖体的外周缘进行设置,所述直饮翻盖外部轮廓与所述盖体的外周缘的轮廓吻合。
14.进一步地,所述直饮口设有第一塞子,当所述直饮翻盖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塞子被完全封闭于所述直饮翻盖与所述第二凹陷空间之间。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陷空间设置有与杯体连通的气孔,所述气孔设有第二塞子,
当所述直饮翻盖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塞子被完全封闭于所述直饮翻盖与所述第二凹陷空间之间。
16.进一步地,所述吸饮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部和相对所述安装部倾斜设置的柔性的吸嘴部,所述安装部适于与吸饮管连接,所述第一凹陷空间具有通孔,所述吸饮装置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通孔,当所述吸饮翻盖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吸嘴部被完全封闭于所述吸饮翻盖与所述第二凹陷空间之间。
17.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一侧具有第一限位部,另一侧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安装部具有被所述第一限位部限位的第一凸台以及被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的第二凸台。
18.进一步地,所述吸饮翻盖包括直接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的第一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部件转动连接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转动,其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所述盖体的转动方向位于相同一侧。
19.针对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0.一种杯子,包括:
21.杯体;
22.上述的杯盖结构,其通过盖体与所述杯体连接。
23.进一步地,还包括:
24.防漏圈,设于所述杯体与所述盖体的连接处;
25.隔热套,设于所述杯体。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通过杯盖结构,能以吸饮或直饮的方式喝水,且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杯子的立体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杯子的立体分解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杯子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立体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饮装置的立体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杯盖结构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吸饮装置;
34.图8为图7中的杯盖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35.图9为图7中吸饮翻盖的立体分解图。
36.附图标号:100、杯子;1、杯体;11、外螺纹;12、环形凹槽;2、防漏圈;3、隔热套;4、盖体;41、第一凹陷空间;42、第二凹陷空间;43、第一转孔;44、第一卡扣部;45、通孔;46、第一限位部;47、第二限位部;48、第二转孔;49、直饮口;410、气孔;411、内螺纹;412、防漏槽;5、吸饮翻盖;51、第一转轴;52、第二卡扣部;53、第一扳动部;54、第一部件;55、第二部件;6、吸饮装置;61、吸饮口;62、安装部;63、吸嘴部;64、第一凸台;65、第二凸台;7、直饮翻盖;71、缺口;72、第二转轴;73、第二扳动部;8、吸饮管;9、第一塞子;10、第二塞子。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注意的是,图中示出的特征不是必须按照比例绘制。此外,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9.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杯子100,包括杯体1、与杯体1可拆卸连接的杯盖结构、设于杯体1与盖体4的连接处的防漏圈2和设于杯体1的隔热套3。
40.杯盖结构包括适于与杯体1连接的盖体4。杯体1可以由玻璃制成,盖体4可以由塑料制成,例如pp材料。杯体1的顶部设有外螺纹11,盖体4的底部设有与杯体1的外螺纹11配合的内螺纹411。通过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盖体4结构与杯体1的连接或分离。盖体4的内部设有防漏槽412,防漏槽412安装有防漏圈2,当盖体4与杯体1连接时,防漏圈2位于杯体1与盖体4的连接处,从而起到防漏水的作用。杯体1可以设置环形凹槽12,隔热套3可以套设于环形凹槽12,用于隔热,这样,当杯体1内装有热液体时,只要手握隔热套3,便可以防止被烫伤。隔热套3可以由硅胶材料制成。
41.杯盖结构还包括设于盖体4的吸饮翻盖5、吸饮装置6和直饮翻盖7。
42.盖体4具有第一凹陷空间41和设于第一凹陷空间41外围的第二凹陷空间42。
43.吸饮翻盖5转动式安装于第一凹陷空间41,吸饮翻盖5能够通过相对盖体4的转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吸饮翻盖5可以由塑料制成,例如pp材料。第一凹陷空间41的两侧具有第一转孔43,吸饮翻盖5的两侧具有与第一转孔43配合的第一转轴51,通过第一转轴51绕第一转孔43转动,使得吸饮翻盖5能够相对盖体4转动。
