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肢体残端包扎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9: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伤口包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肢体残端包扎装置。


背景技术:

2.意外伤害或进行肢体离断手术后,需要对肢体残端进行包扎。现有的肢体残端包扎方式通常是在手术切口放置引流片,然后用纱布和绷带加压包扎,纱布层层缠绕在伤口位置,再通过绷带包扎,同时还需要使用医用胶布。显然上述包扎方法不仅难度大、步骤繁琐,后期不方便对伤口进行换药处理,同时还存在包扎后纱布容易脱落的问题。另外,质地较软的纱布无法对伤口进行安全防护,导致伤口极易遭受磕碰导致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肢体残端包扎装置。其能够方便的对肢体残端进行包扎。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肢体残端包扎装置包括:筒套、捆扎带和至少两组扣环组件;所述筒套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扣环组件沿所述筒套的周向间隔设于所述筒套的外侧,所述扣环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筒套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扣环;所述捆扎带的两端围绕所述筒套,螺旋交叉的穿设在所述限位扣环上。
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肢体残端包扎装置使用时,创口处理后,首先将筒套通过开口佩戴至肢体残端上,使筒套的底部承托肢体残端面的引流片或其他敷料。然后同时拉动捆扎带的两端,使捆扎带收紧到合适的松紧程度,筒套贴合在肢体上;再将捆扎带的两端相互系紧,完成肢体残端包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肢体残端包扎装置包扎过程简单、使用方便,且不容易松散脱落。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套包括隔套层和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设于所述隔套层的内侧,所述扣环组件设于所述隔套层的外侧。隔套层用于安装扣环组件、捆扎带,保持防护层清洁。防护层用于维持包扎肢体部位的整洁,避免伤口感染。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套层为纺织布材质,所述防护层为医用消毒棉纱材质,所述防护层粘附连接在所述隔套层的内侧。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肢体残端包扎装置还包括气囊,所述气囊设于所述筒套的底部,所述隔套层和和所述防护层之间;所述气囊包括囊体、通气管和开关阀门;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囊体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隔套层伸出所述筒套;所述开关阀门设于所述通气管的中段,用于阻断或连通所述通气管。捆扎带的两端系紧后,缓慢地给气囊充入气体,气囊给防护层施加压力,使防护层和内部的引流片或敷料与创口更加贴合。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环组件还包括支撑片,所述支撑片设置于所述筒套的外侧并沿所述筒套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扣环设于所述支撑片上。支撑片阻止筒套在长度方向上发生皱折,保持限位扣环间的间距,防止捆扎带和筒套松脱。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肢体残端包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所示的肢体残端包扎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13.图3为图1所示的肢体残端包扎装置的主视图;
14.附图标记:
[0015]1‑
筒套,11

隔套层,12

防护层,2

扣环组件,21

支撑片,22

限位扣环,3

捆扎带,4

气囊,41

囊体,42

通气管,43

开关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17]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肢体残端包扎装置包括:筒套1、捆扎带3和至少两组扣环组件2。使用时,筒套1通过开口佩戴至肢体残端上,捆扎带3收紧后再系紧完成包扎。包扎过程简单、使用方便,且不容易松散脱落。
[0018]
具体的,筒套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筒套1可以成圆筒状或者锥形筒状。若筒套1为锥形筒,锥形筒的小端封闭。使用时,筒套1通过开口套在肢体残端上。筒套1封闭的一端覆盖在肢体残端的端头,给引流片或敷料加压。
[0019]
扣环组件2沿筒套1的周向间隔设于筒套1的外侧。扣环组件2包括多个沿筒套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扣环22。一实施方式中,两组扣环组件2对称的设置于筒套1的外侧。限位扣环22可以直接设置在筒套1的外侧,也可以通过中间过渡构件是在在筒套1的外侧。
[0020]
捆扎带3的两端围绕筒套1,螺旋交叉的穿设在限位扣环22上。具体的,捆扎带3的一端沿顺时针螺旋穿设在限位扣环22上,捆扎带3的另一端沿逆时针方向螺旋穿设在限位扣环22上。捆扎带3的两端头用于将捆扎带3系紧。一实施方式中,沿筒套1的长度的方向设置有多组捆扎带3。每一组捆扎带3可以单独收紧对应段的筒套1,使筒套1能够更好的地适应直径大小有变化的肢体。提高包扎的可靠性。一实施方式中,扣环组件2还包括支撑片21。支撑片21设置于筒套1的外侧并沿筒套1的长度方向延伸。限位扣环22设于支撑片21上。支撑片21阻止筒套1在长度方向上发生皱折,保持限位扣环22间的间距。防止捆扎带3和筒套1松脱。支撑片21可以采用柔性的塑料片或者金属片。限位扣环22可以与支撑片21一体成型或安装在支撑片21上。限位扣环22还可以采用布料制作,再缝合到筒套1上。
[0021]
一实施方式中,筒套1包括隔套层11和防护层12,防护层12设于隔套层11的内侧,扣环组件2设于隔套层11的外侧。具体的隔套层11为纺织布材质,防护层12为医用消毒棉纱材质,防护层12粘附连接在隔套层11的内侧。隔套层11用于安装扣环组件2、捆扎带3,保持防护层12清洁。防护层12用于维持包扎肢体部位的整洁,避免伤口感染。可以理解的是,防护层12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医用包扎材料制造。防护层12上还可以设置敷料或者止血止痛药
物,以促进创口愈合。
[0022]
一实施方式中,肢体残端包扎装置还包括气囊4。气囊4设于筒套1的底部,隔套层11和和防护层12之间。气囊4包括囊体41、通气管42和开关阀门43。通气管42的一端与囊体41连通。通气管42的另一端穿过隔套层11伸出筒套1。开关阀门43设于通气管42的中段,用于阻断或连通通气管42。捆扎带3的两端系紧后,缓慢地给气囊4充入气体,气囊4给防护层12施加压力,使防护层12和内部的引流片或敷料与创口贴合更加紧密。一实施方式中,气囊4的形状为与筒套1的内部直径相等的圆饼形。使防护层12和内部的引流片或敷料与创口面更贴合。可以理解的是,当筒套1的底部与其他物品意外磕碰时,气囊4还能够缓冲磕碰时的撞击力,防止创口受到二次伤害。
[0023]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肢体残端包扎装置使用时,创口处理后,首先将筒套1通过开口佩戴至肢体残端上,使筒套1的底部承托肢体残端面的引流片或其他敷料。然后同时拉动捆扎带3的两端,使捆扎带3收紧到合适的松紧程度,筒套1贴合在肢体上;再将捆扎带3的两端相互系紧,完成肢体残端包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肢体残端包扎装置包扎过程简单、使用方便,且不容易松散脱落。
[0024]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