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箱内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1: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一种箱内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是通过控制收纳箱的箱内环境(具体而言,箱内空气的温度、箱内空气的成分等)来保持储藏在收纳箱中的生鲜物的新鲜度的。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冷冻装置以用于海上运输等的集装箱为对象,控制该集装箱的箱内空气的温度和成分(具体而言,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3.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7-19093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除了收纳箱内的空气的成分以外,还有其他影响生鲜物等储藏物的质量的重要因素。例如箱内空气中的乙烯浓度也会影响储藏物的质量。但是,以往无法用一个装置控制箱内空气的成分和乙烯浓度这两者。因此,管理储藏物的质量的企业(例如运输商、仓储商等)的方便性并不够。
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控制箱内空气的成分和乙烯浓度这两者的装置。
7.-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8.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以调节收纳箱1的内部的箱内空气的成分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为对象。其特征在于:该箱内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箱内侧通路70和箱内侧处理器152,所述箱内侧通路70具有从所述收纳箱1的内部的箱内空气分离出成分与该箱内空气不同的返回用空气的箱内侧分离器61,从所述收纳箱1的内部向所述箱内侧分离器61输送所述箱内空气,从所述箱内侧分离器61向所述收纳箱1的内部输送所述返回用空气;所述箱内侧处理器152进行在所述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的捕集和分解中的至少一者。
9.在第一方面中,箱内空气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流入箱内侧分离器61。箱内侧分离器61从箱内空气中分离出返回用空气。将返回用空气通过箱内侧通路70向收纳箱1的内部供给。返回用空气的成分与箱内空气的成分不同。因此,通过将返回用空气向收纳箱1的内部供给,便能够控制存在于收纳箱1内的箱内空气的成分。
10.在第一方面中,在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设置有箱内侧处理器152。箱内侧处理器152进行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的捕集和分解中的至少一者。当向箱内侧通路70流入的箱内空气中含有乙烯时,该乙烯的一部分或该乙烯全部在箱内侧处理器152被除去。从箱内侧通路70向收纳箱1的内部供给的返回用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的量比向箱内侧通路70流入的箱内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的量少。因此,通过向收纳箱1的内部供给返回用空气,便能够控制存在于收纳箱1内的箱内空气的乙烯浓度。
11.这样一来,第一方面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便能够控制箱内空气的成分和乙烯浓
度这两者。因此,能够提高对收纳于收纳箱1的储藏物6的质量进行管理的企业等的方便性。
12.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内侧处理器152至少进行对乙烯的分解。
13.在第二方面中,箱内侧处理器152对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进行分解。其结果是,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的量减少。
14.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内侧处理器152还对所述箱内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进行分解。
15.在第三方面中,箱内侧处理器152进行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的捕集和分解中的至少一者以及对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的分解。存在收纳箱1的箱内空气中含有霉菌孢子、浮游菌等微生物的情况。当这样的微生物附着于储藏物6并进行繁殖时,储藏物6的质量会降低。另一方面,该方面的箱内侧处理器152对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进行分解。其结果是,存在于收纳箱1内的微生物的量减少,能够减少因腐败等质量下降而被扔掉的储藏物6的量。
16.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内侧处理器152包括产生紫外线的紫外线光源158和接受在所述紫外线光源158产生的紫外线来分解乙烯和微生物的光催化剂156。
17.在第四方面的箱内侧处理器152中,紫外线光源158产生紫外线,接受紫外线而被活化了的光催化剂156对在箱内侧通路70流动的空气中含有的乙烯和微生物进行分解。
18.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在所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内侧通路70的所述箱内侧分离器61从所述箱内空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浓度比该箱内空气高的所述返回用空气,所述箱内侧处理器152布置在所述箱内侧通路70中所述箱内侧分离器61的上游。
19.在第五方面中,箱内侧处理器152对乙烯和微生物中的一者或者两者进行分解。当箱内侧处理器152分解氧化乙烯或微生物时,会生成二氧化碳。在箱内侧处理器152中生成了的二氧化碳与已从收纳箱1流入箱内侧通路70的箱内空气一起向箱内侧分离器61流入。箱内侧分离器61从箱内空气中分离出返回用空气。该返回用空气中不仅含有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箱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含有在箱内侧处理器152生成了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比已流入箱内侧通路70的箱内空气高的返回用空气被供给到收纳箱1内。因此,根据该方面,能够将分解乙烯或微生物而生成的二氧化碳用于调节收纳箱1内的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
20.本公开的第六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到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外侧通路50和箱外侧处理器151,所述箱外侧通路50具有从所述收纳箱1的外部的箱外空气中分离出成分与该箱外空气不同的供给用空气的箱外侧分离器41,从所述收纳箱1的外部向所述箱外侧分离器41输送所述箱外空气,从所述箱外侧分离器41向所述收纳箱1的内部输送所述供给用空气;所述箱外侧处理器151设置于所述箱外侧通路50,对所述箱外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进行分解。
