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9: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焊接装置用于加工线圈组件,焊接装置包括底板、安装机构、送丝机构以及焊接机构,安装机构、送丝机构以及焊接机构均设置在底板上,线圈以及接触板均安装在安装机构上,为了实现将送丝机构中的焊丝插接到线圈以及接触板之间,安装机构设置线圈以及接触板的一面与送丝机构正对,但是不方便操作者对线圈以及接触板的更换及放置,操作者的操作舒适性差,线圈组件的加工效率低。
3.基于此,亟待发明一种焊接装置,以解决线圈以及接触板更换及放置不便、操作者的操作舒适性差以及线圈组件的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焊接装置,能够方便操作者目视作业,便于操作者对线圈和接触板的更换及放置,提高操作者的操作舒适性,且提高线圈组件的加工效率。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焊接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送丝机构以及焊接机构,所述焊接装置还包括:
7.翻转机构,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翻转机构用于放置线圈和接触板,所述翻转机构能够在使所述线圈和所述接触板与所述焊接机构焊接所处的第一位置和使所述线圈和所述接触板朝上设置的第二位置切换。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工位以及第二安装工位,所述第一安装工位用于安装所述线圈,所述第二安装工位用于安装所述接触板;
9.所述焊接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工位和所述第二安装工位发生相对运动,以调整所述线圈和所述接触板之间的间隙。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翻转板,所述第一安装工位或所述第二安装工位与所述翻转板滑动连接;
11.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直线驱动件、第一推杆以及随动器,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随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工位或所述第二安装工位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推杆移动以使所述随动器沿竖直方向运动。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
13.防脱结构,设置在所述翻转板上,以限制所述第一安装工位和所述第二安装工位从所述翻转板上脱出。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焊接装置还包括:
15.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翻转机构相对所述底板转动,以使所述翻转机构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间切换。
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17.第二直线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以及
18.运动转化件,所述运动转化件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翻转机构相连接,所述运动转化件能将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输出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所述翻转机构的转动。
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送丝机构包括:
20.机架;
21.焊丝安装组件,被配置为放置焊丝;
22.夹持组件,被配置为夹持所述焊丝,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
23.送料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夹持组件沿送丝方向依次排布;以及
24.第三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夹持组件沿送丝方向移动和复位,且被配置为驱动所述送料组件输送所述焊丝。
2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送料组件包括:
26.第一枢接轴,与所述机架枢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第一枢接轴转动;
27.凸轮,与所述第一枢接轴相固定;以及
28.凸轮夹紧板,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凸轮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焊丝穿过所述凸轮和所述凸轮夹紧板之间的间隔。
2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
30.第三直线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31.第二齿条,与所述夹持组件固定,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三直线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以及
32.第二齿轮,穿设在所述第一枢接轴上,且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
3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焊接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送丝机构和所述翻转机构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焊接机构。
3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焊接装置,通过翻转机构转动设置在底板上,翻转机构能够在使线圈和接触板与焊接机构正对的第一位置和使线圈和接触板朝上设置的第二位置切换,方便操作者目视作业,便于操作者对线圈和接触板的更换及放置,提高操作者的操作舒适性,且提高线圈组件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翻转机构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1.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翻转机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2.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送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3.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整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中标记如下:
45.1000

