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人值守室内变电站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3: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变电站降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无人值守室内变电站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变电站主要的功能是对电力进行转化,进行调整电流和电压的作用,在变电站运行的时候变压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的产生会导致变电站内部温度升高,进而引发安全隐患。
3.现有技术中,对于变电站的降温大多是在变电站内部设置风机等散热机构,在变电站内部温度升高时,利用风机等散热机构对变电站进行降温处理,为节约电能,风机等散热机构大多是间歇开启的,在风机等散热机构停机时间段内,变电站内部温度有可能急剧升高,导致在风机等散热机构下次开启前就发生安全隐患,因此,现有的变电站散热方式无法根据变电站内部温度变化进行适时开启,存在散热效果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值守室内变电站降温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值守室内变电站降温装置,包括变电站主体、电源、支撑部、导热部、散热部、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变电站主体内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部内部,所述第二导电部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内部,所述导热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一端,用于采集所述变电站主体内部温度,导热部内部设有膨胀介质,所述第二导电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导热部之间,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电连接,所述散热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当变电站主体内部温度升高时,导热部可驱使其内部的膨胀介质移动至支撑部内部,以推动第二导电部向第一导电部方向移动,当变电站主体内部温度高于预定值时,第二导电部与第一导电部相连,以实现电源与散热部的电导通,此时散热部运行,以对变电站主体内部进行散热处理。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导电芯以及滑块,所述滑块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内部,所述导电芯贯穿所述滑块并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导电芯与所述散热部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导电块,所述导电块中部开设有可供所述导电芯插入的插孔,所述导电块与所述支撑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块与所述电源通过第一导线连接。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以及弹性体,
所述第一导电杆与所述第二导电杆之间伸缩配合,第一导电杆远离第二导电杆的一端设有滑座,所述滑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内部,所述滑座与所述第二导电杆之间通过所述弹性体相连,所述第一导电杆与散热部之间通过第三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内部,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电源之间通过第四导线连接。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导热部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膨胀介质为水银。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导热部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膨胀介质为空气或水。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输出端与所述变电站主体内部连通,散热风机输入端与外界连通。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散热部包括水箱、设置在所述水箱内部的水泵以及盘绕设置在所述变电站主体内壁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输出端连通,所述散热管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支撑部内部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部远离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一侧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限位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内壁的凸起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限位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内壁的环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变电站主体工作时,利用导热部对其内部温度进行采集,随着变电站内部温度的升高,导热部内部的膨胀介质可移动至支撑部内部,进而推动第二导电部向第一导电部方向移动,在变电站主体内部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第二导电部可与第一导电部连接,此时经电源输出的电流可由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输送至散热部,以驱使散热部运行,进而对变电站主体内部进行降温处理,相较于现有技术,可根据变电站主体内部温度,实现散热部的自动启闭,以对变电站主体的降温进行智能化控制,具有结构简单以及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无人值守室内变电站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图3为一种无人值守室内变电站降温装置中导热部与支撑部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

