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0: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子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影盒。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包括有识别部件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图1、图2为该显影盒被检测端的结构示意图,该显影盒通常包括有壳体、显影辊、被检测端、搅拌架、被检测装置等,在显影盒安装入电子照相图像装置中后,电子照相图像装置的识别部件30可通过与被检测装置的接触来判断显影盒是否为一个全新的显影盒,显影辊2和把手5分别在显影盒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显影盒的前端和后端,该显影盒具有接收驱动力的驱动力接收部件,驱动力接收部件绕轴向延伸的第一轴线a2转动,驱动力接收部件沿第一轴线轴向方向在被检测端上的投影为驱动力接收部件投影10a,驱动力接收部件投影10a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搅拌架40和显影辊2之间,并且与显影辊2间的距离比与搅拌架40间的距离更短,驱动力接收部件可带动搅拌架40绕轴向延伸的搅拌架轴线a3转动,搅拌架40则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二搅拌架齿轮41转动,第二搅拌架齿轮41则带动与之啮合的传动齿轮42转动,传动齿轮齿轮42则带动与之啮合的被检测装置的检测齿轮43转动,被检测装置的接触部件44随检测齿轮43一同转动,接触部件44在转动过程中会与识别部件30接触,并使得识别部件绕旋转中心b1转动,旋转中心b1在前后方向位于搅拌架轴线a3附近,根据周长公式可以知道,识别部件30上越接近旋转中心b1的位置在转动过程所移动的距离就越短,因此被检测装置与识别部件30的接触点越靠近旋转中心b1,被检测装置使得识别部件30旋转至一定角度时需移动的距离就越短,识别部件30的结构设置使得接触部件44与旋转中心b1的距离主要取决于接触部件44在前后方向上与识别部件30间的距离长短,而该显影盒的被检测装置与距离搅拌架40较远的驱动力接收部件投影10a部分重合,并且被检测装置的接触部件44在推动识别部件30转动的过程中是沿远离旋转中心b1的方向移动,当被检测装置位于检测位置时,接触部件44与识别部件30 的第一接触点为c1,此时第一接触点c1与第一轴线a2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l1小于第一接触点c1与搅拌架轴线a3之间的距离为l2,即l1<l2,由于旋转中心b1在前后方向位于搅拌架轴线a3附近,从而可以知道此时接触部件44距离旋转中心b1较远,也就使得接触部件44将识别部件30推动至检测位置需要移动较长的距离,也就导致被检测装置在被检测端会占用较多的空间来使得接触部件44可以完成检测过程,而被检测装置在被检测端占用较多的空间影响则会被检测端处其他结构的正常设置,不利于显影盒的生产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其被检测部件与识别部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较短,被检测部件使得识别部件完成检测过程所需占用被检测端空间较少,因此被检测端处的其他结构可以正常设置,同时被检测部件结构简单,十分利于显影盒的生产加工。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显影盒包括:壳体,其内部可容纳显影剂;显影辊,安装于壳体上,显影辊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显影辊轴线转动,在与左右方向相垂直的前后方向上位于壳体的前端;把手,便于用户放取显影盒,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壳体的后端;驱动力接收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驱动端,用于接收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所传递的驱动力,所述驱动力接收部件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搅拌架,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搅拌架轴线转动,所述驱动力接收部件用于带动所述搅拌架转动;被检测部件,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驱动端相对的被检测端,可被设置在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识别部件检测;所述被检测部件在前后方向上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搅拌架轴线和所述第一轴线之间,沿着左右方向从所述驱动端向所述被检测端投影时,所述驱动力接收部件的投影范围与所述被检测部件的投影范围完全分隔。
5.优选的,所述被检测部件包括有触动部,所述触动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搅拌架轴线和所述第一轴线之间。