焊接装置;2000

线圈;3000

接触板;4000

焊丝;
46.100

翻转机构;1

翻转板;2

第一安装工位;21

第一安装板;22

第一定位板;23

第一压紧气缸;24

第二拉簧;25

卸料气缸;3

第二安装工位;31

第二安装板;32

第二定位板;33

第二压紧气缸;34

第三拉簧;4

复位机构;5

第二枢接轴;6

防脱结构;
47.200

底板;201

支撑组件;2011

第三安装板;2012

轴承座;202

支撑板;
48.300

送丝机构;301

焊丝安装组件;302

第三驱动组件;3021

第三直线驱动件;3022

第二齿条;3023

第二齿轮;303

夹持组件;3031

安装框;3032

扭簧;3033

压板;304

送料组件;3041

凸轮;3042

凸轮夹紧板;305

整形组件;3051

整形安装板;3052

第一滚轮组;30521

第一滚轮;3053

第二滚轮组;30531

第二滚轮;306

焊丝导轨;3061

导向槽;307

机架;
49.400

焊接机构;401

上电极;402

下电极;
50.500

驱动机构;501

第四驱动组件;502

导向组件;503

第五驱动组件;
51.600

障碍物检测机构;
52.700

第二驱动组件;701

第二直线驱动件;702

运动转化件;7021

第一导向块;7022

第二推杆;70221

腰型槽;7023

导向凸起;7024

第一齿轮;7025

第一齿条;
53.800

第一驱动组件;801

第一直线驱动件;802

第二导向块;803

第一推杆;8031

第一斜面;804

随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5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加工线圈组件的焊接装置1000,线圈组件包括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待焊接的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之间设置有焊丝4000,焊接装置1000能够使焊丝4000融化,待熔融的焊丝4000凝固,线圈2000与接触板3000能够实现焊接固定,从而得到线圈组件。
59.结合图1对焊接装置100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焊接装置1000包括翻转机构100、底板200、送丝机构300、焊接机构400以及障碍物检测机构600,其中,翻转机构100、送丝机构300以及焊接机构400均设置在底板200上,翻转机构100和送丝机构300位于焊接机构400的两侧,翻转机构100用于放置待焊接在一起的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送丝机构300用于向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之间提供焊丝4000。焊接机构400包括沿y方向间隔设置的上电极401和下电极402,预组装在一起的线圈2000、焊丝4000以及接触板3000放置在上电极401和下电极402之间,上电极401和下电极402通电,从而实现将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焊接在一起形成线圈组件。障碍物检测机构600设置在底板200上且用于检测操作者是否在工装动作区,当障碍物检测机构600在工装动作区检测到操作者,障碍物检测机构600能够向焊接装置1000放出信号,控制焊接装置1000不工作,起到安全保护作用,防止操作者在工装动作区误操作造成安全事故,具体而言,障碍物检测机构600可以为光电开关,光电开关测试距离长且检测精度准。
60.如图1所示,翻转机构100转动设置在底板200上,翻转机构100能够在使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与焊接机构400焊接所处的第一位置和使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朝上设置的第二位置切换。当翻转机构100处于第一位置时,焊接机构400能够将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焊接在一起;当翻转机构100处于第二位置时,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朝上设置,方便操作者将焊接到一起的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取下,并将新的待焊接的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放置在翻转机构100上,方便操作者目视作业,便于操作者对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的更换及放置,提高操作者的操作舒适性,且提高线圈组件的加工效率。
61.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200包括支撑组件201,支撑组件201包括第三安装板2011以及设置在其上的两个沿x方向间隔设置的轴承座2012,翻转机构100的两侧设置有枢接连杆,每个枢接连杆与对应轴承座2012枢接,从而实现翻转机构100相对于支撑组件201较顺滑的转动,避免翻转机构100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卡塞现象,提高操作者更换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的效率。
