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升降机构及可升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2: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可调节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升降机构及可升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交互产品的飞速发展,具有显示功能的智能交互产品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一般具有显示功能的智能交互产品设有可调节显示面板高度的升降机构,以配合使用人员的身高需求。
3.升降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显示面板升降的驱动组件,为提升产品的美观度,升降机构还可包括相互套设的内套筒和外套筒,驱动组件安装于外套筒内以带动内套筒在外套筒内来回移动。同时,还为了满足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内套筒和外套筒与地面呈角度设置,使得内套筒在外套筒内活动时,容易因为显示面板的重力作用带动内套筒与外套筒接触产生摩擦,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升降机构及可升降电子设备,能够优化可升降机构的结构,提升可升降机构的内套筒和外套筒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升降机构,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装饰件。内套筒至少部分容置于外套筒内,且内套筒设置为可沿一预设方向相对于外套筒运动。饰件套设于内套筒外围并安装于外套筒端部,装饰件上设有用于穿设内套筒的仿形开口,仿形开口内设有第一摩擦片,且第一摩擦片端部伸出仿形开口并与内套筒壁面相接触。
6.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内套筒上远离装饰件的一端设有第二摩擦片,第二摩擦片表面与外套筒内壁面相接触。
7.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摩擦片上设有卡块,内套筒上设有卡孔,卡块沿与预设方向垂直的方向卡设于卡孔内,第二摩擦片远离卡块的一侧表面与外套筒内壁面相接触。
8.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摩擦片两两一组相对安装于装饰件上,多个第二摩擦片两两一组相对安装于内套筒上。
9.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装饰件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摩擦片包括摩擦片本体和形成在摩擦片本体上的凸起部;凸起部或摩擦片本体两者的部分结构容置于安装孔,且摩擦片本体端部与内套筒壁面相接触。
10.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装饰件包括一体设置的封装部和安装部,安装部容置于外套筒内并固定于外套筒上,安装孔设于安装部上,封装部的一端延伸至与外套筒外表面相接,封装部的另一端与内套筒壁面间隔设置。
11.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预设方向上,封装部与内套筒壁面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摩擦片本体高于安装部表面的厚度。
12.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可升降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内套筒连接,以带动内套筒沿预设方向运动。
13.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具有可伸缩的驱动杆,驱动杆与内套筒连接。
1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升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如上所述的可升降机构,显示面板安装在内套筒的端部。
1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升降机构及可升降电子设备,通过将第一摩擦片设于装饰件,再将装饰件安装于外套筒端部,第一摩擦片可防止内套筒与外套筒直接接触相互摩擦,降低因内套筒与外套筒互相摩擦产生的噪音,防止刮伤内套筒及外套筒,提升用户使用安装有本技术升降结构电子装置的使用体验。第一摩擦片固定于装饰件上,在将装饰件安装于外套筒端部时,可同步将第一摩擦片安装到位,提高升降机构的组装效率。进一步地,还可根据第一摩擦片的结构灵活设计装饰件结构,以提高第一摩擦片在装饰件上的安装稳定性,降低第一摩擦片被摩擦脱落的风险,提高升降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智能讲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可升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可升降机构组装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摩擦片安装于装饰件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二摩擦片、装饰件、内套筒和外套筒连接处的剖视图;
22.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摩擦片、装饰件、内套筒和外套筒连接处的剖视图一;
