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提高溶氧效果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3: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及环保领域,特别是提高水中溶氧效果的装置。


背景技术:

2.水产养殖或环保的水体内部为了增加溶氧量,一般采取在水体中设置曝气装置。现有的曝气装置一般包括气泵、气管和含有微孔的曝气石或曝气管,其原理是通过曝气石或曝气管使空气或氧气从水内排出来,形成气泡,气泡与液体接触,将气泡中的氧气融入水中。而为了提高溶氧量,一般采取增加曝气的气泡量方式,或者减小气泡的直径来增大溶氧效率。但是气泡从管口形成后到水面直线距离短,气泡形成后在水中停留时间短,气泡内的氧气难以充分溶解到水中。当多个气泡集中在液体内部形成时,气泡周边的溶氧达到饱和,氧气也难以溶解到水中,当水中溶氧浓度的扩散形成后,气泡内部的氧气才能继续溶解,这样导致气管导入的空气或纯氧大部分排入空气中,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能提高溶氧效果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提高溶氧效果的装置,包括气泡发生器与气泡暂存机构,所述气泡发生器包括出气口,所述气泡暂存机构包括进泡口、容泡空间与气泡溢出口,所述进泡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容泡空间包括外壁,所述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换气孔。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气泡暂存机构,使得从气泡发生器出来的气泡可以在容泡空间中滞留,然后通过容泡空间上的换气孔,使得气泡可以与外界的水进行充分地接触,使得气泡中的氧气能充分溶解在水中,提高了气泡中的氧气的利用率;而当容泡空间满载气泡后,多出的气泡即可从气泡溢出口流出。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泡暂存机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空腔,所述空腔即为所述的容泡空间,所述管体包括管壁,所述进泡口设在管体的前端,所述管体气泡溢出口设置在管体的后端。
7.所述的气泡暂存机构主要由一根管体组成,气泡从前端进入到管体中,然后在管体内进行暂存,待气泡中的氧气基本溶解在水中后,再从气泡溢出口排出。结构简单,实施成本低。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体为直管状,所述管体的后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端与所述管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下端与管壁之间形成所述的气泡溢出口。气泡被管壁以及挡板限定在了容泡空间中。而当气泡不断增大的时候,气泡即可从挡板的下端与管壁之间的空隙溢出。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体的中间设有向上凸起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与所述容泡空间连通。由于气泡收到浮力的作用,会有向上运动的趋势,而桶盖设置
隆起部,使得气泡可以集聚在隆起部中。而隆起部的形状优选地为拱形。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壁为网状结构。网状的管壁上布满了各种的小孔,该网状上的小孔即对应于换气孔,当然,换气孔的孔径应当要小于气泡的外径。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体为柔性材料,所述管体的一端与气泡发生器固定,所述管体的另外一端自由。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泡暂存机构的剖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泡暂存机构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气泡暂存机构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时,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21.参照图1~图3,一种提高溶氧效果的装置,包括气泡发生器100与气泡暂存机构200,所述的气泡发生器100与气泡暂存机构200之间可以通过连通管300连通,所述气泡发生器100包括出气口,所述气泡暂存机构200包括直管状的管体210,所述管体210包括空腔,
所述管体210的后端设有挡板220,所述挡板220的顶端与所述管体210的管壁211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20的下端与管壁211之间形成气泡溢出口230,所述管体210的前端设有进泡口240。所述空腔至少部分空间为容泡空间250,所述容泡空间250对应的管壁211处设有若干个换气孔。
2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管壁211为网状结构。
23.为了增强气泡的溶氧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气泡暂存机构200来困住气泡,迫使气泡滞留在水中,强迫气泡中的氧气尽量溶入水中。
24.气泡在气泡发生器中形成后,然后被排入到液体内,然后进入到管体210的容泡空间250中,当然了,气泡的外径要大于管体210上的换气孔的孔径。这样气泡排到水中后,其压力为大气压与液体液面高度差,在液体内部,气泡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差数百倍,因此气泡受到液体的浮力相对气泡重量来说也是数百倍,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公斤/m3,空气密度在常温常压下为1.29kg/m3,浮力f=(1000

1.29)g*v,水的粘滞力f=μ*dvxdy,在无外力情况下,气泡上升作用力=f

f。这是一般情况下曝气时的气泡上升力。因此,气泡会在浮力的作用下,抵住管体210的内壁,而由于管体210的后端设有挡板220,挡板220使得气泡不能继续向后运动,这样气泡即在容泡空间250内滞留。而由于容泡空间250包括与外界连通的换气孔,气泡中的氧气经过换气孔后融入到水体中。在溶氧的浓度扩散下,氧气继续溶入水中。
25.而气泡发生器100间歇不断地往容泡空间250中通入气泡,间歇时间需要使得在先的气泡能得到充分的与水体发生溶氧。
26.由于气泡发生器的压力大于大气压 液体高度差压力,在后的气泡脱离气泡发生器时,受到气泡发生器的内部气体的推力,并被液体包围,体积膨胀,压力减小,在后的气泡对前一级气泡会产生推力作用,在这种作用力的作用下,在后级气泡的加速下,两个气泡距离接近,气泡之间的液体厚度变小,当距离足够近时,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两个气泡会发生融合,在气泡融合的过程中,气泡对液体会发生冲击作用,液体内部发生相对移动;另外气泡在管体上的移动也会产生空泡的移动,空泡的移动也会引起液体内部的相对移动;液体内部的相对移动加速溶氧的扩散。
27.在后的气泡在与在先的气泡融合后,气泡的体积会不断变大,当气泡的体积不断地膨胀的时候,由于挡板的下端与管壁之间设有气泡溢出口230,过大的气泡会从该气泡溢出口230排出,由于排出部分的气泡一般都是在先进入管体210中的气泡,该部分的气泡的氧气基本都溶解在水体中了,被排出部分的气泡由于脱离了管体210的约束,可以在水体中垂直上升,并排入空气中。
28.通过增加气泡暂存机构,使气泡在水中停留时间足够长,使气泡内的氧气充分溶入水中,气泡在气泡融合和空间移动引起液体内部分子的交换移动促进了液体内部分子的相互移动,提高溶氧效率。
29.实施例二,参见图4,所述管体210并非直管状,管体210的中间设有向上凸起的隆起部260,所述隆起部260与所述容泡空间250连通。
30.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管体中增加一个凸起的隆起部260,气泡可以集聚在该隆起部260上。利用该隆起部260,在一些实施例上,可以省去挡板220结构。而且,利用隆起部260,可以增大气泡在管体210中的最大直径,进一步提高溶氧效率。
31.实施例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气泡溢出口230,所述管体为柔性材料(例如是网布材料),所述管体的一端与气泡发生器固定,所述管体的另外一端自由。由于气泡暂存机构采用柔软而且轻盈的网布制成,且其一端封闭,封闭端自由悬空,工作的时候,让气体可以密封在该管体中。同时,该管体的入气口设置在底部并与气泡发生器相对固定,其他部分不固定,在气泡的浮力作用下,软体管道向上浮起,或者在管道其他部分固定,形成多种形状,增加气泡表面积和气体充斥空间。
3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