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装配夹和驻车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7 04: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装配夹和驻车制动器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驻车制动器的绳索间接固定在机动车的构件上的装配夹、一种驻车制动器和一种机动车。
2.根据本发明的装配夹所涵盖的一个应用技术领域是驻车制动器、尤其用手操纵的驻车制动器或手制动器。例如机动车具有驻车制动器。但本发明同样也可以用于其它机器、例如铁道机车或飞行器的驻车制动器。根据本发明的装配夹同样可以用于其它的应用技术领域,其中,绳索、例如导电的线缆或者其它纵长形的、尤其弹性的元件被容纳并且尤其可以柔性地固定在构件上。
3.在将驻车制动器的绳索在轴、尤其是后轴的区域中固定在车辆的底部上时,必须考虑轴的移动和与绳索有效连接的制动钳的移动。希望的是尽可能柔性的固定,其允许实现绳索的能够跟随轴和制动蹄的移动的可移动性。此外,在机动车的底部处存在被石子击打的风险,由于该风险,不允许绳索脱离其固定。此外希望绳索尽可能简单且廉价地固定在机动车的底部上。
4.机动车的手制动装置例如在de 40 23 047c2中描述。该手制动装置的拉索通过旋拧在机动车的横支撑杆上的角形保持件被固定。该角形保持件不为拉索提供希望的柔性并且需要多个制造和装配步骤,尤其是在横支撑杆中构造螺纹孔和旋拧角形保持件以及随之使用多个工具和操作多个装配件。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缺点,尤其提供一种能够廉价地制造的且易于装配的装配夹,通过该装配夹可以将驻车制动器的可移动的绳索间接地固定在机动车的构件上。
6.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尤其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驻车制动器的绳索间接固定在机动车的构件上的装配夹、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驻车制动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机动车解决。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和细节由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给出。在此,关于按照本发明的装配夹描述的特征和细节当然也与按照本发明的驻车制动器和按照本发明的车辆相关地适用,并且反之亦然,因此关于各个单独的发明方面的公开内容总是被相互参照或者可以相互参照。
7.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将驻车制动器的绳索间接固定在机动车的构件上的装配夹解决,其中,该装配夹具有:(a)容纳套管,该容纳套管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绳索的容纳开口和沿所述容纳套管的纵轴线的纵向延伸量,(b)固定件,其用于将所述装配夹直接固定在所述构件的装配开口中,其中,所述固定件横向于容纳套管的纵轴线延伸,和(c)两个柔性的保持接板,它们分别具有与所述固定件连接的端部区段和与所述容纳套管连接的连接区段,其中,所述保持接板在所述端部区段和连接区段之间呈拱形并且横向于容纳套管的纵轴线延伸。
8.尤其地,固定件正交于容纳套管的纵轴线延伸。尤其地,保持接板、尤其是在端部区段和连接区段之间的区域中正交于容纳套管的纵轴线延伸。所述构件例如可以是机动车的车身件、尤其是底部件、前轴或后轴。
9.由于将固定件与容纳套管通过柔性的保持接板连接,所以根据本发明的装配夹设
计为能够沿相对于容纳套管的纵轴线的不同方向并且沿容纳套管的纵轴线的方向移动,从而装配夹可以跟随驻车制动器的绳索的移动。由此实现了绳索的柔性的间接的固定,通过该固定可以在整个车辆使用寿命期间确保固定装置和绳索的使用寿命。装配夹还提供如下优点,即所述装配夹可以简单地操作、绳索可以通过较少的装配步骤被固定以及该固定不需要工具。
