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杂地质深孔桩施工用跟管钻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3: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钻孔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杂地质深孔桩施工用跟管钻机。


背景技术:

2.在钻孔施工时,百米深孔灌注桩在穿越超厚粉砂层及圆砾层、岩溶强烈发育区即串堂葫芦式溶洞和溶槽交替、斜岩交错等的超复杂性地质时,容易发生漏浆塌孔、地面塌陷,斜岩卡钻、埋锤,笋状灰岩使孔桩呈“s”型、斜孔等问题,桩基成孔难度大、成桩周期长、垂直度控制难、成桩质量及安全风险高、工期风险大是钻孔桩施工的重难点之一。在钻孔施工时,一般采用跟管钻机进行施工操作。
3.相关技术中关于跟管钻机的结构包括底盘,在底盘的一侧设置有桅杆、跳车和钻杆保持架,在钻杆保持架上设置有用于钻孔的钻杆和钻头,在钻杆保持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钻头转动的动力头,动力头和钻杆连接,带动钻杆转动,进而带动钻头转动,同时朝向地面的方向移动钻头,进行钻孔操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钻孔的深度较深时,钻杆容易产生晃动,影响钻孔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钻孔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复杂地质深孔桩施工用跟管钻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杂地质深孔桩施工用跟管钻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复杂地质深孔桩施工用跟管钻机,包括钻机本体和设置在钻机本体上的钻杆保持架,在钻杆保持架上设置有钻杆和钻头,在钻杆的外部套设有跟管,所述钻杆保持架上设置有用于提升跟管稳定性的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稳定框和稳定板,所述稳定板和钻杆保持架连接,所述稳定板背离钻杆保持架的一端和稳定框连接,所述稳定框上设置有抵接组件,所述稳定框和跟管通过抵接组件连接,所述稳定板在钻杆保持架上沿朝向跟管的方向滑动设置,所述钻杆保持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钻杆保持架位置的调节装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钻孔时,通过调节装置通过稳定板对稳定框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稳定框通过抵接组件和跟管抵接,提升跟管移动时的稳定性,同时提升钻杆的稳定性,提升钻孔的质量。
9.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螺杆、用于带动螺杆转动的驱动件和用于传递动力的传动组件,所述螺杆在钻杆保持架上转动设置,所述螺杆贯穿稳定板和稳定板螺纹配合连接,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钻杆保持架上,所述驱动件和螺杆通过传动组件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稳定板在钻杆保持架上移动,对稳定框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对跟管进行支撑固定。
11.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涡轮和涡杆,所述涡轮和螺杆连接,所述涡轮的转动中
心和螺杆的转动中心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涡轮和涡杆啮合,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和涡杆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涡轮和涡杆配合具有自锁性,在对稳定框的位置进行调节后,减少稳定板在螺杆上出现偏移的现象,进而提升稳定框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稳定框和所述稳定板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稳定框和稳定板设置在跟管的两侧,所述螺杆上开设有两条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两条所述螺纹分别和两个稳定板对应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杆上设置两条不同方向的螺纹,使得螺杆在转动时,同时对两个稳定板的位置进行调节,提升调节效率。
15.可选的,所述稳定框呈半圆环状,所述稳定框的外侧和稳定板连接,所述稳定框内侧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在稳定框内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抵接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抵接组件分别和多个安装槽一一对应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抵接组件和跟管抵接,对跟管进行支撑,提升跟管在转动时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抵接组件包括滚珠、抵接块和用于调节抵接块位置的弹性件,所述抵接块在安装槽内沿朝向跟管的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安装槽内和抵接块连接,所述滚珠嵌设在抵接块靠近跟管的一侧,所述滚珠在抵接块上转动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稳定框和跟管通过滚珠抵接,在跟管移动时,滚珠转动,减少跟管和稳定框之间的摩擦力,以便对跟管的位置进行调节。
