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有磁吸底座的工具灯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0: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磁吸底座的工具灯。


背景技术:

2.无线充电是一种新型充电技术,尤其适合于给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无线充电的优点包括无需拔插充电插头,无需使用特定规格的充电线或者充电底座,被充电设备可以实现更高的防水等级等等。无线充电需要配备一个充电底座,由充电底座的发射线圈与被充电设备接收线圈之间进行通过电磁感应进行能量的传输。
3.工具灯是常用的移动照明设备,越来越多的厂商为了使工具灯的充电较为方便快捷,且具有更美观的外观,从而会为工具灯配备无线充电设备,实现工具灯的无线充电。但是工具灯在使用时必须要手持使用,其次加装无线充电设备的工具灯本身重量会增加,从而会对使用者造成诸多不便,不能满足使用者在多种情境下的照明需求。
4.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工具灯不能满足使用者在多种情境下的照明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磁吸底座的工具灯,使得可以解决现有的工具灯不能满足使用者在多种情境下的照明需求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带有磁吸底座的工具灯,包括筒体外壳,筒体外壳内部设有灯头组件,灯头组件包括光源、铜基板与电源,光源与铜基板固定连接,铜基板与电源连接;磁吸底座,磁吸底座设于筒体外壳远离光源的一端,磁吸底座包括磁吸板和无线充电板,磁吸板与无线充电板固定连接,无线充电板与电源连接。
7.另外,磁吸板固定于无线充电板朝向筒体外壳内部的一侧表面,无线充电板设有磁吸孔,磁吸孔内嵌设有磁铁,磁铁与磁吸板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磁吸板固定于无线充电板朝向筒体外壳内部的一侧表面,无线充电板设有磁吸孔,磁吸孔内嵌设有磁铁,磁铁与磁吸板固定连接,使得磁铁通过磁吸孔与无线充电板外侧的铁磁性平面直接接触,以提供更强的磁吸力,使得工具灯吸附于外部的铁磁性平面时更加稳固。
8.另外,磁吸孔有两个,且两个磁吸孔以无线充电板的中心对称设置,磁铁有两个,每个磁吸孔内设有一个磁铁。通过设置磁吸孔有两个,且两个磁吸孔以无线充电板的中心对称设置,磁铁有两个,每个磁吸孔内设有一个磁铁,使得两个磁吸孔的两个磁铁同时为工具灯提供磁吸力,使得工具灯吸附于外部的铁磁性平面时更加稳固。
9.另外,至少有一个磁铁为电磁铁,电磁铁与电源连接。通过设置至少有一个磁铁为电磁铁,电磁铁与电源连接,使得工具灯与铁磁性平面之间的磁吸力具有可调节的范围,在角度较小的平面可以关闭电磁铁,使用较小的磁吸力即可完成吸附,在角度较大的平面通过开启电磁铁使得工具灯磁吸底座的磁吸力增强,以完成吸附,满足各种情境下的使用需求。
10.另外,磁吸板与旋转座可旋转地连接,磁吸板的旋转轴线与筒体外壳的轴线平行设置,旋转座与筒体外壳连接。通过设置磁吸板与旋转座可旋转地连接,磁吸板的旋转轴线与筒体外壳的轴线平行设置,旋转座与筒体外壳连接,工具灯在吸附于充电底座上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吸附于铁磁性平面时,可以通过磁吸板与旋转座的相对旋转,实现工具灯侧壁朝向的调整,以满足各种使用需求,免于将工具灯取下再重新吸附的繁琐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11.另外,旋转座与筒体外壳通过铰支座可旋转地连接,筒体外壳相对旋转座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筒体外壳的轴线设置。通过设置旋转座与筒体外壳通过铰支座可旋转地连接,筒体外壳相对旋转座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筒体外壳的轴线设置,使得工具灯在使用过程中吸附于铁磁性平面后,在需要调整工具灯的灯光照射方向时,通过筒体外壳与旋转座之间的相对旋转,以改变另一端灯头组件中光源的照明方向,可以满足多种情境下的照明需求,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12.另外,筒体外壳与磁吸底座相连的一端设有支撑部,支撑部朝向筒体外壳的外部延伸设置,以使支撑部与筒体外壳轴线垂直的截面面积大于筒体外壳垂直于轴线的截面面积。通过设置筒体外壳与磁吸底座相连的一端设有支撑部,支撑部朝向筒体外壳的外部延伸设置,以使支撑部与筒体外壳轴线垂直的截面面积大于筒体外壳垂直于轴线的截面面积,使得工具灯具有一个底面积较大的底座,在工具灯立于无线充电底座以及吸附于铁磁性平面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防止工具灯发生倾倒。
