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手持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18: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手持吸尘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吸尘器。


背景技术:

2.吸尘器作为清洁家电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尤其是手持吸尘器产品,因其采用电池供电,使用时没有电源线的束缚,特别受到用户的青睐。随着吸尘器产品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轻量化的产品,其中以随手吸为代表的吸尘器产品以其低价、低重量、使用方便著称,受到了一部分年轻白领的喜爱,这类产品往往将电池包内置在手柄中,这样可以将整机的重心牢牢抓在手中,使用起来特别轻便。
3.随手吸这类产品虽然使用方便,但是由于其只追求轻便,基本上舍弃了很多吸尘器的性能,比如随手吸吸入功率非常低,这主要是因为其采用了低功率电机,这样可以使电池重量较小,且由于选用低功率电机,电池的电流较小,发热不明显,因此手柄表面不太烫手。因此,随手吸实现便携的同时,牺牲了吸尘能力。
4.但如果为了提升吸尘性能,把吸力加大,电池发热会变大,手柄处就会有明显的烫手感觉。因此急需一款即吸力大,同时电池散热良好,握持不烫手的手持吸尘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的手持吸尘器,电池组内置手柄,散热效果好,握持不烫手。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
8.主壳体,具有供气流向外流出的主出风口;
9.手柄,连接于所述主壳体或与所述主壳体一体成型,所述手柄具有供用户抓握的握持区域;
10.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以产生负压,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内;
11.电池组,与所述风机组件电连接,用于提供所述风机组件运转的电能,所述手柄内部具有收容空间,至少部分所述电池组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
12.电池冷却风道,沿着所述手柄的中心线延伸,至少部分所述电池组设置于所述电池冷却风道内,所述电池冷却风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风机组件开设有供气流向所述电池冷却风道流通的过风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过风口连通,在所述风机组件运转的情况下,至少部分气流自所述过风口流出,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电池冷却风道,流经所述电池组,从所述出气口向外流出。
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池散热架,所述电池散热架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组并形成所述电池冷却风道,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电池散热架靠近所述风机组件的一端。
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和罩设在所述电机外周的电机罩,所述电机罩还包括面向所述电池散热架的端壁,所述过风口开设在所述端壁的边缘。
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过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过风口间隔设置在所述电机罩的所述端壁上。
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过风口的面积与所述主出风口的面积的比值范围是1:15

