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稳定型缓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2021-11-23 01: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稳定型缓震鞋底。


背景技术:

2.对于运动鞋或者休闲鞋,经常采用eva等较为柔软的材料作为鞋底,这类鞋底较为柔软,缓震性能较好,但是支撑性能不足,为此,传统的一种做法是在鞋底的后跟部位设置加强片(例如采用tpu片),以提升后跟的支撑性能,保证后跟的稳定性,但是在后跟部位设置加强片,又会使得后跟部位变得较硬,缓震性能下降,影响穿着的舒适性。
3.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支撑性能和缓震性能的稳定型缓震鞋底。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6.一种稳定型缓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掌前部的位置设为前掌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足弓部位的位置设为足弓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后跟的位置设为后跟部,鞋底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位置为内侧,鞋底本体对应脚背外侧的位置为外侧,鞋底本体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形成在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侧面,在鞋底本体的侧面对应后跟部的位置上设有加强片,所述加强片包括对应所述鞋底本体的外侧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对应所述鞋底本体的内侧设置的第二支撑部以及连接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衔接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衔接部围成u形,还包括第三支撑部,第三支撑部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部或者第二支撑部上,第三支撑部的另一端为沿着所述鞋底本体的侧面延伸并固定所述鞋底本体的侧面上的底端,第三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形成缓震空间,或者第三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缓震空间。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三支撑部设置在所述鞋底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前端,所述底端延伸至所述后跟部的后端。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连接处形成弧形回弹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本体的侧面上设有安装槽位,所述加强片嵌装在安装槽位中,所述鞋底本体延伸至所述缓震空间中。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强片的硬度大于所述鞋底本体的硬度。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强片的上部设有向上延伸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的第一挡片、对应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的第二挡片以及对应所述衔接部设置的中间挡片,中间挡片的厚度大于第一挡片的厚度,中间挡片的厚度大于第二挡片的厚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强片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中底和复合在中底的下表面的大底。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端设有夹设在所述中底与所述大底之间的贴合部位。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中底为eva中底,所述大底为橡胶大底,所述加强片为tpu加强片。
1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可以对鞋底本体进行加强支撑,第三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形成缓震空间,或者第三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缓震空间,缓震空间提供了鞋底本体形变的空间,赋予了鞋底本体的一定的柔软和缓震性能,本实用新型能够兼顾鞋底的支撑性能和缓震性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强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20.图中:
21.鞋底本体10
ꢀꢀꢀꢀꢀꢀꢀꢀꢀꢀꢀꢀꢀꢀꢀꢀꢀ
前掌部101
22.足弓部102
ꢀꢀꢀꢀꢀꢀꢀꢀꢀꢀꢀꢀꢀꢀꢀꢀꢀꢀ
后跟部103
23.内侧104
ꢀꢀꢀꢀꢀꢀꢀꢀꢀꢀꢀꢀꢀꢀꢀꢀꢀꢀꢀꢀꢀ
外侧105
24.中底11
ꢀꢀꢀꢀꢀꢀꢀꢀꢀꢀꢀꢀꢀꢀꢀꢀꢀꢀꢀꢀꢀꢀ
大底12
25.安装槽111
ꢀꢀꢀꢀꢀꢀꢀꢀꢀꢀꢀꢀꢀꢀꢀꢀꢀꢀꢀ
侧面112
26.加强片20
ꢀꢀꢀꢀꢀꢀꢀꢀꢀꢀꢀꢀꢀꢀꢀꢀꢀꢀꢀꢀ
第一支撑部21
27.第二支撑部22
ꢀꢀꢀꢀꢀꢀꢀꢀꢀꢀꢀꢀꢀꢀꢀꢀ
衔接部23
28.第三支撑部24