23.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摩擦片、装饰件、内套筒和外套筒连接处的剖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5.通过在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设置摩擦片,将内套筒与外套筒壁面间隔开来,可有效避免显示面板在升降过程中内套筒与外套筒相互接触摩擦的问题。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将摩擦片直接设于内套筒或外套筒壁面的安装方式,需将摩擦片贴装于内套筒或外套筒壁面,在内套筒与外套筒反复相对活动过程中,容易存在挤压摩擦片导致摩擦片脱落的风险,另外,将摩擦片贴装于外套筒或内套筒壁面操作也不方便。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
一种可升降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26.可升降机构可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装饰件。内套筒至少部分容置于外套筒内,且内套筒设置为可沿一预设方向相对于外套筒运动。装饰件套设于内套筒外围并安装于外套筒端部,装饰件上设有用于穿设内套筒的仿形开口,仿形开口内设有第一摩擦片,且第一摩擦片端部伸出仿形开口并与内套筒壁面相接触。在内套筒安装于外套筒内、内套筒与外套筒相对运动过程中,第一摩擦片可防止内套筒与外套筒直接接触相互摩擦,降低因内套筒与外套筒互相摩擦产生的噪音,防止刮伤内套筒及外套筒,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27.装饰件设于外套筒端部可用于装饰外套筒,第一摩擦片固定于装饰件上,在将装饰件安装于外套筒端部时,可同步将第一摩擦片安装到位,提高升降机构的组装效率。进一步地,还可根据第一摩擦片的结构灵活设计装饰件结构,以提高第一摩擦片在装饰件上的安装稳定性,降低第一摩擦片被摩擦脱落的风险,提高升降机构的使用寿命。
28.本技术中提供的可升降机构可安装于需要进行升降活动的电子装置中,以便于根据用户使用需求调节电子装置的高度,提高用户使用电子装置的舒适度。电子装置可包括显示面板和如上所示的可升降机构,显示面板安装在内套筒的端部,通过调节内套筒相对外套筒移动以调节显示面板的高度。电子装置可为智能讲台、广告机等。
29.以电子装置为智能讲台为例,如图1所示,智能讲台100可包括可升降机构200和显示面板110,显示面板110安装于内套筒端部,内套筒部分容置于外套筒210内,内套筒可与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通过控制驱动组件带动内套筒来回移动,进而带动显示面板110来回移动。驱动组件可安装于外套筒210内,将驱动组件隐藏安装,提高智能讲台的美观度。
30.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可升降机构200立体结构示意图,可升降机构200包括外套筒210、内套筒220和装饰件230。
31.如图3所示,外套筒210设有活动腔,内套筒220至少部分容置于外套筒210的活动腔内,且内套筒220设置为可沿一预设方向相对于外套筒210运动。内套筒220可设置为直线型的结构,对应地外套筒210内的活动腔也设置为直线型活动腔,使得内套筒220在外套筒210内可沿预设方向呈直线来回移动。在内套筒220相对外套筒210活动过程中,使内套筒220至少部分容置于外套筒210内可防止内套筒220从外套筒210内脱落。
32.装饰件230套设于内套筒220外围并安装于外套筒210端部,如图3和图4所示,装饰件230上设有用于穿设内套筒220的仿形开口231,仿形开口231内设有第一摩擦片240,且第一摩擦片240端部伸出仿形开口231并与内套筒220壁面相接触,通过第一摩擦片240为内套筒220和外套筒210之间提供支撑,同时使内套筒220外壁面与仿形开口231壁面、内套筒220外壁面与外套筒210内壁面之间存在间隔,避免各壁面之间相互摩擦,提高内套筒220在外套筒210内活动的稳定性。
33.内套筒220可设置为具有一定长度的结构,使得内套筒220在活动过程中不会从外套筒210内脱除。第一摩擦片240随装饰件230一起临近外套筒210端部设置,可用于防止位于外套筒210端部的结构与内套筒220壁面接触,而容置于外套筒210内的部分内套筒220,在内套筒220出现振动或歪斜的情况下存在可能与外套筒210壁面接触的风险。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内套筒220上远离装饰件230的一端设有第二摩擦片250,第二摩擦片250表面与外套筒210内壁面相接触,使第二摩擦片250可为容置于外套筒210内的这部分内套筒220提供支撑,从而可通过设置第二摩擦片250与第一摩擦片240配合,在预设方向上为内套
筒220和外套筒210提供两处支撑,避免内套筒220出现振动或歪斜与外套筒210接触摩擦的风险,提高内套筒220在外套筒210内活动的稳定性。
34.第一摩擦片240和第二摩擦片250可选用相同的耐磨材质制得,例如第一摩擦片240和第二摩擦片250可选用包含聚甲醛(pom,polyformaldehyde)及聚四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的材质制得。聚甲醛及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减磨耐磨性好,弹性大。设置第一摩擦片240和第二摩擦片250具有弹性,可缓冲内套筒220与外套筒210之间的冲击,还可降低第一摩擦片240和第二摩擦片250被磨损的程度。
35.如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摩擦片250上设有卡块251,内套筒220上设有卡孔221,卡块251沿与预设方向垂直的方向卡设于卡孔221内,第二摩擦片250远离卡块251的一侧表面与外套筒210内壁面相接触。卡块251可选用与第二摩擦片250相同的材质并与第二摩擦片250一体设置,在第二摩擦片250具有弹性可产生形变的情况下,第二摩擦片250上的卡块251可产生形变卡设于内套筒220的卡孔221内,从而将第二摩擦片250固定于内套筒220上。
36.卡块251可包括与第二摩擦片250连接的卡接段2511和形变段2512,形变段2512外径大于卡孔221内径,可调控卡接段2511长度和外径,使抵接段发生形变穿出卡孔221时,卡接段2511外表面与卡孔221壁面贴合,且第二摩擦片250表面和形变段2512表面分别与内套筒220相对的两个壁面抵接,从而将第二摩擦片250稳定安装于内套筒220上,便于第二摩擦片250的快速安装。设置卡接段2511卡设于卡孔221内时,卡接段2511的安装方向与预设方向垂直,可使内套筒220在沿预设方向来回移动时,卡接段2511表面与卡孔221壁面的抵接方向与预设方向平行,使卡块251不会轻易从卡孔221处脱除,可有效提高第二摩擦片250在内套筒220上的安装稳定性。