21.在第六方面中,箱外空气在箱外侧通路50中流动,流入箱外侧分离器41。箱外侧分离器41从箱外空气中分离出返回用空气。返回用空气通过箱外侧通路50向收纳箱1的内部供给。返回用空气的成分与箱外空气的成分不同。因此,通过将返回用空气向收纳箱1的内
部供给,便能够控制存在于收纳箱1内的箱内空气的成分。
22.在第六方面中,在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设置有箱外侧处理器151。箱外侧处理器151对在箱外侧通路5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进行分解。存在箱外空气中含有霉菌孢子、浮游菌等微生物的情况。当这样的微生物附着于储藏物6并进行繁殖时,储藏物6的质量会降低。另一方面,该方面的箱外侧处理器151对在箱外侧通路5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进行分解。其结果是,存在于收纳箱1内的微生物的量减少,能够减少因腐败等质量下降而被扔掉的储藏物6的量。
23.本公开的第七方面在所述第六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外侧处理器151包括产生紫外线的紫外线光源158和接受在所述紫外线光源158产生的紫外线而分解微生物的光催化剂156。
24.在第七方面的箱外侧处理器151中,紫外线光源158产生紫外线,接受紫外线而被活化了的光催化剂156对在箱外侧通路5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进行分解。
附图说明
25.图1是包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输用集装箱的剖视简图;
26.图2是示出设在运输用集装箱上的集装箱用制冷机的制冷剂回路的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图;
27.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的构成的管道系统图;
28.图4是设置于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中的空气处理器的概略剖视图;
29.图5是构成空气处理器的光催化剂过滤器的过滤器元件的俯视简图;
30.图6是设在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上的分离模组的剖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2.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是为了进行所谓的ca(气调,controlled atmosphere)运输而设在运输用集装箱1上的。该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对运输用集装箱1内的空气的成分进行调节。另外,该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实施运输用集装箱1内的空气的杀菌和乙烯浓度的降低。
33.如图1所示,构成收纳箱的运输用集装箱1包括集装箱主体2和集装箱用制冷机10。该运输用集装箱1是能够管理箱内温度的冷藏集装箱(reefer container)。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设置在集装箱用制冷机10中。该运输用集装箱1用于运输植物,该植物会进行吸入空气中的氧(o2)并释放二氧化碳(co2)的呼吸。植物例如有香蕉、鳄梨等水果、蔬菜、谷物、球根、鲜花等。
34.集装箱主体2形成为细长的长方体形状的箱状。集装箱主体2的一端面敞开口,且在集装箱主体2上安装有集装箱用制冷机10,集装箱用制冷机10封住该开口端。集装箱主体2的内部空间构成用于收纳储藏物6的货舱5。
35.在货舱5的底部布置用于承载储藏物6的地板3。在该地板3与集装箱主体2的底板之间,形成有供集装箱用制冷机10所吹出的空气流动的地板下方流路4。地板下方流路4是沿集装箱主体2的底板向集装箱主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流路。地板下方流路4的一端与集
装箱用制冷机10的吹出口27连接,另一端与地板3的上侧的空间(即供收纳储藏物6的空间)连通。
36.-集装箱用制冷机-
37.如图1所示,集装箱用制冷机10包括机壳20、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1、箱外风扇16以及箱内风扇17。
38.机壳20包括箱外壁部21、箱内壁部22、背面板24以及划分板25。如后所述,在该机壳20中设有制冷剂回路11、箱外风扇16以及箱内风扇17。
39.箱外壁部21是板状部件,布置为覆盖集装箱主体2的开口端。箱外壁部21的下部向集装箱主体2的内侧鼓起。箱内壁部22是呈沿箱外壁部21延伸之形态的板状部件。箱内壁部22布置为覆盖箱外壁部21的靠集装箱主体2内侧的面。在箱外壁部21与箱内壁部22之间的空间里填充有绝热材料23。
40.机壳20呈其下部向集装箱主体2的内侧凹陷的形状。机壳20的下部形成与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空间连通的箱外设备室28。在该箱外设备室28布置有箱外风扇16。
41.背面板24是近似矩形的平板状部件。背面板24布置得比箱内壁部22靠集装箱主体2内侧,在背面板24与箱内壁部22之间形成箱内空气流路29。该箱内空气流路29的上端构成机壳20的吸入口26,该箱内空气流路29的下端构成机壳20的吹出口27。
42.划分板25是布置为将箱内空气流路29上下划分开的板状部件。划分板25布置在箱内空气流路29的上部。箱内空气流路29由该划分板25划分为划分板25上侧的一次流路29a和划分板25下侧的二次流路29b。一次流路29a经由吸入口26与货舱5连通。二次流路29b经由吹出口27与地板下方流路4连通。在划分板25上安装箱内风扇17。箱内风扇17布置为将从一次流路29a吸入的空气向二次流路29b吹出。
43.如图2所示,制冷剂回路11是通过管道将压缩机12、冷凝器13、膨胀阀14、蒸发器15连接起来而形成的封闭回路。当使压缩机12工作时,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1中循环,而进行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如图1所示,冷凝器13布置在箱外设备室28中的箱外风扇16的吸入侧,蒸发器15布置在箱内空气流路29的二次流路29b中。压缩机12布置在箱外设备室28中,图1中省略图示。
44.-箱内空气调节装置-
45.如图1所示,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包括主体单元31、传感器单元90、换气用排气管100以及控制器110。主体单元31设置在集装箱用制冷机10的箱外设备室28中。传感器单元90设置在运输用集装箱1的箱内空气流路29中。换气用排气管100跨越运输用集装箱1的箱内空气流路29和箱外设备室28而设。控制器110设在主体单元31上,且对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的构成设备进行控制。传感器单元90、换气用排气管100以及控制器110的详情后述。
46.如图3所示,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的主体单元31包括第一成分调节部40、第二成分调节部60以及单元壳体32。单元壳体32是箱状的封闭容器。第一成分调节部40和第二成分调节部60都布置在该单元壳体32的内部空间内。第一成分调节部40和第二成分调节部60的详情后述。
47.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还包括供给管120、箱内侧吸入管75以及测量用管道125。供给管120、箱内侧吸入管75以及测量用管道125都是用于将主体单元31与集装箱用制冷机10的箱内空气流路29连接起来的管道。
48.供给管120是用于将从第一成分调节部40和第二成分调节部60流出的空气向货舱5供给的管道。供给管120的入口端与第一成分调节部40和第二成分调节部60连接,出口端朝向箱内空气流路29的二次流路29b敞开。
