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调光控制电路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1: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调光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光控制电路和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的调光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其通过充电环路以及主功率恒流环路结合无频闪pwm智能调光。在传统电路中,充电环路给电容c充电,由于该电流并不流过led,所以会产生额外的损耗。因此,导致整个led调光控制电路的无效损耗大,使得其效率较低。并且充电环路还需要两个二极管来设置电流通路,进而造成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光控制电路和系统,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光控制电路,包括:一纹波滤除单元以及至少一个负载单元,所述纹波滤除单元分别与每一负载单元串联,所述纹波滤除单元用于去除每一负载单元的电流纹波;至少一个调光控制单元,每一调光控制单元对应连接一个负载单元,其中,所述调光控制单元与负载单元的数量相同,所述调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pwm信号调节连接的负载单元分得的电压以进行亮度调节。
5.上述设计的调光控制电路,基于纹波滤除单元来滤除每一个负载单元的电流纹波,从而消除每一负载单元的频闪;并通过每一调光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pwm信号来调节对应连接的负载单元的亮度,使得本技术设计的调光控制电路仅采用调光控制单元一个环路即可实现无频闪调光,舍弃了传统电路中的充电环路,从而消除了传统电路中充电环路带来的损耗,并且省略了充电环路中的众多元器件,降低了成本。
6.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负载单元和调光控制单元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调光控制单元与纹波滤除单元串联后与负载单元串联。
7.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纹波滤除单元包括电容c1、可控开关管m1、稳压二极管q1、电阻r1以及电容c2,可控开关管m1的控制端连接电容c1后与可控开关管m1的第二端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控制端连接稳压二极管q1的阳极,稳压二极管q1的阴极串联电阻r1后连接负载单元的负极,可控开关管m1的第一端连接负载单元的负极,负载单元的正极通过电容c2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第二端,所述调光控制单元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第二端。
8.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负载单元和调光控制单元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负载单元串联在调光控制单元和纹波滤除单元之间。
9.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纹波滤除单元包括电容c1、可控开关管m1、稳压二极管q1、电阻r1以及电容c2,可控开关管m1的第二端连接负载单元的正极,可控开关管m1的第一端串联电容c2后连接负载单元的负极,可控开关管m1的控制端串联电容c1后与可控开关管m1的第二端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控制端连接稳压二极管q1的阳极,稳压二极管q1的阴极串联电阻r1后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第一端,所述调光控制单元连接负载单元的负
极。
10.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负载单元和调光控制单元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一调光控制单元对应串联一个负载单元后与纹波滤除单元串联。
11.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纹波滤除单元包括电容c1、可控开关管m1、稳压二极管q1、电阻r1以及多个电容c2,可控开关管m1的第二端连接每一负载单元的正极,每一负载单元的负极串联一电容c2后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第一端,可控开关管m1的控制端串联电容c1后与可控开关管m1的第二端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控制端连接稳压二极管q1的阳极,稳压二极管q1的阴极串联电阻r1后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第一端,每一调光控制单元对应连接一个负载单元的负极。
12.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多个负载单元共用一个纹波滤除单元进而在实现多个负载的无频闪调光的同时达到节约成本并简化电路的目的。
13.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调光控制单元包括pwm子单元、基准调制子单元、积分电路、功率控制子单元、可控开关管m2以及电阻r2,pwm子单元、基准调制子单元、积分电路以及功率控制子单元依次串联,功率控制子单元与可控开关管m2的控制端连接,可控开关管m2的第二端与积分电路连接并通过电阻r2接地,可控开关管m2的第一端与对应的负载单元连接;所述pwm子单元,用于接收pwm信号,根据pwm信号向基准调制子单元输出pwm信号对应的电平信号;所述基准调制子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电平信号确定传输给积分电路的电压值;所述积分电路,用于根据正相输入端接收的电压值和反相输入端接收的反馈电压向功率控制子单元输出积分信号;所述功率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积分信号调整电阻r2分得的电压。
