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体生态平衡修复方法与流程

2021-11-25 01: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水体生态平衡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2.由于城市用地紧张,也为了满足大多数人对“亲水性”生活环境的要求,小型封闭景观水体指存在于城市绿地、公园、建筑区等地的不与外湖(河)相连接的封闭性河道、湖泊、水池等人造的小型景观水体。
3.但是,小型封闭城市景观水体也会由于日常疏于养护打理等多原因,导致水体变差、植物枯黄、动物死亡等慢慢荒废的情况,直接导致完全失去其美学价值,不仅仅不能为城市景观增光彩,还成为城市环境卫生差、污染严重的凸出面。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有效的对景观水体的生态平衡进行修复的水体生态平衡修复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但是现有的水体修复依靠一些修复剂,但是一般人员在使用时难以把握水池的水量,从而难以把握修复剂的剂量,导致修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水体生态平衡修复方法,能够有效且便捷地对景观水体进行修复,并长期保持。
6.本发明的水体生态平衡修复方法,包括步骤:
7.步骤1:在水池底部铺设一层网布,并对水池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滤除;
8.步骤2:向水池中投入网袋,网袋内装有炭块、絮凝剂和杀菌剂,絮凝剂和杀菌剂为块状,等待絮凝剂和杀菌剂部分溶解于水体后,网袋在炭块的作用下浮起,回收网袋;
9.步骤3:将水池底部的网布拖起,将絮凝剂和杀菌剂产生的水体沉淀物去除;
10.步骤4:将多种沉底水生植物设置在网袋内沉入水池底部,并注入氧气,水生植物的生长3

7天后捞起,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根据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向水池底部补充或者减少微量元素;
11.步骤5:重复步骤(4)直至所有种类的水生植物均能正常生长后,将能至少覆盖水池底部30%的水生植物沉入水池底部,并生长至少15天;
12.步骤6:种入多种水挺植物和浮水植物,生长至少15天;
13.步骤7:投入多种水生动物,形成循环生态。
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絮凝剂多次投放,每次投放剂量在每吨水20g,直至水体的透光深度在1.5米以上。
15.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包括蓝藻5%、金鱼藻15%、狐尾藻30%、小茨藻20%和菹草30%,
16.如果金鱼藻、狐尾藻、小茨藻和菹草生长良好,蓝藻爆发,则向水池中投放铝盐,继续沉淀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17.如果金鱼藻、狐尾藻、小茨藻和菹草部分死亡,蓝藻数量减少,则向水池多次投入氮磷化合物,直至蓝藻数量保持恒定;
18.如果金鱼藻、狐尾藻、小茨藻和菹草生长良好,蓝藻数量恒定,则水体营养比例合适。
19.进一步地,所述水挺植物和浮水植物包括菖蒲20%、荷花20%、水葫芦10%、芦苇30%、浮萍5%和莼菜15%,多种水挺植物和浮水植物按照水深要求种植。
20.进一步地,所述水生动物包括鲤鱼10%、鲢鱼30%、鳙鱼30%、鲫鱼20%和马口鱼、麦穗鱼、泥鳅、鳝鱼共10%。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水体生态平衡修复方法,先利用沉底的网布分离水池基底和水体,利用杀菌剂和絮凝剂对水体进行杀菌和净化,块状的杀菌剂和絮凝剂利用网袋沉入水底,网袋中的炭块同时对水体中的杂质进行吸附,杀菌剂絮凝剂部分溶解后网袋浮起,从而可重复多次使用,避免一次性使用难以把握剂量;水体净化后使用网袋装入多个品种的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判定基底和水体的营养物质浓度,并通过铝盐或者氮磷化合物减少或者增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得水环境整体适合水生植物的生长,最后放入多种水生植物、水挺植物、浮水植物和水生动物,形成完整的水生态圈,修复水环境并长期保持。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实施例的水体生态平衡修复方法,包括步骤:
23.步骤1:在水池底部铺设一层网布,并对水池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滤除。
24.步骤2:向水池中投入网袋,网袋内装有炭块、絮凝剂和杀菌剂,絮凝剂和杀菌剂为块状,网袋内炭块与絮凝剂和杀菌剂之间形成平衡,使得网袋的密度略大于水的密度,沉入水中,水中块状的絮凝剂和杀菌剂逐渐溶解,部分溶解于水体后,密度减小,网袋在炭块的作用下浮起,回收网袋,同时炭块不断吸附水中的杂质;
25.第二次投入需更换炭块,等待炭块晾干后可重复利用,每次溶解的絮凝剂和杀菌剂在1000g左右,扩散于附近50立方米的位置;
26.在不同位置多次投放,直至水体的透光深度达到1.5米以上。
27.步骤3:将水池底部的网布拖起,将絮凝剂和杀菌剂产生的水体沉淀物去除;
28.步骤4:将多种沉底水生植物设置在网袋内沉入水池底部,并注入氧气,水生植物的生长3