13.另外,筒体外壳设有散热孔,筒体外壳内部设有电池仓,电源设于电池仓内,散热孔与电池仓连通,以使电池仓通过散热孔与筒体外壳外部相通。通过设置筒体外壳设有散热孔,筒体外壳内部设有电池仓,电源设于电池仓内,散热孔与电池仓连通,以使电池仓通过散热孔与筒体外壳外部相通,使得电池仓内电源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散发于筒体外壳外部的空气中,以提高工具灯内部的散热效率,保证了工具灯的使用温度,延长了工具灯的使用寿命。
14.另外,筒体外壳表面设有第一开关,第一开关分别与电源以及光源电连接,以控制光源的开启或关闭,筒体外壳表面还设有第二开关,第二开关分别与电磁铁以及电源电连接,以控制电磁铁的开启或关闭。通过设置筒体外壳表面设有第一开关,第一开关分别与电源以及光源电连接,以控制光源的开启或关闭,筒体外壳表面还设有第二开关,第二开关分别与电磁铁以及电源电连接,以控制电磁铁的开启或关闭,使得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分别用于控制光源和电磁铁,使得光源与电磁铁的开启与关闭可以分别独立进行操作,使得工具灯的操作更加灵活,适用于各种使用情境。
15.另外,无线充电板背离筒体外壳的一侧表面设有置线槽,置线槽内设有充电线,充电线与电源电连接。通过设置无线充电板背离筒体外壳的一侧表面设有置线槽,置线槽内设有充电线,充电线与电源电连接,使得在没有无线充电条件的情境下可以通过置线槽内的充电线进行有线充电,使得工具灯可以适用于多种使用情境,同时在不使用充电线进行有线充电时可以将充电线收纳进置线槽中,便于携带与放置。
16.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工具灯筒体外壳的底部设置磁吸底座,磁吸底座由磁吸板与无线充电板组成,在需要进行无线充电时,将工具灯放置于配套的无线充电底座上,磁吸板可以吸附于配套的无线充电底座上,提供辅助稳定力,防止工具灯
在充电过程中发生倾倒中断充电。在工具灯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不方便手持工具灯使用时,可以将工具灯的磁吸底座与铁磁性平面接触以使筒体外壳吸附于铁磁性平面,实现使用者不手持工具灯的使用方式,从而使得工具灯可以适用于多种使用情境下,使用过程更加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17.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带有磁吸底座的工具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带有磁吸底座的工具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带有磁吸底座的工具灯的剖面示意图;
20.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磁吸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磁吸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一种带有磁吸底座的工具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磁吸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25.无线充电是一种新型充电技术,尤其适合于给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无线充电的优点包括无需拔插充电插头,无需使用特定规格的充电线或者充电底座,被充电设备可以实现更高的防水等级等等。无线充电需要配备一个充电底座,由充电底座的发射线圈与被充电设备接收线圈之间进行通过电磁感应进行能量的传输。
26.工具灯是常用的移动照明设备,越来越多的厂商为了使工具灯的充电较为方便快捷,且具有更美观的外观,从而会为工具灯配备无线充电设备,实现工具灯的无线充电。但是工具灯在使用时必须要手持使用,其次加装无线充电设备的工具灯本身重量会增加,从而会对使用者造成诸多不便,不能满足使用者在多种情境下的照明需求。
