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重列式的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3: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重列式的停车设备,应用于各类重列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普通两层升降横移重列式停车设备,即是两层停车设备在纵向上的简单叠加,前排和后排独立运行,仅后排设备需要出车时,前排让出出车通道。使用时,需要驾驶人员将车辆倒入后排设备中。由于前排设备仅做避让出通道的动作,故倒车通道较为狭小,非常不适合新手操作,易出现安全事故。
3.上述停车设备的主要缺陷:
4.(1)以两重列为例,驾驶员需要倒车距离约为11米,安全隐患很大;
5.(2)前排设备无法做到出入口与载车板平齐,加大驾驶员停车难度。
6.(3)无法满足法规(dg/tj08

60

2017)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重列式的停车设备,解决司机在前排就能完成无坡度停车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重列式的停车设备,包括两重列的前排停车库架和后排停车库架,所述前排停车库架配置有前排车板横移机构和前排车板升降机构,所述的后排停车库架配置有后排横移框机构、后排升降框机构和纵送车板机构;所述后排横移框机构、后排升降框机构上均设有纵送车板机构,通过纵送车板机构实现前后排车辆纵送;所述的前排停车库架和后排停车库架底部均设有基坑,上述各机构落于基坑内且与水平面持平;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前排车板横移机构、前排车板升降机构、后排横移框机构、后排升降框机构和纵送车板机构的工作。
10.作为优选,所述的基坑为阶梯基坑。
11.作为优选,所述的前排车板横移机构包括横移电机、驱动槽轮、同步长轴和驱动轮,所述的控制器控制横移电机通过直联驱动方式与驱动槽轮联结,驱动槽轮进一步通过同步长轴与驱动轮同步传动。
12.作为优选,所述的前排车板横移机构还包括从动槽轮和从动轮,分别设于前排车板横移机构的从动端后侧与前侧。
13.作为优选,所述的前排车板升降机构包括前排升降电机、电机链轮、驱动链轮、从动链轮、升降主轴和升降链条,所述的控制器控制前排升降电机通过其输出轴上装配的电机链轮,采用链传动形式带动驱动链轮,驱动链轮与两组从动链轮均装配在升降主轴上,从动链轮进一步传动升降链条,升降链条带动前排车板升降机构完成升、降动作。
14.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链条由第一循环链条、第二循环链条、升降车板前吊链、升降车板后吊链形成一个闭环组成,所述的第一循环链条、第二循环链条随着从动链轮的正
反动作,通过升降车板前吊链、升降车板后吊链吊起前排车板升降机构完成升、降动作。
15.作为优选,所述的后排横移框机构包括传动电机链轮的横移框横移电机,进一步电机链轮通过链传动带动被动链轮;所述的被动链轮与主动槽轮、主动滚轮,设置于同步轴上;所述的后排横移框机构的从动端后侧设有从动槽轮,前侧设有从动滚轮;电机链轮和被动链轮之间的链条通过调节螺杆进行张紧动作;所述的控制器控制横移框横移电机工作。
16.作为优选,还包括横移框到位机构,该机构包括横移线管上的左到位开关以及与其相匹配的左横移撞块,右到位开关以及与其相匹配的右横移撞块;还包括机械定位杆和到位机械止挡,后排横移框机构左右各安装一套机械定位杆及对应的到位机械止挡。
17.作为优选,所述的纵送车板机构包括纵送电机,控制器控制纵送电机传动纵送电机链轮带动纵送从动链轮,纵送从动链轮通过纵送传动轴与第一纵送主动轮、第二纵送主动轮实现联动,进一步分别带动第一纵送从动轮、第二纵送从动轮承载纵送车板机构,从后排的活动纵送导轨运行到前排固定纵送导轨上。
18.作为优选,所述的纵送车板机构后侧的纵送开关安装板上安装有纵送到位开关,纵送到位开关与纵送到位撞块相匹配;纵送车板机构上还设有锁止器,该锁止器与锁止挡块相匹配。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20.1、后排停车位(纵送车板)自带纵送机构,可通过电机的动作将纵送车板沿纵送导轨送至前排出入口,完成存取车动作。在纵送车板的下方按升降车位和横移车位,分别增设升降框架和横移框架,从而实现纵送车板的再后排的升降和横移的动作;2、前后排都可实现水平存取车的功能,出入口无坡度停车。
附图说明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图1为本产品的主视图。
23.图2为图1的右视图。
24.图3为图1的俯视图。
25.图4为本产品纵送车板机构运行于前后排导轨上的示意图。
26.图5为本产品前排车板横移机构的主视图。
27.图6为图5的俯视图。
28.图7为本产品前排车板升降机构的主视图。
29.图8为本产品前排车板升降机构的驱动原理图。
30.图9为本产品后排横移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图9中横移框到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产品后排升降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本产品纵送车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图1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4是图12中e部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5是本实施例的电器原理图。
37.标号说明:a
‑‑
前排停车库架;b
‑‑
后排停车库架;c
‑‑
基坑;d
‑‑
控制器(plc);1
‑‑
前排车板横移机构;2
‑‑
纵送车板机构;3
‑‑
后排横移框机构;4
‑‑
