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安装的防倾斜式行车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3: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行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防倾斜式行车。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在重物运输方面,起重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通过吊机和行车的配合,便于货物的运输,提高了生产率,同时也解决了货物过重不便运输的问题。
3.现有的起重机行车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结构多为焊接,安装调整很麻烦,且行车在轨道上移动时,遇到障碍物紧急停止时,行车容易受惯性影响,发生倾斜,容易造成生产事故。
4.因此,发明一种便于安装的防倾斜式行车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防倾斜式行车,通过侧支撑组件、第一加强杆、主支撑组件、第二加强杆和限位组件之间的配合,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防倾斜式行车,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侧支撑组件,且两组侧支撑组件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加强杆,两组所述侧支撑组件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主支撑组件,且两组侧支撑组件与两组第一加强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加强杆,两组所述主支撑组件相对一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接头,且两组加强接头的顶部均连接于限位组件的底部,并且两组加强接头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三加强杆,两组所述主支撑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且支撑脚的下端连接有支撑座,并且支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的底部连接有轨道。
7.优选的,所述侧支撑组件和主支撑组件均关于横梁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且侧支撑组件与主支撑组件之间为铰接连接。
8.优选的,所述侧支撑组件包括加强柱、第一侧连接头、第二侧连接头和侧固定头,且加强柱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侧连接头,所述加强柱的前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侧连接头,且加强柱的顶部连接有侧固定头。
9.优选的,所述第二侧连接头横向中心线与第一侧连接头横向中心线相互垂直,且第一侧连接头和第二侧连接头均与加强柱焊接连接,并且第一侧连接头和第二侧连接头分别与第二加强杆和第一加强杆铰接连接,所述加强柱与侧固定头之间为铰接连接,且侧固定头与横梁之间为焊接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主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和主连接头,且支撑柱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所述支撑柱的后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且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有主连接头。
1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头横向中心线与第一连接头横向中心线相互垂直,且第一
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均与支撑柱焊接连接,并且第二连接头和第一连接头分别与第三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铰接连接,所述支撑柱与主连接头之间为铰接连接,且主连接头与横梁之间为焊接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卡套、连接轴和限位杆,且限位卡套的内部连接有连接轴,并且限位卡套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限位杆。
13.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关于限位卡套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且限位卡套和加强接头均与限位杆铰接连接,并且限位卡套与横梁之间为卡合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关于限位组件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且动力组件与轨道之间为滑动连接。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1、通过侧支撑组件中侧固定头与横梁固定连接,主支撑组件通过主连接头与横梁固定连接,侧支撑组件与主支撑组件之间为铰接连接,且侧支撑组件中第一侧连接头和主支撑组件中第一连接头均与第二加强杆铰接连接,并且侧支撑组件之间通过第二侧连接头配合第一加强杆进行连接,主支撑组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头与第三加强杆进行连接,从而保证侧支撑组件、主支撑组件与横梁之间的稳定性,最后通过限位组件与加强接头之间的配合,对主支撑组件进行二次加固,从而提高设备整体的稳定性,提高设备的防倾倒能力;