27.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工具灯不能满足使用者在多种情境下的照明需求。
28.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带有磁吸底座的工具灯,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带有磁吸底座的工具灯包括筒体外壳100与磁吸底座200。筒体外壳100内部设有灯头组件110,灯头组件110包括光源111、铜基板112与电源113,光源111与铜基板112固定连接,铜基板112与电源113连接。磁吸底座200设于筒体外壳100远离光源111的一端,磁吸底座200包括磁吸板210和无线充电板220,磁吸板210与无线充电板220固定连接,无线充电板220与电源113连接。
29.本实施例中带有磁吸底座的工具灯的工作原理是,当工具灯没电需要进行充电时,将磁吸底座200朝向工具灯配套的无线充电底座放置,以使无线充电板220上的无线充电元件与配套的无线充电底座上的充电单元进行对接,以实现无线充电。同时可以在配套
的无线充电底座内部或者表面设置铁磁性吸附板,使得磁吸板210可以在无线充电的过程中吸附在配套的无线充电底座上,为工具灯提供稳定的支撑力,防止工具灯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发生倾倒从而中断充电。在完成充电后,可以直接将工具灯从配套的无线充电底座上取下,磁吸底座200会与配套的无线充电底座自动分离,使用过程方便快捷。
30.在工具灯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会手持工具灯进行照明。然而在特殊环境下使用者不方便手持工具灯进行照明时,可以将磁吸底座200朝向铁磁性平面进行吸附,以使工具灯吸附于铁磁性平面上,便于使用者空出双手进行其他操作,以使工具灯适用于多种使用情境。
31.磁吸板210固定于无线充电板220朝向筒体外壳100内部的一侧表面,无线充电板220设有磁吸孔221,磁吸孔221内嵌设有磁铁222,磁铁222与磁吸板21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磁吸板210固定于无线充电板220朝向筒体外壳100内部的一侧表面,无线充电板220设有磁吸孔221,磁吸孔221内嵌设有磁铁222,磁铁222与磁吸板210固定连接,使得磁铁222通过磁吸孔221与无线充电板220外侧的铁磁性平面直接接触,以提供更强的磁吸力,使得工具灯吸附于外部的铁磁性平面时更加稳固。可以理解的是,磁吸板210可以设置为带有片状磁铁222的板,磁吸板210还与圆柱状磁铁222相连接。圆柱状磁铁222通过无线充电板220上的磁吸孔221延伸至无线充电板220朝向外部的表面,并与无线充电板220朝向外部的表面平齐,当磁吸底座200放置于配套的无线充电底座或者铁磁性平面时,圆柱状磁铁222可以直接与配套的无线充电底座或者铁磁性平面接触,以提高磁吸板210的吸附力,使得磁吸板210为工具灯提供更强的磁吸力。
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磁吸孔221为圆孔,磁铁222为圆柱状磁铁222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不对磁吸孔221以及磁铁222的形状做具体限制。
33.磁吸孔221有两个,且两个磁吸孔221以无线充电板220的中心对称设置,磁铁222有两个,每个磁吸孔221内设有一个磁铁222。通过设置磁吸孔221有两个,且两个磁吸孔221以无线充电板220的中心对称设置,磁铁222有两个,每个磁吸孔221内设有一个磁铁222,使得两个磁吸孔221的两个磁铁222同时为工具灯提供磁吸力,使得工具灯吸附于外部的铁磁性平面时更加稳固。
34.无线充电板220朝向外部的表面设有两个磁吸孔221,且磁吸孔221为通孔,使得磁吸板210与无线充电板220的外部空间连通,每个磁吸孔221中均设有一个磁铁222。磁铁222均与无线充电板220另一侧的磁吸板210固定连接,通过多个磁吸孔221以及磁铁222的组合,提高磁吸底座200的磁吸力,提高工具灯放置于配套的无线充电底座以及吸附于铁磁性表面时的稳定性。