6.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驱动端安装有芯片,所述芯片具有与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电接触的电触点,沿着左右方向投影,在前后方向上,所述被检测部件的触动部落于所述驱动力接收部件的最大外形轮廓和所述电触点之间。
7.优选的,所述被检测端安装有护盖,所述护盖上设置有导滑槽,所述被检测部件上设置有导滑肋,所述导滑肋可卡入所述导滑槽中。
8.优选的,所述被检测部件能沿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与所述识别部件接触并将所述识别部件推动至检测位置。
9.优选的,还包括向所述被检测部件传递驱动力的中间驱动部件,所述中间驱动部件安装在所述被检测端,所述中间驱动部件上设置有多个突出部,通过多个所述突出部可迫推所述被检测部件多次移动。
10.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驱动端安装有芯片,所述芯片具有与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电接触的电触点,沿着左右方向投影,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电触点、所述中间驱动部件、所述驱动力接收部件依次排列。
11.优选的,所述被检测部件包括有触动部,所述触动部形成有与所述识别部件接触的第二接触点,当所述触动部推动所述识别部件至检测位置时,所述第二接触点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轴线间的距离l3大于与所述搅拌架轴线间的距离l4,即l3>l4。
12.优选的,所述被检测部件包括有触动部,所述触动部能推动所述识别部件绕旋转中心转动至检测位置,在所述触动部推动过程中,所述触动部和所述识别部件接触的接触点与所述旋转中心间的距离逐渐缩短。
13.优选的,所述显影盒的被检测端还包括有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可绕所述搅拌架轴线转动,所述旋转构件用于递推所述被检测部件移动。
14.在采用了上述本发明显影盒在技术方案后,可通过将被检测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搅拌架轴线和第一轴线之间,同时被检测部件设置为不与驱动力接收部
件在左右方向上从驱动端向被检测端投影所形成的投影范围重合,从而使得被检测部件与识别部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较短,被检测部件只需移动较短的距离便能将识别部件递推至检测位置,因此被检测部件的设置只需占用被检测端较小的空间,也就使得被检测端处有较多的空间让被检测端处其他结构的正常设置,同时被检测部件的结构简单,便于显影盒的生产加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被检测装置占用被检测端空间较大,影响被检测端处其他结构的正常设置,不利于生产加工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6.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显影盒的被检测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显影盒的被检测装置触动识别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驱动端一侧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被检测端一侧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旋转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被检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旋转构件位于起始位置的右视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旋转构件位于起始位置的俯视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旋转构件位于递推位置的右视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旋转构件位于递推位置的俯视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旋转构件位于终止位置的右视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旋转构件位于终止位置的俯视图;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的被检测部件一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的拆下的护盖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的拆下的护盖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的被检测部件一侧移除护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的驱动力传递结构的示意图;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的被检测部件处于未被递推的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的被检测部件被递推后并推动电子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识别部件转动的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的驱动力传递结构和芯片沿着显影辊轴向投影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8.