62.如图1所示,焊接装置1000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700,第二驱动组件700能够驱动翻转机构100相对支撑组件201转动,以使翻转机构1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方便操作者将焊接到一起的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取下,并将新的待焊接的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放置在翻转机构100上,方便操作者目视作业,便于操作者对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的更换及放置,提高操作者的操作舒适性,且提高线圈组件的加工效率。
63.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第二驱动组件700包括第二直线驱动件701以及运动转化件702,第二直线驱动件701设置在第三安装板2011上,运动转化件702分别与第二直线驱动件701的输出端以及翻转机构100相连接,运动转化件702能将第二直线驱动件701输出的沿y方向的直线运动转化为翻转机构100的转动,可以有效减小第二驱动组件700在x方向
的尺寸,实现翻转机构100在x方向尺寸较小的尺寸。
64.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运动转化件702包括第二推杆7022和导向凸起7023,第二推杆7022的一端与第二直线驱动件701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推杆7022远离第二直线驱动件701的一端开设有腰型槽70221,翻转机构100的下方设置有导向凸起7023,导向凸起7023滑动设置在腰型槽70221中。当第二直线驱动件701的输出端沿y方向向前伸出时,第二推杆7022沿y方向向前顶出,导向凸起7023沿腰型槽70221向滑动,翻转机构100相对于支撑组件201顺时针转动,使得翻转机构100设置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的一侧朝上设置,方便操作者实现对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的拆换。
65.如图2和图3所示,运动转化件702还包括第一导向块7021,第一导向块7021设置在第三安装板2011上,第一导向块7021上开设有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孔,第二推杆7022穿设在第一导向孔中且能沿第一导向孔滑动,可以避免第二推杆7022发生偏斜,实现对翻转机构100转动的精准驱动。
66.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翻转机构100包括翻转板1和第二枢接轴5,第二枢接轴5穿过翻转板1且从翻转板1的两侧伸出,两侧伸出的第二枢接轴5分别与对应的轴承座2012枢接。运动转化件702包括第一齿条7025以及第一齿轮7024,第二直线驱动件700的输出端与第一齿条7025相连接,第一齿条7025滑动设置在支撑组件201上,第一齿轮7024套设在第二枢接轴5的外周,且第一齿轮7024与第一齿条7025相啮合。当第一直线驱动组件701的输出端沿y方向做直线运动时,第一齿条7025带动第一齿轮7024转动,从而实现翻转板1相对于支撑组件201的转动,从而实现翻转板1设置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的一侧朝上设置。第一齿条7025与第一齿轮7024的转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准确、传动扭矩大且低噪音低。
67.更进一步,如图5所示,翻转机构100还包括复位机构4,复位机构4用于驱动翻转机构100复位到第一位置,从而实现送丝机构300上的焊丝4000与翻转机构100上设置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的一面正对,保证焊丝4000能够插接到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之间,方便焊接机构400后续对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进行焊接。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复位机构4为第一拉簧,第一拉簧的一端与翻转机构100的下部相连接,第一拉簧的另一端与支撑组件201相连接,当第二直线驱动件701的输出端沿y方向收回时,第一拉簧使得翻转机构100如图5所示的逆时针转动,从而实现翻转机构100竖直设置,方便进行后续的焊接工序。
68.如图1所示,焊接装置1000还包括驱动机构500,驱动机构500包括第四驱动组件501,第四驱动组件501能够驱动翻转机构100沿y方向靠近或者远离焊接机构400,能够实现翻转机构100在焊接工位以及更换工位进行切换。
69.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200还包括支撑板202,第三安装板2011位于支撑板202的上方,第四驱动组件501的本体设置在支撑板202上,第四驱动组件501的输出端与第三安装板2011相连接,第四驱动组件501的输出端相对于第四驱动组件501的本体沿y方向伸出或者收回,能够实现翻转机构100沿y方向的运动。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四驱动组件501可以为直线电机、直线气缸或者其他能够输出实现运动的机构,直线电机和直线气缸能够实现对翻转机构100相对支撑板202沿y方向运动距离的精准控制。