49.箱内侧吸入管75是用于将货舱5内的箱内空气向第二成分调节部60供给的管道。箱内侧吸入管75的入口端朝向在箱内空气流路29的二次流路29b敞开口,出口端与后述第二成分调节部60的第二泵37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在箱内空气流路29的二次流路29b中,箱内侧吸入管75的入口端布置在供给管120的出口端的上游侧。
50.测量用管道125是用于将在供给管120流动的空气向传感器单元90供给的管道。测量用管道125的入口端与供给管120相连,出口端与传感器单元90相连。在测量用管道125上设有由电磁阀构成的测量用开关阀126。该测量用开关阀126收纳在主体单元31的单元壳体32中。
51.需要说明的是,换气用排气管100、供给管120、箱内侧吸入管75、测量用管道125以及设在后述的各成分调节部40、60中的管道52~55、71~74、95既可以由硬管构成,也可以由软管构成,还可以由硬管和软管的组合而成。
52.〈第一成分调节部〉
53.第一成分调节部40构成为将从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吸入的箱外空气(未处理箱外空气)分离成第一箱外空气和第二箱外空气。第一成分调节部40将第一箱外空气和第二箱外空气中的一者作为供给用空气向货舱5供给,将另一者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排出。
54.第一成分调节部40包括空气过滤器47、第一空气处理器151、第一泵35、第一分离模组41、第一压力传感器45、第一调节阀46、第一一次侧切换阀56以及第一二次侧切换阀58。第一成分调节部40还包括箱外侧吸入管55、第一引入管52、第一一次侧管53、第一二次侧管54、第一一次侧排出管57以及第一二次侧供给管59。设置于第一成分调节部40的这些设备和管道与供给管120一起构成箱外侧通路50。箱外侧通路50是用于将通过了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和第一分离模组41的空气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货舱5供给的通路。
55.空气过滤器47是用于捕捉箱外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和盐分等的膜过滤器。空气过滤器47安装在主体单元31的单元壳体32上。空气过滤器47经由箱外侧吸入管55与第一空气处理器15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也可以省略箱外侧吸入管55,经由作为封闭容器的单元壳体32的内部空间使空气过滤器47与第一空气处理器151连通。
56.第一空气处理器151构成箱外侧处理器。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包括光催化剂过滤器156,分解未处理箱外空气中含有的微生物(例如浮游菌、霉菌孢子等)。第一空气处理器151的详情后述。该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包括空气入口155a和空气出口155b。第一空气处理器151的空气入口155a经由箱外侧吸入管55与空气过滤器47连接。第一空气处理器151的空气出口155b与第一泵35的吸入口连接。
57.第一泵35是将吸入的空气喷出的空气泵。第一泵35由例如容积式流体机械构成。第一马达36与第一泵35连结。第一泵35由第一马达36驱动。
58.第一分离模组41构成箱外侧分离器。第一分离模组41包括气体分离膜85。第一分离模组41将未处理箱外空气分离为没有穿透气体分离膜85的第一箱外空气和穿透了气体分离膜85的第二箱外空气。第一分离模组41的详情后述。
59.第一箱外空气的氮浓度比未处理箱外空气高,氧浓度比未处理箱外空气低。第二箱外空气的氮浓度比未处理箱外空气低,氧浓度比未处理箱外空气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浓度是指体积比。
60.第一分离模组41包括第一引入口42、第一一次侧引出口43以及第一二次侧引出口44。第一引入口42经由第一引入管52与第一泵35的喷出口连接。第一一次侧引出口43经由第一一次侧管53与供给管120相连。第一二次侧引出口44与第一二次侧管54的一端相连。第一二次侧管54向单元壳体32的外部延伸。第一二次侧管54的另一端朝着箱外设备室28中的箱外风扇16的吸入侧敞开口。
61.第一压力传感器45和第一调节阀46设在第一一次侧管53上。第一压力传感器45布置得比第一调节阀46更靠近第一分离模组41。
62.第一压力传感器45测量从第一分离模组41的第一一次侧引出口43流出了的第一箱外空气的压力。第一压力传感器45的检测值实质上等于第一泵35向第一分离模组41供给的未处理箱外空气的压力。
63.第一调节阀46是开度可变的电动阀。当改变第一调节阀46的开度时,第一泵35向第一分离模组41供给的未处理箱外空气的压力就会变化。
64.第一一次侧切换阀56和第一二次侧切换阀58分别是具有三个阀口的切换阀。第一一次侧切换阀56和第一二次侧切换阀58分别构成为在第一状态(图3中实线示出的状态)和第二状态(图3中虚线示出的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状态是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连通,与第三阀口不连通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与第二阀口不连通的状态。
65.第一一次侧切换阀56布置于第一一次侧管53的中途。在第一一次侧管53上,第一一次侧切换阀56布置得比第一调节阀46更靠近供给管120。第一一次侧切换阀56的第一阀口与第一调节阀46连接,第二阀口与供给管120连接。第一一次侧排出管57的一端与第一一次侧切换阀56的第三阀口连接。第一一次侧排出管57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次侧管54连接。
66.第一二次侧切换阀58布置于第一二次侧管54的中途。在第一二次侧管54上,第一二次侧切换阀58布置得比第一一次侧排出管57的另一端更靠近第一分离模组41。第一二次侧切换阀58的第一阀口与第一分离模组41的第一二次侧引出口44连接,第二阀口经由第一二次侧管54与运输用集装箱1的箱外设备室28连通。第一二次侧供给管59的一端与第一二次侧切换阀58的第三阀口连接。第一二次侧供给管59的另一端与供给管120连接。
67.〈第二成分调节部〉
68.第二成分调节部60构成为将从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空间吸入的箱内空气(未处理箱内空气)分离为第一箱内空气和第二箱内空气。第二成分调节部60将第一箱内空气和第二箱内空气中的一者作为返回用空气向货舱5供给,将另一者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排出。
69.第二成分调节部60包括第二空气处理器152、第二泵37、第二分离模组61、第二压力传感器65、第二调节阀66、第二一次侧切换阀76以及第二二次侧切换阀78。第二成分调节部60还包括第二引入管72、第二一次侧管73、第二二次侧管74、第二一次侧排出管77以及第二二次侧供给管79。设置于第二成分调节部60的这些设备和管道与供给管120一起构成箱内侧通路70。箱内侧通路70是用于将通过了第二空气处理器152和第二分离模组61的空气
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货舱5供给的通路。
70.第二空气处理器152构成箱内侧处理器。第二空气处理器152包括光催化剂过滤器156,分解未处理箱内空气中含有的微生物(例如浮游菌、霉菌孢子等)和乙烯。第二空气处理器152的详情后述。该第二空气处理器152包括空气入口155a和空气出口155b。第二空气处理器152的空气入口155a经由箱内侧吸入管75与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连通。第二空气处理器152的空气出口155b与第二泵37的吸入口连接。
71.第二泵37是将吸入的空气喷出的空气泵。第二泵37由例如容积式流体机械构成。第二马达38与第二泵37连结。第二泵37由第二马达38驱动。
72.第二分离模组61构成箱内侧分离器。第二分离模组61包括气体分离膜85。第二分离模组61将未处理箱内空气分离为没有穿透气体分离膜85的第一箱内空气和穿透了气体分离膜85的第二箱内空气。第二分离模组61的详情后述。