10.装配夹具有高度、长度和宽度。装配夹的高度在装配夹的高度方向或者说垂直方向上测定,该高度方向是从固定件到容纳套管的方向或者相反地是从容纳套管到固定件的方向。装配夹的长度在沿着容纳套管的纵轴线的纵向方向上测定。尤其地,容纳套管具有比固定件和保持接板更大的长度。装配夹的宽度在装配夹的宽度方向上测定,该宽度方向是从两个保持接板中的一个到两个保持接板中的另一个的方向。高度方向、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对彼此正交。装配夹的横轴线沿高度方向并且正交于容纳套管的纵轴线延伸。横轴线可以是装配夹的对称轴线。换言之,装配夹可以具有关于该对称轴线的对称结构。
11.换言之,保持接板呈拱形意味着保持接板在端部区段和连接区段之间具有弯曲部。尤其地,保持接板沿着从端部区段到连接区段的方向朝固定件和/或容纳套管的外部拱曲。换言之,保持接板在端部区段和连接区段之间沿宽度方向彼此相反地拱曲。再换言之,保持接板在端部区段和连接区段之间具有拱形区段,与固定件和/或容纳套管相比或者与距离横轴线最远但尚处于固定件和/或容纳套管中的点相比,相对地从横轴线测量,该拱形区段距离更远。又换言之,所述弯曲部延伸通过与位于固定件和/或容纳套管中的点相比距离横轴线更远的弯曲点。保持接板可以具有弧形的形状、尤其是c形形状、翻转的c形形状或者向左或向右定向的夹子的形状。保持接板可以沿相反的方向横向于、尤其正交于所述纵轴线拱曲或弯曲和/或具有弧形的形状。每一个保持接板可以与容纳套管共同构成尤其呈弧形的u形形状或v形形状。这些形状和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描述的其它形状只描述形状的基本特征,为了便于理解,这些基本特征例如可以按照其根本用字母或者真实物体的已知形状来描述。当然也可以与描述的形状有偏差,只要字母或者真实物体的形状还能被识别出(或者说看出)即可。
12.保持接板是柔性的至少通过保持接板的拱形部来实现。此外,保持接板可以由弹性材料、例如塑料制造。保持接板的附加的柔性可以通过按照其从端部区段到连接区段的长度的可变的横截面实现。进一步的柔性可以通过连接区段在容纳套管上的布置的位置和方式来实现。尤其地,保持接板的连接区段可以布置在容纳套管的高度的25%至75%的区域中、尤其在容纳套管的高度的50%处,其中,容纳套管的高度在高度方向上测量。保持接板的更进一步的柔性可以通过将保持接板设计为具有保持接板的某个确定的保持接板长度来实现,该保持接板长度从端部区段到连接区段被测量。一方面,保持接板长度不能太小,因为否则保持接板太僵硬。另一方面,保持接板长度不能太大,因为否则保持接板不够稳定。业已证明有利的是,保持接板长度在3至12mm之间、优选在4至10mm之间并且非常优选在5至8mm之间的范围内。此外有利的是,规定保持接板长度与保持接板在端部区段和连接区段之间的区域中的最小横截面的一定比例。保持接板的最小横截面、即在保持接板的一个部位上可以测量的最小横截面例如处于2至8mm2、尤其3至6mm2之间的范围内。业已证明有利的是,保持接板长度与保持接板在端部区段和连接区段之间的区域中的最小横截面的比例、即保持接板长度与最小横截面的商处于0.5至3、优选0.7至2.5并且特别优选1至2之间
的范围内。容纳套管的容纳开口例如可以具有在3至25mm、优选4至20mm、非常特别优选5至15mm并且进一步优选6至12mm的范围内的直径。容纳开口和/或容纳套管可以是圆形的。容纳套管可以具有柱体形状。装配开口尤其可以是装配孔。
13.优选地,在容纳套管、固定件和保持接板之间设计有(或者说形成)柔性的第一中间空间,其中,该第一中间空间尤其具有v形形状、u形形状或心形形状。柔性的第一中间空间是如此柔性的,使得作为对作用于容纳套管的可以通过由绳索承接的力施加的力作用的反应,该第一中间空间可以在其形状方面沿不同的方向弹性变形。第一中间空间如此程度地提供用于保持接板相对于固定件和容纳套管和分别相反(或者说固定件相对于保持接板和容纳套管以及容纳套管相对于保持接板和固定件)的弹性变形的空间,使得装配夹的柔性不受装配夹方面的空间限制。