14.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pwm子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l1,所述基准调制子单元包括反相器a1、反相器a2、可控开关k1以及可控开关k2,所述积分电路包括积分器g1以及电容c3,所述功率控制子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l2;运算放大器l1的正相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pwm信号,运算放大器l1的反相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参考电压,运算放大器l1的输出端与反相器a1的输入端连接;反相器a1的输出端与反相器a2的输入端连接,反相器a2的输出端与可控开关k1的控制端连接,可控开关k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参考电压,可控开关k1的输出端连接积分器g1的正相输入端,反相器a1的输出端还与可控开关k2的控制端连接,可控开关k2的输入端接地,可控开关k2的输出端连接可控开关k1的输出端连接;积分器g1的反相输入端与可控开关管m2的第二端连接,积分器g1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l2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积分器g1的输出端还通过电容c3接地;运算放大器l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可控开关管m2的第二端,运算放大器l2的输出端连接可控开关管m2的控制端。
15.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纹波滤除单元和调光控制单元的结合,使得可控开关管m2的第一端的电压随着母线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如传统方式一样持续维持在较高值,进而降低了调光控制单元的损耗,提高了整个调光控制电路的效率。
16.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调光控制单元还包括母线采样子单元和电流补偿子单元,所述母线采样子单元与电流补偿子单元连接,所述电流补偿子单元与功率控制子单元连接;所述母线采样子单元,用于采样母线电压信号并将所述母线电压信号传输给电流补偿子单元;所述电流补偿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母线电压信号生成对应的补偿信号并将所述补偿信号传输给功率控制子单元;所述功率控制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
补偿信号对电阻r2的电流进行补偿,使得电阻r2的电流与母线电流成反比关系,进而降低电阻r2的功耗。
17.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母线采样子单元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电流补偿子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l3、mos管m3、mos管m4、mos管m5、电阻r5以及电阻r6,电阻r3和电阻r4串联后分别与可控开关管m1的第二端以及接地端连接,运算放大器l3的正相输入端连接在电阻r3和电阻r4之间,运算放大器l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接地,运算放大器l3的输出端连接mos管m3的栅极,mos管m3的源极连接运算放大器l3的反相输入端,mos管m3的漏极连接mos管m4的漏极,mos管m4的漏极还与mos管m4的栅极连接,mos管m4的源极与mos管m5的源极连接,mos管m4的栅极与mos管m5的栅极连接,mos管m5的漏极连接功率控制子单元并通过电阻r6连接电阻r2。
18.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母线采样子单元和电流补偿子单元使得电阻r2的电流与母线电压的变化呈反比关系,进而提高整个调光控制电路的效率。
1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光控制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的调光控制电路、整流单元以及电源,电源通过整流单元与调光控制电路连接。
20.在上述设计的调光控制系统中,由于调光控制系统是基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调光控制电路来设计的,因此,其仅采用调光控制单元一个环路即可实现无频闪调光,舍弃了传统电路中的充电环路,从而消除了传统电路中充电环路带来的损耗,并且省略了充电环路中的众多元器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光控制电路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光控制电路的第六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七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光控制电路的第八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九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光控制电路的第十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光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4.图标:1