在以下说明中,显影辊轴线a1延伸的左右方向,显影辊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壳体1的前端部,把手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壳体1的后端部,与所述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为上下方向。
19.实施例1显影盒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显影盒,可安装至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显影盒包括有:壳体1,其构造为内部容纳显影剂;搅拌架14,其位于壳体1的内部,搅拌架14能够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搅拌架轴线a3旋转,同时能够搅拌壳体1内部容纳的显影剂;送粉辊7,其位于壳体1的内部,用于将壳体1内部容纳的显影剂供应给显影辊2;显影辊2,其可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显影辊轴线a1旋转,显影辊2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壳体1的外侧,显影辊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壳体1的前端部;把手5,便于用户放取显影盒,把手5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壳体1的后端部。
20.驱动端如图3所示,显影盒还包括有依靠齿轮传递以接收驱动显影盒内的部件工作的驱动力的驱动端3,驱动端3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壳体1的左端,驱动端3上包括有:显影辊齿轮8,与显影辊2配合并带动显影辊2转动;送粉辊齿轮9,与送粉辊7配合并带动送粉辊7转动;驱动力接收部件10,与显影辊齿轮8、送粉辊齿轮9、传递齿轮12啮合,其可接收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所传递的驱动力,从而带动显影辊齿轮8、送粉辊齿轮9、传递齿轮12转动;轴承6,可安装至壳体1上,能够支撑驱动力接收部件10,轴承6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a2,驱动力接收部件10可绕第一轴线a2转动;传递齿轮12,还与搅拌架齿轮13啮合,可带动搅拌架齿轮13转动;搅拌架齿轮13,与搅拌架14配合并带动搅拌架14绕搅拌架轴线a3转动;第一护盖11,可安装至壳体1上,设置成可覆盖显影辊齿轮8、送粉辊齿轮9、传递齿轮12、搅拌架齿轮13以及驱动力接收部件10。
21.被检测端如图4、图5、图6、图7、图9所示,显影盒还包括有可以触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识别部件30的被检测端4,被检测端4在左右方向上与驱动端3相对设置,位于壳体1的右端,被检测端4上设置有:连接构件20,连接构件20的连接构件杆20b可与搅拌架14连接,连接构件20能和搅拌架14一同转动,连接构件20还包括有第一啮合部20a,第一啮合部20a至少由一个啮合部构成;旋转构件16,其在沿搅拌架轴线方向上,至少有一部分位于连接构件20左端,旋转构件16包括有第二啮合部16b,第二啮合部16b可以第一啮合部20a啮合,从而连接构件20可带动旋转构件16绕搅拌架轴线a3转动,第二啮合部16b至少由一个啮合部构成,旋转构件16还包括有递推部16a、第一外表面16d以及支撑部16c,递推部16a位于第一外表面16d上,递推部16a和支撑部16c在左右方向上分别位于旋转构件16的两端,支撑部16c在左右方向上比递推部16a更靠近于壳体1,即递推部16a位于旋转构件16的右端,支撑部16c位于旋转构件的左端,优选地,递推部16a构造为至少有一个面为斜面,当然递推部16a也可构造为至少有一个面为弧面;支撑座15,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支撑座15包括有轨道