19.可选的,所述稳定板和所述稳定框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至少设置有两个,多个所述支撑杆沿稳定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杆背离稳定板的一端和稳定框外侧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支撑杆对稳定框进行支撑,提升稳定板对稳定框支撑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稳定板包括内板和套板,所述内板在套板内滑动设置,所述支撑杆和内板连接,所述套板和钻杆保持架连接,所述套板内设置有用于缓冲震动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和内板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内板在套板内滑动设置,同时设置缓冲件和内板连接,通过内板在套板内移动,和设置缓冲件,减少跟管移动时传递到钻杆保持架上的震动,提升跟管移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复杂地质深孔桩施工用跟管钻机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复杂地质深孔桩施工用跟管钻机的局部视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复杂地质深孔桩施工用跟管钻机中稳定装置结构视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复杂地质深孔桩施工用跟管钻机中调节装置的结构视图。
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复杂地质深孔桩施工用跟管钻机中抵接组件的结构视图。
28.附图标记:1、钻机本体;11、钻杆保持架;12、钻杆;13、钻头;2、跟管;3、稳定装置;31、稳定框;32、稳定板;321、套板;322、内板;4、调节装置;41、螺杆;42、驱动件;43、传动组
件;431、涡轮;432、涡杆;5、安装槽;6、抵接组件;61、滚珠;62、抵接块;63、弹性件;7、支撑杆;8、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复杂地质深孔桩施工用跟管钻机。参照图1和图2,复杂地质深孔桩施工用跟管钻机包括钻机本体1和设置在钻机本体1上的钻杆12和钻头13,在钻机本体1上设置有钻杆保持架11,钻杆12和钻头13均设置在钻杆保持架11上,在钻杆12的外部套设有跟管2,在钻孔时,将跟管2安装在钻杆12的外部,通过转动钻头13至地面内,同时带动跟管2进入桩孔内。
31.参照图2和图3,为了提升跟管2在进入到桩孔内时的稳定性,钻杆12和钻头13设置在钻杆保持架11背离钻机本体1的一侧,在钻杆保持架11上设置有稳定装置3,稳定装置3包括稳定框31和稳定板32,稳定板32的一端和钻杆保持架11连接,另一端和稳定框31连接,稳定框31呈半圆环状,且稳定框31和稳定板32设置有两组,两组分别设置在钻杆12的两侧,稳定框31的内侧靠近跟管2设置,且稳定框31的内侧和跟管2侧面抵接,对跟管2进行支撑,提升跟管2的稳定性,提升钻孔质量。
32.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将稳定框31和跟管2配合,设置稳定板32在钻杆保持架11上沿朝向钻杆12的方向滑动设置,在钻杆保持架1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稳定板32位置的调节装置4,两个稳定板32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两个稳定板32间隔设置,调节装置4包括螺杆41、驱动件42和传动组件43,螺杆41沿两个稳定板32的排列方向设置,螺杆41贯穿稳定板32设置,在螺杆41上开设有两条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且两条螺纹和两个稳定板32一一对应设置,且和稳定板32螺纹配合连接,驱动件42可设置为电机,电机设置在钻杆保持架11上,螺杆41在钻杆保持架11上转动设置,驱动件42通过传动组件43和螺杆41连接,驱动件42带动螺杆41转动,通过稳定板32对稳定框31的位置进行调节,直至稳定框31和跟管2配合。
33.参照图3和图4,传动组件43包括涡轮431和涡杆432,涡轮431设置在涡杆432的端部,且涡轮431的转动中心和螺杆41的转动中心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电机的输出轴和涡杆432的端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涡杆432和涡轮431配合,电机通过涡轮431和涡杆432带动螺杆41转动,涡轮431和涡杆432配合具有自锁性,在对稳定板32的位置进行调节后,减少稳定板32出现偏移的现象,提升稳定框31的稳定性。
34.参照图3和图5,在稳定框31内侧开设有多个安装槽5,多个安装槽5在稳定框31内侧均匀间隔设置,在安装槽5内设置有抵接组件6,抵接组件6包括滚珠61、抵接块62和弹性件63,抵接块62在安装槽5内沿朝向跟管2的方向滑动设置,滚珠61嵌设在抵接块62靠近跟管2的一侧,且在抵接块62上转动设置,弹性件63可设置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和安装槽5内壁连接,另一端和抵接块62连接,滚珠61和跟管2侧面抵接。在跟管2移动时,滚珠61转动,减少跟管2和稳定框31之间的摩擦力,提升跟管2在稳定框31之间移动时的稳定性。
35.参照图2和图3,在稳定板32和稳定框31之间设置有支撑杆7,稳定框31和稳定板32通过支撑杆7连接,支撑杆7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撑杆7沿稳定板3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支撑杆7和稳定框31靠近稳定板32的一侧连接,通过设置两个支撑杆7,提升稳定板32对稳定框31支撑的稳定性。
36.参照图3和图4,稳定板32包括套板321和内板322,内板322在套板321内滑动设置,在套板321背离内板322的一端和钻杆保持架11连接,内板322背离套板321的一端和支撑杆7连接,在套板321内设置有缓冲件8,缓冲件8可设置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和套板321内壁连接,另一端和内板322连接,通过内板322在套板321内移动,同时通过弹簧和内板322连接,减少跟管2在移动时,通过内板322和套板321传递到钻杆保持架11上的震动,提升跟管2移动时的稳定性。
37.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驱动件42通过螺杆41和稳定板32带动稳定框31移动,直至稳定框31通过滚珠61和跟管2侧面抵接,对跟管2进行支撑,提升跟管2在移动时的稳定性,提升钻孔质量。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