调光控制电路;2

整流单元;3

电源;10

纹波滤除单元;20

负载单元;30

调光控制单元;301

pwm子单元;302

基准调制子单元;303

积分电路;304

功率控制子单元;305

母线采样子单元;306

电流补偿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6.第一实施例
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光控制电路,该调光控制电路包括纹波滤除单元10、至少一个负载单元20以及至少一个调光控制单元30。该纹波滤除单元10分别与每一个负载单元20串联。每一个调光控制单元30对应连接一个负载单元20。基于此设计的调光控制电路,基于纹波滤除单元来滤除每一串联的负载单元20产生的电流纹波,从而消除每一负载单元的频闪;每一调光控制单元30可根据接收的pwm信号来调节对应连接的负载单元的亮度,使得本技术设计的调光控制电路在实现无频闪调光基础上,仅具有调光控制单元30一个环路。从而舍弃了传统电路中的充电环路,消除了传统电路中充电环路带来的损耗,并且省略了充电环路中的众多元器件,使得成本降低。
38.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前述到调光控制单元30对应连接负载单元20,其具体可包含如下不同的连接方式: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调光控制单元30与纹波滤除单元10串联后与对应的负载单元20串联。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调光控制单元30可直接串联对应的负载单元20后再与纹波滤除单元10串联。
39.在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调光控制单元30与纹波滤除单元10串联后与对应的负载单元20串联。如图2所示,本技术方案设计的调光控制单元30和负载单元20的数量可均为一个,其中,该负载单元20具体可为包含多个依次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的led显示单元或其他形式的显示单元,图2是以led显示单元为例的图示。
40.在上述连接结构的基础上,本技术设计如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以对上述结构进行具体实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中,该纹波滤除单元10可包括电容c1、可控开关管m1、稳压二极管q1、电阻r1以及电容c2,其中,该可控开关管m1具体可为mos管、三极管等可控开关管,图3是以可控开关管m1为mos管的示例图。
41.该可控开关管m1的栅极连接电容c1后与可控开关管m1的源极连接。该可控开关管m1的栅极连接该稳压二极管q1的阳极。该稳压二极管q1的阴极串联电阻r1后连接负载单元20的负极。可控开关管m1的漏极连接负载单元20的负极。负载单元的正极通过电容c2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源极。该可控开关管m1的源极连接该调光控制单元30。
42.上述设计的电路在应用时,频闪消除原理如下:负载单元20的正极和调光控制单元30分别连接电源,使得电路构成回路。在应用过程中,电容c2两端的电压包含交流分量,纹波滤除单元10采样电容c2两端的电压,并通过电容c1、稳压二极管q1以及电阻r1对采样信号进行滤波,使得mos管m1的栅极电压为直流电压,稳压二极管q1用来调节mos管m1的漏极电压,使其工作在饱和区,从而使得流过mos管m1的电流恒定,而mos管m1与负载单元20是串联关系,则流过led负载单元的电流也恒定,即流过led显示单元20的电流不包含交流分量,进而消除负载单元20的频闪现象。
4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纹波比较小时,稳压二极管q1可以省略;当纹波较大时,可通过串联叠加一定数量的稳压二极管q1来实现对较大纹波的有效去除,上述的纹波滤除单元10只是一种纹波滤除的实现电路,除了上述结构的纹波滤除电路以外,本技术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纹波消除功能的电路结构。