73.第一箱内空气的氮浓度比未处理箱内空气高,氧浓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比处理箱内空气低。第二箱内空气的氮浓度比未处理箱内空气低,氧浓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比未处理箱内空气高。
74.第二分离模组61包括第二引入口62、第二一次侧引出口63以及第二二次侧引出口64。第二引入口62经由第二引入72与第二泵37的喷出口连接。第二一次侧引出口63经由第二一次侧管73与供给管120相连。第二二次侧引出口64与第二二次侧管74的一端相连。第二二次侧管74向单元壳体32的外部延伸。第二二次侧管74的另一端朝向箱外设备室28中的箱外风扇16的吸入侧敞开口。
75.第二压力传感器65和第二调节阀66设在第二一次侧管73上。第二压力传感器65布置得比第二调节阀66更靠近第二分离模组61。
76.第二压力传感器65测量从第二分离模组61的第二一次侧引出口63流出了的第二箱外空气的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65的检测值实质上等于第二泵37向第二分离模组61供给的未处理箱内空气的压力。
77.第二调节阀66是开度可变的电动阀。当改变第二调节阀66的开度时,第二泵37向第二分离模组61供给的未处理箱内空气的压力就会变化。
78.第二一次侧切换阀76和第二二次侧切换阀78分别是具有三个阀口的切换阀。第二一次侧切换阀76和第二二次侧切换阀78分别构成为在第一状态(图3中实线示出的状态)和第二状态(图3中虚线示出的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状态是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连通,与第三阀口不连通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与第二阀口不连通的状态。
79.第二一次侧切换阀76布置于第二一次侧管73的中途。在第二一次侧管73上,第二一次侧切换阀76布置得比第二调节阀66更靠近供给管120。第二一次侧切换阀76的第一阀口与第二调节阀66连接,第二阀口与供给管120连接。第二一次侧排出管77的一端与第二一次侧切换阀76的第三阀口相连接。第二一次侧排出管77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次侧管74连接。
80.第二二次侧切换阀78布置于第二二次侧管74的中途。在第二二次侧管74上,第二二次侧切换阀78布置得比第二一次侧排出管77的另一端更靠近第二分离模组61。第二二次侧切换阀78的第一阀口与第二分离模组61的第二二次侧引出口64连接,第二阀口经由第二二次侧管74与运输用集装箱1的箱外设备室28连通。第二二次侧供给管79的一端与第二二
次侧切换阀78的第三阀口相连接。第二二次侧供给管79的另一端与供给管120连接。
81.〈空气处理器〉
82.对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和第二空气处理器152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和第二空气处理器152的结构彼此相同。
83.如图4所示,各空气处理器151、152包括过滤器壳体155、光催化剂过滤器156以及紫外线灯158。
84.过滤器壳体155是两端封闭的细长圆筒状容器。在过滤器壳体155的一端部设置有空气入口155a,在另一端部设置有空气出口155b。空气入口155a和空气出口155b分别为较短的管状部件,穿过过滤器壳体155的端部。
85.光催化剂过滤器156是通过层叠多个过滤器元件157而构成的筒状部件。光催化剂过滤器156收纳于过滤器壳体155,布置于过滤器壳体155的轴向的中央部位。
86.如图5所示,过滤器元件157是在中央部位形成有圆形孔的环型片状部件。另外,在过滤器元件157上形成有很多通气孔。在过滤器元件157的表面上负载有作为光催化剂发挥功能的物质(例如二氧化钛/tio2)。
87.如图4所示,紫外线灯158形成为细长的棒状。紫外线灯包括多个产生紫外线(波长为100nm~400nm的电磁波)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紫外线灯158是紫外线光源,朝着周向外侧放射紫外线。理想情况是,紫外线灯158所产生的紫外线主要是波长在280nm以下的uv-c(短波紫外线)。
88.如上所述,光催化剂过滤器156是通过层叠图5所示的形状的过滤器元件157而构成的。因此,在筒状的光催化剂过滤器156上形成有沿光催化剂过滤器156的轴向延伸的通孔。棒状的紫外线灯158插入并通过光催化剂过滤器156上的通孔。紫外线灯158经由未图示的支架等固定于过滤器壳体155。
89.在各空气处理器151、152,通过空气出口155b已流入过滤器壳体155的空气会通过光催化剂过滤器156。在光催化剂过滤器156,过滤器元件157的光催化剂接受紫外线灯158所产生的紫外线而被活化,通过光催化剂过滤器156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和乙烯因光催化剂的作用而被氧化、分解。在光催化剂过滤器156,通过微生物和乙烯分解而生成co2和h2o。
90.〈分离模组〉
91.下面,参照图6对第一分离模组41和第二分离模组61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一分离模组41和第二分离模组61的结构彼此相同。
92.各分离模组41、61包括一个筒状壳体80和两个分隔壁部81a、81b。筒状壳体80是两端封闭的细长圆筒状容器。分隔壁部81a、81b是用于分隔筒状壳体80的内部空间的部件,被设置成横穿筒状壳体80的内部空间。分隔壁部81a、81b分别布置在筒状壳体80的内部空间的靠一端的位置和靠另一端的位置。在图6中,筒状壳体80的内部空间被分隔为位于左侧的分隔壁部81a的左侧的引入室82、位于两个分隔壁部81a、81b之间的二次侧引出室84以及位于右侧的分隔壁部81b的右侧的一次侧引出室83。
93.各分离模组41、61包括很多形成为中空丝状(即,外径在1mm以下的非常细的管状)的气体分离膜85。中空丝状的气体分离膜85从一分隔壁部81a设置到另一分隔壁部81b。各气体分离膜85的一端部贯穿一分隔壁部81a而朝着引入室82敞开口,另一端部贯穿另一分
隔壁部81b而朝着一次侧引出室83敞开口。在筒状壳体80的内部空间中,夹在两个分隔壁部81a、81b之间的空间中位于气体分离膜85的外侧的部分构成二次侧引出室84。在各分离模组41、61中,引入室82与一次侧引出室83经由中空丝状的气体分离膜85连通,另一方面,二次侧引出室84与气体分离膜85的内侧的空间、引入室82以及一次侧引出室83不连通。
94.在筒状壳体80上,设有引入口42、62、一次侧引出口43、63以及二次侧引出口44、64。引入口42、62布置在图6的筒状壳体80的左端部,且与引入室82连通。一次侧引出口43、63布置在图6的筒状壳体80的右端部,且与一次侧引出室83连通。二次侧引出口44、64布置在筒状壳体8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且与二次侧引出室84连通。
95.气体分离膜85是由高分子构成的非多孔膜。该气体分离膜85利用不同物质的分子穿透气体分离膜85的速度(穿透速度)不同这一点,对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成分进行分离。
96.在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在第一分离模组41和第二分离模组61分别设置有相同的气体分离膜85。各分离模组41、61的气体分离膜85具有氮穿透速度比氧穿透速度和二氧化碳穿透速度这二者都低的特性。中空丝状的很多气体分离膜85各自的膜厚实质上相同。因此,设在各分离模组41、61中的气体分离膜85具有氮穿透率比氧穿透率和二氧化碳穿透率这二者都低的特性。
97.在各分离模组41、61中,通过引入口42、62已流入引入室82的空气在中空丝状的气体分离膜85的内侧的空间朝向一次侧引出室83流动。在气体分离膜85的内侧的空间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穿透气体分离膜85向二次侧引出室84移动,剩余部分流入一次侧引出室83。