35.筒体外壳100与磁吸底座200相连的一端设有支撑部120,支撑部120朝向筒体外壳100的外部延伸设置,以使支撑部120与筒体外壳100轴线垂直的截面面积大于筒体外壳100垂直于轴线的截面面积。通过设置筒体外壳100与磁吸底座200相连的一端设有支撑部120,支撑部120朝向筒体外壳100的外部延伸设置,以使支撑部120与筒体外壳100轴线垂直的截面面积大于筒体外壳100垂直于轴线的截面面积,使得工具灯具有一个底面积较大的底座,在工具灯立于无线充电底座以及吸附于铁磁性平面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防止工具灯发生倾倒。筒体外壳100的直径较小,直接将筒体外壳100的底部放置于配套的充电底座以及吸附于铁磁性平面时工具灯整体较不稳定。将筒体外壳100设有磁吸底座200的一端朝向外
部扩展延伸,从而使得筒体外壳100用于安装磁吸底座200的一端形成面积较大的套筒,从而可以与底面积较大的磁吸底座200适配。磁吸底座200嵌设于筒体外壳100的底部套筒内,从而使得筒体外壳100具有较大的底面积,从而提升筒体外壳100的稳定性。
36.可以理解的是,筒体外壳100设有磁吸底座200的一端端面可以设置防滑胶垫,进一步提升筒体外壳100直立时的稳定性。
37.筒体外壳100设有散热孔,筒体外壳100内部设有电池仓,电源113设于电池仓内,散热孔与电池仓连通,以使电池仓通过散热孔与筒体外壳100外部相通。通过设置筒体外壳100设有散热孔,筒体外壳100内部设有电池仓,电源113设于电池仓内,散热孔与电池仓连通,以使电池仓通过散热孔与筒体外壳100外部相通,使得电池仓内电源113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散发于筒体外壳100外部的空气中,以提高工具灯内部的散热效率,保证了工具灯的使用温度,延长了工具灯的使用寿命。工具灯中的光源111一般采用led灯,led灯的散热问题也是重点问题,散热问题严重影响到led灯的光效和寿命。传统的led灯散热效率低,导致led灯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到了led灯的光效和寿命,目前市面上的工具灯通常采用led灯作为灯泡并使用锂电池或碱性干电池驱动led灯照明。但是这些手工具灯通常功率较低、亮度较低。如果为了获得较高亮度的光线而采用高功率的光源111和电池,长时间使用后又会产生高温,筒体外壳100容易烫手。电源113设于电池仓中后,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电源113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逸散至筒体外壳100外部,并与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散发电池仓中的热量,提高电池仓中的散热效率。防止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筒体外壳100发烫,从而影响使用者使用。
38.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孔表面设有防尘过滤网,以防止散热孔在散热的过程中,筒体外壳100外部的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筒体外壳100内部的电池仓中,从而对筒体外壳100内部的元器件造成损伤。
39.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工具灯筒体外壳100的底部设置磁吸底座200,磁吸底座200由磁吸板210与无线充电板220组成,在需要进行无线充电时,将工具灯放置于配套的无线充电底座上,磁吸板210可以吸附于配套的无线充电底座上,提供辅助稳定力,防止工具灯在充电过程中发生倾倒中断充电。在工具灯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不方便手持工具灯使用时,可以将工具灯的磁吸底座200与铁磁性平面接触以使筒体外壳100吸附于铁磁性平面,实现使用者不手持工具灯的使用方式,从而使得工具灯可以适用于多种使用情境下,使用过程更加方便灵活。
40.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带有磁吸底座200的工具灯,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至少有一个磁铁222为电磁铁,电磁铁与电源113连接。
41.筒体外壳100表面设有第一开关,第一开关分别与电源113以及光源111电连接,以控制光源111的开启或关闭,筒体外壳100表面还设有第二开关,第二开关分别与电磁铁以及电源113电连接,以控制电磁铁的开启或关闭。通过设置筒体外壳100表面设有第一开关,第一开关分别与电源113以及光源111电连接,以控制光源111的开启或关闭,筒体外壳100表面还设有第二开关,第二开关分别与电磁铁以及电源113电连接,以控制电磁铁的开启或关闭,使得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分别用于控制光源111和电磁铁,使得光源111与电磁铁的开启与关闭可以分别独立进行操作,使得工具灯的操作更加灵活,适用于各种使用情境。