44.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即调光控制单元30与对应的负载单元20直接串联后再与纹
波滤除单元10串联,本技术方案设计的调光控制单元30和负载单元20的数量可均为一个或均为多个,纹波滤除单元10的组成元器件与前述的元器件一致,且调光控制单元30和负载单元20的数量均为一个时,其电路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
45.该可控开关管m1的源极连接负载单元20的正极,该可控开关管m1的漏极串联电容c2后连接负载单元20的负极,可控开关管m1的栅极串联电容c1后与可控开关管m1的源极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栅极连接稳压二极管q1的阳极,稳压二极管q1的阴极串联电阻r1后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漏极,调光控制单元30连接负载单元20的负极。
46.当调光控制单元30和负载单元20的数量均为多个时,纹波滤除单元10的组成元器件中电容c2的数量可与调光控制单元30的数量相同,其余元器件与前述一致,其电路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
47.该可控开关管m1的源极连接每一个负载单元20的正极,每一个负载单元20的负极串联一个电容c2后与该可控开关管m1的源极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栅极串联电容c1后与可控开关管m1的源极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栅极连接稳压二极管q1的阳极,稳压二极管q1的阴极串联电阻r1后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漏极,每一个调光控制单元30对应连接一个负载单元20的负极。
48.上述图7设计的结构,由于纹波滤除单元10是对母线电流实现电流纹波滤除后再传输给每个负载单元20,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多个负载单元20可共用一个纹波滤除单元10进而在实现多个负载单元20的无频闪调光的同时达到节约成本并简化电路的目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计的图5和图7的连接方式,纹波滤除单元10消除频闪的原理与前述图3的原理相同,在这里不再赘述。
49.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调光控制单元30可包括pwm子单元301、基准调制子单元302、积分电路303、功率控制子单元304、可控开关管m2以及电阻r2,其中,该可控开关管m2也可以是mos管或三极管等可控开关管,如下均是以mos管为例的连接方式。
50.该pwm子单元301、基准调制子单元302、积分电路303以及功率控制子单元304依次串联,该功率控制子单元304与可控开关管m2的栅极连接,可控开关管m2的源极与积分电路303连接并且通过电阻r2接地,当纹波滤除单元10与负载单元20的连接方式为如图3时,如图8所示,该可控开关管m2的漏极连接可控开关管m1的源极;当纹波滤除单元10与负载单元20的连接方式为图5时,如图9所示该可控开关管m2的漏极连接负载单元20的负极;当纹波滤除单元10与负载单元20的连接方式为图7时,如图10所示,每一个可控开关管m2的漏极连接每一个负载单元20的负极。
51.上述设计的电路在应用时,调光控制原理如下:该pwm子单元301接收外部输入的pwm信号,根据pwm信号向该基准调制子单元输出pwm信号对应的电平信号,该基准调制子单元302根据接收的电平信号确定传输给积分电路303的电压值,该积分电路303根据正相输入端接收的电压值和反相输入端接收的反馈电压向该功率控制字单元304输出积分信号,该功率控制子单元304根据接收的积分信号调整电阻r2分得的电压,进而实现负载单元20的亮度调节。
52.本技术设计上述电路在实现无频闪和调光时相对于传统电路具有如下优势:如图1所示传统电路在实现无频闪时,充电环路占主要的功率消耗,主功率环路的powermos管必须工作在饱和区,即powermos管的漏极电压(vdrn2)必须大于其栅极电压(vg)与门限值
(vth)的差值,即vg