14.此外优选地,所述两个保持接板从连接区段尤其沿着容纳套管围绕容纳套管地延伸并且彼此连接。在从连接区段到保持接板彼此的连接部的区域中,保持接板可以局部地或大部分地具有与在端部区段和连接区段之间的区域中相比更大的横截面。换言之,保持接板在从连接区段到保持接板彼此的连接部的区域中可以具有相对于在端部区段和连接区段之间的区域的加厚部。在从连接区段到保持接板彼此的连接部的区域中的更大的横截面可以在至少一个部位处为保持接板在端部区段和连接区段之间的区域中的最小或最大的横截面的1.2至3倍、尤其1.4至2.5倍。由此实现了装配夹的高度稳定性并且优化了从容纳套管经由保持接板到固定件的力流(或者说力传递连接)。
15.还优选的是,所述保持接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布置在其上的抓握区段,其中,该抓握区段在沿着容纳套管的纵轴线的至少一个纵向方向上延伸超过保持接板。尤其地,两个保持接板都可以具有抓握区段。所述抓握区段可以尤其具有沿纵向方向的长度,该长度为容纳套管的长度的至少20%、优选至少30%、进一步优选至少40%并且优选最高100%。抓握区段可以尤其具有沿装配夹的高度方向的高度,该高度等于容纳套管的在高度方向上测量的高度的至少20%、优选至少30%、进一步优选至少40%并且优选最高100%。抓握区段可以至少在连接区段和保持接板彼此的连接部之间的区域中在保持接板上成型。抓握区段可以具有凹形的和/或矩形的抓握面。抓握区段能够实现对装配夹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例如通过挤压装配夹实施的抓握和操纵。
16.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固定件具有固定板,其中,该固定板被分成两个单独的固定板部段,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区段之一分别与所述固定板部段之一连接。尤其地,固定板设计为盘形。固定板部段可以分别是固定板的一半。所述保持接板之一可以分别通过其端部区段与所述固定板部段之一连接。端部区段可以具有楔形形状。通过保持接板的端部区段的楔形形状避免了保持接板由于向固定板部段的力传递而断裂。固定板可以具有背离保持接板的平坦的面。此外,固定板的在其上布置有保持接板的面可以是凸状的、换言之可以向外拱曲。由此改善了从保持接板到固定件的力传递。固定板一方面能够实现向车身构件的良好的力传递并且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车身构件的装配开口的遮盖。
17.此外,所述固定件优选具有两个单独的固定钩,其中,这两个固定钩分别具有固定臂,并且在固定臂的自由端部上布置有固定翼。所述固定翼尤其设计为朝固定臂的方向是柔性的、例如设计为弹性的。在装配夹的具有固定板的实施方式中,固定钩之一可以分别布置在固定板部段之一上。固定钩像倒钩一样在装配开口中起作用并且从装配开口的内部抓
紧构件、例如车身板件。装配夹因此可以将车身构件例如在固定板和固定钩的固定翼之间没有滑动地并且因此可靠地抓紧。
18.在此优选的是,所述固定翼的自由端部设计为阶梯形并且具有至少两个阶梯部。此外,固定翼的自由端部可以具有至少三个阶梯部。尤其地,这些阶梯部朝容纳套管的方向升高。阶梯部本身具有与构件适配的贴靠面,从而固定翼的自由端部可以通过相应的阶梯部与构件贴靠。这些阶梯部能够实现制造可用于各种构件、尤其是不同厚度的车身件、板件、轴、轴件、轴型材或梁的装配夹。由于尽管存在这种变型多样性但只制造并且准备好一种装配夹,因此制造成本、存储成本和操作成本非常低。
19.优选的是,所述容纳套管在不受载荷的状态下是打开的。在容纳套管打开的情况下,不是将绳索穿入而是可以在已装配的状态下简单地将其置入(eingelegt)打开的容纳套管中,随后可以重新关闭容纳套管,以便确保绳索可靠地保持在容纳套管内。