部15a、缺口部15b、限定部15c,旋转构件16的支撑部16c可在轨道部15a上移动;被检测部件17,用于触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识别部件30,被检测部件17包括有第一孔17a、触动部17b、第一受力部17c,优选地,第一孔17a、触动部17b、第一受力部17c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搅拌架轴线a3和第一轴线a2之间,当然被检测部件17可以有部分结构不设置于搅拌架轴线a3和第一轴线a2之间;当旋转构件16的递推部16a递推被检测部件17的第一受力部17c时,会使得被检测部件17在左右方向上发生移动,从而使得触动部17b触动识别部件30,优选地,第一受力部17c上设置有一个斜面,其目的是使第一受力部17c可以与递推部16a平稳分离,减少第一受力部17c对旋转构件16的冲击,优选地,触动部17b上设置有一个斜面,该斜面的设置使得触动部17b可以触动识别部件30,当然该斜面也可以是弧面;第二护盖19,可通过螺钉(未示出)固定于壳体1上,第二护盖19包括有第一柱19a和开口19b,第一柱19a可插入于第一孔17a中,由于第一孔17a至少有一部分不是圆周面,因此第一柱19a与第一孔17a的配合使得被检测部件17不能绕第一柱19a转动,而只能沿第一柱19a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使得被检测部件17在前后方向上与旋转中心b1的距离保持不变,触动部17b通过开口部19b向外露出,第二护盖19和被检测部件17中间还设置有弹性部件18,弹性部件18位于第一柱19a上,同时弹性部件18与被检测部件17相抵接,弹性部件18的设置,使得被检测部件17可以与旋转构件16保持抵接。
22.此外当驱动力接收部件10在左右方向上沿被检测端4投影时,所形成的驱动力接收部件投影10a没有与被检测部件17重合的部分,即被检测部件17不靠近驱动力接收部件投影10a设置,更具体地,被检测部件17的触动部17b将识别部件30推动至检测位置时,触动部17b有与识别部件30接触的第二接触点c2,第二接触点c2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轴线a2间的距离l3大于与搅拌架轴线a3的距离l4,即l3>l4,也就是触动部17b靠近于搅拌架轴线a3设置,由于旋转中心b1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搅拌架轴线a3附近,触动部17b与旋转中心b1间的距离主要取决于触动部17b在前后方向上与旋转中心b1间的距离长度,所以此时触动部17b距离旋转中心b1较近。外被检测部件17是利用触动部17b在沿右方向的移动来接触识别部件30从而使得识别部件30绕旋转中心b1转动,触动部17b在移动过程中与识别部件30的接触点与旋转中心b1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会缩短,虽然缩短的程度不大,但总体上也缩短了触动部17b和识别部件30的接触点与旋转中心b1的距离,总体而言被检测部件17在前后方向上更靠近于旋转中心b1设置,以及触动部17在移动过程中与识别部件30接触的接触点与旋转中心b1间的距离会缩短,这都让被检测部件17只需移动较短的距离便能使得识别部件30移动至检测位置,也就意味着被检测部件17只需占用被检测端较少的空间便可以使得识别部件30完成检测过程。
23.以下根据图3至图12详细描述本发明显影盒安装入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时,本发明显影盒的被检测部件17的工作过程。
24.当旋转构件16位于起始位置时,旋转构件16的支撑部16c与支撑座15的限定部15c和轨道部15a相抵接,连接构件20的第一啮合部20a与旋转构件16的第二啮合部16b相啮合,被检测部件17的第一受力部17c在弹性部件18的弹性力作用下与旋转构件16的第一外表面16d相抵接,在左右方向上,被检测部件17的触动部17b位于识别部件30的左侧,并且此时触动部17b不与识别部件30接触,当驱动力接收部件10接收驱动力绕第一轴线a2转动时,驱动力接收部件10通过带动传递齿轮12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架齿轮13转动,搅拌架齿轮13则带动
搅拌架14绕搅拌架轴线a3转动,与搅拌架14相连接的连接构件20随搅拌架14一同转动,连接构件20则带动与其啮合的旋转构件16绕搅拌架轴线a3转动,支撑部16c与限定部15c分离并沿着轨道部15a转动,旋转构件16在转动过程中,旋转构件16有递推位置,即旋转构件16的递推部16a会与被检测部件17的第一受力部17c进行接触并对第一受力部17c进行递推,使得被检测部件17在左右方向上沿右方向移动,进一步地,被检测部件17的触动部17b会与识别部件30接触并开始触动识别部件30,使得识别部件30绕旋转中心b1转动,触动部17b与识别部件30接触的接触点离旋转中心b1的距离会逐渐缩短,因为被检测部件17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搅拌架轴线a3和第一轴线a2之间并且没有与驱动力接收部件投影10a重合的部分,以及触动部17b在推动识别部件30转动的过程中与识别部件30 的接触的接触点离旋转中心b1的距离会缩短,所以被检测部件17与旋转中心b1间的总体距离较短,进而被检测部件17只需占用被检测端4处较少的空间便能递推识别部件30移动至检测位置,当旋转部件16再进一步的转动,递推部16a则会和第一受力部17c逐渐分离,被检测部件17在左右方向上沿左方向移动,触动部17b与识别部件30分离,触动部17b与旋转构件16的第一外表面16d相抵接,再进一步地,旋转部件16的支撑部16c转动至支撑座15的缺口部15b中,第一啮合部20a与第二啮合部16b脱离啮合,旋转部件16到达终止位置并停止转动,在整个过程中,被检测部件17能递推识别部件30至检测位置,从而使得检测信号传递给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然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检测信号则可以判断显影盒的信息。