横移框横移电机;5
‑‑
后排升降框机构;6
‑‑
升降电机;7
‑‑
前排车板升降机构;8
‑‑
固定纵送导轨;9
‑‑
活动纵送导轨;10
‑‑
纵送电机;11
‑‑
前排横移导轨;12
‑‑
横移电机;13
‑‑
驱动槽轮;14
‑‑
同步长轴;15
‑‑
驱动轮;16
‑‑
从动槽轮;17
‑‑
从动轮;18
‑‑
前排升降电机;19
‑‑
电机链轮;20
‑‑
驱动链轮;21
‑‑
从动链轮;22
‑‑
第一循环链条;23
‑‑
升降车板前吊链;24
‑‑
第二循环链条;25
‑‑
升降车板后吊链;26
‑‑
升降主轴;27
‑‑
调节螺杆;28
‑‑
电机链轮;29
‑‑
被动链轮;30
‑‑
主动槽轮;31
‑‑
同步轴;32
‑‑
主动滚轮;33
‑‑
从动槽轮;34
‑‑
从动滚轮;35
‑‑
纵送电机链轮;36
‑‑
纵送从动链轮;37
‑‑
第一纵送主动轮;38
‑‑
纵送传动轴;39
‑‑
第一纵送从动轮;40
‑‑
第二纵送主动轮;41
‑‑
第二纵送从动轮;42
‑‑
锁止器;43
‑‑
锁止挡块;44
‑‑
拖链槽;45
‑‑
拖链;46
‑‑
横移线管;47
‑‑
左横移撞块;48
‑‑
右横移撞块;49
‑‑
左到位开关;50
‑‑
右到位开关;51
‑‑
机械定位杆;52
‑‑
到位机械止挡;53
‑‑
纵送开关安装板;54
‑‑
纵送到位开关;55
‑‑
纵送极限开关;56
‑‑
纵送到位撞块。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9.设计构思:通过在后排停车位上增加纵送机构的方式,达到将后排车位送至前排出入口的目的;停车设备下可做成下沉式小基坑,实现无坡度停车。
40.实施例:
41.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重列式的停车设备,包括两重列的前排停车库架a和后排停车库架b,前排停车库架a配置有前排车板横移机构1和前排车板升降机构7,后排停车库架b配置有后排横移框机构3、后排升降框机构5和纵送车板机构2;后排横移框机构3、后排升降框机构5上均设有纵送车板机构2,通过纵送车板机构2实现前后排车辆纵送;前排停车库架a和后排停车库架b底部均设有基坑c,上述各机构落于基坑c内且与水平面持平,基坑c为阶梯基坑;还包括控制器d控制前排车板横移机构1、前排车板升降机构7、后排横移框机构3、后排升降框机构5和纵送车板机构2的工作。
42.本设备的后排有两块纵送车板机构2在后排横移框机构3上,有三块纵送车板机构2在后排升降框机构5上。后排横移框机构3依靠横移框横移电机4实现在后排位置横向移动的动作。升降电机6带动主提升机构,主提升机构带动四根提升链条,提升链条直接提升后排升降框机构5,在后排实现上升和下降的动作。
43.当后排横移框机构3或后排升降框机构5运行到位时,后排横移框机构3或后排升降框机构5自带的活动纵送导轨9与地面的固定纵送导轨8在同一直线时,开关给plc信号,plc发出指令,纵送电机10动作,将纵送车板机构2送至前排对应位置(或从前排对应位置移动到后排的后排横移框机构3或后排升降框机构5上)。
44.本产品的改进之处:1.前后排可做阶梯基坑(前排深度105mm,后排深度160mm),可做通体基坑(总深度160mm),节省土建成本。
45.2.基坑总深度仅为160mm,更能适应土建设计、施工需要。
46.3.活动纵送导轨9与前排横移导轨11在交错时,纵送轮采用单侧翻边的形式,避免导轨加工直线度不足产生的设备卡顿现象,同时降低了运行噪音。
47.更为具体的:
48.如图5和6所示,本实施例前排车板横移机构1横移功能原理说明:操作面板上发出横移指令,plc接受到指令后,通过横移到位开关的到位情况,判断横移车板的位置。如满足横移动作的条件,plc给横移电机12发出指令。
49.横移电机12通过直联驱动方式与驱动槽轮13联结,驱动槽轮13通过同步长轴14与驱动轮15同步传动。
50.从动端后侧为从动槽轮16,前侧为从动轮17。当前排横移电机12接收到plc的指令,并确认接通电源后,开始转动并带动四组滚轮同时运行,前排载车板1即可在前排横移导轨11上实现横向移动的动作。横移开关和横移到位撞块的组合,可提供给plc何时横移到位的信号,从而完成整个横移动作。
51.如图7所示,前排车板升降机构7升降动作详解:操作面板上发出指令,plc接受到指令后,判断升降车板的升降条件是否满足;如满足,plc给升降电机18发出指令,前排升降电机18通过其输出轴上装配的电机链轮19,采用链传动形式带动驱动链轮20,驱动链轮20与两组从动链轮21均装配在升降主轴26上。这样前排升降电机18动作,两组从动链轮21即可随之同步动作。
52.如图8所示,从动链轮21如为顺时针转动,载车板下降;反之电机反转,载车板上升。下图中,第一循环链条22、第二循环链条24、升降车板前吊链23、升降车板后吊链25,四根链条形成一个闭环,随着从动链轮21的正反动作,吊起前排车板升降机构7完成升、降动作。
53.如图11所示,后排升降框机构5的与前排车板升降机构7的升降原理一致,区别是四根提升链带动的是升降框。
54.如图9和10所示,后排横移框机构3横移动作详解:电机链轮28装配在横移框横移电机4上,通过链传动带动被动链轮29;被动链轮29与主动槽轮30、主动滚轮32布置于同步轴31上;在后排横移框机构3的从动端后侧为从动槽轮33,前侧为从动滚轮34,四点同水平面的滚动支撑轮可实现车板的平稳动作。电机链轮28和被动链轮29之间的链条通过调节螺杆27进行张紧动作。
55.当plc给出指令时,横移框横移电机4得电,开始转动,通过四组滚轮在导轨上左右横移。当固定在横移线管46上的左到位开关49打到横移撞块47时,表示后排横移框机构3左到位;同理,当右到位开关50打到横移撞块48时,表示后排横移框机构3右到位。每个横移框设置2个到位开关。横移撞块相邻横移框之间共用。
56.每个后排横移框机构3上自带活动纵送导轨9,后排横移框机构3上的活动纵送导轨9与固定在地面的固定纵送导轨8的直线度要求比较高,因此对定位要求较为严格而实际上到位开关和横移撞块无法实现精准定位。此时,借用机械来保证电气控制的精度:每个后排横移框机构3左右各安装一套机械定位杆51,当后排横移框机构3左右运动到电气控制位置时,依靠机械定位杆51去撞击到位机械止挡52,以此来解决惯性导致的定位不精确现象。
57.如图12