20.在此优选的是,所述容纳套管具有作为开口的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在沿着容纳套管的纵轴线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将容纳套管分成两个容纳套管区段,这两个容纳套管区段能够围绕装配夹的枢转轴线朝向彼此枢转,以便缩小或关闭容纳套管的第一间隙。换言之,第一间隙是容纳套管中的纵长形的材料留空部。尤其地,容纳套管区段之间的第一间隙的缩小或关闭在沿着容纳套管区段的外周的切向方向上朝向彼此进行。枢转轴线尤其与第一间隙相对置地设计。当保持接板围绕容纳套管延伸并且彼此连接时,枢转轴线可以位于保持接板中。在固定件固定在装配开口中的装配状态下,容纳套管区段可以通过装配开口朝向彼此枢转并且因此第一间隙可以被保持较小或封闭。因此省去了耗费的封闭机构。在容纳套管中设计第一间隙是用于提供容纳套管的开口的简单且廉价的结构上的解决方案。
21.此外优选的是,固定件可以与容纳套管共同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尤其地,容纳套管的枢转轴线也是固定件的枢转轴线。在这种情况下,容纳套管和固定件可以相应地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在装配夹的具有单独的固定板部段和/或单独的固定钩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板部段和/或固定钩可以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这能够实现,固定件可以与容纳套管共同地在一个装配步骤中被打开,以便将绳索置入容纳套管中,并且可以在唯一的另外的装配步骤中被关闭,以便最终将固定件固定在装配开口中。枢转轴线可以优选地由铰链构成,该铰链位于两个保持接板之间或者将两个保持接板可枢转移动地相互连接。
22.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容纳套管具有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在沿着容纳套管的纵轴线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尤其与所述第一间隙相对置地设计。换言之,第二间隙是容纳套管中的纵长形的材料留空部。尤其地,第二间隙将容纳套管区段彼此分开。尤其地,容纳套管区段的外周(或者说周长)同样大。换言之,容纳套管区段不直接彼此连接。但在保持接板围绕容纳套管延伸并且彼此连接的实施方式中,容纳套管区段通过保持接板间接地彼此连接。第二间隙在容纳套管区段之间引入自由空间并且由此提高了容纳套管的用于关闭第一间隙或者关闭容纳套管的柔性,由此第二间隙也被缩小或关闭。
23.更进一步优选的是,在容纳套管、第二间隙和保持接板之间设计有第二中间空间,其中,该第二中间空间尤其具有椭圆形状。第二中间空间能够实现容纳套管的用于其本身的关闭的还更进一步的柔性。在保持接板围绕容纳套管延伸并且彼此连接的实施方式中,
枢转轴线被置于保持接板中。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接板构成枢转轴线。这能够实现容纳套管的非常大的开口,因此具有较大直径的绳索也可以被简单地插入容纳套管中。
24.还优选的是,所述装配夹具有抗冲改性的塑料、尤其是抗冲改性的聚酰胺,优选地由这种抗冲改性的塑料构成。抗冲改性的塑料是通过改性提高了其冲击韧性的塑料。例如可以通过向塑料中添加增强材料和/或填料来进行改性。例如可以将玻璃纤维、玻璃球和/或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添加到塑料中。由于冲击韧性被提高,所以装配夹能够抵抗在机动车的下侧上可能出现的石子击打。由此避免了装配夹被损坏。此外,装配夹由此设计用于车辆的整个使用寿命,从而装配夹不必因磨损而被更换。此外,在尤其对于布置在机动车外部的部件重要的

40℃至80℃的温度范围内,聚酰胺是耐气候的。优选地,装配夹一体件式地、尤其整体地制造。因此装配夹特别稳定。装配夹可以是注塑成型的塑料构件。由此提供了特别轻的装配夹,其还可以非常廉价地制造。
25.装配夹的固定件可以设计为不可逆的固定件。这意味着,固定件一旦被固定在装配开口中,就不能再无损地移除。换言之,装配夹设计用于一次性的固定。这是有利的,因为可以相应地非常廉价地设计固定件。此外,排除了装配夹在装配开口中的固定的无意松动的可能性。
