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9: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动力电池广泛地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中。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行驶的安全性,需要保证动力电池运行时各项参数符合标准,因此,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在将电芯组装成成品电池模组前,需要进行多项性能的测试。在测试环节,需要将两个或多个电芯通过汇流排焊接在一起,现有技术中,在将汇流排焊接在电芯的极柱上时,通常需要人工将汇流排按压在电芯极柱处再进行焊接,操作十分不方便;或者采用双面胶将汇流排粘贴在电芯的待焊接位置,然后再进行焊接,多次实验会消耗较多的双面胶,导致测试增加成本。
3.因此,亟需一种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其能够辅助将汇流排焊接在电芯上,且操作方便、成本低。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包括:
7.支撑座,包括底座和连接于所述底座的支杆,所述底座被配置为承载电芯;
8.夹持机构,包括承载本体和夹持组件,所述承载本体上设置有沿z向延伸的通孔,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本体上,所述夹持组件能够将汇流排夹持在所述通孔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并使所述汇流排的至少部分上表面和至少部分下表面露出,所述夹持机构能够沿所述z向相对于所述支杆移动,以使所述汇流排的下表面压在所述电芯的极柱上。
9.可选地,所述承载本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沉槽,所述第一沉槽垂直于y向的第一槽壁上设置有沿所述y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能够选择性地伸出所述滑槽以将所述汇流排夹在所述承载本体和所述挡板之间,或者缩入所述滑槽以避让所述汇流排。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沉槽与所述第一槽壁相对设置的第二槽壁上设置有搭接槽,所述挡板的一端能够插接于所述搭接槽内。
11.可选地,沿x向,所述第一槽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设置一个所述挡板。
12.可选地,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设置在所述承载本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通孔沿所述y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夹块和/或所述第二夹块能够沿所述y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夹紧所述汇流排。
13.可选地,所述承载本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y向延伸的第一滑轨和
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分别设置在所述通孔沿所述y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
14.可选地,所述承载本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沉槽,所述第二沉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沉槽的深度,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槽的槽底。
15.可选地,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沿所述y向延伸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块,另一端穿过并伸出所述承载本体,所述螺纹杆与所述承载本体螺纹连接。
16.可选地,所述承载本体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对应设置有一组所述夹持组件。
17.可选地,所述电池汇流排夹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杆上的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沿所述z向延伸,所述承载本体上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配合。
1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9.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在使用时,先通过夹持组件将汇流排夹持在承载本体上,此时汇流排的至少部分上表面从通孔处露出,至少部分下表面露出,接着将电芯放置在支撑座上,驱动夹持机构沿z向相靠近支撑座,直至汇流排的下表面与电芯的极柱接触,操作人员可以从通孔处将汇流排与电芯的极柱焊接在一起,当焊接结束后,解除夹持组件对汇流排的夹持,并驱动夹持机构沿z向远离支撑座移动,以便于电芯和汇流排的焊接体从夹持机构的下方取出,操作方便;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在重复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双面胶等耗材的消耗,成本低。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的主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夹持机构的仰视图;
22.图3是图2中的a

a剖视图;
23.图4是图2中的b

b剖视图。
24.图中:
[0025]1‑
支撑座;11

底座;12

支杆;
[0026]2‑
夹持机构;21

承载本体;211

通孔;212

第一沉槽;2121

第一槽壁;2122

第二槽壁;213

滑槽;214

搭接槽;215

第二沉槽;221

挡板;222

第一夹块;223

第二夹块;224

第一滑轨;225

第二滑轨;226

螺纹杆;
[0027]3‑
直线导轨;
[0028]4‑
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
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1]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其可用于动力电池性能测试技术过程中,将汇流排焊接在电芯的极柱上的过程。具体地,如图1所示

图4所示,图中x向、y向表示相垂直的水平方向,z向表示竖直方向,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包括支撑座1及夹持机构2,其中,支撑座1包括底座11和连接于底座11的支杆12,底座11用于承载待焊接的电芯,夹持机构2包括承载本体21和夹持组件,承载本体21上设置有沿z向延伸的通孔211,夹持组件设置在承载本体21上,夹持组件能够将汇流排夹持在通孔211朝向底座11的一侧,并使汇流排的至少部分上表面和至少部分下表面露出,夹持机构2能够沿z向相对于支杆12移动,以使汇流排的下表面压在电芯的极柱上。需要说明的是:“使汇流排的至少部分下表面露出”是指,从夹持机构2的下方向上看,能够看到至少部分汇流排,以便于汇流排与电池的极柱实现接触和电性连接。“使汇流排的至少部分上表面露出”是指,从夹持机构2的上方向下看,通过通孔211能够看到至少部分汇流排,以便于焊接工具伸入通孔211并对汇流排和极柱进行焊接连接。
[0034]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时,先通过夹持组件将汇流排夹持在承载本体21上,此时汇流排的至少部分上表面从通孔211处露出,至少部分下表面露出,接着将两个待焊接的电芯沿x向并排放置在支撑座1上,使电芯的极柱朝上设置且使待焊接的两个极柱与通孔211相对,驱动夹持机构2沿z向相靠近支撑座1,直至汇流排的下表面与两个待焊接的电芯的极柱接触,操作人员可以从通孔211处将汇流排与电芯的极柱焊接在一起,当焊接结束后,解除夹持组件对汇流排的夹持,并驱动夹持机构2沿z向远离支撑座1移动,以便于电芯和汇流排的焊接体从夹持机构2的下方取出,操作方便;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在重复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双面胶等耗材的消耗,成本低。
[0035]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承载本体21由耐高温材料制成,保证在焊接汇流排时不会损伤承载本体21。进一步地,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还包括驱动组件(未图示),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夹持机构2连接,并能够驱动夹持机构2沿z向移动,在不违背本技术发明构思的基础上,任何能够输出直线运动的已有驱动机构均可用于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地,如图1所示,电池汇流排夹具还包括设置在支杆12上的直线导轨3,直线导轨3沿z向延
伸,承载本体21上连接有滑块4,滑块4与直线导轨3滑动配合,保证夹持机构2运动平稳、方向准确,进而保证承载本体21上的通孔211刚好露出极柱和汇流排的待焊接位置。
[0036]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承载本体21上设置有两个通孔211,每个通孔211对应设置有一组所述夹持组件。在放置电芯时,使同一个电芯的两个极柱分别与两个通孔211相对,避免在焊接一侧的汇流排时,另一侧的极柱与承载本体21发生干涉;每组夹持组件可以夹持一个汇流排,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焊接电芯哪一侧的极柱,使电池汇流排焊接夹具使用更灵活方便。
[0037]
优选地,如图1