70.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机构500还包括导向组件502,导向组件502设置在第
三安装板2011以及支撑板202之间,导向组件502能使第三安装板2011相对支撑板202沿y方向运动,避免翻转机构100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偏斜。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导向组件502包括滑块以及沿y方向延伸的导轨,滑块设置在第三安装板2011的底部,滑块能够沿导轨滑动,滑块与导轨相配合能够实现对翻转机构100滑动的较好的导向功能。
71.其中,如图1所示,驱动机构500还包括第五驱动组件503,第五驱动组件503能够驱动送丝机构300沿y方向靠近或者远离焊接机构400。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五驱动组件503可以为直线电机、直线气缸或者其他能够输出直线运动的机构,直线电机或直线气缸能够实现对送丝机构300相对支撑板202运动的精准控制。
72.更进一步,如图2所示,翻转机构100还包括第一安装工位2以及第二安装工位3,第一安装工位2用于安装线圈2000,第二安装工位3用于安装接触板3000,焊接装置1000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800,第一驱动组件800能驱动第一安装工位2和第二安装工位3发生相对运动,以调整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之间的间隙,方便焊接机构400提供的焊丝4000能够插入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的缝隙中,提高焊接装置1000的焊接效率,提高加工后的线圈组件的良率高。
73.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装工位2与翻转板1滑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800包括第一直线驱动件801、第一推杆803以及随动器804,第一推杆803与第一直线驱动件801的输出端相连接,随动器804设置在第一安装工位2上,第一直线驱动件801驱动第一推杆803移动以使随动器804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安装工位2与第二安装工位3沿竖直方向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线圈2000与接触板3000沿竖直方向形成间隙。其中,第一推杆803远离第一直线驱动件8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8031,第一斜面8031与随动器804抵接,第一斜面8031由上至下朝向第一直线驱动件801的伸出方向倾斜,当第一直线驱动件801的输出端伸出时,随动器804沿第一斜面8031滑动,第一安装工位2向上运动,使得线圈2000与接触板3000沿z方向形成间隙,便于送丝机构300将焊丝4000插入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之间。当焊丝4000已经被放入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之间,第一直线驱动件801的输出端收回,第一安装工位2沿z方向向下运动,从而实现线圈2000和接触板3000共同夹持焊丝4000,方便后续焊接工艺的正常进行,避免由于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间隙过大而导致的线圈2000与接触板3000不紧固的情况,保证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的稳固焊接效果。
74.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二安装工位3与翻转板1滑动连接,随动器804设置在第二安装工位3上,第一直线驱动件801驱动第一推杆803移动以使随动器804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安装工位3与第一安装工位2沿竖直方向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线圈2000与接触板3000沿竖直方向形成间隙。
75.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800还包括第二导向块802,第二导向块802设置在第三安装板2011上,第二导向块802上开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一推杆803穿设在第二导向孔中,第二导向快802能够避免第一推杆803发生偏斜,实现对第一安装工位2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精准驱动。
76.作为优选方案,如图5所示,第一安装工位2还包括第二拉簧24,第二拉簧24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工位2相连接,第二拉簧24的另一端与翻转板1相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安装工位2悬挂在翻转板1上。作为优选方案,第二安装工位3还包括第三拉簧34,第三拉簧34的一端与