26.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驻车制动器来解决,该驻车制动器具有止动装置、尤其是杠杆、与该止动装置有效连接的绳索、机动车的车轮上的制动器的与该绳索有效连接的制动蹄、机动车的构件和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夹,其中,所述绳索容纳在所述至少一个装配夹的容纳套管的容纳开口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装配夹的固定件直接固定在构件的装配开口中,使得所述绳索间接地固定在所述构件上。
27.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有效连接是指,被有效连接的部件如此相互连接,使得当这些部件之一被操纵或被移动时它们对彼此产生影响。因此,对于有效连接而言,部件的直接连接不是必需的。例如不需要绳索直接与止动装置、尤其是杠杆连接。取而代之地,绳索可以例如通过具有齿轮的传动装置和/或另外的绳索与杠杆有效连接。
28.绳索可以布置在软管中,该软管容纳在容纳套管中。通过软管保护绳索免受诸如石子击打之类的外部影响。此外,由此避免了容纳套管被在其中移动的绳索损坏。所述杠杆可以是例如脚踏杠杆或手动杠杆。制动蹄可以是盘式制动器的或者尤其布置在车辆的后轴上的车轮上的鼓式制动器的制动蹄。绳索可以与多个制动蹄连接。所述构件例如可以是机动车的底部板件、横梁或车轴、尤其是组合拉杆轴。绳索可以通过两个或更多个串联布置的装配夹间接地固定在构件上,其中,装配夹之一分别固定在构件的一个装配开口中。此外,驻车制动器的两条绳索可以分别通过至少一个装配夹固定在所述构件或不同的构件上,其中,这些绳索尤其与机动车的尤其是后轴的不同车轮上的不同制动器的制动蹄有效连接。这两条绳索通过至少一个、尤其至少两个装配夹在构件上的固定可以相对于构件的对称线或者这两条绳索之间的车辆轴线对称地设计。
29.尤其地,容纳开口的直径大于绳索的直径或者其中布置有绳索的软管的直径。容纳开口的直径尤其比绳索或软管的直径大不超过30%、优选不超过20%并且特别优选不超过10%。因此,绳索或软管能够特别简单地置入容纳套管中并且具有用于尤其在沿着容纳套管的纵轴线的轴向方向上移动的活动余地。尤其地,固定板的直径至少与装配开口的直
径一样大并且优选地大于装配开口的直径。
30.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按照本发明的驻车制动器的机动车解决。所述机动车可以例如是轿车。
31.以下根据附图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由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或附图得出的包括结构细节和空间布置在内的全部特征既可以本身地也可以在任意的各种组合中对本发明而言是重要的。在附图中,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或作用方式的元件分别配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当在附图之一中存在一个以上的相同类型的元件时,将这些元件按上升的顺序编号,其中,通过点将元件的上升的编号与附图标记分隔开。在附图中:
32.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配夹的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前视图;
33.图2示出图1中的装配夹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的侧视图;
34.图3示出图1中的装配夹在关闭状态下的前视图;
35.图4示出图1中的装配夹在关闭状态下的立体的侧视图;
36.图5示出图1中的装配夹在关闭状态下的侧视图;
37.图6示出图1中的装配夹在关闭状态下的俯视图;
38.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驻车制动器的绳索通过两个根据图1的装配夹装配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组合拉杆轴上的立体的侧视图;
