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组装的微型马达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1: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微型马达。


背景技术:

2.微型马达,是指直径小于160mm或额定功率小于750w的马达,微型电动机常用于控制系统或传动机械负载中,用于实现机电信号或能量的检测、解析运算、放大、执行或转换等功能。
3.微型马达综合了马达、微电子、电力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精密机械、新材料等多门学科的高新技术行业,尤其是电微马达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微特马达技术进步。
4.但是,现有的微型马达一般安装和固定较为困难,其关键在于马达的导线安装,需要将绕组的两个端头伸出壳体并与相应的电源火线和零线相连接,从而实现绕组的转动。绕组的导线伸出和焊接的加工时间较长,对于一些微型马达,焊接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不良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便于组装的微型马达,旨在改变绕组的导线连接,从而方便马达的组装。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组装的微型马达,包括:
7.壳体,所述壳体为一端设有开口的腔室;
8.盖体,所述盖体设于开口处;
9.转轴,所述转轴枢转安装于壳体与盖体之间,所述转轴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绝缘层;
10.转子,所述转子设于转轴上,所述转子设有线圈,所述线圈设有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分别与内管和外管电连接;
11.所述盖体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内管和外管电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外管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一导电部穿过贯穿孔后与内管相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外壁和外管的外壁均设有绝缘涂层。
14.优选地,所述外管通过冲压成型于内管的外壁。
15.优选地,所述盖体的中部设有枢转孔,所述枢转孔的内围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内管和外管相连接。
16.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错位设置,且分别与内管和外管相贴合并电连接。
17.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端和第二连接部的上端均伸出盖体的上壁。
1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注塑成型于盖体上。
19.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一连接导线,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圆环和第二连接导线。
20.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环和内管之间以及第二圆环与外管之间设有石墨涂层。
2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壳体和盖体之间设置转轴,通过将转轴设置为内管和外管,在安装时位于线圈的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分别与内管和外管固定,从而实现了转子的安装,通过在盖体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电源相连接,将转子之间安装于盖体之间,此时外管和内管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电连接,则实现了线圈的导电,安装简单,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23.图2为转轴与盖体的配合示意图;
24.图3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示意图。
25.图中,1为壳体,2为盖体,3为转轴,31为内管,32为外管,4为枢转孔,5为第一连接部,51为第一圆环,52为第一连接导线,6为第二连接部,61为第二圆环,62为第二连接导线,7为线圈,71为第一导电部,72为第二导电部,8为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9.如图1至3所示,一种便于组装的微型马达,包括:
30.壳体1,所述壳体1为一端设有开口的腔室;
31.盖体2,所述盖体2设于开口处;
32.转轴3,所述转轴3枢转安装于壳体1与盖体2之间,所述转轴3包括内管31和外管32,所述内管31和外管32之间设有绝缘层8;
33.转子,所述转子设于转轴3上,所述转子设有线圈7,所述线圈7设有第一导电部71和第二导电部72,所述第一导电部71和第二导电部72分别与内管31和外管32电连接;
34.所述盖体2设有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所述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分别与内管31和外管32电连接。
35.在壳体1和盖体2之间设置转轴3,通过将转轴3设置为内管31和外管32,在安装时位于线圈7的第一导电部71和第二导电部分别与内管31和外管32固定,从而实现了转子的安装,通过在盖体2设置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分别与电源相连接,将转子之间安装于盖体2之间,此时外管32和内管31分别与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电连接,则实现了线圈7的导电,安装简单,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管32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一导电部71穿过贯穿孔后与内管31相连接,通过第一导电部71穿过外管32实现内管31的电连接,当然当导电端设有三个时,也可以将转轴3设置为与导电部相应的管体,从而实现相应的电连接。
3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管31的外壁和外管32的外壁均设有绝缘涂层,通过在外管32和内管31的外壁设置绝缘涂层,使外管32和内管31相对绝缘,避免出现漏电的情况,当然也可以微型马达也可以采用安全电压,当然内管31和外管32相应的接触端部也设有导电的区域。
3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管32通过冲压成型于内管31的外壁,从而保证了外管32和内管31之间的稳定性。
3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盖体2的中部设有枢转孔4,所述枢转孔4的内围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所述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分别与内管31和外管32相连接。
4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错位设置,且分别与内管31和外管32相贴合并电连接,通过错位设置从而方便与内管31和外管32的电连接,例如采用阶梯状。
4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5的上端和第二连接部6的上端均伸出盖体2的上壁,即作为连接端部。
4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通过注塑成型于盖体2上,从而方便了盖体2的成型和微型马达的安装。
4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5包括第一圆环51和第一连接导线52,所述第二连接部6包括第二圆环61和第二连接导线62。
4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环51和内管31之间以及第二圆环61与外管32之间设有石墨涂层,通过石墨涂层可以提高第一圆环51和第二圆环61的导电性,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同时石墨涂层也可以减少转轴3转动的摩擦,有效提高了微型马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