14所示,纵送动作详解:纵送车板机构2随着后排横移框机构3或后排升降框机构5到达对应后排位置后,控制系统给纵送电机10指令,纵送电机10得电转动,同时锁
止机构的锁止器42得电吸合,避免锁止器42在接近锁止挡块43时被挡住。纵送电机10通过纵送电机链轮35带动纵送从动链轮36,纵送从动链轮36通过纵送传动轴38与第一纵送主动轮37、第二纵送主动轮40实现联动。第一纵送从动轮39、第二纵送从动轮41与第一纵送主动轮37、第二纵送主动轮40四只导轮承载纵送车板机构2从后排的活动纵送导轨9运行到前排固定纵送导轨8上。
58.当纵送车板机构2往前运行时,安装在纵送车板机构2后侧的纵送开关安装板53上安装有纵送到位开关54,当纵送到位开关54打到纵送到位撞块56时,到位开关给plc信号,plc接收到“前到位”信号后,程序判断出该纵送车板机构2已经运行到位,此时锁止器42已经越过锁止挡块43,锁止器断电释放,打开。当车辆驶入纵送车板机构2时,依靠锁止挡块43抵消纵送车板机构2向后的冲击力,本实施例的纵送开关安装板53上纵送到位开关54的后侧安装有纵送极限开关55。
59.整个纵送车板机构2的动力线和信号线均由后排尾部提供,采用拖链45行走在拖链槽44中的形式,所需电缆铺设于拖链45中。当纵送车板机构2向后排运动时,由于锁止器42可能与锁止挡块43卡住,而锁止器42自身的吸力无法从锁止挡块43中拉出,此时需要程序中增加纵送车板机构2向前的微纵送动作,时间约为0.5秒。从plc接收到操作面板的指令执行向前微动作到向后排纵送到位的过程中,锁止器42均处于得电吸合状态。由于设备后排布置了后排横移框机构3和后排升降框机构5,因此后排小基坑深度为160mm;而前排为普通升降横移的基坑深度,即105mm。
60.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器d采用plc控制系统

西门子s7

1500,控制与其相连接的前排车板横移机构1、前排车板升降机构7、后排横移框机构3、后排升降框机构5和纵送车板机构2的工作。本实施例并不涉及电路本身的改进,故不做详述。
6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