39.图8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驻车制动器的机动车。
40.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配夹10的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前视图。装配夹10的打开状态是装配夹10的制造状态,或者换言之是未受载荷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没有载荷作用于装配夹10并且因此在装配夹10中也不存在机械应力。在装配夹10的打开状态下,装配夹10的容纳套管20是打开的。打开状态作为装配夹10的制造状态是有利的,因为装配夹10在打开状态下直接准备好以供例如驻车制动器的在该图中未示出的绳索置入。因此,装配夹10的装配变得特别简单。
41.装配夹10优选整体地由抗冲改性的聚酰胺制造。抗冲改性的聚酰胺确保了装配夹10的高的耐热性和尤其抗石子击打性,石子击打例如可能在机动车的底部处出现。由于装配夹10的整体式的结构,装配夹10非常稳定。
42.装配夹10具有容纳套管20、两个保持接板30.1、30.2和固定件40,它们在彼此上成型。容纳套管20设计有例如用于前述绳索的容纳开口21。容纳开口21是圆形的。容纳套管20被第一间隙23和第二间隙24分成单独的容纳套管区段22.1、22.2。单独的容纳套管区段22.1、22.2分别具有同样大的外周。容纳套管区段22.1、22.2间接地通过保持接板30.1、30.2连接,这些保持接板沿着容纳套管20延伸并且在容纳套管20上方相对地沿从固定件40到容纳套管20的方向连接。容纳套管区段22.1、22.2彼此相对置地布置。容纳套管区段22.1、22.2相对于装配夹10的对称轴线s对称地设计。
43.容纳套管20还通过柔性的保持接板30.1、30.2与固定件40连接。保持接板30.1、30.2从固定件40以拱形部朝容纳套管20的方向延伸。在此,保持接板30.1、30.2朝远离对称轴线s的方向向外拱曲。保持接板30.1、30.2的拱形部沿相反的方向远离对称轴线s延伸。呈拱形的保持接板30.1、30.2朝远离对称轴线s的方向延伸得比容纳套管20远离对称轴线s延伸得更远。保持接板30.1的形状可以近似地描述为c形或向右定向的夹子的形状。保持接板30.2的形状可以近似描述为翻转的c形或向左定向的夹子的形状。保持接板30.1、30.2以端
部区段31.1、31.2分别布置在固定件40的固定板41的固定板部段42.1、42.2上。端部区段31.1、31.2在此设计为楔形,其具有保持接板30.1、30.2的拱形部。保持接板30.1、30.2分别通过保持接板30.1、30.2在容纳套管20上的连接区段32.1、32.2成型在容纳套管20上。与保持接板30.1、30.2在连接区段32.1、32.2和端部区段31.1、31.2之间的区域中相比,与容纳套管20连接的连接区段32.1、32.2至少局部地具有更大的横截面。在保持接板30.1、30.2的连接区段32.1、32.2上分别布置有抓握区段33.1、33.2。在该视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抓握区段33.1、33.2的抓握面设计为凹形。
44.固定件40的固定板41设计为盘形或者具有盘形的外周,如同在装配夹10的在图3至图6所示的关闭状态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的那样。此外,固定板41设计为具有凸状的上侧,该上侧指向容纳套管20的方向。固定板部段42.1、42.2分别设计为半个盘形。在容纳套管20、保持接板30.1、30.2和固定件40的固定板41之间形成柔性的第一中间空间11。当容纳的绳索的力从容纳套管20经由保持接板30.1、30.2传递到固定件40时,该柔性的第一中间空间11能够实现保持接板30.1、30.2相对于彼此的和相对于容纳套管20的不受阻碍的弹性变形。在装配夹10的打开状态下,第一中间空间11近似具有打开的u形或v形。