ꢀꢀꢀꢀꢀꢀꢀꢀꢀꢀꢀꢀꢀꢀꢀꢀ
弧形回弹部25
29.连接部26
ꢀꢀꢀꢀꢀꢀꢀꢀꢀꢀꢀꢀꢀꢀꢀꢀꢀꢀꢀꢀ
第一挡片261
30.第二挡片262
ꢀꢀꢀꢀꢀꢀꢀꢀꢀꢀꢀꢀꢀꢀꢀꢀꢀ
中间挡片263
31.贴合部位27
ꢀꢀꢀꢀꢀꢀꢀꢀꢀꢀꢀꢀꢀꢀꢀꢀꢀꢀ
底端28
32.缓震空间29
33.增强片30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35.参照图1至图3,一种稳定型缓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0,鞋底本体10对应人体的脚掌前部的位置设为前掌部101,鞋底本体10对应人体的足弓部位的位置设为足弓部102,鞋底本体10对应人体的脚后跟的位置设为后跟部103,鞋底本体10对应脚背内侧的位置为内侧104,鞋底本体10对应脚背外侧的位置为外侧105,鞋底本体10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形成在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侧面112。在鞋底本体10的侧面112对应后跟部103的位置上设有加强片20,所述加强片20包括对应所述鞋底本体10的外侧105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1、对应
所述鞋底本体10的内侧104 设置的第二支撑部22以及连接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的衔接部23,第一支撑部21、第二支撑部22以及衔接部23围成u形,第一支撑部21、第二支撑部22 以及衔接部23均呈扁平条形状,也即加强片20从后跟部103的内侧104的前端向后延伸,经过后跟部103的后端延伸至外侧105的前端。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三支撑部24,第三支撑部24呈条形状,第三支撑部2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部21或者第二支撑部22上,第三支撑部24的另一端为沿着所述鞋底本体10的侧面112延伸并固定所述鞋底本体10的侧面112上的底端28,第三支撑部24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形成缓震空间29,或者第三支撑部24与第二支撑部22之间形成缓震空间29,在实施例中,缓震空间29位于第一支撑部21与第三支撑部24之间。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三支撑部24设置在所述鞋底本体10 的外侧105,所述第三支撑部2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下方,第三支撑部24呈波浪状,所述第三支撑部2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前端,所述底端28 延伸至所述后跟部103的后端。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部21与所述第三支撑部24的连接处形成弧形回弹部25,第一支撑部21、第三支撑部24以及弧形回弹部25形成类似于现有的回弹沙发椅的回弹结构,在受压时,第一支撑部21可以绕着弧形回弹部25相对第三支撑部24位移,在压力减小时,第一支撑部21在弧形回弹部25的作用下可以向上回弹,增强后跟部103的回弹性能。
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本体10的侧面112上设有安装槽111 位,所述加强片20嵌装在安装槽111位中,所述鞋底本体10延伸至所述缓震空间 29中,如此,第一支撑部21与第三支撑部24将在缓震空间29处将鞋底本体10夹持住,形成三明治支撑结构以及侧v形结构,形成软中有硬,硬中有软的支撑结构,实现结构缓震支撑。
3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强片20的硬度大于所述鞋底本体10 的硬度。例如本本实用新型中,鞋底本体10(具体为中底11)的硬度可以为邵氏硬度45c,加强片20的硬度可以邵氏硬度80至95a。
4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强片20的上部设有向上延伸的连接部 26,连接部26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支撑部21设置的第一挡片261、对应所述第二支撑部22设置的第二挡片262以及对应所述衔接部23设置的中间挡片263,第一挡片 261、第二挡片262以及中间挡片263三者围成u形,中间挡片263的厚度大于第一挡片261的厚度,中间挡片263的厚度大于第二挡片262的厚度。通过连接部26的设置提升后跟部103支撑的稳定性,起到保护后跟的作用。
4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强片20和所述连接部26一体成型。
4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本体10包括中底11和复合在中底 11的下表面的大底12。
4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端28设有夹设在所述中底11与所述大底12之间的贴合部位27,使得整个加强片20能够更加稳定地安装在鞋底本体10 上。
4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中底11为eva中底11,所述大底12为橡胶大底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大底12呈s形,所述加强片 20为tpu加强片20。
4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中底11的下表面对应足弓部102设置x 形
增强片30,增强片30位于中底11与大底12之间,硬度可以邵氏硬度80至95a。
46.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