25.实施例2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被检测部件的驱动过程和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
26.如图13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被检测部件1701滑动设置在第二护盖901中,第二护盖901上设置有导滑槽1901a,被检测部件1701具有一个与上述导滑槽1901a配合的导滑肋1701b,导滑肋1701b与滑动槽1901a的配合使得被检测部件1701沿着与显影盒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优选的被检测部件107沿着与显影盒的长度方向交叉,但被检测部件1701在第二护盖1901滑动的结构不限于此,导滑槽和导滑肋的位置也可相反设置。此种设置使得被检测部件1701推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识别部件30移动时可以更加稳定,同时安装在第二护盖1901上的被检测部件1701其移动方向为与显影盒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其推动识别部件30移动所需要的力可以尽可能的变小,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推动识别部件的作用力,有助于降低显影盒的整体扭矩。
27.下面介绍本实施例中被检测部件的安装过程。首先,被检测部件1701通过导滑肋1701b卡入第二护盖1901的导滑槽1901a中,将被检测构件1701可滑动的安装在第二护盖1901上。一个弹性构件24安装在第二护盖1901上,优选的,弹性构件采用扭簧,其一个腿部24a抵接在第二护盖1901的第一腿抵接部1901c上,扭簧的螺旋部分安装在第二护盖1901的扭簧安装柱1901b上,当第二护盖1901安装到显影盒的壳体上后,扭簧的另外一个腿部24b抵接在中间驱动部件23上以保持中间驱动部件23和惰轮22的初始啮合状态。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的结构为,驱动力接收部件10与显影辊齿轮8和送粉辊齿轮9直接啮合,驱动力接收部件10与第一搅拌架齿轮1301直接啮合,第一搅拌架齿轮1301驱动搅拌架轴26旋转,第二搅拌架齿轮21在搅拌轴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一搅拌架齿轮1301相对的一侧,第二搅拌架齿轮21通过一个惰轮22与中间驱动部件23间接啮合。显影盒的驱动力接收部件
10所在的驱动端还设置有芯片26,芯片26设置有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电接触的电接触点26a。沿着显影辊2的旋转轴线投影,在前后方向上,被检测部件1701的触动部1701a落于驱动力接收部件10和芯片26的电触点26a之间,更进一步的,在前后方向上,落于驱动力接收部件10的最大外形轮廓和电触点26a之间。
28.如图19和图20所示,当显影盒安装入电子照相图像装置中后,通过驱动力接收部件接收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旋转后,驱动力会传递到中间驱动部件23上,并驱动中间驱动部件23旋转。当显影盒初始安装入电子照相图像装置中时,被检测部件1701的接触部1701c接触中间驱动部件23的第二突出部23b,此时被检测部件1701的触动部1701a不会触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识别部件30,随后,中间驱动部件23开始被驱动旋转,在中间驱动部件23旋转的过程中,设置于其上的第一突出部23a会推动被检测部件1701沿着一个与显影辊的轴线交叉的方向上向靠近识别部件30的方向移动并递推识别部件30转动,第一突出部23a可以单独设置一个,也可以同时相互间隔的设置多个,通过识别部件30被递推的次数不一样,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检测到不同类型的显影盒以及是否为新显影盒。本实施例中,中间驱动部件23优选设置为缺齿齿轮结构,当显影盒被识别部件检测完成后,中间驱动部件23的无齿部分面对惰轮22,中间驱动部件23停止旋转,此时弹性部件24也抵接中间驱动部件23上的凹部结构以对中间驱动部件23进行限位。沿着显影辊2的旋转轴线投影,在前后方向上,中间驱动部件23也落于驱动力接收部件10和芯片26的电触点26a之间所夹着的空间内,也就是说,在前后方向上,电触点26a、中间驱动部件23、驱动力接收部件10依次排列。
29.本发明显影盒通过将被检测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搅拌架轴线和第一轴线之间,同时被检测部件不与驱动力接收部件在左右方向上从驱动端向被检测端投影所形成的驱动力接收部件投影重合,从而使得被检测部件与识别部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较短,被检测部件只需移动较短的距离便能将识别部件递推至检测位置,因此被检测部件的设置只需占用被检测端较小的空间,也就使得被检测端处有较多的空间让被检测端处其他结构的正常设置,同时被检测部件的结构简单,便于显影盒的生产加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被检测装置占用被检测端空间较大,影响被检测端处其他结构的正常设置,不利于生产加工的问题。
3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