45.固定件40还具有具备固定臂44.1、44.2的固定钩43.1、43.2。固定臂44.1、44.2分别在其端部之一处布置在固定板部段42.1、42.2上。尤其地,固定臂44.1、44.2布置在固定板部段42.1、42.2的边缘处,固定板41在这些边缘处被分成固定板部段42.1、42.2。在固定臂44.1、44.2的与固定板部段42.1、42.2相对置的自由端部上布置有固定翼45.1、45.2。固定翼45.1、45.2设计为相对地朝固定臂44.1、44.2的方向是弹性的。因此,即使装配开口62的直径小于围绕固定翼45.1、45.2的假想圆的直径,固定臂44.1、44.2也可以与固定翼45.1、45.2共同被导引穿过构件60的在该附图中未示出的装配开口61。在此过程中,固定翼45.1、45.2被装配开口61的边缘朝固定臂44.1、44.2的方向弹性地挤压。在固定钩43.1、43.2导引穿过装配开口61之后,固定翼45.1、45.2可以朝远离固定臂44.1、44.2的方向展开。在固定翼45.1、45.2导引穿过构件60的装配开口61之后,固定板部段42.1、42.2从装配开口61之上贴靠在构件60上,该构件例如可以是板件、后轴或梁。在固定板部段42.1、42.2的背离容纳套管20的下侧上可以布置有固定臂44.1、44.2的突出部46.1、46.2。突出部46.1、46.2从布置在固定板部段42.1、42.2上的固定臂44.1、44.2的端部朝远离对称轴线s的方向延伸。在装配夹10的装配状态下,突出部46.1、46.2贴靠在构件60的上侧上。固定翼45.1、45.2的自由端部分别具有三个阶梯部47.1、47.2、47.3、47.4、47.5、47.6,这些阶梯部朝容纳套管20的方向上升地延伸。阶梯部47.1、47.2、47.3、47.4、47.5、47.6本身具有与装配开口61下方的构件60的下侧对应的贴靠面,从而可以与构件60的厚度协调地使相应的阶梯部47.1、47.2、47.3、47.4、47.5、47.6的贴靠面与构件60贴靠。
46.如在图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容纳套管20的第一间隙23是在沿着容纳套管20的纵轴线l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开口,该开口将容纳套管20分成所述两个容纳套管区段22.1、22.2。因此,这两个容纳套管区段22.1、22.2可以围绕装配夹10的枢转轴线a朝向彼此枢转。围绕枢转轴线a的枢转可以通过在抓握区段33.1、33.2处挤压装配夹10来实现。间隙23可以通过容纳套管区段22.1、22.2朝向彼此的枢转被封闭。相应地,装配夹10的打开状态的特征在于间隙23扩大或加宽。因此,绳索可以横向于纵轴线l插入(或者说导入)容纳开口21中。在此,枢转轴线a与第一间隙23相对置地位于保持接板30.1、30.2中或者位于保持接
板30.1、30.2彼此的连接部中。换言之,枢转轴线a由保持接板30.1、30.2或保持接板30.1、30.2彼此的连接部构成。因此由于保持接板30.1、30.2的弹性变形而发生枢转轴线a的枢转。因此,在容纳套管区段22.1、22.2枢转时,保持接板30.1、30.2也被枢转或者弹性地围绕枢转轴线a变形。在容纳套管区段22.1、22.2围绕枢转轴线a枢转时,固定钩43.1、43.2也与固定板部段42.1、42.2共同地枢转。因此,固定钩43.1、43.2之间和固定板部段42.1、42.2之间的开口也被关闭。此外,在插入过程中,绳索还通过第一中间空间11,该第一中间空间由于容纳套管区段22.1、22.2围绕枢转轴线a的枢转而扩大。在容纳套管20、第二间隙24和保持接板30.1、30.2之间形成具有椭圆形状的第二中间空间12。
47.图2示出图1中的装配夹10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的侧视图。此处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到,固定板40具有在其中间被分开的盘的形状。此外可以看到,容纳套管20具有中空柱体的形状,其中,容纳套管20在沿着纵轴线l的纵向方向上的纵向延伸量大于容纳套管20的直径。这能够实现将力从绳索良好地传递到容纳套管20上。