98.各分离模组41、61的气体分离膜85的氮穿透率比氧穿透率和二氧化碳穿透率低。也就是说,与氧和二氧化碳相比,氮难以穿透气体分离膜85。因此随着在中空丝状的气体分离膜85的内侧流动的空气靠近一次侧引出室83,其氮浓度上升,同时其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在中空丝状的气体分离膜85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氧和二氧化碳穿透气体分离膜85向二次侧引出室84移动。
99.其结果是,不穿透气体分离膜85而流入了一次侧引出室83的空气的氮浓度比引入室82的空气高,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都比引入室82的空气低。穿透气体分离膜85而移动到二次侧引出室84的空气的氮浓度比引入室82的空气低,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比引入室82的空气高。
100.在第一分离模组41,未处理箱外空气从第一引入口42流入引入室82,不穿透气体分离膜85而流入了一次侧引出室83的空气作为第一箱外空气从第一一次侧引出口43流出,穿透气体分离膜85并流入了二次侧引出室84的空气作为第二箱外空气从第一二次侧引出口44流出。另一方面,在第二分离模组61,未处理箱内空气从第二引入口62流入引入室82,不穿透气体分离膜85而流入了一次侧引出室83的空气作为第一箱内空气从第二一次侧引出口63流出,穿透气体分离膜85并流入了二次侧引出室84的空气作为第二箱内空气从第二二次侧引出口64流出。
101.〈传感器单元〉
102.如图1和图3所示,传感器单元90布置在集装箱用制冷机10的箱内空气流路29的二次流路29b中。如图3所示,传感器单元90包括氧传感器91、二氧化碳传感器92以及传感器壳体93。
103.氧传感器91是测量空气等混合气体的氧浓度的氧化锆电流式传感器。二氧化碳传
感器92是测量空气等混合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的非分散红外线吸收(ndir:non dispersive infrared)式传感器。氧传感器91和二氧化碳传感器92收纳在传感器壳体93中。
104.传感器壳体93是稍微细长的箱状部件。传感器壳体9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与测量用管道125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部与出口管95的一端相连。出口管95的另一端朝向箱内空气流路29的一次流路29a敞开口。在传感器壳体93上安装有空气过滤器94,该空气过滤器94用于将在箱内空气流路29中流动的箱内空气引入传感器壳体93的内部空间。空气过滤器94是用于捕捉箱内空气中所含有的尘埃等的膜过滤器。
105.如后所述,在箱内风扇17工作的过程中,二次流路29b的气压比一次流路29a的气压稍高。因此,在测量用开关阀126关闭的状态下,二次流路29b的箱内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94流入传感器壳体93,然后通过出口管95流入一次流路29a。在该状态下,传感器单元90中的氧传感器91测量箱内空气的氧浓度,二氧化碳传感器92测量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
106.〈换气用排气管〉
107.换气用排气管100是用于连接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与外部的管道。该换气用排气管100构成换气用排气通路。如图1所示,换气用排气管100穿过集装箱用制冷机10的机壳20。换气用排气管100的一端朝向箱内空气流路29的二次流路29b敞开口。换气用排气管100的另一端朝向箱外设备室28中的箱外风扇16的吸入侧敞开口。
108.如图3所示,在换气用排气管100的一端安装有空气过滤器102。空气过滤器102是用于捕捉箱内空气中所含有的尘埃等的膜过滤器。在换气用排气管100上还设有换气用排气阀101。换气用排气阀101是由电磁阀构成的开关阀。
109.〈控制器〉
110.控制器110包括进行控制工作的cpu111和存储进行控制工作所需要的数据等的存储器112。氧传感器91、二氧化碳传感器92、第一压力传感器45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65的检测值输入控制器110。控制器110进行用于操作第一泵35、第二泵37、第一调节阀46、第二调节阀66以及换气用排气阀101的控制工作。
111.-集装箱用制冷机的运转情况-
112.集装箱用制冷机10进行对运输用集装箱1的箱内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运转。
113.在冷却运转中,制冷剂回路11的压缩机12工作,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1中循环,由此进行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在制冷剂回路11中,从压缩机12喷出了的制冷剂依次通过冷凝器13、膨胀阀14以及蒸发器15,然后被吸入压缩机12而被压缩。
114.在冷却运转中,箱外风扇16和箱内风扇17工作。当箱外风扇16工作时,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的箱外空气被吸入箱外设备室28而通过冷凝器13。在冷凝器13中,制冷剂向箱外空气放热而冷凝。当箱内风扇17工作时,运输用集装箱1的货舱5内的箱内空气被吸入箱内空气流路29而通过蒸发器15。在蒸发器15中,制冷剂从箱内空气中吸热而蒸发。
115.下面,说明箱内空气的流动情况。存在于货舱5内的箱内空气通过吸入口26流入箱内空气流路29的一次流路29a,由箱内风扇17向二次流路29b吹出。已流入二次流路29b的箱内空气在通过蒸发器15时被冷却,然后从吹出口27被向地板下方流路4吹出,通过地板下方流路4流入货舱5。
116.在箱内空气流路29中,一次流路29a位于箱内风扇17的吸入侧,二次流路29b位于
箱内风扇17的排出侧。因此,在箱内风扇17工作的过程中,二次流路29b的气压比一次流路29a的气压稍高。
117.-箱内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情况-
118.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进行用于调节运输用集装箱1的货舱5内的箱内空气的成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箱内空气的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运转。在该运转下,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适当地切换并进行第一氧浓度降低工作、第二氧浓度降低工作、氧浓度提高工作以及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工作。
119.在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的运转过程中,由控制器110获取传感器91和二氧化碳传感器92的测量值。控制器110基于氧传感器91和二氧化碳传感器92的测量值控制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的构成设备,以便将箱内空气的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各自的目标范围内。
120.〈第一氧浓度降低工作〉
121.第一氧浓度降低工作是用于降低存在于货舱5内的箱内空气的氧浓度的工作。在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的第一氧浓度降低工作下,第一成分调节部40将氧浓度低的第一箱外空气向货舱5供给,第二成分调节部60将氧浓度低的第一箱内空气向货舱5供给。
122.在第一氧浓度降低工作中,控制器110将第一一次侧切换阀56和第一二次侧切换阀58设定为第一状态(图3中实线示出的状态),将第二一次侧切换阀76和第二二次侧切换阀78设定为第一状态(图3中虚线示出的状态)。另外,控制器110使第一泵35和第二泵37工作,将换气用排气阀101设定为打开状态。