变电站主体、2

电源、3

支撑部、31

支架、4

导热部、5

散热部、6

第一导电部、61

导电块、62

插孔、63

第一导线、7

第二导电部、71

导电芯、72

滑块、73

第二导线、8

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16.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室内变电站降温装置,包括变电站主体1、电源2、支撑部3、导热部4、散热部5、第一导电部6以及第二导电部7,所述支撑部3设置在所述变电站主体1内部,所述第一导电部6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部3内部,所述第二导电部7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内部,所述导热部4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一端,用于采集所述变电站主体1内部温度,导热部4内部设有膨胀介质,所述第二导电部7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部6与所述导热部4之间,所述电源2与所述第一导电部6电连接,所述散热部5与所述第二导电部7电连接,当变电站主体1内部温度升高时,导热部4可驱使其内部的膨胀介质移动至支撑部3内部,以推动第二导电部7向第一导电部6方向移动,当变电站主体1内部温度高于预定值时,第二导电部7与第一导电部6相连,以实现电源2与散热部5的电导通,此时散热部5运行,以对变电站主体1内部进行散热处理。
17.变电站主体1工作时,利用导热部4对其内部温度进行采集,随着变电站主体1内部温度的升高,导热部4内部的膨胀介质可移动至支撑部3内部,进而推动第二导电部7向第一导电部6方向移动,在变电站主体1内部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第二导电部7可与第一导电部6连接,此时经电源2输出的电流可由第一导电部6以及第二导电部7输送至散热部5,以驱使散热部5运行,进而对变电站主体1内部进行降温处理。
18.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部7包括导电芯71以及滑块72,所述滑块72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内部,所述导电芯71贯穿所述滑块72并与所述滑块72固定连接,所述导电芯71与所述散热部5通过第二导线73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6包括导电块61,所述导电块61中部开设有可供所述导电芯71插入的插孔62,所述导电块61与所述支撑部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块61与所述电源2通过第一导线63连接。
19.在膨胀介质进入所述支撑部3内部时,可推动所述滑块72向导电块61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导电芯71移动,导电芯71可插入至插孔62内部并与导电块61相贴,进而实现导电块61与导电芯71之间的电导通,此时电源2可通过第一导线63、导电块61、导电芯71以及第二导线73向散热部5输送电流,以驱使散热部5运行,进而对变电站主体1内部进行降温散热。
2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部7还可包括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以及弹性体,所述第一导电杆与所述第二导电杆之间伸缩配合,第一导电杆远离第二导电杆的一端设有滑座,所述滑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内部,所述滑座与所述第二导电杆之间通过所述弹性体相连,所述第一导电杆与散热部5之间通过第三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6还可包括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内部,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电源2之间通过第四导线连接。
21.在膨胀介质进入所述支撑部3内部时,可推动滑座向导电片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导电杆以及第二导电杆移动,第二导电杆可抵接于导电片一侧,进而实现导电片、第二导电杆以及第一导电杆之间的电导通,此时电源2可通过第四导线、导电片、第二导电杆、第一导电杆以及第三导线向散热部5输送电流,以驱使散热部5运行,进而对变电站主体1内部进行降温散热。
22.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呈管状或筒状结构,所述导热部4可采
用硬质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如玻璃、金属、橡胶等,在所述导热部4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时,所述膨胀介质为水银,当变电站主体1内部温度升高时,高温可由导热部4传递至水银,进而驱使水银体积膨胀,使得水银进入支撑部3内部,进而推动滑块72,以带动导电芯71向导电块61方向移动,直至导电芯71插入至插孔62内部,进而实现导电芯71与导电块61之间的电导通,电源2可控制散热部5运行,以对变电站主体1内部进行散热处理,在变电站主体1内部温度降低后,水银体积收缩向导热部4内部移动,在重力作用下,滑块72可带动导电芯71远离导电块61,从而使得导电芯71与导电块61之间断开连接,散热部5停止工作;在所述导热部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时,所述膨胀介质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水,在变电站主体1内部温度升高时,其内部压力则会相应增大,以对导热部4进行挤压,从而驱使导热部4向内收缩,导热部4向内收缩时,可驱使其内部的空气或水进入支撑部3内部,以推动滑块72,使得滑块72带动导电芯71向导电块61方向移动,以实现导电芯71与导电块61之间的电导通,电源2可控制散热部5运行,以对变电站主体1内部进行散热处理,在变电站主体1内部温度降低后,导热部4向外扩张,使得进入支撑部3内部的空气以及水可移动至导热部4内部,滑块72可带动导电芯71远离导电块61,从而使得导电芯71与导电块61之间断开连接,散热部5停止工作;如此,通过上述方式,可根据变电站主体1内部温度变化,实现散热部5的自行启闭,以对变电站主体1的降温进行智能化控制。
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块61、导电芯71、第一导电杆以及第二导电杆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铜或银等,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或金属弹片,此处不做限制。
24.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侧壁通过支架31与所述变电站主体1内壁相连。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5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输出端与所述变电站主体1内部连通,散热风机输入端与外界连通。
26.在电源2与散热部5实现电导通后,散热风机可向变电站主体1内部鼓吹空气,以实现变电站主体1内部的散热。
27.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5还可包括水箱、设置在所述水箱内部的水泵以及盘绕设置在所述变电站主体1内壁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输出端连通,所述散热管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
28.在电源2与散热部5实现电导通后,水泵可将水箱内部的水输送至散热管,并由散热管回流至水箱中,在水进入散热管内部后,可与变电站主体1进行换热,以实现变电站主体1的散热处理。
29.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内部还设置有限位部8,所述限位部8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部7远离所述第一导电部6的一侧,在膨胀介质未进入支撑部3内部时,用于将所述第二导电部7的限定在某一位置。
3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8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内壁的凸起,通过凸起的设置,可对滑块72或滑座进行阻挡,以实现第二导电部7的位置限定。
3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8还可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内壁的环杆。
32.本发明实施例中,变电站主体1工作时,利用导热部4对其内部温度进行采集,随着变电站主体1内部温度的升高,导热部4内部的膨胀介质可移动至支撑部3内部,进而推动第二导电部7向第一导电部6方向移动,在变电站主体1内部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第二导电部
7可与第一导电部6连接,此时经电源2输出的电流可由第一导电部6以及第二导电部7输送至散热部5,以驱使散热部5运行,进而对变电站主体1内部进行降温处理,相较于现有技术,可根据变电站主体1内部温度,实现散热部5的自动启闭,以对变电站主体1的降温进行智能化控制,具有结构简单以及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3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