7天后捞起,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根据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向水池底部补充或者减少微量元素;
29.具体地,水生植物包括蓝藻5%、金鱼藻15%、狐尾藻30%、小茨藻20%和菹草30%,
30.如果金鱼藻、狐尾藻、小茨藻和菹草生长良好,蓝藻爆发,由于蓝藻的增值速度大于其他藻类,因此如果金鱼藻、狐尾藻、小茨藻和菹草生长良好则至少说明水体和基底不缺少营养物质,蓝藻爆发则说明水体或者基底富营养化,则向水池中投放铝盐,继续沉淀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使得营养物质减少,或者直接种植部分水生植物,如水葱和菖蒲,利用水生植物吸收富余的氮磷化合物;
31.如果金鱼藻、狐尾藻、小茨藻和菹草部分死亡,蓝藻数量减少,则说明水体或者基
底缺少氮磷营养元素,则向水池多次投入氮磷化合物,直至蓝藻数量保持恒定,蓝藻能够维持数量恒定为营养元素含量的最小值;
32.如果金鱼藻、狐尾藻、小茨藻和菹草生长良好,蓝藻数量恒定,则水体营养比例合适。
33.步骤5:重复步骤(4)直至所有种类的水生植物均能正常生长后,将能至少覆盖水池底部30%的水生植物沉入水池底部,并生长至少15天;
34.步骤6:种入多种水挺植物和浮水植物,生长至少15天,水挺植物和浮水植物包括菖蒲20%、荷花20%、水葫芦10%、芦苇30%、浮萍5%和莼菜15%,多种水挺植物和浮水植物按照水深要求种植。
35.步骤7:投入多种水生动物,包括鲤鱼10%、鲢鱼30%、鳙鱼30%、鲫鱼20%和马口鱼、麦穗鱼、泥鳅、鳝鱼共10%,泥鳅和鳝鱼栖息于基底,从下往上鲤鱼、鳙鱼、鲢鱼和鲫鱼各种占据其中的生态位,同时可净化水质,小体积的杂鱼则作为补充带,利于形成循环生态。
36.本发明的水体生态平衡修复方法,先利用沉底的网布分离水池基底和水体,利用杀菌剂和絮凝剂对水体进行杀菌和净化,块状的杀菌剂和絮凝剂利用网袋沉入水底,网袋中的炭块同时对水体中的杂质进行吸附,杀菌剂絮凝剂部分溶解后网袋浮起,从而可重复多次使用,避免一次性使用难以把握剂量;水体净化后使用网袋装入多个品种的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判定基底和水体的营养物质浓度,并通过铝盐或者氮磷化合物减少或者增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得水环境整体适合水生植物的生长,最后放入多种水生植物、水挺植物、浮水植物和水生动物,形成完整的水生态圈,修复水环境并长期保持。
3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