1:5。
1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出风口位于所述主壳体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
1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上与主出风口相对的一侧封闭,所述进气口靠近所述封闭的一侧。
1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池散热架与所述手柄或所述主壳体之间,用于阻断自所述过风口流出的气流向所述电池散热架与所述手柄之间的间隙流通。
2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结构构造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手柄与所述主壳体连接的根部,夹设在所述电池散热架与所述手柄的端壁之间。
2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散热架还包括出气通路,所述出气通路与所述电池冷却风道基本相互平行,所述出气通路位于电池组外部且与电池组隔开。
2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主壳体的一端,所述气流经过所述电池冷却风道且遍历所述电池组后,折返并继续朝反方向运动经过所述出气通路直至到达所述出气口排出。
2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气流在所述冷却风道内的流动方向与在所述出气通路内的流动方向相反。
2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手柄的自由端,所述电池冷却风道沿所述电池组排布方向朝向所述手柄的自由端延伸,所述气流经过所述电池冷却风道朝向所述手柄的自由端运动直至到达所述出气口排出。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本技术提供的手持吸尘器,电池组内置手柄,通过在手柄内形成电池组的电池冷却风道,利用风机组件运转的气流对电池组进行散热,提高电池组的散热效果,抑制手柄握持区域温度上升,保证长时间工作握持不烫手。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手持吸尘器的立体图。
28.图2是图1所示的手持吸尘器一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1所示的手持吸尘器另一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风机组件的电机罩的正视图。
31.图5是图4所示的电机罩的面向手柄的一侧的侧视图。
32.图6是图3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手柄处(箭头标注气流流动路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33.图7是图2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电池散热架的正视图。
34.图8是图7所示的电池散热架的一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9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吸尘器的手柄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本技术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9.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吸尘器,手持吸尘器包括主壳体10,手柄12,吸尘管11,尘杯14,风机组件20,以及电池组9。
40.手柄12采用细长把手的形式,被布置为使得用户抓握手柄以操作手持吸尘器,具有供用户抓握的握持区域。手柄12具有一中心线,手柄12沿着中心线延伸,中心线由手柄12的形状确定,可以是直线也可以具有弯曲。其中,手柄12与主壳体10连接,可以为固定连接或者可活动的连接,如转动连接或可拆卸的连接。当然,手柄12与主壳体10也可以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手柄12为一字型手柄,手柄12的中心线为直线,固定连接在主壳体10的后方,即手柄12定位在手持吸尘器的后部,从而主壳体10、吸尘管11及风机组件20可以被支撑在用户的前方,方便操作手持吸尘器。
41.手持吸尘器还具有开关13,其在此构造为启动和关闭开关,开关13邻近手柄12设置,方便用户抓握手柄12的同时操作开关以启动或关闭手持吸尘器。
42.图2是图1所示的手持吸尘器以其手柄12中心线大致处于水平状态,开关13位于正上方的状态为参考,经过手柄12中心线的的竖直剖面示意图。请参见图2,风机组件20,用于驱动气流以产生负压。吸尘管11具有吸尘入口110,抽吸物通过吸尘入口110进入手持吸尘器的尘杯14内。风机组件20设置在主壳体10内,包括电机23和与电机23驱动连接的叶轮,在风机组件20运行时,电机23驱动叶轮旋转产生负压,在负压作用下抽吸物通过吸尘入口110被吸入尘杯14中。
43.主壳体10开设有主出风口100,用于供风机组件20驱动的气流向外流出。主出风口100位于风机组件20的侧面,具体而言,位于电机23的侧面,从而气流从手持吸尘器的侧面出风。以图2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剖面为参考,主出风口100位于该剖面的左侧和/或右侧。从而用户握持手柄12操作吸尘时,主出风口100排出的气流向用户身体的左和/或右侧吹出,用户机会感受不到吹出的气流,使用体验好。
44.电池组9用于为风机组件20供电。电池组9包括多个电芯,为了降低手持吸尘器的重量,本实时例采用的电芯均为锂离子电芯。
45.请参见图1,手柄12为直线型手柄,即手柄12的中心线为直线,手柄12与风机组件
20的轴线平行设置,手柄12、主壳体10,尘杯14和吸尘管11依次排布,具体呈一字型排布,使得手持吸尘器整体呈细长形,体积小巧便携。
46.手持吸尘器还包括分离锥40,分离锥40至少部分位于尘杯14内,用于将气流中的脏污分离出来,暂时存储在尘杯14内。分离锥40可以多级分离锥,也可以是单级分离锥。经过分离后的气流自主出风口100向外流出。
47.为了降低流出空气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手持吸尘器还包括用于对气流进行过滤的进风组件30和出风组件50。其中,进风组件30位于气流流动方向上分离锥40的下游,风机组件20的上游,经分离锥40分离后的气流经过进风组件30的过滤作用,过滤掉气流中的大部分灰尘,能够降低进入风机组件20的灰尘量,降低对风机组件20的污染。出风组件50设置在电机的周向,用于对气流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净化,使得排出外界的空气满足洁净度要求,避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具体的,进风组件30为过滤海绵,出风组件50为出风海帕。
48.吸尘管11可连接吸尘工作头,吸尘工作头用于接触清洁表面,以使灰尘随着吸尘工作头进入吸尘管11内。其中,吸尘工作头的形式可以有多种类型,以适应不同的工作表面,多种吸尘工作头择一连接在吸尘入口110上。吸尘管11也可以与吸尘工作头固定连接,或者吸尘管11直接构造成与清洁面接触吸尘的结构。
49.为了保证手持吸尘器的便携性,电池组9至少部分设置在手柄12内,利用手柄12既有的内部空间收容电机,能够降低手持吸尘器整机体积,使得手持吸尘器更加小巧。具体而言,手柄12内部具有收容空间,至少部分电池组9设置于收容空间。
50.为了保证手持吸尘器的吸尘能力,本技术一实施例采用大电流工作。当手持吸尘器处于吸尘工作状态,电池组9向外输出的电流大于等于5a。采用高于5a的工作电流,为手持吸尘器提供强大的能量供应,产生更大的吸力,吸尘效果更好。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9向外输出的电流范围在10a

30a,其吸尘能力更好。
51.由于电池组持续放电导致发热热量堆积,不及时散失,会导致电池组9寿命降低,而且若过多的热量传导至手柄12,容易导致手柄12过热,握持烫手。以图2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状态为参照,图3示出了手持吸尘器经过手柄12中心线的大致水平的平面的剖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手持吸尘器还设置有电池冷却风道160,沿着手柄12的中心线延伸,电池组9设置于电池冷却风道160内,风机组件20开设有供气流向电池冷却风道160流通的过风口210,电池冷却风道160具有进气口163和出气口165,在风机组件20运转的情况下,气流自过风口210流出,通过进气口163进入电池冷却风道160,流经所述电池组9,从出气口165向外流出。
52.具体而言,手持吸尘器还设置有电池散热架16,延伸至手柄12内,用于支撑电池组9并形成经过电池组9的电池冷却风道160。具体而言,电池散热架16沿着手柄12的中心线延伸,电池组9利用工作时风机组件20的气流进行散热,提升散热效果。其一,良好的散热效果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延长电池组9的使用寿命;其二,良好的散热效果能够保障电池组9采用大容量大电流工作,提升持续工作时间和手持吸尘器的功率;其三,还可以降低电池组9发热对手柄握持区域的影响,能够抑制握持区域的温度上升,保证在大电流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手柄也不烫手,提高用户操作体验。
53.具体而言,电池散热架16大致沿着手柄12的中心线延伸。电池散热架具有靠近风机组件20的一端,进气口163位于电池散热架16靠近风机组件20的一端,过风口210位于风机组件20靠近电池散热架的一端,从而便于风机组件20的气流进入电池冷却风道160。
54.电池冷却风道160形成在电池散热架16内,进气口163和出气口165均开设在电池散热架16上,电池组9设置于电池冷却风道160内,因此,气流流经整个电池组9,保证电池组的散热效率。
55.请一并参见图4和图5,风机组件20包括电机23和罩设在电机23外周的电机罩21,电机罩21包括环绕电机23周向的侧壁215,还包括面向电池散热架16的端壁217,过风口210开设在端壁217的边缘。侧壁215向内凹陷,与主客体10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212,该空腔212大致呈环形,侧壁215上开设有供气流流通的风孔213,主出风口100开设在主壳体10形成空腔212的壁面上,风机组件20驱动的大部分气流在空腔212堆积,从主出风口100向外流出,一部分经过端壁217上的过风口210向电池冷却风道160流通,从而对电池冷却风道160内的电池组进行散热。
5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过风口2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过风口210间隔设置在端壁217的边缘。过风口210的数量可以是3个,也可以是5个。
57.为了保障流向电池组的气流的散热效果。在一实施例中,过风口210的面积与主出风口100的面积的比值范围时1:15