42.电磁铁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来决定是否开启。筒体外壳100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关
与第二开关,来分别对光源111照明以及电磁铁进行控制。当不需要电磁铁,仅靠其余磁铁222即可满足磁吸力的要求时,便可通过第一开关打开光源111并通过第二开关关闭电磁铁,以节省电能。当所要吸附的平面角度较为倾斜或者需要工具灯倒立吸附于位于使用者头顶或上方的铁磁性平面时,可以通过第二开关控制电磁体开启,从而增强磁吸底座200的磁吸力,使得磁吸底座200能够吸附于角度较为倾斜的平面或者位于使用者头顶或上方的铁磁性平面。
4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至少有一个磁铁222为电磁铁,电磁铁与电源113连接,使得工具灯与铁磁性平面之间的磁吸力具有可调节的范围,在角度较小的平面可以关闭电磁铁,使用较小的磁吸力即可完成吸附,在角度较大的平面通过开启电磁铁使得工具灯磁吸底座200的磁吸力增强,以完成吸附,满足各种情境下的使用需求。
44.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带有磁吸底座200的工具灯,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磁吸板210与旋转座230可旋转地连接,磁吸板210的旋转轴线与筒体外壳100的轴线平行设置,旋转座230与筒体外壳100连接。
45.旋转座230与筒体外壳100通过铰支座可旋转地连接,筒体外壳100相对旋转座230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筒体外壳100的轴线设置。通过设置旋转座230与筒体外壳100通过铰支座可旋转地连接,筒体外壳100相对旋转座230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筒体外壳100的轴线设置,使得工具灯在使用过程中吸附于铁磁性平面后,在需要调整工具灯的灯光照射方向时,通过筒体外壳100与旋转座230之间的相对旋转,以改变另一端灯头组件110中光源111的照明方向,可以满足多种情境下的照明需求,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46.本实施例中带有磁吸底座200的工具灯的工作原理是,在工具灯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会手持工具灯进行照明。然而在特殊环境下使用者不方便手持工具灯进行照明时,可以将磁吸底座200朝向铁磁性平面进行吸附,以使工具灯吸附于铁磁性平面上,便于使用者空出双手进行其他操作,以使工具灯适用于多种使用情境。当工具灯吸附后,如果光源111的照射方向不合适,可以通过旋转座230的旋转相对于磁吸板210的旋转以及旋转座230相对于筒体外壳100的旋转,将光源111的照射方向调整至合适的方向,以避免将工具灯从吸附平面上取下并从新进行吸附的繁琐操作,同时避免了照射方向对吸附平面选择时的局限性,是的工具灯使用时方便快捷,避免在寻找吸附平面的过程中浪费时间。
47.其中,旋转座230与磁吸板210平行设置,且旋转座230相对于磁吸板210的旋转轴线平行于筒体外壳100的轴线,即旋转轴线垂直于磁吸板210的表面。使得筒体外壳100可以相对于吸附平面进行旋转,当筒体外壳100外壁的按钮在吸附后朝向不方便操作时,可以通过旋转座230旋转使得筒体外壳100外壁的按钮朝向使用者,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可以理解的是,旋转座230与磁吸板210之间设有阻尼件,以使旋转座230相对于磁吸板210进行旋转后,可以停留在旋转后的位置进行自锁,防止筒体外壳100在旋转后无法停留从而出现旋转晃动的问题。
48.旋转座230与筒体外壳100通过铰支座可旋转地连接后,筒体外壳100可以相对于吸附平面进行靠近或远离地旋转。同时配合旋转座230与磁吸板210之间的相对旋转,使得筒体外壳100在磁吸底座200与铁磁性平面吸附后,通过旋转改变筒体外壳100与吸附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完成光源111照射方向的调节。使得工具灯在吸附于一个铁磁性平面后可以通过旋转调节至朝向不同的方向进行照明,其次能够减少光照方向对于吸附平面选择时