123.当第一泵35工作时,存在于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的箱外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47和箱外侧吸入管55流入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在第一空气处理器151中,光催化剂过滤器156的光催化剂接受在紫外线灯158产生的紫外线而被活化。已流入第一空气处理器151的箱外空气通过光催化剂过滤器156,在该过程中,箱外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被分解。
124.从第一空气处理器151流出了的箱外空气被吸入第一泵35。第一泵35将吸入的箱外空气加压后喷出。从第一泵35喷出了的箱外空气在第一引入管52中流动,作为未处理箱外空气流入第一分离模组41的第一引入口42。
125.已流入第一分离模组41的未处理箱外空气分离为没有穿透气体分离膜85的第一箱外空气和穿透了气体分离膜85的第二箱外空气。第一箱外空气的氧浓度比未处理箱外空气的氧浓度低,第二箱外空气的氧浓度比未处理箱外空气的氧浓度高。第一箱外空气从第一一次侧引出口43流出,通过第一一次侧管53流入供给管120。第二箱外空气从第一二次侧引出口44流出,通过第一二次侧管54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排出。
126.当第二泵37工作时,存在于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具体而言,集装箱用制冷机10的二次流路29b)的箱内空气通过箱内侧吸入管75流入第二空气处理器152。在第二空气处理器152,光催化剂过滤器156的光催化剂接受在紫外线灯158产生的紫外线而被活化。已流入第二空气处理器152的箱内空气通过光催化剂过滤器156,在该过程中,箱内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和微生物被分解。
127.从第二空气处理器152流出了的箱内空气被吸入第二泵37。第二泵37将吸入的箱内空气加压喷出。从第二泵37喷出了的箱内空气在第二引入管72流动,作为未处理箱内空气流入第二分离模组61的第二引入口62。
128.已流入第二分离模组61的未处理箱内空气分离为没有穿透气体分离膜85的第一箱内空气和穿透了气体分离膜85的第二箱内空气。第一箱内空气的氧浓度比未处理箱内空气的氧浓度低,第二箱内空气的氧浓度比未处理箱内空气的氧浓度高。第一箱内空气从第二一次侧引出口63流出,通过第二一次侧管73流入供给管120。第二箱外空气从第二二次侧引出口64流出,通过第二二次侧管74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排出。
129.如上所述,从第一分离模组41流出了的第一箱外空气和从第二分离模组61流出了的第一箱内空气流入供给管120。而且,在供给管120中流动的第一箱外空气和第一箱内空气的混合空气流入集装箱用制冷机10的二次流路29b,与在二次流路29b中流动的空气一起被供给至货舱5。
130.〈第二氧浓度降低工作〉
131.第二氧浓度降低工作是用于在抑制存在于货舱5的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的同时降低氧浓度的工作。在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的第二氧浓度降低工作中,第一成分调节部40将氧浓度低的第一箱外空气向货舱5供给,第二成分调节部60将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第二箱内空气向货舱5供给。
132.在第二氧浓度降低工作中,控制器110将第一一次侧切换阀56和第一二次侧切换阀58设定为第一状态(图3中实线示出的状态),将第二一次侧切换阀76和第二二次侧切换阀78设定为第二状态(图3中实线示出的状态)。另外,控制器110使第一泵35和第二泵37工作,将换气用排气阀101设定为打开状态。
133.在第二氧浓度降低工作中,第一成分调节部40进行的工作与在第一氧浓度降低工作中进行的工作相同。即,在第一成分调节部40,在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处理了的箱内空气在第一分离模组41被分离为第一箱外空气和第二箱外空气。而且,在第一成分调节部40,氧浓度比未处理箱外空气低的第一箱外空气通过第一一次侧管53被供给至供给管120,氧浓度比未处理箱外空气高的第二箱外空气通过第一二次侧管54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排出。
134.在第二成分调节部60,与第一氧浓度降低工作中相同,箱内空气依次通过第二空气处理器152和第二泵37后,流入第二分离模组61。在第二空气处理器152,箱内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和微生物被光催化剂过滤器156分解,结果生成co2和h2o。因此,在流入第二分离模组61的箱内空气(未处理箱内空气)中含有因收纳在货舱5中的植物6的呼吸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在第二空气处理器152中生成的二氧化碳。
135.已流入第二分离模组61的未处理箱内空气被分离为没有穿透气体分离膜85的第一箱内空气和穿透了气体分离膜85的第二箱内空气。第一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比未处理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低,第二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比未处理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高。第一箱内空气从第二一次侧引出口63流出,依次通过第二一次侧管73、第二一次侧切换阀76以及第二一次侧排出管77,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排出。第二箱外空气从第二二次侧引出口64流出,依次通过第二二次侧管74、第二二次侧切换阀78以及第二二次侧供给管79,流入供给管120。
136.如上所述,从第一分离模组41流出了的第一箱外空气和从第二分离模组61流出了的第二箱内空气流入供给管120。而且,在供给管120中流动的第一箱外空气与第二箱内空气的混合空气流入集装箱用制冷机10的二次流路29b,与在二次流路29b流动的空气一起被
供给至货舱5。
137.〈氧浓度提高工作〉
138.氧浓度提高工作是用于提高存在于货舱5中的箱内空气的氧浓度的工作。在该氧浓度提高工作中,第一成分调节部40将从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吸入的箱外空气直接向货舱5供给,第二成分调节部60将从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吸入的箱内空气直接送回货舱5。
139.在氧浓度提高工作中,控制器110将第一一次侧切换阀56和第二一次侧切换阀76设定为第一状态,将第一二次侧切换阀58和第二二次侧切换阀78设定为第二状态。另外,控制器110使第一泵35和第二泵37工作,将换气用排气阀101设定为打开状态,将测量用开关阀126设定为关闭状态。
140.在第一成分调节部40,箱外空气依次通过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和第一泵35,流入第一分离模组41。在第一空气处理器151,箱外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被光催化剂过滤器156分解。已流入第一分离模组41的箱外空气暂时被分离为第一箱外空气和第二箱外空气。第一箱外空气通过第一一次侧管53向供给管120供给。第二箱外空气依次通过第一二次侧管54和第一二次侧供给管59,向供给管120供给。第一成分调节部40将第一箱外空气和第二箱外空气这两者通过供给管120向货舱5供给。