第二安装工位3相连接,第三拉簧34的另一端与翻转板1相连接,从而实现第二安装工位3悬挂在翻转板1上。
77.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工位2包括第一安装板21、第一定位板22以及第一压紧气缸23,第一定位板22和第一压紧气缸23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1上,线圈2000放置在第一定位板22上,第一压紧气缸23的输出端能将线圈2000抵压在第一定位板22上,第一定位板22以及第一压紧气缸23相配合能够保证线圈2000稳固安装在第一安装工位的效果,保证线圈2000的精准定位,从而获得质量较好的线圈组件。
78.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第二安装工位3包括第二安装板31、第二定位板32以及第二压紧气缸33,第二定位板32和第二压紧气缸33设置在第二安装板31上,接触板3000放置在第二定位板32上,第二压紧气缸33的输出端能将接触板3000抵压在第二定位板32上。第二定位板32以及第二压紧气缸33相配合能够保证接触板3000稳固安装在第二安装工位3的效果,保证接触板3000的精准定位,从而获得质量较好的线圈组件。
79.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和图5所示,翻转机构100还包括防脱结构6,防脱结构6设置在翻转板1上,以限制第一安装工位2和第二安装工位3从翻转板1上脱出,保证焊接装置1000的正常使用,避免造成人身损伤。
80.结合图6和图7对送丝机构30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和图7所示,送丝机构300包括机架307、焊丝安装组件301、夹持组件303、送料组件304以及第三驱动组件302,焊丝安装组件301用于放置焊丝4000,夹持组件303用于夹持焊丝4000,夹持组件303与机架307滑动连接,送料组件304设置在机架307上且与夹持组件303沿送丝方向依次排布,第三驱动组件302用于驱动夹持组件303沿送丝方向移动和复位,且用于驱动送料组件304输送焊丝4000。
81.第三驱动组件302驱动夹持组件303靠近焊接机构400运动,第三驱动组件302还驱动送料组件304输送焊丝4000,夹持组件303能将焊丝4000的自由端送至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之间。随后,上电极401和下电极402共同将线圈2000、焊丝4000以及接触板3000夹紧,上电极401和下电极402通电将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焊接在一起。
82.结合图6对送料组件304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送料组件304包括第一枢接轴、凸轮3041以及凸轮夹紧板3042,第一枢接轴与机架307枢接,第三驱动组件302能驱动第一枢接轴转动,凸轮3041与第一枢接轴相固定,凸轮夹紧板3042设置在机架307上,且与凸轮3041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焊丝4000穿过凸轮3041和凸轮夹紧板3042之间的间隔,第三驱动组件302驱动凸轮3041转动,以使焊丝4000沿送丝方向进行输送,凸轮3041与凸轮夹紧板3042之间的夹紧行程距离即为焊丝4000的送丝长度,通过控制凸轮3041的旋转角度实现送丝长度的调整。具体而言,第三驱动组件302可以为气缸滑台,结构简单,方便安装。
83.作为优选方案,如图5所示,第三驱动组件302包括第三直线驱动件3021、第二齿条3022以及第二齿轮3023,第三直线驱动件3021设置在机架307上,第二齿条3022与夹持组件303固定,第二齿条3022与第三直线驱动件3021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齿轮3023穿设在第一枢接轴上,且与第二齿条3022相啮合。第三驱动直线驱动件3021能够带动第二齿条3022以及夹持组件303沿y方向运动,同时,第二齿条3022带动第二齿轮3023和凸轮3041转动,从而实现焊丝4000的送料动作。通过本实施例的第三驱动组件302的具体结构,仅设置一个第三直线驱动件3021便能同时实现夹持组件303的运动以及送料组件304的送料动作,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方便操作。
84.结合图5对夹持组件30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夹持组件303包括安装框3031、扭簧3032以及压板3033,安装框3031呈回形框状且与第三驱动组件302的输出端相连接,扭簧3032固定在安装框3031内,压板3033设置在安装框3031内且与安装框3031枢接,扭簧3032的一端与安装框3031内侧的上壁面抵接,扭簧的3032另一端与压板3033的上表面抵接,扭簧3032的两端的开口朝向焊接机构400,夹持组件303能够阻止焊丝4000相对夹持组件303沿送丝方向滑动,但能够允许焊丝4000相对夹持组件303沿送丝方向的反方向打滑运动。
85.由于上电极401与下电极402夹紧线圈2000、焊丝4000以及接触板3000,上电极401和下电极402的夹紧力较大,当第三驱动组件302驱动夹持组件303向远离焊接机构400的方向运动时,夹持组件303和送料组件304相对焊丝4000打滑,夹持组件303和送料组件304复位。当焊接机构400焊接结束,焊丝4000的端部熔断后,第五驱动组件503驱动送丝机构300复位,上电极401和下电极402复位。