44.第一凹陷空间41内设有第一卡扣部44,吸饮翻盖5设有适于与第一卡扣部44扣合的第二卡扣部52。通过第一卡扣部44和第二卡扣部52的扣合,当吸饮翻盖5处于关闭位置时,可以保证吸饮翻盖5位置的稳定性。另外,可以在吸饮翻盖5设置向外凸出的第一扳动部53,从而方便扳动吸饮翻盖5,例如,通过对第一扳动部53施加力量,可以轻松实现第一卡扣部44和第二卡扣部52的扣合和脱扣。
45.吸饮装置6具有吸饮口61,吸饮口61与杯体1连通,吸饮口61对应第一凹陷空间41进行设置。当吸饮翻盖5处于打开位置时,吸饮口61显露,以方便用户通过吸饮的方式饮用杯体1内的液体。当吸饮翻盖5处于关闭位置时,吸饮口61封闭,从而防止液体倾漏。
46.吸饮装置6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部62和相对安装部62倾斜设置的柔性的吸嘴部63。吸饮口61设置于吸嘴部63的末端。安装部62适于与吸饮管8连接,而吸饮管8与杯体1内的液体接触,因此通过吸饮口61便可以将杯体1内的液体吸出。吸饮装置6可以整体由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也可以安装部62和柔性吸嘴部63分别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仅吸嘴部63
由柔性材料制成。由于吸嘴部63是柔性的,并且吸嘴部63的相对倾斜设置的,因此吸嘴部63很容易被压倒。在由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转动吸饮翻盖5的过程中,吸饮翻盖5对吸嘴部63产生压倒力,从而逐步将吸嘴部63压倒,并最终使得吸嘴部63被完全封闭于吸饮翻盖5与第二凹陷空间42之间,从而完全收纳吸嘴部63。而在由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吸饮翻盖5的过程中,吸嘴部63重新显露于外部,以供用户使用。
47.第一凹陷空间41具有通孔45,吸饮装置6通过安装部62安装于通孔45。通孔45的一侧具有第一限位部46,另一侧具有第二限位部47;安装部62具有被第一限位部46限位的第一凸台64以及被第二限位部47限位的第二凸台65。第一凸台64被第一限位部46限位,可以限制安装部62向下的移动,而第二凸台65被第二限位部47限位则可以限制安装部62向上的移动,从而保证安装部62位置的稳定。
48.直饮翻盖7转动式安装于第二凹陷空间42。直饮翻盖7可以由塑料制成,例如pp材料。通过设置第二凹陷空间42,使得直饮翻盖7在安装后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且第二凹陷空间42可以在特定情况下为一些部件提供一些让位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结构的紧凑性。
49.和吸饮翻盖5类似,直饮翻盖7也能够通过相对盖体4的转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直饮翻盖7具有为吸饮翻盖5的转动提供让位的缺口71,缺口71的两侧设有第二转轴72,盖体4设有与第二转轴72配合的第二转孔48,通过第二转轴72绕第二转孔48转动,使得吸饮翻盖5能够相对盖体4转动。此外,直饮翻盖7和盖体4之间也可以设置卡扣结构进行位置的稳定。第二凹陷空间42沿着盖体4的外周缘进行设置,直饮翻盖7外部轮廓与盖体4的外周缘的轮廓吻合,这样使得直饮翻盖7在合并后能够与盖体4完美融合,结构紧凑。另外,可以在直饮翻盖7设置向外凸出的第二扳动部73,从而方便扳动直饮翻盖7,以实现轻松打开和闭合。
50.第二凹陷空间42设有与所述杯体1连通的直饮口49。当直饮翻盖7处于打开位置时,直饮口49显露,以方便用户通过直饮的方式饮用杯体1内的液体。当直饮翻盖7处于关闭位置时,直饮口49封闭,从而防止液体倾漏。
51.可以进一步地在直饮口49设置第一塞子9,以加强直饮口49的密闭性,防止液体漏出。第二凹陷空间42还可以设置与杯体1连通的气孔410,用于出气或回气等。气孔410处可以设有第二塞子10,从而可以选择性地将气孔410塞住。第一塞子9和第二塞子10的材料可以是硅胶。当直饮翻盖7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塞子9和第二塞子10被完全封闭于直饮翻盖7与第二凹陷空间42之间。这样可以将第一塞子9和第二塞子10完全与外部隔绝,使得第一塞子9和第二塞子10不会被外界污染,也大大减小了外部的杂物通过塞子和孔之间的缝隙进入杯子100内的可能性。
52.在使用时,如果需要通过吸饮的方式饮用,则将吸饮翻盖5转动至打开位置,使得吸嘴部63外漏,便可以通过吸嘴部63上的吸饮口61将液体吸出,当饮用结束后,将吸饮翻盖5转动至关闭位置,吸嘴部63便被收纳起来。如果需要通过直饮的方式饮用,则将直饮翻盖7转动至打开位置,并将第一塞子9拔出,便可以举起杯子100,使液体从直饮口49流出,当饮用结束后,将第一塞子9重新塞回直饮口49,再将直饮翻盖7转动至关闭位置即可。
53.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吸饮翻盖5可以包括直接与盖体4转动连接的第一部件54以及与第一部件54转动连接的第二部件55。第二部件55能够相对第一部件54进行转动,其转动方向与第一部件54相对盖体4的转动方向位于相同一侧,也即,若第一部件
54能够相对盖体4向后转动,那么第二部件55也能够相对第一部件54进一步地向后转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由于第二部件55能够进一步地向后转动,所以能够避免由于吸饮翻盖5向后转动的角度不够使得用户的鼻子与吸饮翻盖5接触。第二部件55进一步地向后转动之后,可以释放出更大的让位空间,用户在吸饮水时,鼻子不会碰到第二部件55,也就不会碰到吸饮翻盖5。第一部件54和第二部件55之间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连接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例如,第一部件54可以设置转动定位轴541,第二部件55可以设置与转动定位轴541配合的转动定位孔551,由此实现第二部件55相对第一部件54的转动连接。
54.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