141.在第二成分调节部60,箱内空气依次通过第二空气处理器152和第二泵37,流入第二分离模组61。在第二空气处理器152,箱内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和乙烯被光催化剂过滤器156分解。已流入第二分离模组61的箱内空气暂时被分离为第一箱内空气和第二箱内空气。第一箱内空气通过第二一次侧管73向供给管120供给。第二箱内空气依次通过第二二次侧管74和第二二次侧供给管79,向供给管120供给。第二成分调节部60将第一箱内空气和第二箱内空气这两者通过供给管120向货舱5供给。
142.〈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工作〉
143.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工作是用于降低存在于货舱5的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工作。在该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工作中,第一成分调节部40和第二成分调节部60进行与第一氧浓度降低工作中相同的工作。
144.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04%。因此,从未处理箱外空气中分离出的第一箱外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大气的二氧化碳相同,非常低。于是,第一成分调节部40将二氧化碳浓度低的第一箱外空气向货舱5供给。
145.在第二成分调节部60的第二分离模组61中,未处理箱内空气被分离为第一箱内空气和第二箱内空气。第一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比未处理箱内空气低。第二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比未处理箱内空气高。因此,第二成分调节部60将二氧化碳浓度低的第一箱内空气向货舱5供给,将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第二箱内空气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排出。
146.-实施方式的特征(1)-
147.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对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的箱内空气的成分进行调节。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包括箱内侧通路70和第一空气处理器151。箱内侧通路70具有第二分离模组61。第二分离模组61从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的箱内空气分离出成分与箱内空气不同的返回用空气。箱内侧通路70从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向第二分离模组61输送箱内空气,从第二分离模组61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输送返回用空气。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进行分解。
148.在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箱内空气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流入第二分离模组61。第二分离模组61从箱内空气中分离出返回用空气。返回用空气通过箱内侧通路70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供给。返回用空气的成分与箱内空气的成分不同。因此,通过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供给返回用空气,便能够控制存在于运输用集装箱1内的箱内空气的成分。
14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设置有第一空气处理器151。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对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进行分解。在流入箱内侧通路70的箱内空气中含有乙烯的情况下,该乙烯的一部分或该乙烯全部会在第一空气处理器151中被去除。从箱内侧通路70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供给的返回用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的量比流入箱内侧通路70的箱内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的量少。因此,通过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供给返回用空气,便能够控制存在于运输用集装箱1内的箱内空气的乙烯浓度。
150.这样一来,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便能够控制箱内空气的成分和乙烯浓度这两者。因此,能够提高对收纳于运输用集装箱1中的储藏物6的质量进行管理的企业等的方便性。
15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于调节箱内空气的成分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组装有分解箱外空气中的微生物的第一空气处理器151以及分解箱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和乙烯的第二空气处理器152。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既能避免对运输用集装箱1的箱内环境进行控制的装置的大型化,又能适当地控制运输用集装箱1的箱内环境,抑制储藏物6的质量降低。
152.-实施方式的特征(2)-
153.在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第一空气处理器151还进行箱内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的分解。
154.在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第一空气处理器151进行在箱内侧通路70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的分解和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的分解。存在运输用集装箱1的箱内空气中含有霉菌孢子、浮游菌等微生物的情况。当这样的微生物附着于储藏物6并进行繁殖时,储藏物6的质量会降低。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对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进行分解。其结果是,存在于运输用集装箱1内的微生物的量减少,能够减少因腐败等质量降低而被扔掉的储藏物6的量。
155.-实施方式的特征(3)-
156.在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包括紫外线灯158和光催化剂过滤器156。紫外线灯158产生紫外线。光催化剂过滤器156接受在紫外线灯158产生的紫外线,分解乙烯和微生物。
157.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空气处理器151中,紫外线灯158产生紫外线,接受紫外线而被活化了的光催化剂过滤器156对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和微生物进行分解。
158.-实施方式的特征(4)-
159.在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箱内侧通路70的第二分离模组61从箱内空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浓度比箱内空气高的返回用空气。另外,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布置在