1:5。如此,能够保障流向电池组的气流的流量,确保电池组的冷却效果。优选的,该比例为1:10。
58.如上实施例所述,以图2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剖面为参考,主出风口100位于该剖面的左侧和/或右侧。为了提高流向电池冷却风道160的气流更加集中,在一实施例中,主出风口100仅开设于主壳体10的一侧,具体而言,主出风口100开设在图2所示剖面的左侧或右侧,进气口163位于主出风口100的相对侧,从一侧出风,降低了主出风口100的对过风口210的气流流量的影响,有利于气流向电池组流通。话句话说,主壳体10上与主出风口100相对的一侧是封闭的,进气口163靠近封闭的一侧,从而气流更加集中的流入进气口163。
59.请参见图6,出气口165位于手柄12连接主壳体10的一端,即出气口165定位于手柄12的连接主壳体10的根部,位于握持区域之外。具体而言,电池散热架16还包括出气通路162,出气通路162与电池冷却风道160基本平行设置,出气通路162在手柄12的自由端与电池冷却风道160连通,气流自过风口210流出后,经过进气口163进入电池冷却风道160,电池冷却风道160沿着手柄12的中心线纵长延伸,气流在电池冷却通道160内流通至手柄自由端,折返流向出气通路162,在出气通路162内大致沿着平行的路径向手柄12的根部流通。其中,电池组9全部容纳于电池冷却风道160内,气流经过电池冷却风道160且遍历电池组9后,折返并继续朝反方向运动经过出气通路162直至到达出气口165排出。出气通路162和电池冷却风道160内气流流动方向相反。出气口165位于出气通路162的末端,出气口165向左侧或右侧出风,从出气口165流出的气流不会作用在用户手掌,在提升散热效果的前提下,保障操作体验。
60.请参见图7和图8,电池散热架16还包括固定部169,固定部169位于电池散热架16的一端,位于手柄12之外,用于定位电池散热架16。主壳体10内具有定位件(未示出),固定部169与定位件固定连接。
61.由于电池散热架16部分伸入在手柄12内,电池散热架16与手柄12之间难免存在装配间隙,为了避免气流流入装配间隙分散电池冷却风道16内的气流流量。在一实施例中,手持吸尘器还包括密封结构17,密封结构17设置于电池散热架16与手柄12之间,用于阻断自过风口210流出的气流向电池散热架16与手柄12之间的间隙流通,导致流入电池冷却风道
160的气流量减少,降低散热效果。具体而言,密封结构17为密封圈,请参见图7,电池散热架16还包括密封部167,密封部167大致呈环形,与密封圈的形状相适应,密封部167与手柄12的端壁相对,密封结构17夹设在密封部167和手柄12的端壁之间。这里,手柄12的端壁指的是手柄12连接主壳体10的折弯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密封结构17也可以设置在电池散热架与主壳体10的内壁之间,只要能阻止气流向电池散热架16与手柄12之间的间隙流通即可。
62.为了保障电池冷却风道16的气流流通量,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出气口165’开设在手柄的自由端,气流从电池冷却风道160一端进入,从相对的另一端直接向外流出,即不设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出气通路162,降低了气流流通路径长度,提高了电池冷却风道160的出风效率,提高散热效果。优选的,出气口165的开口面向左侧或右侧,避免向其他方向出风作用在用户身上。
63.本实施例中,电池组9包括多个电芯,具体以电芯数量6个为例说明,请参见图2和图3,沿着手柄12的中心线方向,6个电芯呈两排设置,每一排具有3个首位相接的电芯,两排电芯平行设置,每个电芯均与手柄12的中心线方向大致平行,两排电芯的组成的电池组9大致呈长方体,其高度为两个电芯的直径,宽度为一个电芯的直径,长度为3个电芯的长度。如此设置,有利于电池组9的温度散失,而且对手柄12的直径可以更小,符合人手握持的舒适要求,不会太粗导致握持不舒适。
64.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