17.2、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设备中零件,铰接连接的结构特点可以使侧支撑组件、第二加强杆、限位组件和第三加强杆在主支撑组件上进行有条件的相对运动,且保证了彼此不可分离,在安装时,便于进行结构上的调整,从而方便设备的安装。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横梁;2、侧支撑组件;21、加强柱;22、第一侧连接头;23、第二侧连接头;24、侧固定头;3、第一加强杆;4、主支撑组件;41、支撑柱;42、第一连接头;43、第二连接头;44、主连接头;5、第二加强杆;6、加强接头;7、限位组件;71、限位卡套;72、连接轴;73、限位杆;8、第三加强杆;9、支撑脚;10、支撑座;11、动力组件;12、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防倾斜式行车,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侧支撑组件2,且两组侧支撑组件2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加
强杆3,两组所述侧支撑组件2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主支撑组件4,且两组侧支撑组件2与两组第一加强杆3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加强杆5,两组所述主支撑组件4相对一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接头6,且两组加强接头6的顶部均连接于限位组件7的底部,并且两组加强接头6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三加强杆8,两组所述主支撑组件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9,且支撑脚9的下端连接有支撑座10,并且支撑座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组件11,所述动力组件11的底部连接有轨道12。
27.所述侧支撑组件2和主支撑组件4均关于横梁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且侧支撑组件2与主支撑组件4之间为铰接连接,便于侧支撑组件2的安装,同时,通过对称的设计,便于提高设备稳定性。
28.所述侧支撑组件2包括加强柱21、第一侧连接头22、第二侧连接头23和侧固定头24,且加强柱21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侧连接头22,所述加强柱21的前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侧连接头23,且加强柱21的顶部连接有侧固定头24。
29.所述第二侧连接头23横向中心线与第一侧连接头22横向中心线相互垂直,且第一侧连接头22和第二侧连接头23均与加强柱21焊接连接,并且第一侧连接头22和第二侧连接头23分别与第二加强杆5和第一加强杆3铰接连接,所述加强柱21与侧固定头24之间为铰接连接,且侧固定头24与横梁1之间为焊接连接,便于通过第二侧连接头23与第一加强杆3的配合提高侧支撑组件2的稳定性,通过第一侧连接头22与第二加强杆5的配合,对主支撑组件4进行位置的限定,便于侧支撑组件2的安装。
30.所述主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柱41、第一连接头42、第二连接头43和主连接头44,且支撑柱41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42,所述支撑柱41的后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43,且支撑柱41的顶部连接有主连接头44。
31.所述第二连接头43横向中心线与第一连接头42横向中心线相互垂直,且第一连接头42和第二连接头43均与支撑柱41焊接连接,并且第二连接头43和第一连接头42分别与第三加强杆8和第二加强杆5铰接连接,所述支撑柱41与主连接头44之间为铰接连接,且主连接头44与横梁1之间为焊接连接,便于主支撑组件4通过第二连接头43与第三加强杆8的配合,对自身位置进行初次限定,通过第一连接头42和第二加强杆5的配合,对侧支撑组件2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通过侧支撑组件2对主支撑组件4的位置进行限定。
32.所述限位组件7包括限位卡套71、连接轴72和限位杆73,且限位卡套71的内部连接有连接轴72,并且限位卡套7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限位杆73。
33.所述限位杆73关于限位卡套7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且限位卡套71和加强接头6均与限位杆73铰接连接,并且限位卡套71与横梁1之间为卡合连接,通过限位组件7与加强接头6之间的配合,对主支撑组件4进行二次加固,从而提高设备整体的稳定性,提高设备的防倾倒能力。
34.所述动力组件11关于限位组件7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且动力组件11与轨道12之间为滑动连接,便于通过对称设置的动力组件11带动设备整体通过轨道12滑动。
35.参照说明书附图1

4,设备中侧支撑组件2通过侧固定头24与横梁1固定连接,主支撑组件4通过主连接头44与横梁1固定连接,侧支撑组件2与主支撑组件4之间为铰接连接,且侧支撑组件2中第一侧连接头22和主支撑组件4中第一连接头42均与第二加强杆5铰接连接,并且侧支撑组件2之间通过第二侧连接头23配合第一加强杆3进行连接,主支撑组件4之
间通过第二连接头43与第三加强杆8进行连接,从而保证侧支撑组件2、主支撑组件4与横梁1之间的稳定性,最后通过限位组件7与加强接头6之间的配合,对主支撑组件4进行二次加固,从而提高设备整体的稳定性,提高设备的防倾倒能力;
36.设备中零部件多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且铰接连接的结构特点可以使侧支撑组件2、第二加强杆5、限位组件7和第三加强杆8在主支撑组件4上进行有条件的相对运动,且保证了彼此不可分离,在安装时,便于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当侧支撑组件2、第二加强杆5、限位组件7、第三加强杆8和主支撑组件4均与横梁1安装成功时,侧支撑组件2、第二加强杆5、限位组件7、第三加强杆8和主支撑组件4与横梁1之间相互制约,从而限定设备整体结构,提高设备整体稳定性;
37.在设备运行时,动力组件11通过轨道12滑动,带着支撑座10进行移动,支撑座10通过与支撑脚9的配合,带动支撑脚9上的主支撑组件4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横梁1移动。
38.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