37.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摩擦片240和第二摩擦片250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从多个方向为内套筒220和外套筒210壁面之间提供支撑。多个第一摩擦片240两两一组相对安装于装饰件230上,多个第二摩擦片250两两一组相对安装于内套筒220上,提高内套筒220相对于外套筒210活动的稳定性。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摩擦片240和第二摩擦片250的数量可均设置为四个,四个第一摩擦片240或四个第二摩擦片250两两一组相对设置且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安装,使得第一摩擦片240或第二摩擦片250可从四个方位为内套筒220和外套筒210之间提供支撑。
38.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装饰件230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232,第一摩擦片240包括摩擦片本体241和形成在摩擦片本体241上的凸起部242,摩擦片本体241和凸起部242可选用相同的材质一体设置,提高第一摩擦片240的结构强度。凸起部242或摩擦片本体241两者的部分结构容置于安装孔232内,摩擦片本体241朝向内套筒220设置,摩擦片本体241朝向内套筒220的端部伸出安装孔232,使摩擦片本体241端部高出装饰件230壁面,并使摩擦片本体241端部与内套筒220壁面相接触,通过摩擦片本体241将内套筒220壁面与装饰件230表面间隔开来。
39.凸起部242或摩擦片本体241两者的部分结构容置于安装孔232内,如图7所示,凸起部242外围沿其周向也可设置卡位凸台2421,卡位凸台2421可与凸起部242选用相同的材质一体设置。卡位凸台2421外径大于凸起部242外径,安装孔232可具有分别用于安装摩擦片本体241、凸起部242和卡位凸台2421的三段,且三段安装孔232的壁面分别对应与安装摩
擦片本体241、凸起部242和卡位凸台2421表面贴合,使得第一摩擦片240受到外部摩擦被带动具有沿预设方向移动的趋势时,安装孔232的壁面可与摩擦片本体241表面沿与预设方向平行的方向抵接,从而提高第一摩擦片240安装于安装孔232内的安装稳定性,进一步还可维护摩擦片本体241的结构强度,提高第一摩擦片240的使用寿命。
40.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装饰件230包括一体设置的封装部233和安装部234,安装部234容置于外套筒210内并固定于外套筒210上,安装孔232设于安装部234上,安装孔232可沿与预设方向垂直的方向贯穿安装部234,便于第一摩擦片240可沿与预设方向垂直的方向安装于装饰件230上。安装部234和外套筒210上可设置螺纹孔261,且螺纹孔261与安装孔232间隔设置,使安装部234可通过螺钉262固定于外套筒210上。封装部233用于装饰外套筒210端部,封装部233的一端延伸至与外套筒210外表面相接,封装部233的另一端与内套筒220壁面间隔设置。封装部233上还可设置装饰部235,装饰部235可沿预设方向延伸至遮盖外套筒210上的螺纹孔261,以美化外套筒210的外观。
41.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预设方向上,封装部233与内套筒220壁面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摩擦片本体241高于安装部234表面的厚度,确保摩擦片本体241在被挤压发生形变时封状部不会与内套筒220壁面接触。
42.在预设方向上,封装部233朝向内套筒220的表面可与安装部234表面平齐,使得封装部233与内套筒220壁面的间距等于摩擦片本体241高于安装部234表面的厚度,避免封装部233端部过于凸出增加封装部233与内套筒220壁面接触的风险。
43.外套筒210临近内套筒220的一侧可设置用于容置安装部234的安装槽212,安装部234表面与安装槽212壁面贴合,通过调节安装槽212结构使安装部234表面与外套筒210内壁面平齐,可节省装饰件230占用的安装空间。
44.在垂直于预设方向上,摩擦片本体241高于装饰件230壁面的厚度范围为0.3mm~1mm。例如,摩擦片本体241高于装饰件230壁面的厚度可为0.3mm、0.5mm、0.7mm、0.9mm、1.0mm等。在上述厚度范围内,可确保摩擦片本体241稳定地为内套筒220和装饰件230、内套筒220和外套筒210提供支撑。防止内套筒220与装饰件230、内套筒220与外套筒210之间间隔过小依然存在接触摩擦,或者防止内套筒220与装饰件230、内套筒220与外套筒210之间间隔过大影响本技术可升降结构的美观性。
45.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可升降机构200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内套筒220连接,以带动内套筒220沿预设方向运动。驱动组件可安装于内套筒220内,使驱动组件隐藏安装,提高本技术可升降机构200的美观性。
46.如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为电动推杆271,电动推杆271具有可伸缩的驱动杆2711,驱动杆2711与内套筒220连接。控制电动推杆271运转可带动驱动杆2711沿预设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内套筒220在预设方向上移动。
47.组装时,可先将第二摩擦片250卡接于内套筒220上,并将内套筒220固定于电动推杆271的驱动杆2711上。然后将第一摩擦片240安装于装饰件230的安装孔232内,并将装饰件230通过螺钉262固定于外套筒210端部。接着沿预设方向移动外套筒210,将外套筒210依次套设于内套筒220和驱动组件外围。可升降机构200还可包括支撑座280,外套筒210套设于内套筒220和驱动组件外围后可固定于支撑座280上,即完成可升降机构200的组装。
48.将本技术中的可升降机构200应用于智能讲台100中时,直接将智能讲台100的显
示面板110安装在内套筒220伸出外套筒210的端部即可。
49.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5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