箱内侧通路70中第二分离模组61的上游。
160.在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对乙烯和微生物进行分解。当分解(氧化)乙烯和微生物时,会生成二氧化碳。在第一空气处理器151生成了的二氧化碳与已从运输用集装箱1流入箱内侧通路70的箱内空气一起流入第二分离模组61。第二分离模组61从箱内空气中分离出返回用空气。该返回用空气中不仅含有在箱内侧通路70中流动的箱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含有在箱内侧处理器152生成了的二氧化碳。
161.二氧化碳浓度比已流入箱内侧通路70的箱内空气高的返回用空气被供给至运输用集装箱1内。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将分解乙烯和微生物而生成的二氧化碳用于调节运输用集装箱1内的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
162.-实施方式的特征(5)-
163.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包括箱外侧通路50和第二空气处理器152。箱外侧通路50具有第一分离模组41。第一分离模组41从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的箱外空气分离出成分与箱外空气不同的供给用空气。箱外侧通路50从运输用集装箱1的外部向第一分离模组41输送箱外空气,从第一分离模组41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输送供给用空气。第二空气处理器152设置于箱外侧通路50,分解箱外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
164.在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箱外空气在箱外侧通路50流动,流入第一分离模组41。第一分离模组41从箱外空气中分离出返回用空气。返回用空气通过箱外侧通路50,被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供给。返回用空气的成分与箱外空气的成分不同。因此,通过向运输用集装箱1的内部供给返回用空气,便能够控制存在于运输用集装箱1内的箱内空气的成分。
16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设置有第二空气处理器152。第二空气处理器152对在箱外侧通路50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进行分解。存在箱外空气中含有霉菌孢子、浮游菌等微生物的情况。当这样的微生物附着于储藏物6并进行繁殖时,储藏物6的质量会降低。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空气处理器152对在箱外侧通路50中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进行分解。其结果是,存在于运输用集装箱1内的微生物的量减少,能够减少因腐败等质量下降而被扔掉的储藏物6的量。
166.-实施方式的特征(6)-
167.在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第二空气处理器152包括紫外线灯158和光催化剂过滤器156。紫外线灯158产生紫外线。光催化剂过滤器156接受在紫外线灯158产生的紫外线,分解乙烯和微生物。
168.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空气处理器152中,紫外线灯158产生紫外线,接受紫外线而被活化了的光催化剂过滤器156对在箱外侧通路50流动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进行分解。
169.-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170.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也可以应用下面的变形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影响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的功能的情况下,还可以对下述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或替换。
171.<第一变形例>
172.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成分调节部40中,可以将第一空气处理器151布置在箱外侧
通路50中的第一泵35与第一分离模组41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成分调节部60中,可以将第二空气处理器152布置在箱内侧通路70中的第二泵37与第二分离模组61之间。
173.〈第二变形例〉
174.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空气处理器152可以包括吸附乙烯的吸附剂来替代光催化剂过滤器156,或者,除了包括光催化剂过滤器156之外还包括吸附乙烯的吸附剂。本变形例的第二空气处理器152捕集箱内空气中所含有的乙烯。
175.<第三变形例>
176.在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中,第一泵35和第二泵37也可以由一个马达驱动。
177.<第四变形例>
178.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成分调节部40和第二成分调节部60可以分别构成为利用所谓的psa(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变压吸附分离)法将吸入的空气分离为成分互不相同的两种空气。在该情况下,成分调节部40、60反复进行下述工序:通过使吸附剂吸附已吸入的空气中所含有的氮,来生成氮浓度较低且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空气;使氮从吸附剂中解吸出来而生成氮浓度较高且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空气。
179.<第五变形例>
180.本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也可以设置在固定不动的冷藏库或冷冻库中。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也可以设在通过卡车或铁路等运输的陆运用冷藏、冷冻集装箱中。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箱内空气调节装置30也可以设在形成货舱的箱体与底盘一体化的冷藏、冷冻卡车上。
181.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但可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方案及具体情况进行各种改变。只要不影响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和替换。
182.-产业实用性-
183.正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公开对箱内空气调节装置很有用。
184.-符号说明-
185.1运输用集装箱(收纳箱)
186.30箱内空气调节装置
187.41第一分离模组(箱外侧分离器)
188.50箱外侧通路
189.61第二分离模组(箱内侧分离器)
190.70箱内侧通路
191.151第一空气处理器(箱内侧处理器)
192.152第二空气处理器(箱外侧处理器)
193.156光催化剂过滤器(光催化剂)
194.158紫外线灯(紫外线光源)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