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机锂电池性能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0: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锂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机锂电池性能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在以往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广泛应用在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的领域。
[0003]
而由于锂电池的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手机锂电池,因此锂电池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重视内容,所以测试锂电池充电性能和抗压能力是首要任务,如公告号: cn 206038871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抗压及爆裂系数测试平台”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抗压及爆裂系数测试平台,包括平台,支架,压力气缸,固定架,所述的平台上布置支架,支架上布置压力气缸,压力气缸下方设有固定架;锂电池布置在固定架”,但是目前测试锂电池的抗压和测试充电性能都是分开进行的,导致测试效率较慢,而且充电的时候锂电池都是在工作状态中,发热较大,因此这个状态下的锂电池抗压的能力更为重要,一旦在充电中发生手机摔落,或者有重物砸落手机,如果抗压能力不足就会容易引起锂电池使用的危险,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在测试锂电池充电性能的同时还是测试锂电池抗压能力的测试装置来解决该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手机锂电池性能检测系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固定锂电池的测试盒,上设有形状为n型的测试架,测试架内顶面设有至少一个测试座,测试座下设有测压气缸,测压气缸的活塞杆下横向设有工作板,测压气缸竖直推动工作板,工作板下设有用于挤压锂电池的挤压头,工作板下左右两侧还有用于对锂电池充电测试的测试电极。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板下设有测电气缸,测电气缸下横向设有测试板,测试板下设有对锂电池进行充电的测试电极,测试板左侧的测试电极用于连接锂电池正极,测试板右侧的测试电极用于连接锂电池的负极,测试电极通过导线与外部电连接。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测试盒内右侧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充电座,第一充电座内成型有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槽贯穿第一充电座顶面,第一充电座左侧钻有连通第一连接槽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穿有第一连接电极,第一连接电极的外壁与第一安装孔内壁粘合,测试板右侧的测试电极底面与第一连接槽相对应,当测试板右侧的测电气缸向下推动测试板右侧的测试电极时,测试板右侧的测试电极插入第一连接槽内部,并与第一连接电极右侧接触进行电连接,第一连接电极的左侧连接锂电池右侧负极。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测试盒内左侧第二充电座,第二充电座前后
两侧与测试盒内前后两侧滑动配合,第二充电座内成型有第二连接槽,第二连接槽贯穿第二充电座顶面,第二充电座右侧钻有连通第二连接槽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穿有第二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外壁与第二安装孔内壁粘合,测试板左侧的测试电极底面与第二连接槽相对应,当测试板左侧的测电气缸向下推动测试板左侧的测试电极时,测试板左侧的测试电极插入第二连接槽内部,并与第二连接电极左侧接触进行电连接,第二连接电极的右侧连接锂电池左侧正极。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测试盒前后两侧横向成型有滑槽,第二充电座前后两侧设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充电座左侧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测试盒内左侧连接。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测试盒内左侧横向成型有第一安装柱,第一安装柱穿过弹簧左侧并与弹簧螺纹配合,第二充电座左侧横向成型有第二安装柱,第二安装柱穿过弹簧右侧并与弹簧螺纹配合。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通过压头与测试电极,可以在测试电极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性能测试的同时,并利用压头挤压锂电池来测试锂电池在充电工作中的抗压性能,从而提高测试效率,并且还能在锂电池进行充电工作的时候,测试锂电池的抗压性能。
[0014]
通过测试盒,可以更好的让锂电池在放置测试盒内时,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性能与抗压性能的测试。
[0015]
通过弹簧,可以在锂电池放置在测试盒内时,利用弹簧的弹簧,让第二充电座右侧贴紧锂电池左侧,从而避免锂电池在测试的时候会掉出测试盒。
[0016]
通过滑槽与滑块,可以在第二充电座移动的时候,避免第二充电座偏移位置。
[0017]
通过第一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可以更好的在测电气缸向下推动测试电极的时候,让测试电极分别与第一连接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进行电连接,实现锂电池一遍充电测试,一遍利用压头进行抗压测试。
[0018]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测压气缸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盒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槽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是图1的a处放大图。
[0025]
图中:1、工作台,2、测试架,3、测试座,4、测压气缸,5、工作板,6、挤压头,7、锂电
池,8、测试盒,9、测电气缸,10、测试电极,11、第一充电座,12、第二充电座,13、第一连接槽,14、第二连接槽,15、第一连接电极, 16、第二连接电极,17、第一安装孔,18、第二安装孔,19、弹簧,20、第一安装柱,21、第二安装柱,22、滑槽,23、滑块,24、测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手机锂电池性能检测系统,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固定锂电池7的测试盒8,上设有形状为 n型的测试架2,测试架2内顶面设有至少一个测试座3,测试座3下设有测压气缸4,测压气缸4的活塞杆下横向设有工作板5,测压气缸4竖直推动工作板 5,工作板5下设有用于挤压锂电池7的挤压头6,工作板5下左右两侧还有用于对锂电池7充电测试的测试电极10。
[0028]
所述工作板5下设有测电气缸9,测电气缸9下横向设有测试板24,测试板 24下设有对锂电池7进行充电的测试电极10,测试板24左侧的测试电极10用于连接锂电池7正极,测试板24右侧的测试电极10用于连接锂电池7的负极,测试电极10通过导线与外部电连接。
[0029]
测试盒8内右侧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充电座11,第一充电座11内成型有第一连接槽13,第一连接槽13贯穿第一充电座11顶面,第一充电座11左侧钻有连通第一连接槽13的第一安装孔17,第一安装孔17内穿有第一连接电极15,第一连接电极15的外壁与第一安装孔17内壁粘合,测试板24右侧的测试电极 10底面与第一连接槽13相对应,当测试板24右侧的测电气缸9向下推动测试板24右侧的测试电极10时,测试板24右侧的测试电极10插入第一连接槽13 内部,并与第一连接电极15右侧接触进行电连接,第一连接电极15的左侧连接锂电池7右侧负极。
[0030]
所述测试盒8内左侧第二充电座12,第二充电座12前后两侧与测试盒8内前后两侧滑动配合,第二充电座12内成型有第二连接槽14,第二连接槽14贯穿第二充电座12顶面,第二充电座12右侧钻有连通第二连接槽14的第二安装孔18,第二安装孔18内穿有第二连接电极16,第二连接电极16外壁与第二安装孔18内壁粘合,测试板24左侧的测试电极10底面与第二连接槽14相对应,当测试板24左侧的测电气缸9向下推动测试板24左侧的测试电极10时,测试板24左侧的测试电极10插入第二连接槽14内部,并与第二连接电极16左侧接触进行电连接,第二连接电极16的右侧连接锂电池7左侧正极。
[0031]
所述测试盒8前后两侧横向成型有滑槽22,第二充电座12前后两侧设有与滑槽22滑动配合的滑块23。
[0032]
所述第二充电座12左侧连接有弹簧19,弹簧19的另一端与测试盒8内左侧连接。
[0033]
所述测试盒8内左侧横向成型有第一安装柱20,第一安装柱20穿过弹簧19 左侧并与弹簧19螺纹配合,第二充电座12左侧横向成型有第二安装柱21,第二安装柱21穿过弹簧19右侧并与弹簧19螺纹配合。
[0034]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