86.更进一步,为了避免焊丝4000在送出的过程中发生偏斜,保证焊丝4000精准插入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如图5所示,送丝机构300包括还包括焊丝导轨306,焊丝导轨306沿送丝方向设置在夹持组件303的前方,焊丝4000导轨上开设有导向槽,焊丝4000穿设在导向槽中,从而保证送出焊丝4000较好的直线度,且能保持一定的硬度,从而保证焊丝4000精准插接到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之中。
87.如图1所示,由于焊丝4000的整体长度较长,所以焊丝4000卷在焊丝安装组件301上,这导致从焊丝安装组件301上出来的焊丝4000有一定弧度,不便于后续插入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之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7所示,送丝机构300还包括能够实现对焊丝4000校直的整形组件305,整形组件305沿送丝方向设置在夹持组件303的后端,整形组件305包括整形安装板3051和设置在其上的第一滚轮组3052和第二滚轮组3053,第一滚轮组3052和第二滚轮组305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焊丝4000从第一滚轮组3052和第二滚轮组3053沿竖直方向的间隙穿过,第一滚轮组3052包括多个沿送丝方向排布的第一滚轮30521,第二滚轮组3053包括多个沿送丝方向排布的第二滚轮30531,第一滚轮组3052和第二滚轮组3053能够实现对焊丝4000较好的校直效果,便于焊丝4000的进一步输送,便于焊丝4000后续能够顺利插入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之间。
88.结合图1~图7对该焊接装置1000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89.首先,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直线驱动件701的输出端伸出,第二推杆7022从第一导向块7021中伸出,导向凸起7023能够沿着腰型槽70221向滑动,从而实现翻转机构100设置第一安装工位2和第二安装工位3的一侧朝上设置,操作者分别将线圈2000与接触板3000对应放在第一安装工位2和第二安装工位3上,第一压紧气缸23的输出端将线圈2000压紧在第一安装板21上,第二压紧气缸33的输出端将接触板3000压紧在第二安装板31。
90.接着,如图1~图5所示,操作者松开两手,障碍物检测机构600判定双手不在工装动作区范围之内,第二直线驱动件701的输出端收回,复位机构4使翻转机构100设置第一安装工位2和第二安装工位3的一侧与第三安装板2011垂直设置,可以实现线圈2000与接触板3000与焊接机构400的正对,方便焊丝4000插入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之间。
91.接着,如图1所示,第四驱动组件501推动翻转机构100运动至上电极401和下电极402的位置,如图2所示,第一直线驱动件801推动第一推杆803朝向焊接机构400伸出,随动
器804沿第一斜面8031滑动,从而实现第一安装工位相对翻转板21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从而实现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沿竖直方向形成间隙,形成的间隙方便后续焊丝4000插入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之中。
92.然后,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五驱动组件503的输出端带动送丝机构300朝向焊接机构400的方向运动,第三直线驱动件3021的输出端推动夹持组件303朝向焊接机构400的方向运动,同时驱动第二齿轮3023转动以使凸轮3041转动,焊丝4000经过焊丝导轨306将送入到线圈2000与接触板3000之间的间隙。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800的输出端收回,随动器804复位,线圈2000与接触板3000焊接位置之间的间隙复位,线圈2000与接触板3000共同夹持焊丝4000,焊丝4000添加完成;
93.然后,上电极401与下电极402将线圈2000与接触板3000夹紧,上电极401和下电极402导电后实现线圈2000以及接触板3000的焊接。如图5所示,第三直线驱动件3021带动第二齿条3022以及夹持组件303复位,同时第二齿条3022带动第二齿轮3023以及凸轮3041反向转动,从而实现第二齿轮3023以及凸轮3041的复位。由于上电极401与下电极402的夹紧力较大,第三直线驱动件3021复位时,压板3033对焊丝4000的夹紧力小于上电极401与下电极402对焊丝4000夹紧力,此时焊丝4000与压板3033处于打滑状态,第三直线驱动件3021的复位行程就是焊丝4000的送丝长度。
94.最后,如图1和图5所示,待焊丝4000熔断,第五驱动组件503、焊接机构400以及第四驱动组件501分别各自复位,卸料气缸25的输出端设置有推料杆,卸料气缸25的输出端带动推料杆将焊后的线圈组件推出,整个流程结束,循环执行即可。
95.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