图3所示,承载本体21朝向底座11的一侧、与通孔21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沉槽212,第一沉槽212垂直于y向的第一槽壁2121上设置有沿y向延伸的滑槽213,夹持组件包括挡板221,挡板221能够选择性地伸出滑槽213以将汇流排夹在承载本体21和挡板221之间,或者缩入滑槽213以避让汇流排。在将汇流排夹持在夹持机构2上前,先将挡板221推入滑槽213内,以避让槽第一沉槽212的槽口,接着将汇流排放入第一沉槽212,使汇流排与第一沉槽212的上侧槽壁抵接,接着将挡板221拉出滑槽213,使挡板221位于汇流排的下方,挡板221遮挡部分汇流排的下表面,并支撑住汇流排,从而实现将汇流排固定在承载本体21上,在夹持机构2下降至电芯上、焊接汇流排与电芯的极柱的步骤后,此时将挡板221推入滑槽213内,再次使挡板221避让开第一沉槽212的槽口,从而能够将汇流排和电芯的焊接体从夹持机构2下方取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实施例中,沿x方向,第一沉槽212贯穿承载本体21,从而在将挡板221推入滑槽213内的过程更方便操作。
[0038]
优选地,如图2所示,沿x向,第一槽壁212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213,每个滑槽213内设置一个挡板221。两个挡板221分别承载汇流排沿x向的两端,既不影响汇流排与极柱的焊接,且能提高焊接过程中挡板221对汇流排的支撑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槽壁2121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滑槽213,挡板221为沿y向延伸的条状板,条状板沿x方向的尺寸以不影响汇流排上的焊接位置为准,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39]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沉槽212与第一槽壁2121相对设置的第二槽壁2122上设置有搭接槽214,挡板221的一端能够插接于搭接槽214内。当需要挡板221支撑汇流排时,挡板221伸出滑槽213的一端插接在搭接槽214内,从而使挡板221的两端均能够得到稳定支撑,进一步提高焊接过程中挡板221对汇流排的支撑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二槽壁2122上设置有两个搭接槽214,每个搭接槽214与一个滑槽213相对设置。
[0040]
优选地,如图1、图2、图4所示,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夹块222和第二夹块223,第一夹块222和第二夹块223设置在承载本体21朝向底座11的一侧,且分别设置在通孔211沿y向的两侧,第一夹块222和第二夹块223能够沿y向滑动,以使第一夹块222和第二夹块223夹紧汇流排。通过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4的配合,能够实现对汇流排沿y方向的精确限位,从而保证汇流排与电芯焊接位置的精度。本实施例中,第一夹块222和第二夹块223均可以沿y向滑动,从而使汇流排沿y向的位置调节更为灵活,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只有第一夹块222可以滑动,在此不做限定。优选地,第一夹块222和第二夹块223由绝缘材料制成避免电芯出现漏电的情况。
[0041]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承载本体21朝向底座11的一侧设置有沿y向延伸的第一滑轨224和第二滑轨225,第一滑轨224和第二滑轨225分别设置在通孔211沿y向的两侧,第一夹块222与第一滑轨224滑动配合,第二夹块223与第二滑轨225滑动配合。保证第一夹块
222和第二夹块223在沿y向滑动过程方向准确,进而避免汇流排的发生位置偏斜。
[0042]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承载本体21朝向底座11的一侧、与通孔21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沉槽215,第二沉槽215的深度大于第一沉槽212的深度,第一滑轨224和第二滑轨225均设置在第二沉槽215的槽底。第一滑轨224、第二滑轨225、第一夹块222及第二夹块223可以容纳在第二沉槽215内,从而能够避与电芯在z向发生位置干涉。优选地,沿x方向,第二沉槽215设置在两个滑槽213之间,从而避免第一夹块222或第二夹块223与挡板221发生位置干涉。
[0043]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夹持组件还包括沿y向延伸的螺纹杆226,螺纹杆226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夹块222,另一端穿过并伸出承载本体21,螺纹杆226与承载本体21螺纹连接。故在转动螺纹杆226时,可以推动第一夹块222沿y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将汇流排夹紧在第二夹块223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体地,螺纹杆226与第一夹块22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外圈与第一夹块222连接,螺纹杆226与轴承的内圈连接,从而实现螺纹杆226与第一夹块222的可转动连接。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电芯的实际尺寸,先将第二夹块223通过螺栓或其他紧固件拧紧在第二滑轨225上,拆装汇流排的过程中,仅调节第一夹块222的位置,操作更方便,当需要对不同尺寸规格的电芯和汇流排进行焊接时,可以适当调节第二夹块223在第二滑轨225上的固定位置。
[0044]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