vth≤vdrn2,这使得主功率环路的drn2端最小电压必须维持在一个较大的值即大于vg

vth,使主功率环路产生更多的损耗;而本技术上述设计的电路在实现无频闪时,删除了传统电路中的充电环路,使得设计的调光控制电路的无效功率极大减小,提高了调光控制电路的效率,另外,电容c1和电阻r1使得可控开关管m2的漏极端即drn端的电压随着母线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其随着母线电压增大和降低而不是始终维持在一个较大的值,这样使得调光控制单元的损耗降低,进而进一步提高了调光控制电路的效率;同时,删除了充电环路上方的两个二极管,进而节约了电路成本。
53.进一步的,上述的调光控制单元30的具体实现电路可如图8、图9或图10所示,该pwm子单元301包括运算放大器l1,该基准调制子单元302包括反相器a1、反相器a2、可控开关k1以及可控开关k2,该积分电路303包括积分器g1以及电容c3,该功率控制子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l2。
54.该运算放大器l1的正相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pwm信号,运算放大器l1的反相输入端设置有一第一参考电压vref1,运算放大器l1的输出端与反相器a1的输入端连接。
55.反相器a1的输出端与反相器a2的输入端连接,反相器a2的输出端与可控开关k1的控制端连接,可控开关k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参考电压vref,可控开关k1的输出端连接积分器g1的正相输入端,反相器a1的输出端还与可控开关k2的控制端连接,可控开关k2的输入端接地,可控开关k2的输出端连接可控开关k1的输出端,积分器g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可控开关管m2的源极,积分器g1的输出端连接运放器l2的正相输入端,积分器g1的输出端还通过电容c3接地,运算放大器l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可控开关管m2的源极,运算放大器l2的输出端连接可控开关管m2的栅极。
56.上述设计的调光控制单元30在进行应用时,运算放大器l1根据接收的pwm信号和第一参考电压vref1输出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假设为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传输到反相器a1进行反相得到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一方面传输到可控开关k2控制可控开关k2的开闭,假设可控开关k1和k2均是高电平闭合,那么此时可控开关k2断开;该反相器a1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另一方面经过反相器a2再一次进行反相得到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控制可控开关k1闭合,使得第二参考电压vref与积分器g1的正相输入端连通,该积分器g1的正相输入端输入该第二参考电压vref与可控开关k1的占空比积分后的平均值(也是一电压值),该积分器g1的反相输入端接收r2上反馈的电压积分后的平均值,第二参考电压vref与可控开关k1的占空比积分后的平均值以及反馈的电压积分后的平均值经过积分器g1进行积分运算后输出一积分信号,该积分信号是第二参考电压vref与可控开关k1的占空比积分后的平均值以及反馈电压积分后的平均值进行积分运算后的平均值。
57.该积分信号通过运算放大器l2的正相输入端传输到运算放大器l2中,由于运算放大器l2需要维持其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和反相输入端的电压相同,因此,运算放大器l2的反相输入端会将电阻r2的电压值调整为其正相输入端输入的积分信号的电压值,使得该电阻r2的电压值的平均值等于该积分器g1正相输入端输入的第二参考电压vref与可控开关k1的占空比积分后的平均值,进而改变电阻r2两端的电压,由于电阻r2上流过的电流的平均值与负载单元20的电流平均值相同,因此,可通过pwm信号来调节可控开关k1和k2的开闭以及占空比调整电阻r2两端的电压,进而调节负载单元20两端的电压即可实现对负载单元20的亮度调节。
58.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调光控制单元30还包括母线采样子单元305和电流补偿子单元306,该母线采样子单元305与电流补偿子单元306连接,该电流补偿子单元306与功率控制子单元304连接。
59.上述设计的电路结构在应用时,该母线采样子单元305采样母线电压信号然后将母线电压信号传输给电流补偿子单元306,该电流补偿子单元306根据母线电压信号生成对应的补偿信号并传输给功率控制子单元304,该功率控制子单元304根据该补偿信号对电阻r2的电流进行补偿,使得电阻r2的电流与母线电流成反比,进而降低电阻r2的功耗。
6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积分电路303除了采用积分器g1以外还可以是其他具有数字积分的电路。
6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该母线采样子单元305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该电流补偿子单元306包括运算放大器l3、mos管m3、mos管m4、mos管m5、电阻r5以及电阻r6,该电阻r3和r4串联后分别与可控开关管m1的源极以及接地端连接,该运算放大器l3的正相输入端连接在电阻r3和r4之间,运算放大器l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接地,运算放大器l3的输出端连接mos管m3的栅极,mos管m3的源极连接运算放大器l3的反相输入端,mos管m3的漏极连接mos管m4的漏极,mos管m4的漏极还与其自身的栅极连接,mos管m4的源极与mos管m5的源极连接,mos管m4的栅极与mos管m5的栅极连接,mos管m5的漏极连接功率控制子单元304并通过电阻r6连接电阻r2。
62.上述设计的电路在应用时,电阻r3和电阻r4采样drn端的电压信息,由于该drn的电压信息随着母线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drn的电压信息可表示母线电压的信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1中母线采样子单元305连接的是drn端的电压信息,实际中不限于此,凡是能表达母线信息的信号均可,例如,直接与母线连接以采样母线电压或母线电流,再如,与负载单元连接以采样负载单元的电压等。
63.将采集的电压信号传输给运算放大器l3,通过运算放大器l3以及mos管m3、m4以及m5输出该电压信号对应的电流给电阻r6,因此,流经电阻r6的电流与母线信号同步变化,因此,在电阻r6的电流增大时,电阻r2的电流减小;在电阻r6的电流减小时,电阻r2的电流增大,进而使得电阻r2的电流与母线信号成反比关系,即母线信号电压呈现最大时,电阻r2的电流最小,从而进一步降低整个电路系统的损耗,提高调光控制电路的效率。
64.第二实施例
65.本技术提供一种调光控制系统,如图12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实施例中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描述的调光控制电路1、整流单元2以及电源3,该电源3通过整流单元2与调光控制电路1连接。
66.该电源3具体为交流电源,该整流单元2具体为整流桥,该电源3通过整流桥与调光控制电路1连接。
67.在上述设计的调光控制系统中,由于调光控制系统基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调光控制电路1来设计,因此,其仅采用调光控制单元30一个环路即可实现无频闪调光,舍弃了传统电路中的充电环路,从而消除了传统电路中充电环路带来的损耗,并且省略了充电环路中的众多元器件,降低了成本。
68.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
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69.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70.再者,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71.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7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