48.图3示出图1中的装配夹10在关闭状态下的前视图。在该关闭状态下,第一间隙23与打开状态相比缩小到使得绳索不再能够从容纳套管20脱出,或者第一间隙23关闭。同样地,在装配夹10的关闭状态下,固定板部段42.1、42.2彼此接触地布置。此外,在该关闭状态下,固定臂44.1、44.2也彼此接触地布置。在该关闭状态下,第一中间空间11近似地具有闭合的u形形状、v形形状或者心形形状。容纳套管20具有高度h
20
,该高度在沿着对称轴线s从固定件40向容纳套管20的方向上并且自容纳套管20起被测量。柔性的保持接板30.1、30.2以保持接板30.1、30.2的连接区段32.1、32.2在容纳套管20的一半高度h
20
/2处布置在容纳套管20上。装配夹的宽度b优选地处于15至60mm的范围内、尤其是20至50mm的范围内。装配夹的高度h优选地处于20至70mm的范围内、尤其是25至60mm的范围内。装配夹的宽度b与高度h的优选比例优选地处于0.4至2的范围内、尤其是0.5至1.5的范围内并且更特别地处于0.7至1.3的范围内。
49.图4示出图1中的装配夹10在关闭状态下的立体的侧视图。
50.图5示出图1中的装配夹10在关闭状态下的侧视图。在此可以看出,抓握区段在沿着纵轴线l的纵向方向上在保持接板30.1、30.2上延伸。保持接板30.1、30.2在沿着纵轴线l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纵向延伸量,该纵向延伸量处于容纳套管20的长度的3%至20%、尤其是4%至15%并且更特别地处于5%至10%的范围内。
51.图6示出图1中的装配夹在关闭状态下的俯视图。在此可以看出,保持接板30.1、30.2在其彼此的连接部的区域中与抓握区段33.1、33.2在保持接板30.1、30.2上成型的区域中相比具有沿纵向方向的更大的延伸量或加厚部。
52.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驻车制动器的绳索50通过两个根据图1的装配夹10.1、10.2装配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设计为组合拉杆轴的构件60上的立体的侧视图。装配夹10.1、10.2以其固定件40分别固定在构件60的设计为装配孔的装配开口61中,其中,装配开口61在该附图中不可见,因为这些装配开口被装配夹10.1、10.2的固定板41遮盖。装配开口61.2用虚线表示。装配夹10.1、10.2的装配方向通过箭头示出。在装配的情况下,装配夹10.1、10.2已通过沿装配方向的移动而移动至装配开口61,其中,绳索已被容纳在装配夹10.1、10.2的容纳套管20中并且固定元件40通过其固定钩43.1、43.2已被固定在装配开口61中。在将固定元件固定在装配开口61中时,通过在抓握区段33.1、33.2处挤压装配夹10使容纳
套管区段22.1、22.2朝向彼此枢转。容纳套管20因此从制造状态下的打开状态转变为装配状态下的关闭状态。因此,绳索不再能从容纳套管20脱出并且间接地可靠地固定在构件60上。在此,已经与构件60嵌接的固定件40、尤其突出部46和阶梯部47被沿着构件60滑移(或者说移动)。
53.图8示意性地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驻车制动器80的机动车100,该驻车制动器具有多个装配夹10。
54.附图标记列表
55.10
ꢀꢀ
装配夹
56.11
ꢀꢀ
第一中间空间
57.12
ꢀꢀ
第二中间空间
58.20
ꢀꢀ
容纳套管
59.21
ꢀꢀ
容纳开口
60.22
ꢀꢀ
容纳套管区段
61.23
ꢀꢀ
第一间隙
62.24
ꢀꢀ
第二间隙
63.30
ꢀꢀ
保持接板
64.31
ꢀꢀ
端部区段
65.32
ꢀꢀ
连接区段
66.33
ꢀꢀ
抓握区段
67.40
ꢀꢀ
固定件
68.41
ꢀꢀ
固定板
69.42
ꢀꢀ
固定板部段
70.43
ꢀꢀ
固定钩
71.44
ꢀꢀ
固定臂
72.45
ꢀꢀ
固定翼
73.46
ꢀꢀ
突出部
74.47
ꢀꢀ
阶梯部
75.50
ꢀꢀ
绳索
76.60
ꢀꢀ
构件
77.61
ꢀꢀ
装配开口
78.80
ꢀꢀ
驻车制动器
79.100 机动车
80.a
ꢀꢀꢀ
枢转轴线
81.b
ꢀꢀꢀ
宽度
82.h
ꢀꢀꢀ
高度
83.l
ꢀꢀꢀ
容纳套管的纵轴线
84.s
ꢀꢀꢀ
装配夹的对称轴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