的局限性。
49.另外,如图6所示,筒体外壳100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使用者在手持工具灯照明时,可以提高手与工具灯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工具灯从手中滑脱。筒体外壳100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多功能支架300。多功能支架300包括支架外壳310、连接架320、照明面板330与条形灯带340,连接架320固定于筒体外壳100的外表面,支架外壳310与连接架320可旋转地连接,支架外壳310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筒体外壳100的轴线设置,以使支架外壳310靠近或远离筒体外壳100地旋转,照明面板330与支架外壳310朝向筒体外壳100的一侧连接,条形灯带340与照明面板330朝向筒体外壳100一侧固定连接。
50.当工具灯吸附于铁磁性平面之后,通过旋转支架外壳310,使得支架外壳310远离筒体外壳100并使照明面板330处于合适的角度,例如照明面板330与吸附平面平行,此时条形灯带340朝向竖直下方进行照明,具有台灯的功能,提高了工具灯照明方式的多样性。进一步的,将支架外壳310继续旋转,远离筒体外壳100直至与筒体外壳100成钝角,此时照明面板330朝向筒体外壳100的侧面方向,条形灯带340可以朝向工具灯的侧向进行照明,实现多种照明方式。通过在筒体外壳100外表面设置多功能支架300,当工具灯吸附于磁性平面后,通过旋转支架外壳310使支架外壳310远离筒体外壳100并处于合适的角度,照明面板330上的条形灯带340即可具有类似于台灯的功能,提高工具灯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适用于更多的使用情境。
51.本实例中,通过设置磁吸板210与旋转座230可旋转地连接,磁吸板210的旋转轴线与筒体外壳100的轴线平行设置,旋转座230与筒体外壳100连接,工具灯在吸附于充电底座上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吸附于铁磁性平面时,可以通过磁吸板210与旋转座230的相对旋转,实现工具灯侧壁朝向的调整,以满足各种使用需求,免于将工具灯取下再重新吸附的繁琐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52.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带有磁吸底座200的工具灯,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板220背离筒体外壳100的一侧表面设有置线槽240,置线槽240内设有充电线250,充电线250与电源113电连接。
53.在某些使用情境下,工具灯没有无线充电的条件。此时可以将置线槽240中隐藏的充电线250取出,进行有线充电,提高工具灯的使用灵活性。置线槽240为环绕磁吸底座200底部周缘的凹槽,置线槽240中可以设置用于卡主充电线250的卡扣,充电线250嵌设于置线槽240中,相应的环绕磁吸底座200底部设置,以使充电线250能够具有较长的长度,同时能够隐藏于磁吸底座200的底部表面,在外观更加美观的同时,不会对磁吸底座200的功能造成影响。置线槽240的末端设有与筒体外壳100内部相连的孔,充电线250通过该孔延伸进入筒体外壳100内部并与电源113相连接,从而为电源113进行有线充电。
54.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无线充电板220背离筒体外壳100的一侧表面设有置线槽240,置线槽240内设有充电线250,充电线250与电源113电连接,使得在没有无线充电条件的情境下可以通过置线槽240内的充电线250进行有线充电,使得工具灯可以适用于多种使用情境,同时在不使用充电线250进行有线充电时可以将充电线250收纳进置线槽240中,便于携带与放置。
55.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
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56.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